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医教您防治轩哮喘-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祛痰平喘,用于痰多的哮喘。紫苏子含有脂肪油、维生素B1

    等成分,能增加肺血液灌注量,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5)皂角胶囊:用皂角15克煎水,浸泡白芥子30克,12小时后焙干,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次1~1。5克,每日3次。用于哮喘发作时痰多上涌,气喘气逆。

    (6)玉涎丹:江南许多地方居民常用活蜒蛐治疗哮喘。取蜒蛐20条,大贝母10克,一同捣细做成丸。每次1。5克,每日2次。用于热性哮喘。

    (7)葶苈散:用葶苈子30克,桑白皮15克,旋覆花10克,研成细末备用。在哮喘发作,痰液上涌,呼吸气促时,用白开水冲服10克,能泻肺平喘,祛痰降气。

    (8)砒矾方:又称紫金丹,万病回春方,主要药物是*(生用)3克,枯矾9克。另外,用淡豆豉30克,研细,蒸烂如泥,加入*、枯矾,做成如绿豆大小的丸。以上重量的药可做砒矾丸1000粒左右。成年人每次3~5粒,早、晚各服1次。未能止喘时,可以略微增加用量,但是每日的总用量一般不超过16粒。有胃肠道反应时需要减量。一直服用到哮喘停止,再改为维持剂量。每次2~4粒,每日1~2次,可继续服1个月或更长时间,这要看病儿发作情况而定。本方适用于冷性哮喘,对热性哮喘不适宜。因为砒石有毒性,砒矾丸须在医生的指导及严密观察下方可应用。

    (9)椒目:本药是花椒的种子,也是单方,具有即刻平喘的作用。将椒目研成细粉,筛匀,装入胶囊,每3克椒目粉可装7~8只胶囊。每次8粒,每日3次,一般服3~7日为1个疗程。椒目性热,病儿服后会有热感,所以热性哮喘和阴虚的病儿不太适宜。

    (10)蝙蝠油方:用蝙蝠1只,香油250克。将蝙蝠在油内炸焦后,去渣。油分为3日服完。

    (11)木虾公方:用木虾公干燥的全草30~60克,洗净,打扁,切碎,加水900毫升,煮沸1小时后,加入鸡或猪瘦肉再煮1小时。取药液内服,也可吃肉。每日1~2次,连吃3~4日。症状消失后就可停药。小儿用量酌减。本方功能润肺化痰,镇咳定喘。主治哮喘。

    (12)少年红方:取少年红,水煎服。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哮喘的急性发作。

    小贴士——

    白芥子

    【药用】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

    辛,温。入肺经。

    【功效】

    袪痰利气,散结消肿。

    【临床应用】

    ①用于寒痰壅滞、胸满胁痛、咳嗽气逆痰多等症。②用于痰注肢体、关节疼痛及流注阴疽等症。此外,本品捣烂外敷,有活血消肿、散寒逐饮的功效,可用于胸胁刺痛、寒痰哮喘的轻症。

    【处方用名】

    白芥子(炒至微焦用)。

    【用量与用法】

    3~10克,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

    ①白芥子辛散温通而利气,既能祛寒痰壅滞于肺络,以治肺寒喘咳;又能祛寒饮壅滞于胸膈,以治胸满胁痛;并可搜皮里膜外或筋骨间之痰结,以治流注阴疽等症。因它的袪痰力量较强,故称它有豁痰之功。②本品辛散容易耗气,性温容易动火伤阴,故对肺虚久咳、阴虚火旺及胃火炽盛者忌用。

    【方剂举例】

    控涎丹(《三因方》):白芥子、甘遂、大戟。治痰涎停留胸膈。

    skbshge

7。针灸也能治喘吗?() 
7。

    针灸也能治喘吗?

