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第一纨绔-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胤禛仿佛没听到他说了什么,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认真看自己的书。
胤禛不理他,加上没睡好,胤祚又打了个哈欠,迷迷瞪瞪睡了过去。
上朝的时候,做皇子的好处就显出来了,首先满人可以住内城,路程短了许多,汉人大臣一点多就得起床,胤祚可以睡到三点,其二,大臣到了西苑门就要下马步行至勤政殿,足足二里多的土路,加上先前下了点雨,一走一滑,其中艰难可想而知,胤祚则可以坐轿子到隆宗门,第三,到了地方,还要在外面等开门,胤祚身份高,好歹能占把椅子……
这一轮折腾下来,胤祚再多的瞌睡也没了,天蒙蒙亮的时候终于进了勤政殿。
站在殿上看热闹,胤祚感叹这些大臣们真是精神头好,日日这样来一遭,居然还有力气打嘴仗,决定秉着人道主义精神,明儿就吩咐内务府,将那二里土路修成水泥路……
他东张西望的时候,禀事儿的大臣正在做总结,语气沉重:“……身为皇子,理当为万民表率,天下百姓,还有多少连饭都吃不饱,可他却如此奢靡无度,让百姓看了如何着想?”
是不是该我出马了?胤祚想着,康熙让他来不就是干这个的吗?正准备撸袖子上,胤禛站了出来。
“刘大人!”胤禛上前一步,淡淡道:“听说刘大人昨儿在醉仙楼会友,要的是上等席面。据本王所知,醉仙楼的上等席面,一桌最少要二十两银子。二十两银子,足够一五口之家一年的用度……刘大人,你身为朝廷大臣,当为万民表率,天下百姓,有多少人连饭都吃不饱,你一顿却要吃掉五口之家一年用度,若让百姓看了,会如何着想?”
自己攻击别人的话几乎被原封不动的套回自己头上,刘大人大怒,差点脱口而出:我一顿饭才吃二十两银子,他一条狗就要六万两,这能一样吗?
幸好猛地想起,那条叫洪福的狗,可是救过驾的,怎么也不能拿它的身价说事儿,而且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先撇清自己,傲然道:“下官有知己好友登门,自然要倾尽所能相待——下官用自己的俸禄,请人吃一顿饭,不为过吧?”
胤禛淡淡道:“皇阿玛心疼自己的儿子,用自己的银子,给儿子买园子、修园子,也不为过吧?”
不为过吧?
刘大人要哭了,这话题还怎么继续下去?他敢说为过吗?人家问的可是康熙啊……
原本悠闲看热闹的康熙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这老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狡猾了,居然不动声色的把锅扣在他身上——修园子的是朕没错,买园子可跟朕没关系!
都扯到自己头上来了,康熙不能不开口了,淡淡道:“刘爱卿,朕问你,和郡王可有欺男霸女、巧取豪夺,或其他目无法纪之举?”
“这个……不曾听闻。”
康熙看了瞪大了眼睛看热闹,仿佛事不关己一般的胤祚一眼,无奈道:“既无违法乱纪之事,朕的内库如何花用,爱卿就不必管这么多了吧?”
算了,不就一口黑锅吗?背就背吧……
“……是。”
还能怎么着?康熙自己把事揽过去了——不是他要买的,是朕给他买的,怎么,朕给自己的儿子买几个园子,你要管吗?
于是关于和郡王殿下奢靡无度的话题,就此揭过。
接下来又是一些大大小小的事儿,胤祚以为就快完了的时候,却忽然发现,原来之前都是饭前甜点,大餐,才刚刚开始。
这次的目标,对准的是胤禛、胤禩和施世纶——自户部开始清缴欠款以来,先后有六位官员不堪“受辱”、被逼自尽。
上折子的老臣跪在地上,老泪横流,历数这六位官员的功绩人品,几乎将他们夸成百官典范,并斥责胤禛等人冷酷凶残,生生将朝廷的有功之臣,活活逼债至死……简直惨绝人寰云云。
这位陈大人是状元出身,写的一手好文章,这一封折子,写的感人至深,读的朝上无数人跟着抹眼泪。待他说完,朝上的人跪了一大半:“臣附议。”
“臣附议。”
“皇阿玛,”太子胤礽动情道:“皇阿玛向来宽厚仁慈,对有功之臣更是优容,可是如今却有朝廷官员,因被朝廷逼债致死——古往今来,从未有过此等荒谬之事,皆是户部行事太过专横霸道所致!求皇阿玛明察!”
“太子所言有理,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剩下的一小半也都跪了下去。
清理欠款,原本就触动了几乎每个人的利益,如今又有太子撑腰,自然都要站出来的——而且这会儿所有人都附议了,不站出来的反而会成为异类。
康熙看着底下的一群人,面沉如水,久久不语。
御阶下,除了胤禛、胤祚等少许几人外,全部都静悄悄的跪着。
这种情景,有多久没见过了?
他仿佛又回到了幼时鳌拜专权时,他被逼着说出不愿意说的话,下不愿下的旨,便是那个时候,也有苏克萨哈等老臣,为他苦苦支撑着,没有出现过这等情景——满朝文武立场一致,抵制他下达的政令。
胤禛等人,办差的确粗暴了些,但是这些人,更不可原谅!
