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遥涤屑淝苛业拿褡遄宰鹦模鞘嵌问澜绱笳胶笪ㄒ灰桓鼍芫寺硇墓遥彩俏ㄒ灰桓鐾晖暾セ沽苏秸饪畹墓遥芫趺庹瘢沂淞耍一骨驼饷醇虻ァ�
在这一点上,芬兰人值得很多大民族国家学习。
但是他们的损失确实很惨重,但他们认为付出是值得的,他们损失了三万多人,连女兵都走上战场爬冰卧雪跟苏俄战斗,但他们有自豪的本钱,他们消灭了比自己总兵力还多的苏俄军队,他们的战士可以自豪的宣称,每一个芬兰士兵倒下去,就能换十个苏俄士兵。
苏俄外交委员莫洛托夫对外公布的外交文件,说苏俄阵亡了4万8千人,但西方却认为这不过是宣传文件。后来的赫鲁晓夫回忆说,这场战争他们损失了上百万人的代价,当然这也太夸张了,但是比较可信的判断是,苏军伤亡了50万人,其中失踪和战死病死的,加在一起超过20万,而战争期间芬兰正规军总兵力始终都没有超过18万人。
同时这场战争还造成了相当的国际影响,英法看到苏俄侵入芬兰,开始怀疑苏俄跟纳粹结成了秘密军事同盟,于是在国联开除了苏俄之后,宣布出兵帮助芬兰,但是他们第一不是很积极,第二纳粹这时候站了出来,威胁波罗的海国家,如果谁敢让英法军队过境,那就意味着战争,结果瑞典、挪威都不敢让英法通过自己的领土,造成英法军队无法进入战场。
纳粹通过这个举动,让英法确信纳粹和苏俄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军事同盟关系,要不是后来纳粹进攻了苏俄,恐怕二战的历史会被改写。
过年是一个高兴的日子,这段时间中国人日子过的还算不错,其实过去过的也不算差,潘训缩减赤字,确实造成了相当多的工人失业,造成了议论低度的经济危机,可老百姓日子当真就过的那么惨,倒也不至于。
米青整个任期都在扩张赤字,同时通过变卖全国高速公路网股票,运河和大西南水电的股票,最后连城里公屋都开始分期付款,狠狠地又把许多零散资金给收了上来,加上中国人爱存钱的习惯,奇迹般的没有引起严重性通胀,四年来平均无价最终也只涨了30%,每年不到10%,算是十分平稳了。
至于突然出现的失业现象,倒也没有想象中严重,最初几个月确实达到了百分之十以上,但是经过一年的调整,已经降低到了百分之八左右,潘训之所以受到舆论责难,那是政治宣传战的结果。
就像米青过去明明做的还算不错,可总有人骂她,就因为她是一个女人,潘训经济调整的结果已经显现,市场在慢慢容纳劳动力,可是给跟人留下的印象,被富强党宣传成了不顾民生,这个印象一时间是很难改善的。
接着潘训在年前辞职,富强党虽然没有上台,但是开始宣传工业促进会的各种就业,军事工业领域确实也吸纳了不少劳动力,同时加上私人资本增加了投资,作用其实没有那么大,政府统计的数据是,百分之七的失业率,但大家偏偏感觉到日子确实好过了,这就是一个心理作用了。
反正他们过了一个心情不错的年,因为他们对来年抱有希望。(。)
第七百四十节 一个好年()
许多重型工业企业专项利润丰厚的军工生产领域,给了一大批中小企业一个相当好的机会。
比如汽车制造领域,米青政府期间,进行了四年的高额补贴,彻底催生了这个行业,不但让斯柯达工厂的产能扩张到了200万级别,也让东北爱民公司为中心,在奉天省形成了一个汽车制造业基地,产能也接近200万,同时上海这个经济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则形成了一批中小型汽车公司。
斯柯达工厂是靠自己的设计,420型、640型和860型的四缸、六缸和八缸车型都诞生了一些列衍生型号,总工程师劳林的构想是跟福特的t型车一较高下,这大概出自一个工程师的理想,所以将大众车型420发展出了421、422、423等衍生型号,至于利润最高的中档车640,也就是著名的速派系列车型,反倒无心运营,可惜他最后的对手不是福特的t型车,而是张学良的爱民公司生产的甲壳虫系列车型。
张学良这家伙怎么都算不上一个懂得经营企业,愿意经营企业的人,整天都不太乐意待在东北,而是常年混迹在上海的交际圈,据说跟宋家姑娘美玲打的异常火热,这样的性格,是不可能耐心去管理企业的。
但他老子有钱,而且敢花,张学良不管事,反倒造成了爱民的经理和工程师比较自由,往他脸上贴金也可以说张学良懂得放权,在那几年汽车市场火爆的时候,他们将引进的甲壳虫原型车进行了大量的改进。
捷克斯洛伐克的太拖拉公司是一家经营高档车的公司,所以甲壳虫虽然是他们设计的,但却不是正版的甲壳虫廉价车,而是一款中高档的汽车,发动机采用的是较为昂贵的六缸,全手工打造的六缸流线型汽车,应该说是一款相当高级的汽车了,但是张学良还不太满意,他是一个富家公子,他更喜欢迈巴赫和斯柯达的860hispanosuiza,这种底盘就比劳斯劳斯还贵的车。
所以受雇于爱民的美国工程师团队,最早扩展出了八缸豪华车,档次就定在迈巴赫和斯柯达豪华车的档次,仗着张大公子在上海的号召力,结果还是卖出去了不少。但中高档车,虽然利润丰厚,却显然不能代表汽车工业的未来,只能是小众的宠爱,汽车工业的前景,还是要看四缸小型汽车的。
美国人热爱大众型汽车,所以美国工程师团队扩展的甲壳虫第二个型号就是一款四缸小型车,命名为爱民3型车,结果大受市场欢迎。建设了大型组装工厂,可是依然供不应求,几年间连续建造了四个大型组装车间,扩展了一百多家零配件供应商。产品不但在中国市场热销,垄断朝鲜市场,冲击了日本市场,甚至首次大规模出口到了汽车王国美国。
这款小型的廉价流线型车,跟后世的甲壳虫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在审美上,非常贴近这个时代,因此大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大家会喜欢这款车?