    患者J母咨询:我有一个同事和我女儿一样也患哮喘,中药汤剂、丸剂,西药舒喘灵、氨茶碱、酮替芬均服用过,普米克、必可酮也吸过,可哮喘仍然发作,身体消瘦,夜间难以入睡,由于不想再吃药,经朋友介绍采用针灸、理疗治疗,感觉还不错,尤其是身体方面好多了,我也想让女儿试一试接受针灸治疗,可我不太相信针灸也能治好哮喘,请问医生:针灸也能治喘吗?

    针灸可以治喘,只是好多人还不大清楚针灸平喘的一些常识。针灸治疗哮喘,可以针刺体穴,也可以针刺耳穴,还可以用灸法。此外,热性哮喘与冷性哮喘的治疗方法也不同。传统的针刺疗法在控制哮喘急性发作方面具有简便、迅速、有效的特点,有些特定的穴位具有定喘作用。体针穴位主要取穴天突、定喘、丰隆、膻中、孔最等。

    (1)天突:胸骨上窝正中,正坐仰头取穴。针法:先直刺0。2~0。3寸,然后改向下直刺,沿胸骨柄后缘,将针送入,深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咽部似有发紧、阻塞不畅样感觉。针刺时,本穴不宜过深,因为深部有主动脉或无名动脉;也不要有偏斜,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操作中,应把握角度、方向和深度,徐缓进针,一边进针,一边观察针感和病儿的反应。

    (2)定喘:第7颈椎棘突大椎穴旁开0。5寸。针法:直刺,针尖稍向脊柱,深0。5~1寸。局部酸胀感,有时扩散至肩背部或胸部。

    (3)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针法:直刺,针尖稍向内斜,深1~2寸。局部酸胀感,向上下放散。

    (4)膻中:胸骨部,两*中间取穴。女子可在第五胸肋关节之间,胸正中线上取穴。针法:向上直刺。有局部酸胀感或前胸沉重感。

    (5)孔最:前臂桡侧,腕横纹上7寸。针法:直刺,深0。5~1寸。针刺哮喘,针感应强。要求感应向上传至胸,向下传至拇指。

    上述5穴均有明显的定喘作用。先针孔最、丰隆穴,用强刺激手法,达到要求的针感后,再持续捻转1~2分钟。然后,再针膻中穴,要求有前胸沉重感。各穴均间歇捻转,以维持针感,留针可在30分钟以上。若重症哮喘,可针刺孔最穴,配天突或定喘穴。针刺天突穴时进针应缓,边进针边停顿捻转,边观察情况,因哮喘发作时,张口抬肩,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意外。在安全深度内,视病情变化,以中强度刺激量持续捻转数分钟,不留针。

    小贴士——

    桔梗

    【药用】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与归经】

    苦、辛,平。入肺经。

    【功效】

    宣肺袪痰,排脓。

    【临床应用】

    ①用于咳嗽痰多及咽痛音哑等症。②用于肺痈及咽喉肿痛等症。

    【处方用名】

    苦桔梗、白桔梗、玉桔梗(洗净,晒干,切片用)。

    【用量与用法】

    3~10克,水煎服。

    【按语】

    ①桔梗辛散苦泄,善能宣通肺气、袪痰排脓,故适用于咳嗽多痰、咳痰不爽、咽痛、失声以及肺痈等病症。②本品配甘草,可袪痰利咽;配枳壳,可利胸膈;配鱼腥草,可排脓解毒而治肺痈。

    【方剂举例】

    桔梗汤(《金匮要略》):桔梗、甘草。治肺痈、咳逆、胸满、吐脓。

    skbshge

8。针刺耳穴能治疗哮喘吗?如何取穴?() 
8。

    针刺耳穴能治疗哮喘吗?如何取穴?

    患儿J母咨询:今天,我亲眼看到很多哮喘病人在接受针刺治疗,也询问了一些病人,说疗效还行,所以相信了针刺能治疗哮喘,但看到把针刺入背部,担心会导致气胸,不敢用,但看到另有一些病人在耳上针刺,没有什么风险,请问医生:怎样针刺耳穴治疗哮喘?如何取穴?