如今早不同往日,康熙知道只要他发话支持,这些朝臣大半都会随着他转了方向,但他却不想,默然片刻后,目光落在胤祚身上,问道:“和郡王,你对此事,有何见解?”
胤祚原本没想过要说话,他对康熙和胤禛有信心,觉得他们不会被眼下的情景难倒,但是既然问到自己头上,就不得不开口了。
施施然走到中间,站在太子稍后一点的地方,正儿八经道:“皇阿玛,儿子见解没有,就是有一点不明白。”
康熙一见胤祚这般模样,心情忽然大好,笑问道:“什么事儿不明白?”
胤祚道:“儿子这次随皇阿玛下江南,一路访察民情,也遇到过身上背着债务的。听他们所言,因欠着债,便时时刻刻要省吃俭用,有野菜可挖的时候、有树叶可吃的时候,粮食都是论颗数着放的;只要能买的到糠皮,决不买玉米黄豆,大米小麦更是只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一顿半顿……目的便是一分一分的攒着钱好还债。”
胤祚顿了顿,道:“儿子对过世的几位大人不甚了解,但和其中两位的晚辈吃过几顿饭,看他们的出手,当真不像是欠了债的人……儿子就不懂了,借了钱是要还的,这么简单的道理,全大清的老百姓都懂,为什么偏偏这些读过书、做了官的人不明白?”
胤祚道:“钱花完了就去借,借来几日就挥霍了,然后再去借……最后欠的越来越多,等别人要债的时候,发现自己还不起了,一根绳子吊死了事,错的,反而成了借钱给他的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户部借的难道是高利贷不成!”
“堂堂朝廷官员,只知借钱挥霍,全然不想后路,连升斗小民都不如!说是户部逼死了他,我看不如说是他自己逼死了自己!”
这些人之所以敢这么闹,不就是仗着死者为大这句话吗?人只要死了,就有道理了?屁!
而且这些人的死,也未必没有猫腻。
虽然说的是还不出债的人抄家,但胤禛他们并未将事情做绝,抄家时,这些人家小住的院子和生活必须,都好端端的留着,且若抄家抄出银子,是他们活该,若抄不出银子,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还算他们是个清官——这种情景下,他们自杀个什么劲儿?
胤祚来自现代,别人不敢说死者的坏话,他敢!在他所在的年代,闯红灯、翻栏杆被车撞死了,人人都一句活该,同情撞死他的司机——好端端的遇到这种事,晦气!
连法律也就一句话——死者承担全部责任。
他揪起来一个跪着的大臣,问道:“你借过户部的银子不曾?”
“……借,借了。”
“那你知不知道借的钱是要还的?”
“……知道。”
必须知道啊!
第63章()
第六十三章
……跪在这里,想让皇上发话,免了你的债,以后国库敞开了给你花,否则就是逼死你?
这话有够诛心的。
那大臣嘴唇颤了颤,噗通又跪了下去,道:“万岁,老臣绝无此意。”
康熙淡淡道:“既无此意,还跪着做什么?”
竟是认了胤祚的话。
这话一出口,大臣像膝盖跪在了钉子上一样,刷的就站了起来。
等站起身来,看着周围跪着的满地的人才感觉不对:他实在起的太急了些,仿佛就是在应和康熙和胤祚的话——臣绝无此意,所以不继续跪下去了,那现在还跪着的,就是有意逼迫康熙免了自个儿的债?
虽然大家伙儿内心都是这些想的,可是直接拿出来说那是万万使不得的……
现在可怎么办?
再跪下去是不敢的,可是所有人都跪着,自个儿站着,这也太难看了……
幸好两难的不止他一个,如今正跪着的人也是如此,继他之后,又陆陆续续有人站了起来。
“万岁爷。”一直伏在地上的陈状元抬头,满脸都是泪痕,哽咽道:“万岁爷下旨清理户部积欠,原是利国利民之大事,臣等万万没有阻挠之意,只是户部行事嚣张莽撞,却也是实情。过世的几位官员,便是平日里不够节俭,借用了户部的银子,却也罪不至死,若不是户部咄咄逼人,他们也万万不会走上绝路……求万岁爷明察。”
康熙微微皱眉,道:“老四,明日你亲自前往这几人府中吊唁。”
如此不依不饶,不就是要他给他交代吗?皇子亲自上门吊唁,这个交代够了吧?
胤禛爽快应了,又问道:“那皇阿玛,他们的欠款该如何处置?”
几十双眼睛刷的就向他看了过来,尽是不可思议:这人都死了,居然还问欠款怎么办?难道还要问死人要债不成?简直太没人性了!
还未有人提出质问,胤祚便讶然道:“四哥你这话问的可真稀奇,这人会死,钱又不会死,该怎么样怎么样呗!”
胤禛笑道:“是我糊涂了……皇阿玛,这几位官员去的突然,家中也没什么主事的人,不若由儿臣安排人手,去处理他们的后世,并清点财产,追回户部欠款之后,其余财产交于亲人继承,如何?”