第一是便宜,在中国的售价只有80两,出口美国后也不到150两,美国中产阶级也买得起。
第二是优质,山东工业是美德两国工程师给打的底子,后来培养起来的一大批工业技术人员,也大都是从美德学校毕业出来的,应该说基础非常好,质量十分可靠,甲壳虫这款车的设计呢,也非常合理,捷克人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天分的,所以基因很好,在质量上来讲,这款车不输给任何一家汽车公司的产品。
第二是新鲜,之前的汽车市场几乎就是福特和模仿福特的汽车垄断的,福特的t型车,外形基本上就是方方正正的厢型汽车,模仿福特的通用、克莱斯勒等大型车企,虽然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车型,但大众款依然是那种方方正正简简单单的车型,流线型还只用在豪华车上面,所以甲壳虫这种廉价流线车型满足了买不起豪华车的中产阶级的某种心理,受欢迎也就理所当然了。
在爱民汽车的冲击之下,斯柯达工厂虽然还不至于亏损,但是劳林挑战t型车的野望,算是彻底破产了,端正心态踏实经营,将价格持续降低,最低的时候,一辆车只卖50两,当然那是补贴前的事情了,卖50两政府还给补贴50两呢。
在斯柯达大肆杀价,甲壳虫一往无前的岁月中,基本上没有给后来者留任何空间,所以看到汽车热而加入这个行业的汽车公司死的都很惨,最多的时候一百多家,能活下来的现在还不到30家。
但这30家都各有绝活,比如拿起私人订制,坚决不碰大规模生产,谁碰谁死,除非他们有一个张作霖那样的爹,可以无限砸钱进去。尽管如此,各家其实活的也相当惨淡,一年生产几十辆到几百辆的都有,上千辆的只有五家,上万辆的只有两家而已。
这次爱民和斯柯达转向军工,大量产能开始生产军用品后,市场行情立刻大好,汽车价格有所上涨,关键是开始缺货,这些小汽车公司,或者叫作坊,不但即可得到了不少订单,而且获得了一个空间,那就是挤进大规模生产的空间。
有野心的公司立刻投资扩产,招募工人,增添设备,准备大干一场。
许多行业都像汽车工业一样,大企业转向军工,中小企业杀入市场,最后的结果是私人投资突然增多,而那些大型企业肯定也不可能解雇员工,于是新增就业增多了。
过了年,老百姓发现工作更容易了,失业的人更少了,虽然因为许多商品产量有所下降,价格有所上升,但总体变得良好。
应该说经过这么多年调整,又借助了战争的势头,中国经济基本上是调整过来了,今年是大选年,如果李富安和王求的组合能赢了老张謇联袂张澜的组合,富强党再次上台,时机比米青就好了太多,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弄不好他们要执政很长时间。
新年伊始势头很好,似乎预示着这是一个好年。
可有人似乎不太想让中国过这个好年。
暗流早就流动,美国人为自己的选择有些懊悔,因为罗斯福总统没想到世界大战突然就爆发了,他猜测战争肯定爆发,但没想到如此快就爆发,因为他觉得德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挑战英法,但德国人的信心显然比他更足。
更让罗斯福没有料到的是,德国人轻而易举的就击溃了波兰,那可是打退了苏军百万大军的大**啊,却在两个星期之内就彻底丧失了战斗力,连一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有打出来,罗斯福不认为是波兰太弱,那就是纳粹太强了。
从未出现过的机械化战争,一下子就让波兰这种第一次世界大战思维的国家落伍了,而美国的军备,其实也是一战水平的,因此罗斯福颇有一些危机感。
此时国内的政治对手又联合起来,让罗斯福不得不正式发表声明宣布中立,是彻底的中立,完全履行中立国的义务,对挑战双方都实施军事禁运。
此举让英法都极为不满,认为美国人把欧洲的事务撇开了,在欧洲最危难的时候,试图置身事外。
当然英法的态度不重要,因为就算他们此时支持美国,美国也不可能跟中国对抗,因为在结束欧洲战争之前,英法是无法抽身的,尤其是英国人,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帮美国的。
可罗斯福确确实实的招惹了中国,在朝鲜舰队强闯墨西哥的时候,罗斯福就感受到了威胁,之后墨西哥跟中国关系,或者说是跟中国的垄断财阀杨子财阀的关系日益密切,罗斯福认为他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选择帮助日本是正确的。
选择帮助日本建造军舰是正确的。
选择帮助日本在夏威夷建造军舰是正确的。
好吧,美国人悄悄在夏威夷造船厂帮助日本人在建造军舰。
日本人早就秘密跟美国沟通,因为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甘于受制于中国,美国是他们唯一能依靠的目标,早在他们被迫拆除北海道造船厂和战列舰的时候,日本人就找到美国,因为从中美互相排斥对方开始,日本就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中美之间联系的纽带,日本人引进了许多美国公司和技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那段时间都在日本建设了工厂,专门生产用于出口中国市场的汽车,日本通过这层关系,在美国政界还是拉拢了不少人脉的,他们想利用这种政治力量,来帮助他们摆脱中国和朝鲜的压制。