    针刺耳穴首先也是要取穴,耳朵小,取穴稍有困难,主要取肺、肾、肾上腺、交感、平喘、皮质下等,下面详细介绍取耳穴方法。

    (1)肺:耳甲腔内,在中心最凹陷处的上外下三面,似呈马蹄形的区域内(中间是“心”)。

    (2)肾:耳甲艇内,靠对耳轮下角的下缘。

    (3)肾上腺:在耳屏下部外侧缘。

    (4)平喘:在对耳屏最高处边缘。

    (5)交感:在对耳轮下脚连线至耳轮缘上。

    (6)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

    耳针治疗,宜先在治疗穴区内查找敏感点,然后针刺。针刺到达软骨后,可以小幅度捻转或雀啄术加强刺激。留针30分钟以上,并间歇捻转。

    耳*

    小贴士——

    瓜蒌

    【药用】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瓜蒌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

    甘,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

    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肺热咳嗽、咳痰黄稠及肺痈等症。②用于胸痹胁痛及乳痈肿痛等症。③用于肠燥便秘。

    【处方用名】

    全瓜蒌(药店配炒瓜蒌皮1/3,炒蒌仁2/3)、瓜蒌皮、蒌皮、炒瓜蒌皮(均配炒瓜蒌皮,有清肺化痰、宽中利气之功)、瓜蒌仁、炒瓜蒌仁(均配炒瓜蒌仁,用时打碎,有润燥滑肠之功)

    【用量与用法】

    10~15克,煎服。

    【按语】

    ①瓜蒌一药,原植物称为栝楼,始载于《本经》。在古代使用时不分皮、仁,以整个果实使用,如汉代《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上称为栝楼实,都以枚计。至后世始分栝楼果实的果皮为瓜蒌皮,专主清肺化痰、宽中利气,适用于痰热咳嗽、胸痹胁痛等症;瓜蒌的种子叫瓜蒌仁,偏主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如属便溏腹泻,不宜应用;皮、仁合用,称全瓜蒌,则上清肺胃之热而化痰散结,下润大肠之燥而滑肠通便。②本品配以贝母,则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以治燥痰;配以薤白,则开胸散结、通阳利气,以疗胸痹。③据上所述,古代所用的栝楼或栝蒌,即今之瓜蒌。但上海及江、浙地区药店中另有“栝蒌”一物,它的皮成焦黄色,与瓜蒌皮相似,但种子中段则凸起如束腰带,形如螳螂头,与瓜蒌仁不同。它是葫芦科草本植物王瓜的果皮和种子,与本品不同,应予区分。

    【方剂举例】

    栝楼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栝楼、薤白、半夏、白酒。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skbshge

9。冷性哮喘怎样进行针刺治疗?() 
9。

    冷性哮喘怎样进行针刺治疗?

    患儿F母咨询:我儿子接受针刺治疗1周了,突然发现给我儿子扎针的部位和旁边的病人不一样,我知道服中药汤剂时医生说过我儿子是冷性哮喘,每个病人病情不同服用不同的方剂,这叫辨证论治,请问医生:针刺治疗哮喘,不同病人也有区别吗?那么冷性哮喘怎样进行针刺治疗?

    当然有区别,冷性哮喘的治法是散寒宣肺平喘。一般是取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下面介绍几组治疗冷性哮喘的针刺处方,可供选用。

    (1)列缺、尺泽、风门、肺俞:本方解表散寒,宣肺平喘。鼻塞者,加巨虚;寒热者,加支正。针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曲池、风池、风门、天突:本方具有解痉平喘的功效。头痛、肩背酸痛者,加温溜;痰多者,加丰隆;咳喘剧烈,不能平息者,加扶突、内关,针用泻法。天突穴进针宜针体紧贴胸骨,约1。5寸深,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天突、灵台、大椎、大杼、膻中、中脘:本方具有解痉平喘,宣肺散寒的作用。痰多者,加气海、丰隆、列缺;喘息不能平卧,短气乏力者,加肺俞、膏肓;伴有消化不良,泛酸水者,加中庭、巨阙、内关、足三里。针用强刺激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华盖、气户、库房、人迎、膈俞:本方有止咳平喘的作用。肢冷怕风者,加大椎、风池、曲池;痰涌气促者,加列缺、丰隆、大杼;胃口不好者,加巨阙、内关、足三里。肺脏上穴取斜刺进针,中强刺激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小贴士——