康熙还未说话,陈状元已经先忍不住了,道:“这、这实在是……太……”
胤禛不等他将话说完,又道:“皇阿玛,儿子想替他们求个恩典。”
康熙点头,淡淡道:“你说。”
胤禛道:“若其财产无法还钱欠款的话,儿臣想请皇阿玛开恩,免了他们的债务……虽然他们生前不知节俭度日,挥霍国库,且又撇下妻儿老母不顾,自己一死了之,却留给他们一身债务,实在不忠、不孝、不慈、不义,但终究人死为大,且他们的家眷无辜……恳请皇阿玛恩准。”
康熙嗯了一声,道:“准了。”
陈状元看着这父子三人,嘴唇颤啊颤——要不要脸,还要不要脸呢?这三个自说自话的,人都被你们逼死了还不放过,完了倒还成了施恩的那个……
“万岁爷,臣王谦有本启奏。”
康熙像是忘了底下还跪着的人,绝口不提让他们站起来的话,点头道:“奏。”
一个三十来岁的官员不紧不慢上前,先跪下磕头,而后朗声道:“方才雍郡王和和郡王所言,官员借钱不还,或无钱可还,皆是挥霍无度所致,臣以为不然……”
王谦正年轻力壮,口齿清楚,语言流利,说话用词也干净利落,原是康熙最喜欢用的臣子类型,但此刻听着他的话,康熙刚刚缓和些了的脸色又渐渐沉了下去。
王谦的话,朝简单了说,就是京城居,大不易——这些官员之所以借钱,不是因为不够节俭,而是真的过不下去,欠钱不还,甚至投缳自尽,也是被逼无奈。
胤祚听了只想笑:他说的真的好有道理啊,一个一品大员,年奉也只有一百八十年银子,一百八十两,能干什么啊?上档次的地方吃几顿饭就没了。
可还要养一大家子,还要礼尚往来……不借钱怎么活?
胤祚无语,一方面朝廷给官员发的俸禄的确不算太多,普通百姓收入的数倍而已,可另一方面,又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一个知府,一年俸禄只有八十两银子,可是灰色收入就有三万三千两,就这样的,还叫“清知府”!这样的朝廷,可不是烂到了根子?
偏偏举国上下,对这种事都习以为常,全然默认了当官的从百姓身上捞钱的举动——就连康熙,都会在花了曹寅等人的银子之后,将巡盐御史等肥缺给他们做为补偿,何况其他?
于是捞钱机会太少的京官们就不平了,“困苦”了,从百姓身上捞不到银子,那就从国库捞吧……
胤祚很有捂住耳朵从朝上离开的**,他不是什么胸怀大志的人,他知道自己全然没有改变这种现状的能力,而且,也没有人需要他去改变这一切——索性干脆不听、不看、不想。
康熙靠在椅背上,熟悉的人知道,这是他不耐烦、不高兴的迹象,底下的年轻人还在侃侃而谈,康熙的目光却早已从他身上离开,落在胤祚身上——这小子刚才还精神奕奕的,怎么忽然就一副意兴阑珊的模样?
王谦的话终于说完,又引出许多人的应和,康熙有些心不在焉的听着,伸出手指捏了捏眼角的穴位——这还是小六儿不知道从那里寻摸出来的,交代他没事就多按按,对眼睛好。
又叹了口气:今儿的事,难以善了啊。
先由御史参劾胤祚的奢侈,然后德高望重的老臣哭诉户部残暴不仁、逼死人命,最后再来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辩析官员借库银是不得已而为之……
事情到了这份上,按他往日的习惯,就该松松口了,可是这事儿他一松口,胤禛他们先前的活白干了不说,逼死人命的事儿也扣死在他们头上了。
他要真把胤禛或施世纶推出去,旁人也就算了,胤祚那小子肯定又要发脾气。
有些为难的康熙看了看胤祚,发现他正低着头,百无聊赖的用脚尖在地上画圈圈,显然这些人说了些什么,他是半点儿也不关心。
康熙忽然起了恶作剧的心思,干咳一声开口:“和郡王!”
没反应。
“胤祚!”
胤祚茫然抬头:“啊?”
“你意下如何?”
“嘛?”
啥啥意下如何?
胤禛好笑道:“皇阿玛问你,对王大人的话,意下如何?”
“哦,”胤祚忙道:“说的挺好的!”
知道人家说了什么吗?还说的挺好的!康熙可不准备轻易放过胤祚,他现在会为难多半是为了他,偏这小子自己还稀里糊涂的,冷哼一声,问道:“怎么个好法?”
胤祚眨眨眼,好吧,让我说就说呗,反正说话又不犯法——哦,不对,这个时代说话也是要犯法的,好在他有皇子身份护身。
干咳一声,道:“刚刚听王大人分析了下,京官为什么借钱的原因,儿子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第一,京官要养一大家子人。”
“天底下的人,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官员也是一样,没听说官越大,爹越多的。再怎么样,上则赡养父亲、母亲、祖父、祖母数人,下则抚养妻儿。可为什么街上砍菜的、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