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立鼎1894-第4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历史上,美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头下注。疯狂输出工业品,吃了个脑满肠肥,发的跟猪头一样。由此奠定了后来雄霸世界的深厚基础。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因为成功置身事外,从容招纳了大量离开欧洲的人才,同样为他们后来的迅速崛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不过如今,那等利润丰厚的机会,却不会让美国人独享。
中国前前后后费那么大劲。付出那么多的成本,怎么会轻易让美国人渔翁得利?最起码,德国这边的一份好处是赚定了的。更进一步,还将彻底完成对远东霸权的稳固,将马六甲咽喉要道,纳入掌控之中,把列强伸过来的爪子,全部堵在印度洋一侧。
费事巴拉一场折腾,总算到了收获阶段,召开如此一场盛大庆祝宴会。自然是要让全体高层都明白,他们跟着大元首前进的道路,无比正确。
全场的欢呼声和鼓掌声。是发自真心实意的。
杨浩脸上是个众人一样的欣喜,内心却在冷笑:“尽情的庆祝吧,今天之后,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笑得出来。嘿嘿,大元首的好处是那么容易拿的么?这些钱,说不定要你们把整个家族都卖了呢!”
他冷冷的看着,大元首对所有职能部门,以及担负重任的领导班子的赞扬,每一个利益团体的代表。仿佛从此看到了一大片金灿灿亮闪闪的财富在向他们招手,一个个咧开大嘴笑的腮帮子抽筋。
只有极少数的青年骨干们。总是笑的矜持而敷衍,虽然也不断的附和呐喊口号。声音之中却缺少了一股真挚。
杨浩知道,这些人都是“华兴会”的骨干成员,大元首思想的忠实信徒,是他伟大意志的执行者与拥护者。
十年来,这个一直不肯走上前台,只在后面暗地里默默耕耘的核心组织,低调的让人几乎以为他们已经被台上的两党给消化掉了。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他们到底强大到何种地步。
全国所有的大学、中学培养的人才,最核心最优秀的那些,都是“华兴会”吸收的重点目标。只有经过考验并成为秘密会员的人,在毕业之后进入工作岗位,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能力,并经受住考验。然后,他们将接触到更为核心的机密,再次经过培训洗礼之后,成为真正的骨干。
整整十年,谁也不知道“华兴会”到底发展了多少会员,究竟是那些人,在做什么工作。
杨浩却知道,这些人不但充斥在军方少壮派当中,确保大元首掌握军队不出篓子,继而将全国数以千万计军方相关的力量牢牢掌控。另外,在医疗卫生、文化宣传、科技研发、基层教育、外交等等诸多领域,都已经形成体系。更有情报部门,对内监察部门,无不掌握在“华兴会”的骨干手中。
大元首的统治稳固不可动摇,占人口超过九成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宣传握在手中,其他人再怎么跳腾,也休想折腾出多大的动静儿来。
西方全面战争开打,想跳腾的人逃也没地儿去,正是下刀的好时机。
有此基础,大局一定,杨浩感叹之余,绝不肯亲自掺和进去。比起仗着各种信息优势忽悠白皮们,内部思想斗争这种活儿,他才不想干呢。还是留着已经习惯了的大元首自己折腾去吧!
想到这里,杨浩放松精神,悠闲的品起来美酒。
就在这时,一名洋鬼子慢慢的靠过来,声音低沉的说道:“尊敬的特使先生,对于大元首阁下所说的伟大成绩,您心中似乎并不以为然?”
生硬的汉语,怪异的腔调,毫无疑问来自于一名洋人。
杨浩转脸一看,赫然正是近些年一直在远东折腾不休的英国特命全权公使朱尔典。这位被载入外交历史的牛人,和其他各国驻华公使一起受邀参加宴会。只不过,他们从始至终都冷眼旁观,除了德国人之外,多数高兴不起来。
大英帝国刚刚遭受一连串的失败,无论外交还是战争,这严重打击了他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今天的庆祝宴会,更像是踩着英国的失败而召开,把人家公使叫来,那是当面打脸羞辱么?
不过这老家伙阴恻恻的问句,上来就有点杀人诛心的意思,不知道的听到了,立马可能对杨浩有了不好的看法啊!
心中暗骂一声该死的英国鬼子,杨浩笑眯眯的反问:“哦?公使先生这话从何说起?”
朱尔典鹰隼一般的目光中闪动着阴翳,凌厉的直刺他双眸,沉声道:“我们都知道,中国最近一系列的胜利当中,特使先生功不可没。作为大元首最为信任的代表,我却没有看到应有的喜悦。”
杨浩淡然道:“公使先生在中国那么多年,应该知道我们的文化特使,一向比较含蓄的。我也只不过是做好了大元首分派的工作而已,不需要因此过分的沾沾自喜。同样的,据我所知,大英帝国的绅士们,似乎也不提喜欢那种小有成就便忘乎所以的浮躁之人呢。”
朱尔典老奸巨猾,当然不会就此被他糊弄过去,追问道:“那么,您是对自己完成的诸多成就同样感到满意喽?可我们都清楚,所谓的欧洲人民文明觉醒的说法之下,是整个欧洲各国陷入空前可怕的战争泥沼,将有成千上万的人无辜流血牺牲。您的工作直接推动了这一悲剧的产生,对此,是否心中有所愧疚呢?”
