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3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且晃兜募木釉诒鹑私⒌木锰逑抵兴蔽�
所以一时间,杨潮都有些认同纳粹的观点,认为这是一个劣等民族了。
但他只是一个小民族,让他们建立独立的经济体系未免有些勉为其难,但一个优秀的民族,不应该是一个很能生的民族吗?生物的两大基本要素不就是繁衍和遗传吗。
杨潮觉得自己确实苛刻了,每个民族都有优点,每个民族也都有缺点,犹太人不过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很鲜明的民族,而且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民族,商业是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连被关进集中营,他们都能偷偷的跟守卫做生意,展出一套商业网络来,这一点确实很强悍。
可是打造经济体系的能力就太差了,中国人移民习惯直接建立一个体系,自己居住在一起,搞个唐人街,把自己吃喝玩乐那一套全都带过来,犹太人也喜欢聚集在一起,但却只是自保,商业关系更喜欢直接介入别人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中,跟别的民族商人竞争。
两个民族都很让人讨厌,西方人很难接受中国人排斥他人的做法,也很难接受犹太人侵蚀他们的做法。
蹬上破破烂烂的小港口,市面倒是挺繁荣的,数千家犹太人店铺几乎将几百家中国商铺给淹没了。
可是港口码头,还是德国人修建,中国人维修的水平,十多年来没有得到修缮,港口有些淤积,只能通行5吨以下的船舶,对这个太平洋中的岛屿来说,随便找个海湾都能达到这种水平。
杨潮的飞艇在码头停稳,早有人在外面迎接,最靠前的是中国总督。
这里法理上仍旧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有权在这里维持统治,尽管统治这里根本不划算,每年收不上来一分钱,还得搭上不少管理费。
中国总督和官员——其实就是一个警察局长——旁边,有一群犹太人,杨潮一眼就认了出来,正是帕图申斯基和格申维奇两人,这两人是西伯利亚犹太人的领袖,犹豫沙皇政权排犹,最受打击的就是他们,因此他们也是最积极来萨摩亚的犹太人群体。
另外还有一群身材壮硕,古铜色肌肤的壮汉,经过介绍杨潮才惊讶的了解到,原来这些就是萨摩亚本地人。
杨潮这时候才明白,原来他对这个民族误解很深,他以为太平洋岛国的土著人,都是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岛民,谁知道萨摩亚人如此壮实,简直比草原上风沙洗礼下的蒙古人都要强壮。
经过当地官员的介绍,杨潮后来才清楚,这里虽然是岛国,可是物资并不匮乏,当地人根本就没有饿肚子的时候。
这跟生产力没有关系,而是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萨摩亚盛产一种叫做面包树的植物,果实不大,拳头大小,但是里面淀粉含量极高,切成片烤干了,就如同面包一样,所以叫做面包树。
既然是树的果实,自然不会光有淀粉,里面的维生素等元素含量也很丰富,可以说萨摩亚人只要吃这种果实,基本营养就能满足了,他们在这里生活了上万年,身体长的壮实一点都不奇怪。
其实后世由于萨摩亚一半是美国统治区,这里的居民虽然不拥有美国人的权力,但却被认为是美国人的,在美国居住迁徙受到的限制很小,于是很多萨摩亚人就去了美国,而且不像墨西哥人偷渡过去做苦工,他们往往能在电影界、摔跤和拳击界获得工作,比如巨石强森那样的好莱坞巨星,就是萨摩亚人。
美国人把萨摩亚人甚至称为世界上最强壮的民族。
但他们确实强壮,毕竟屈居于海岛之上,社会形态展还处在氏族制度时代,来迎接杨潮的几个壮汉,都是当地的酋长。
萨摩亚的酋长意思跟非洲和印第安的酋长不一样,倒是跟中国宗族的族长差不多,因为他们盛行家族制,家族的族长被翻译成了酋长而已。
这样的酋长实在普通,普通到往往一个村子中,就有好几个这样的酋长。
而这几个酋长,则是萨摩亚实力最大的酋长,他们的家族中都有上千人。
杨潮不懂萨摩亚语,通过翻译跟这些酋长交流了一番,现他们属于天生的乐天派,对中国在这里的统治,他们基本没什么概念,因为他们按照他们的世界观来理解这个世界,把中国政府派来的总督,当成当地中国人的酋长了。
同样的道理,他们并没有排斥犹太人在这里移民,不是他们不够强悍,事实上当年英国人的船第一次搁浅在这里,船员就全部被他们屠杀了,后来德国人殖民这里,让他们接受了外来移民,现移民干扰不到他们,也就欣然接受了,还非常喜欢移民带来的美酒。
