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这也许是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东西不同的审美所致。
所以杨潮告诉爱森伯格说这款枪没有市场,其实是骗他的,当然是别有用心的。
“你恢复毛瑟。说这款枪卖不出去。不过我会试图让中**队采购的,但是他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把德国的机器都拆下来,半价买给青岛兵工厂。青岛兵工厂有他们三成的股份,如果能够赚钱,对他们是有利的。否则就让他们等着赔钱吧。”
毛瑟在西方没有说服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这才到中国来试试,但是杨潮给这个条件,他们能答应吗?或者说他们有拒绝的条件吗?
其实这时代的武器生产,还没有什么专用机床,大多数都是通用机床生产所有零部件,最后装配在一起,所以杨潮生产步枪的车间,同样可以加工极强零件。
只有枪托等木质件才有专用的机床,因此杨潮要买的,不过是毛瑟的一批枪托机床罢了。或者说是要毛瑟把手枪生产放在青岛来。
“对了。必须附带专利授权。告诉毛瑟,专利费包含在机器中了。”
杨潮继续道。
杨潮相信如果答应的话,毛瑟将来会感谢自己的,因为他将看到,全世界除了中国,没人用这种枪,他自然会以为是杨潮救了这种枪,而不会怀疑其他的。
爱森伯格跟他的老板已沟通,毛瑟不出意外的同意了,因为他没有选择。这款枪出现已经五年了,他早就放弃了希望,否则也不会把枪拿到中国试运气了。
毛瑟送来的样枪,一共是一百只,全都被杨潮带去大石房,装备自己的那批手下了。
第八十四节 银行()
“啪啪啪啪!”
大石房外,杨潮的手下果然很喜欢这种枪,虽然有些沉,但是打起来那种很有力道的手感他们很喜欢,而且还能连发,在冲锋枪出现之前,这可是最好的武器,毛瑟手枪本就能但冲锋枪使用。
“放心的打,子弹有的是。”
杨潮鼓励士兵们练习枪法,一旦毛瑟把机器设备转让了,子弹也就能自己造了。
马豁瓦却不是很喜欢,那枪太丑了,没有丝毫美感,他觉得也就是这些没有见识过手枪的土鳖手下才那么稀罕,因此他没有什么兴趣在靶场玩,没事就悄悄溜回自己家了。
马豁瓦也在大石房中占有一间屋子,不大也不小,九十平米的样子。
“老爷,好吵啊。”
冯太太一见马豁瓦,就抱怨起来,同时手摸着自己的肚子。
马豁瓦嗯了一声,看到媳妇的肚子,没来由心里一热。
这个女人,也是宫女,后来经张国柱媳妇说和,嫁给了他。
对娶一个中国女人,马豁瓦以前是没有兴趣的,但是当结婚之后他就满意了,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中国女人的那种乖巧,那种柔顺,让他如同陷进了棉花之中不能自拔。
同时马豁瓦也感觉到十分的不舒服,他感觉他的斗志似乎在慢慢消磨,那种出人头地,实现野心的念头竟然开始变得淡了,这种改变让他觉得恐慌,他已经坚持了十年的东西,突然好像变得没有意义了,那么他以前的人生岂不是没有意义,完全被否定了。
“老爷,老爷!”