但是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更想保持中美友好,没有接受日本人的要求。
朝鲜舰队强闯墨西哥让罗斯福非常恼怒,认定这是中国人指使的,墨西哥的例子不能开,今天让中国人轻松的渗透进墨西哥,明天就有可能是危地马拉,后天就是哥伦比亚,整个中南美洲的多米诺骨牌都会倒塌。
中国人之所以敢这么肆无忌惮的渗透到美国的后花园,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他们身边没有对手吗,唯一的对手日本被打残了吗,那时候罗斯福才下定决心,帮助日本恢复一定程度的海军力量。(。)
第七百四十一节 夏威夷舰队失踪事件()
罗斯福选定的造船厂放在了夏威夷。
第一这里是澳大利亚政府托管的,而且管理十分松懈,美国人很容易就买下了一家造船厂,增添设备进行改造后就能够生产大型军舰。
第二夏威夷的日本势力非常强大,一旦暴露了,可以全部推到日本人身上,所以罗斯福选定的工厂,是以美国籍日本人名义投资的,而且让日本国内的法西斯财阀来管理,美国只在关键的位置提供一些技术顾问。
美国人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他们只提供生产军舰的设计技术,日本人其实并不缺少这类人才,也不缺少愿意为国献身的这种人才,只是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生产军舰了,因此才需要美国的技术人员支持。
另一个原因是需要美国的政治保护,尽管夏威夷的日裔控制了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但这里毕竟是澳大利亚的托管地,是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没有大英帝国的许可,谁也不可能放行的在这里建造军舰,这才是日本需要美国的地方,否则他们都不用求美国人了,直接自己在夏威夷开建,让夏威夷的日裔建造工厂,合理合法。
美国成功说服了大英帝国,允许日本人在这里秘密建造军舰,因为大英帝国也对朝鲜舰队强闯墨西哥很不满,这等于无视大英帝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尊严,而朝鲜人敢这么做,不用问肯定是因为有一个中国站在他背后,中国敢放任朝鲜出来咬人,还不会因为他们没有对手吗。
大英帝国也觉得中国需要一个对手,一个家门口的对手来牵制,日本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至于这个国家基本上都法西斯了的问题,英法两大min主国家是不会在乎的。
建造军舰很容易,对美国人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对日本人来说都不算是太困难的事情,但如何将建造好的军舰,明目张胆的交给日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因为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让日本海军拥有挑战中国海军的实力,所以就不敢再中国的眼皮子底下将这只舰队交给日本,否则中国海军如果有什么行动,还没有形成战斗力的日本海军是抵挡不住的。
最重要的是,英美都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如果是战争爆发之前,他们倒是愿意联合起来,稍稍替日本扛一些压力,将战斗力强大的航母和战列舰编入日本海军,说服或者逼迫中国接受既成事实。
可是欧洲大战爆发了,别说英国人了,美国人都不想承担这个责任。
万一中国人不肯妥协,选择了武力,美国人可不愿意在没有大英帝国支持的情况下,跟中国海军单挑。
因此现在所有的压力都必须由日本人自己来扛。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帮日本建造好了两艘航母,八艘超级战列舰,日本人甚至偷偷都将他们的商船还远培训成了海军士兵,却根本无法从夏威夷把他们的军舰开走。
美国帮日本建造的两艘航母是大和号和武藏号,标准排水量高达5万吨,显然就是冲着朝鲜人的高丽号去的,显然美国人也打算通过建造这种超大型航母,来积累一些建造经验。八艘战列舰都是4万5千吨级的超级巨兽,是按照美国38年批准但还没有开始建造的衣阿华级战列舰来建造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