至于说争夺土地资源,萨摩亚一大半土地现在还被原始雨林覆盖着,犹太人不能也不可能侵占萨摩亚人的村子,他们只能开森林,正是因为开太过困难,才让犹太人放弃了经营农业的打算。
至于说生存空间,萨摩亚人意识中同样没有这种思想,他们在房前屋后种几棵面包树就解决温饱问题了,有一句话很形象的描述他们的生活状态,说一个萨摩亚男人,只需要花半个小时时间,随便种下十棵面包树,就算完成对下一代的责任了,这一点都不夸张。
杨潮很欢乐的跟这些思想单纯的萨摩亚聊了很长时间,最后他们都把杨潮当朋友了,表示一定要让杨潮去他们家做客,杨潮很客套的答应下来,却没想到总督说,答应了就得去,因为那些萨摩亚人当真了。(。)
第六百六十一节 艺术家()
杨潮没想到他会在萨摩亚碰到犹太女艺术家萨拉,但却并不惊讶,因为她是格申维奇的妹妹,格申维奇这几年
跟苏俄打仗那会儿,杨潮还说邀请她再去西伯利亚给自己一家人画像呢,却现根本找不到她了,没想到却躲在了萨摩亚。
格申维奇派他妹妹给杨潮做向导,让杨潮去参加萨摩亚的宴会。
这是一个大村子,说是村子是在简陋,用茅草屋搭建起来的圆顶草屋很有特色,但房子的布局也太随意了,根本就没考虑过道路的问题。
鉴于他们男女都不怎么穿衣服的习俗,杨潮也就自动忽略了道路规划的问题。
宴会是喜宴,因为当地村子的酋长以为,杨潮是一个来自远方的十分强大的酋长,所以一定要邀请杨潮来给他即将出嫁的女儿祝福。
篝火,宴会,欢乐的民族。
杨潮没有什么运动细胞,被萨摩亚人折腾的够呛,他们自己倒是很高兴,拉着杨潮跳舞,把杨潮跳倒了就开怀大笑。
婚礼很简单,但是报名太麻烦了,每来一个客人,主人和客人都要进行一次通名的礼仪,可是他们的名字也太长了。
萨拉说,他们的名字跟俄国人的名字类似,都是把祖先的名字叠加,名字有多长,就代表他们的祖先能追溯多远,名字越长的人显得越尊贵。
而且他们一个村子的人,往往都能追溯到同一个名字,也就是说他们过去曾属于一个家族。
杨潮不由想到,中国人的姓氏恐怕也就是这么来的吧,过去为了介绍自己的来历,恐怕也是列出一长串祖先的名字,比如我是王麻子的儿子王二麻子的儿子王三麻子的儿子王四麻子的儿子王老五之类的。
最后就简化出一个王字来代表姓氏。
相比俄国人的历史比较短,因此遗留的古老文化就比较多,会加很多祖先的名字在里面。
如此复杂的通名就浪费了大部分时间,因此他们的婚礼就简单多了。
杨潮好奇的看到,只穿了一条草围裙的新娘突然解开了自己的围裙,一脸虔诚的表情,然后新郎慢慢走向她,同样严肃的伸出手指,从她的下面捅了进去,新娘脸上露出痛苦,新郎抽出手指,则欢呼了起来,因为他手指上有血,旁边的人也都在欢呼,因为这是个处女。
杨潮看的都有些不自然,却现萨拉十分自然,显然早就见怪不怪了。
萨拉解释,萨摩亚人以家族为纽带,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纹身,因此血统观念很重,就出现了处女情结,这倒是跟中国人有些类似,为了确保家族基因的纯净,出现了这种古怪的风俗。
跟萨拉聊了聊,萨拉表示她还会在萨摩亚多待一段时间,她准备在这里完成一件创作。
杨潮没有坚持邀请她回去,显然萨摩亚这里原始自由的气息,给女艺术家带来了灵感。
之后主要是跟犹太人会晤,杨潮让他们注意德国的纳粹主义。
阿道夫去年动了长刀之夜,跟德国国防军合作,清除掉了纳粹党内的异己分子,同时通过政治手腕,取得了立法权力,彻底的完成了毒菜。
不过在德国这种没有民z传统的国家,想要尽快恢复稳定,还就必须这样的人物。
阿道夫颁布了净化血统法规,规定只有五代都是德国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德国人,犹太人和吉普赛人已经被确定为下等民族了。
杨潮提醒他们注意德国出现排忧的风险,但也到此为止,他警告了犹太人,怎么做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无论如何这个善举被自己拿在手里了,将来历史书上只会写,中国总理杨潮曾提醒过犹太人注意风险,但是他们大意的忽视了,他们对纳粹保有幻想,结果带来了灾难云云。
会谈是在格申维奇家中进行的,会晤完毕后,萨拉邀请杨潮参观她的画室。
杨潮惊呆了。
他本以为在这种蓝天白云、海风沙滩的热带岛屿上,萨拉的画风应该变的清晰自然。
可没想到的她的画室中杂乱一片,乱糟糟的床铺,满地的烟头,而她的绘画上,则是扭曲的人脸,狰狞的面貌,眼睛中分不清是恐惧还是疯狂,人体比例完全失调,这他玛是抽象派啊。
杨潮真不知道这个女人受了什么样的打击,才会做出这种抽风一样的画作。
张念当时没找到萨拉,只告诉杨潮,打听到萨拉在北京的画院中跟张大千、齐白石这样的国画大家学过一段时间的绘画,也跟徐悲鸿这样的融贯中西的大家探讨过绘画,之后就不知所终了。
想必是在中国期间受到了什么打击。
“你失恋了?”