冯太太撒娇起来。
“额,翠花。”
“老爷,我们搬出去住吧。离这里远一点,搬到东营村去,我跟哪里的黄大姐都说好了,她家菜地可以卖给咱,咱去盖房子住吧。”
翠花的借口是嫌吵,大石房里的几十个士兵没事就在旁边的操场上打打枪之类的,但其实是跟这里的一些女人合不来,因为她嫁了一个洋人,总有人说三道四的。
“好好。”
马豁瓦满口答应,他感觉自己好像无法拒绝这个女人,这让他感觉到很新奇,他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杨潮也打了一匣子子弹,后劲很大,震得胳膊都酸了,但是准头确实不行,一打就朝上弹跳,心里暗暗回忆了一下,这把枪好像是斜着拿到,防备上跳,于是侧着枪,但仍然打不准,倒是不上调了,可是侧跳啊,容易打到旁边的靶子上。
不过只要习惯了枪性,拿着枪的土匪据说还能百发百中呢。
詹天佑一直在努力修铁路,进度一如既往的快,甚至比过去还要快,因为有经验了。
吴佩孚那群学生还在路上。
美国人修建的钢铁厂还在施工,兵工厂也一样在施工。
杨潮一时倒也清闲,偶尔去烟台看一看,办办公务之类的。
也去烟台码头上转转,荷兰治港公司的施工也很努力,他们在几里外的海岛上开山取石,将碎石用水泥浇筑成一个个巨大的方块,然后用船放进海中砌起来,砌出两道怀抱的石墙。
此时防波堤差不多已经建好了,一个巨大的港池抱住一池平静的海水,这样船只进港就不用担心风浪了。
不过大船还是进不了,因为无法靠上码头,旧码头的水位太浅,五百吨以上的轮船,依然只能在外码头外等待,用小船倒运。
不过新码头已经在施工了,从旧码头开始,一直往港池伸出修,等修到港池中央,就足以让万吨级轮船停靠了,只是工程量很大,还要安装一些龙门吊等大型吊装设备,明年年底竣工就算快了,后年中旬竣工也算正常。
本来还以为码头会先竣工,现在看来,反倒是后修的铁路要先完工了。
这一系列工程,可算是把杨潮掏空了,他的飞船一头扎进万米深的海沟中,一直就没回来过。
目前已经攒了十二吨黄金,一百三十吨白银了,杨潮打算等到二月的时候,在让飞船回来一趟,因为那时候自己的所有资金就告罄了。
幸好詹天佑修铁路给他省了一大笔钱,那批工程师、和五万工人,现在几乎都是免费工作,因此杨潮只需要支付五百多万美元左右的材料费而已,合计七百多万两银子。
不过杨潮的承诺是不会变的,三千万两白银作为铁路的资本,因为早就答应过了,资金的多寡不仅仅意味着运营,还关乎这些工程师的股份,要是答应的钱因为修建而省下来了,等于稀释了这些工程师股份的价值。
但是杨潮确实没有钱,没有真金白银,所以他打算开一家银行,用那十吨黄金和上百吨的白银作为储备,然后印刷一大批银行卷。
这是杨潮深思熟虑了很久后做的决定,其实西方人之所以能够有能力大量向外投资,并不是因为他们手里真的握有那么多真金白银,而是工业化后他们的资本信用积累的足够坚挺,因此可以大量发放纸币,假如把各国的纸币都找他们的银行兑换黄金,就算是英格兰银行也会破产。
英国人有一两黄金,就敢发十两的纸币,后世的储备金率很少有超过百分之十的,也就是说发行十倍数量的纸币,基本上是安全的,前提是不发生恶意挤兑。
很快一封成立银行的申请就送到了户部。
朝廷虽然缓慢,但是也在慢慢适应着工商业的发展,在商部成立之前,开办工业和银行的许可,都是户部来发放的。