    旋覆花

    【药用】

    本品为菊科植物线叶旋覆花或旋覆花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

    苦、辛、咸,微温。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

    消痰平喘,降逆下气。

    【临床应用】

    ①喘咳多痰。②噫气,呕吐。

    【处方用名】

    旋覆花(晒干用)。

    【用量与用法】

    3~10克,包煎。本品的头状花序如绒毛,入汤不易澄清,能刺喉作痒,故需布包入煎。

    【按语】

    ①旋覆花以消痰降气为主要功效,故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气急及嗳气呕吐等症。②经临床实践,旋覆花与前胡等量同用,可增强降气化痰的功能。本品性属微温,一般用于肺寒咳嗽;如遇肺热咳嗽、痰多气急者,也可配合清热药,如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等品同用。③旋覆花始载于《本经》,又名金沸草。现在中药店以旋覆花的茎叶称为金沸草,又名旋覆梗,功效与花相似。

    【方剂举例】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skbshge

10。热性哮喘如何选用针刺处方?() 
10。

    热性哮喘如何选用针刺处方?

    患儿J母咨询:我女儿,每次哮喘发作,总是发热,多汗,气紧,喉中痰鸣,声若曳锯,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黄胶黏,呛咳,胸闷,烦躁不安,面红,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对照哮喘书中的症状,符合热性哮喘,请问医生:热性哮喘的针刺处方如何?

    热性哮喘的治法是清热肃肺平喘。一般取用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为主。下面介绍两组治疗热性哮喘针刺处方,可供选用。

    (1)合谷、大椎、丰隆、膻中、中府、孔最穴:本方用合谷、大椎穴疏表散热;中府、孔最穴肃肺平喘;丰隆穴化痰;膻中穴降气。所以,本方能疏散风热,降气平喘。喘息剧烈,不能平卧者,加肺俞、天突、风门穴;消化不良,胃口不好,腹胀反酸者,加中脘、内关、巨阙穴。针行泻法,直刺,用中强刺激,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曲池、尺泽、太渊、天突、大椎穴:本方用曲池穴清热疏表,尺泽穴散风清热,大椎穴宣泄肺热,天突穴解痉平喘,止咳祛痰。方法采用直刺,中强刺激,泻法,每日1次。

    skbshge

11。艾灸怎样治疗哮喘?() 
11。

    艾灸怎样治疗哮喘?

    患者F母咨询:我在你们治疗室发现一位病人用艾灸熏烤背部和四肢,很好奇,就与病人聊了一会儿,这位病友告诉我用艾灸熏烤后身体很舒服,哮喘病的发作次数也明显减少,请问医生:艾灸怎样治疗哮喘?

    艾灸治疗哮喘是将艾叶做成不同的剂型,或者配合其他的介质,对人体一些具有治疗功能的穴位和部位进行温热性刺激的一种疗法,称艾灸疗法。中药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止血止痛的作用,对寒性哮喘和慢性哮喘具有较好的疗效。结合不同的介质,如生姜、盐等,或采用不同的灸法,如雀啄灸、熨热灸等,可运用于各种哮喘病。药理研究分析发现,艾叶中含有艾叶油,对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有较强的作用,所以能平喘止咳。

    艾灸治疗哮喘有艾条灸和隔姜灸两种方法。

    (1)艾条灸:取穴天突、列缺、中脘、足三里。用艾条点燃后,熏烤穴位,每次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5~7次为1个疗程。本法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属于寒性哮喘的病人。

    (2)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