这老家伙一点也不顾及体面,在这样的场合,公然赤果果的揭开血淋淋的事实,说他是无心之举,谁都不会相信。
杨浩眼睛微微一眯,盯着这老鬼子意味深长的道:“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天道好还’。公使先生精通汉语,想必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倒是比较奇怪,您明明知道今天的宴会将会发生一些令人心塞的事情,却依然前来参加,难道跟马索克作品描述的那样,有受…虐爱好?”
这话说得也忒伤人了,朱尔典涵养再好也守不住,他老脸一沉,冷哼道:“我只是想来亲眼看一看,一群东方秃鹫是如何庆贺即将分食血肉的。”
“东方秃鹫?这个词儿形容的倒是挺形象的。”
杨浩没想到,老鬼子居然跟他想一块儿去了,呵呵笑道:“原来我们中国已经从一群肥硕的鸽子,变成食肉的秃鹫了吗?真是值得庆贺的巨大进步啊!公使先生,我提议,为了秃鹫族群的扩大,我们干一杯?”
他的眼睛里,光头大胡子的朱尔典,恰恰是一只人形秃鹫的样板啊!(。)
第六二一章 论先进性()
朱尔典头一次领教到杨浩的难缠,这跟他认识里的中国外交人员不太一样。此人风度和谈吐都有些差距,远不是顾维钧、唐绍仪等人的儒雅倜傥,却有着一种令他颇为陌生的傲慢。
这种气质,在当代中国人里非常少见。哪怕中国在十年前联系数次打赢了西方列强,更在去年至今在陆地上不断挫败俄国人,然而从骨子里来看,中国人依然谦逊谨慎,绝少趾高气扬。
杨浩对他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和毫不掩饰的鄙视。要说熟悉,便是这些年来,大英帝国的绅士们看待世界各地愚昧土著的感觉一样,高高在上。
朱尔典原以为这是因为中国有了挑战列强的本钱,就开始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现在他却不敢断定了,杨浩表现出的自豪和藐视,和不逊于西方人的坦然无耻,简直太矛盾了。
这让他油然想到了那位高高在上的大元首阁下,一样的气质,类似的思维,让人无法理解的强大自信,仿佛他们是从一个中华帝国傲视地球的时代走过来,那种中国一定雄踞世界之首的强大自信,没有一个时代的经历,根本培养不出来。
“怎么会这样?”
朱尔典心中疑惑难解,脸上却依然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表情,无视了杨浩的讽刺,目光往大厅中随意聚集成群的各种小组,淡淡的道:“看起来,似乎贵国已经确定能从欧洲的战争里获取巨大的财富了,或者说,你们已经确定自己成为决定胜败的力量?”
以他堂堂大英帝国全权公使之尊,居然对杨浩………“杨子炎”这么一位年轻的特使问出这样的问题,也算是罕有的低姿态了。
杨浩无声一笑。轻轻晃着酒杯悠然道:“不,其实我们一点也不关心欧洲的战争到底谁胜谁败。中国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在别人家的战争中选择站队。我们始终是独…立的,我们有自己的发展计划。那将不以外部力量的影响为转移。除非,有人能够逼着我们不得不做出违心的选择和改变。嗯,就像是七十年前的清帝国那样。”
这是对英国绅士们无情的嘲讽。
七十年前,正是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轰开清王朝保守愚昧的闭关锁国,强行逼迫其接受种种强加于中国亿万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整个中华大地,就是在这样一种力量推动下缓慢而迟钝的开始了变革。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英国开始有意识的引导中国的发展走向,试图将这里变成一个类似印度的殖民地。虽然后来他们意识到。那种可能性不大,便退而求其次的与其他列强合伙分赃,却始终不曾放弃对中国的影响乃至干扰。
杨浩的这番话,便是回敬英国人当初做下的一切。
朱尔典的道行足够高深,才不会为这样的口头讥讽而气愤,眉头微微一扬,问道:“似乎特使先生对中国的未来信心很充足。那么你们是否想过,倘若一场战争之后,欧洲重新出现一个强大的帝国,整合全部强国的力量向东扩张。中国还有可能关起门来走自己的路吗?”