此时的户部尚书是那桐,这货是一个大贪官,跟庆亲王奕劻一起卖官鬻爵,买卖官员,明码标价,两人被戏称为庆那公司。
不过现在皇帝正在拉拢杨潮,那桐可不敢阻挡,杨潮的申请很快就批复下来。
但是人呢,人员可不好找,杨潮手里可没有适合开办银行的人才。
筹办一家银行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一直到1908年才开办,叫做四明银行,是上海一批宁波帮买办连手开办的,那批人都要连手,更不用说杨潮了。
杨潮手里没有人,但是盛宣怀手里有,自认跟盛宣怀虽然没有深交,但也没有仇怨,自己的面子盛宣怀就算不给,但是袁世凯的面子总得给吧。
于是自己先打电报向盛宣怀说了一下,接着托袁世凯帮忙说情,盛宣怀打电报恢复说,杨潮他太不把他当朋友了,这样的小事,还用劳动第三人嘛,接着就派了也人来烟台。
此人叫做谢纶辉出身浙江余姚谢氏,家族世代务农,他迫于生计年轻时到上海,经人介绍进入钱庄业大亨陈笙郊的咸康钱庄当学徒,几年后得到了陈笙郊的器重,钱庄事务都交给他打理。
陈笙郊后来发起成立北市钱业公会,陈笙郊与镇海方性斋与金山黄氏合股创设“承裕钱庄”,事业越做越大,已然成为上海钱庄业的中流砥柱,谢纶辉一直作为左膀右臂辅佐他,积累了丰富的银钱业经验,更是被公推担任“承裕钱庄”的经理。在谢纶辉的经营之下,承裕钱庄业务蒸蒸日上,经营数载,承裕钱庄一跃成为了业中翘楚。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盛宣怀推动朝廷建立了中国通商银行,任用大班(经理)两人,一人为洋人大班,一人为华人大班,这第一任华人大班就是陈笙郊,而陈笙郊死后,谢纶辉当仁不让的成为了第二人华人大班。
当然这是后话了,此时陈笙郊还健在呢,所以谢纶辉只是代替陈笙郊做了北市钱业的总董,是上海钱业的领袖人物之一。
“谢先生,久仰久仰!”
看到谢纶辉的名帖之后,杨潮立刻迎出了衙门,就看到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在哪里等着。
“小民谢纶辉拜见杨大人。”
谢纶辉看到杨潮,立刻就要下拜。
杨潮赶紧上前一步,拖住他:“老先生不用行此虚礼,快快请进吧。”
接着就亲切的拉着谢纶辉的手,一起走进了衙门。
“谢先生,在下的意思盛大人应该告知于你了吧。”
杨潮开门见山的问道。
谢纶辉点点头:“盛大人说,杨大人您要办银行!”
杨潮道:“没错。在下已经跟户部申请,户部也依然同意,并允我发银行卷。”
谢纶辉点点头,户部可不轻易答应别人办银行,一般也没人愿意办银行,中国商人更愿意办熟悉的钱庄,不过此时的钱庄也跟银行没差多少了,洋人银行里有什么,钱庄里就有什么,除了洋人站在更高的层次,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调动资金,而钱庄只局限在江浙一带外,存款、贷款、汇兑一应不少,甚至庄票在一定意义上,跟洋人的纸币作用一样。
“不知道杨大人想要经营何等业务呢?”
谢纶辉问道。
杨潮道:“别的银行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谢纶辉又问:“不知道杨大人筹资多少?”
杨潮笑道:“黄金三十万两,白银三百万两,不知道够不够?”