杨潮试探般问道。
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有什么打击比失恋更严重。
萨拉摇了摇头,叹道:“人生是什么,人是什么,民族是什么?”
杨潮也弄不懂她哪里受到打击了。
本来挺漂亮一姑娘,红蓝眼,还一身艺术细菌,怎么就魔障了。
“我想看着自己死在垃圾堆里,让蛆虫爬满我的身躯,然后腐烂成污泥。但我不想留下白骨,那惨白太纯洁了。”
杨潮感到不寒而栗。
“我想死在花丛里,听着花开的声音死去,还浪漫一些。”
杨潮说完自己都觉得恶心,好像这种矫情跟人家艺术家不在一个档次。
“你妹妹疯了?”
出了画室,杨潮就对格申维奇说道。
格申维奇苦笑连连,他表示也没有办法,已经一年多了,找医生也治不好。
格申维奇也觉得他妹妹恐怕是得了精神病,他让妹妹陪杨潮,其实是有私心的,因为谁都知道杨潮是一个很厉害的医生,这次去美国,连罗斯福的瘫痪都治好了。
结果连杨潮都没有办法。
“我听说您跟史达林打了一仗,一定死了很多人吧。”
两人正说着话,萨拉也出来了,突然开口问杨潮道,眼睛中放光,似乎很渴望看到死亡。(。)
第六百六十二节 快乐()
吃完饭,在格申维奇家的海景别墅中,萨拉点燃了一根烟,看了看杨潮,递过来一只。∈↗
“我知道你抽烟的。”
杨潮拿过来,发现没有牌子,似乎是自己卷出来的。
拿过来闻了一下,味道有股怪味,很冲鼻子,不是纯粹的烟草味道。
他突然明白了:“这是什么烟?”
萨拉笑道:“美国货,很带劲的。”
杨潮没说话,而是直接去找了格申维奇,一把将那只烟拍在他的桌子上。
“你妹妹在吸毒,你不知道吗?”
格申维奇叹道:“知道又能如何,不让她抽,她就活不了了。”
接着杨潮才知道,萨拉戒烟的时候,多次自杀。
“这个女人已经完了。”
杨潮想道。
萨拉的毒瘾是在上海染上的,是跟一群上海名流玩的时候学会的。
真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啊。
杨潮叹道。
他对上海人玩的那些东西,也是略有耳闻,但是知道那绝对不正常,想禁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所有的毒品全都是非法走私进来的,让你查无可查,这时代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做到监控每一个角落。
“你想创作一幅什么作品?”
杨潮借机安慰一下萨拉。
“快乐!”
她的画作叫快乐。
杨潮感到三观都不正了,那扭曲在一起的人脸,那玩意叫做快乐?
杨潮不知道的是,这幅画后来很有名,被一个美国人用300万美金买走了。
“你把毒戒了,就知道什么是真的快乐了。”
杨潮直接劝说。
萨拉道:“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真的快乐。”
杨潮走的时候。萨拉要跟他一起走,是格申维奇同意的,他认为妹妹跟杨潮一起走更安全。
萨拉要去上海,她说她完成创作了,她要去做一个展览。
杨潮捎上了她。
到了上海,杨潮倒是来了点兴趣。想看看萨拉眼里的上海名流圈子到底是什么德性。
听说张学良在这里也是名流之一。
打扮了一番,以萨拉的男伴身份,参加了他们的一个聚会。
果然是乌烟瘴气,一群男男女女,社会名流,活的完全不像个人样。
酒、毒、色。
其中一个女人让杨潮印象深刻,是一个美国女人,在上海也是小有名气,名叫项美丽。
杨潮仿佛听过这个女人。他长得其实很漂亮,但是一口黑牙,前世抽大烟熏黑的。
她出名是因为她竟然嫁给了一个中国男人做妾,这在一般的基督文明的白人中很少见。
她的男人叫邵洵美,他们在上海结识,邵洵美带她去抽了大烟,于是就再也离不开邵洵美了。
这个女人文化很高,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毕业。是典型的美国转型期的新女性,特立独行。自尊自强,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师,当做撰稿人,来中国后也是以写作为生,来中国前还去非洲的森林中观察了两年大猩猩,是很专业的猿猴研究专家。
当然邵洵美征服项美丽靠的也不仅仅是大烟。邵洵美也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名流,他跟项美丽联合翻译过不少中国名著,比如沈从文的《边城》。
即便给邵洵美当了小妾,公开跟他妻子三人住在一起,项美丽的私生活依然很混乱。
比如跟上海犹太大资本家沙逊就不清不楚。而且并不刻意隐瞒。
因为沙逊的风流在上海是有名的,很多上海的交际花都给沙逊当过模特,项美丽直言不讳的公开宣称沙逊喜欢拍她的luo体,并为此很自豪,因为这证明了她身材好。
杨潮真的没想到上海已经开放到了这种程度,旁边的苏州小家碧玉们还讲三从四德呢,却不知道他们上海的同胞已经国际化了。
杨潮对这种文化极为排斥,或许是因为出生传统的农村,但他并不觉得农村的伦理道德有什么不好,如果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