杨浩不假思索的回敬:“您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起码在西方世界真正明白什么是文明国家之前,东西方之间是不具备可比性的。甚至可以说。双方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就像我们大元首说得那样,欧洲的君主和贵族们,需要一场战争来学会尊重生命,认识文明进步的本质。无论是谁赢了,都会更加谨慎的对待战争,也更加不可能贸然跟中国发生全面冲突。”
朱尔典心中动气了,冷哼道:“您这样说似乎不妥吧?谁都知道现代文明来源于西方世界,大英帝国领袖全球一步步将它实现,并推动到各国中去。”
杨浩竖起右手食指轻轻一摇:“不不不。您没有搞清楚,我们中国所说的现代文明。跟你们理解的不是一回事。西方世界认为谁的战舰大,主炮粗。殖民地广,奴役的人口多,就是文明程度越高。我们则认为,对于生命的高度尊重和生存权利保障,各个阶层人民的平等享有国家利益,不再时刻想着去奴役谁,统治谁,压迫谁,毁灭谁,那才是真正的文明进步。现在的欧洲,跟中国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除了武器更先进一些之外,也没见好到哪里去。”
朱尔典撅起胡子嘲笑道:“这些话听上去很像是欧洲那些所谓共…产主义者的论调。但我看到的中国,恰恰是与欧洲并无分别。特权,利益阶层统治着整个国家,占据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只能分享一丁点儿的利益。这和您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他就差直接指着杨浩的鼻子骂虚伪了。
杨浩耸耸肩:“所以我们要不断的革新政治,在确保经济发展和人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不断完善提升,并最终达到一个全民共同富裕、共享和平幸福的文明新高度。当然,我们也承认,西方爆发的战争,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进行这种改革的机会,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占了一定便宜的。”
朱尔典差点气炸了肺,你们那里是仅仅占了便宜啊,从头到尾都是你们中国人在背地里煽风点火火上浇油,现在开始提前分食由此而来的红利。那可都是沾满了欧洲人民鲜血的,你们也不嫌残忍?
当然这话朱尔典一定不会说出口就是了。前世界最美资格用这个借口谴责他人的,就是英国人。他们几乎被全世界能侵略的地方都打了一遍,论仇人之多,杀戮之广,造孽之盛,堪称无出其右。
后世的德国希特勒杀了几百万犹太人,整个国民在漫长岁月中背负着沉重的罪责一直被谴责批评而不管辩解,到后来干脆被阉割的一点血气都没了,整个民族几乎都变成圣母脑残的代表。
反观当年的其他列强呢?西班牙人灭了整个玛雅文明,到处制造民族仇杀;欧洲流氓们合伙杀光了数千万印第安人。然后搞了个感恩节年年庆祝傻逼们的“无私奉献”;英国人更别提了,法国人也不必说,俄国人?他们杀自己人的数量都不少。
可哪一个受到谴责了?
归根到底。西方文明认知体系下,胜者为王。拳头大的说了算。
杨浩直接把他们的老底儿掀开,英国绅士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反倒是中国这种貌似高大上的口号喊那么响亮,未免有点太不要脸了点儿………你丫根本都做不到,何必宣传的跟真事儿似的,谁不知道谁啊!
所以,朱尔典压根不信杨浩这套说词儿,他也意识到。再继续这个话题,最后自己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也得不到。
略微沉吟了下,再次说道:“看样子,贵国是确定要在欧战当中充当渔翁得利的角色。好吧,就假设你们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整个欧洲化为一片废墟之后,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强国家。接下来呢,是否将继续向西进攻,一直到完成整个世界的霸权?”
朱尔典一点都不觉得跟杨浩“杨子炎”讨论这个话题,有什么不妥。
如今在整个西方世界眼里。这个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是跟大元首同等可怕的家伙,他仅仅出去晃悠了两圈儿。便做成两件影响世界的大事。
一个是吧俄国忽悠瘸了,如今失去了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外加超过五十万陆军的巨大损失。
另一个是当着全世界的面儿折损英国海军的声望,顺带着偷偷卖给德国人先进战舰,并直接推动了欧洲战争的爆发。
这是一个能够代表大元首本人意志的特殊存在,值得他用最大的精神去关注,并堤防。
杨浩却不吃他这貌似奉承的说法,摆了摆手笑道:“公使阁下的说法我们当不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都不会成为世界霸主。这是由我国文化本质所决定的。且不说我们至少在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时间里,都难以达成那种规模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更为重要的是,那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种想法对我国还是其他国家民族。有害无益。”
朱尔典心中一动,貌似惊讶的道:“哦?看来贵国还是考虑过这种可能性了?可为什么要放弃,难道让中国人成为世界最高等的族群,不是一件最有成就的事情嘛?据我的了解,中国自古以来,可都是痴迷于成为世界中心,成为整个天下的主宰。你们一直宣称要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怎么会有完全不同的发展思路呢?您不觉得这是自相矛盾吗?”
杨浩不假思索的答道:“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偏差。我们自古以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那是因为在长久的历史中,周围并没有出现一个足以媲美的文明。我们的自信心和优越感,也是建立在文化的高度上,那也不是自吹自擂,是缺乏比较。”
“当我们在明朝时期广泛接触到西方文明时,当时的中国人并不缺乏积极学习与吸收的主动性,这足以表明,我们是一个能够包容并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文化。于此同时,我们也从不吝啬向周边国家和邻邦传播我们的先进文明成果,请注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