谢纶辉笑道:“做银行,没有够不够,多有多的做法,少有少的做法而已。”
此人倒是不徐不疾,一点都没有被杨潮的雄厚资本吓到,依然一副平静的样子,显然是见惯了钱的人。
他这种态度倒是让杨潮放心了不少,然后仔仔细细的商议了一番,一起制定了章程。
第八十五节 大国战略()
谢纶辉是上海钱业的领袖人物,在华人中自然是说一不二,在洋人中也很有地位,被选为上海商业会议公所议员,平素参与跟洋人银行之间的各种会议。
在上海,虽然洋人的银行势力很大,经营也很成熟。可是真正参与到商业的方方面面的,还是那些华人钱庄,因为参与度光,洋人银行甚至不得不依靠这些数量众多的钱庄来进行业务往来。
可以说,洋人银行相当于中心银行,而华人钱庄起到了各地支行的作用,从上海到苏杭等内地的汇兑业务,全都操于华人之手。
因为地位上的优势,而且钱业联合起来,谢纶辉甚至可以偶尔欺负一下洋人银行。
比如为了维护小资本的钱庄权益,谢纶辉操办北市钱业公会规定:“到期庄票,如遇钱业自行来收,即可当日解付同行之银,互相汇划;如遇洋银行来收,须解现钱,故再迟一天”。这项规定让洋商银行和外商商会很不满,邀请钱业总董谢纶辉出席会议商议,会上谢纶辉据理力争,说“钱业章程,外人不得干预,其庄票收授与否,权操于洋商”,随后即离席告辞,在谢纶辉的强硬态度之下,洋商不得不照常收用,忍下了这口气。
正因为在上海钱业华洋两界都有很高的地位,谢纶辉等于是一个站在上海金融业核心的人物,通过他办理一个银行,那么很容易就挤入了上海银行业的圈子里,这个人物很合适,对此杨潮还有些感激盛宣怀。
杨潮跟谢纶辉商定,在上海、烟台、天津开三家银行,上海为总行,并且看情形往广州、武汉方向发展。主营业务为汇兑,因为汇兑风险最低,如果能说服朝廷将税收从银行汇兑,那么就等于多了一项长期的丰厚买卖。
只是朝廷赋税,地方上靠着各家钱庄,到了上海后靠着中国通商银行,杨潮估计自己没有机会能抢到。
而且杨潮之所以选择汇兑,目的是先把银行的信用积累起来,做这种风险小的生意就很合适的,不然可以做一下利润丰厚的贷款业务了。
只要在铁路运营前,杨潮的银行可以正常运转,然后就可以在铁路开通的时候帮铁路容第一笔资金即可。
这些事情杨潮都没有隐瞒谢纶辉。
“修铁路确实耗用甚大,洋人修铁路,也不是一家银行能够承揽。不过上海钱业也不容小觑,大人何不在上海发放债券,想我上海同仁也乐于支持国人修铁路。”
修铁路发行债券,这在国外十分常见,几乎可以说不发债就办不起来的地步,华尔街最大的票据交易就是铁路债券,下来才是国债券。
上海随着列强金融业的引进,也诞生了股票交易所等机构,而且不止一家,十分疯狂,跟摩根之前的华尔街一个德行,没有任何秩序,各种小型交易所,大行其道,各种皮包公司滥发股票,金融欺诈不胜枚举。
杨潮摇头道:“这条铁路本官力图国人自办,不想沾一分洋人的味道,这是一条争气路,意义非同一般,甚至超过了盈亏的考虑。”
谢纶辉道:“小人明白了。不过小人保证,若是烟济铁路的债券,我北市钱业愿意一力承揽,绝不向洋人出售一两的债券。”
杨潮笑道:“如果要借款,所费颇多啊。”
谢纶辉道:“不知杨大人需要多少?”
杨潮笑道:“办铁路呢,兴建的银子已经够了,但还缺运营的经费,在下打算筹资一千万两。”
“一千万两!”
谢纶辉终于吃惊:“运营怕用不了如许银子啊。”
杨潮笑着把他的想法说了一遍,那一千万两银子是作为铁路公司的资本金的,是他答应工程师们的,一分都不能少,至于用不用的完就不好说了。
“如此的话,想必平时未必会动,还可以存入银行。那我等的银子也不须出库。北市钱业应该还是能吃的下的。”
谢纶辉想了想道。
“那就好。全托付给谢先生办理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金融家杨潮还是信任的,谢氏可是大家族,一大家子人呢,不怕他跑,真正危险的是那些孤身一人来中国的洋人冒险家,开皮包公司的就是那些家伙。
谢纶辉筹办银行的这段时间,国际形势还是有些紧张,而且紧张的焦点就在东方,就在中国,中国的东北。
本来在列强的压力之下,尤其是英国人不惜放弃自己的孤立主义,屈尊跟日本这个还不被国际认可的国家结盟对抗俄国,俄国人终于妥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