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杨潮也打算给史达林一点甜头,他听说苏俄代表最近在山东谋求贷款,希望用其他方式来支付设备资金,看来压榨农民也到了极限,实在是压榨不到足够的资金了。
杨潮派人居中传达自己的意见,告诉苏俄人,杨子银行愿意提供贷款。
背后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西伯利亚的安宁,只要苏俄撤军,杨潮不介意用贷款支持苏俄工业化,反正他们总是要工业化,谁都阻挡不了,那么帮他们一把,甚至让他们更强大,这也不是问题。
苏俄更强大了,将来就能跟纳粹打的更惨烈一些,对中国这个看戏的来说,更精彩,更热闹罢了。
但是让杨潮郁闷的是,苏俄代表没有搭理他,看来他伤史达林同志,伤的实在太重了,这真是把心伤了。
史达林同志伤心可不是小事,几天之后的9月,杨潮突然得到消息,张作霖申请从济马全面撤军,因为战场形势急剧恶化了。
杨潮收到情报之后,怒火立刻烧着了头发,慌不迭的跑去了伊尔库茨克。(。)
第六百二十一节 反击()
第150票。
————————————
“撤军,撤军,立刻撤军!”
临出发前,杨潮就下达了命令。
不撤不行了,史达林用毒气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毒气战,让各国吃尽了苦头,然后学乖了,搞了一个国际公约,禁止使用毒气。
二战中,纳粹那么疯狂,也没有敢使用毒气,为什么?
因为他们知道那等于自杀。
是担心互相被毒气薰,于是互相禁止使用毒气,西方人把这种扯淡的玩意都能标榜成文明在全世界推销,可笑之极,更可笑的是,有不少中国人真把这当成文明来传颂。
但翻遍历史,意大利人在埃塞俄比亚使用了毒气,可没人制止,文明哪去了?
所谓的文明,那就是我能对你杀人放火,你不能对我龇牙咧嘴,我能发动侵华战争,你不能做无谓的抵抗,我侵略你那是我文明,你反抗我那是你愚昧,我侵略你带给你文明,你反抗我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礼教是吃人的礼教,但却没说西方的文明是吃人的文明,都是一球货色,用来统治人民的工具罢了,大哥别笑二哥,谁都不干净,傻逼才把那些不能当饭吃的东西当做信仰呢,过个一百年指不定被后人怎么骂呢。
但是有那个公约存在,杨潮以为史达林怎么也不敢挑战国际规则,结果没想到这货竟然扔毒气弹了,而杨潮真的是没有防备,因为他不是军事家,他一般不怎么干涉军事,张作霖没有打过毒气战。不了解这玩意,所以大家都疏忽了。
史达林有这个胆子一点都不奇怪,他们在国内镇压农民起义都敢用毒气,更不用说用到外国人身上了,至于二战中苏军和德军都没有互相扔毒气弹,那是因为双方都有这玩意。谁都不想自杀,就像等所有人都拥有原子弹的时候,看看谁还敢侵略。
毒气弹立刻就让前线大量伤亡,当杨潮赶去的时候,驻扎济马的20万中日籍士兵,伤亡高达5万,最后断后的中国一个军3万人几乎全军覆没,只逃出来了5000人。
“这真是一群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道德底线。没有人性的暴徒!”
杨潮对各国记者破口大骂,完全没有了往昔的温文尔雅。
这种谩骂没有意义,记者更关心沙皇的抵挡方法。
“毒气而已,我们也有。我们也会向他们投毒气,会把毒气扔到济马,扔到泰舍特,扔到新西伯利亚,扔到乌法。扔到莫斯科,最后全部塞进史达林的臭嘴里。让他把扔过来的毒气弹,给我一颗不剩的都吃进去!”
杨潮愤怒的表达到。
记者刚刚抓住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杨潮这里也有毒气弹,结果杨潮就匆匆离开了。
有毒气弹?
有吗?
没有!
但是弄得到吗?
当然!
二战时候所有国家都没有用毒气弹,但二战时候所有国家都装备了毒气弹,所以不敢用。所以文明,枪顶在脑门上的文明。
不过是毒气而已,没节操的拜耳就是生产这玩意的行家,可问题是生产得有个流程,苏军步步紧逼不可能给杨潮这个时间。
不过中国、朝鲜甚至日本人。都在自己军中悄悄装备了毒气武器,对外宣称本国没有研发,没有装备,也不会使用毒气。
刚好,悄悄运过来就是了。
史达林是逼急了,用了毒气弹之后,他们没有任何选择,只能一鼓作气短期内就攻陷伊尔库茨克,把这让人头疼的战争终结掉,否则杨潮的怒火也不是那么好承受的,史达林有脾气,杨潮也有!
史达林算是破釜沉舟了,终于答应了前线,切断伊尔库茨克跟中国之间的交通线的计划,十余万苏军,装备了2000多辆坦克,从济马出发,绕了一个3百多公里的大圈,从南方攻占了斯柳江卡。
中国政府还没来得及发出抗议呢,杨潮的报复就先开始了。
苏军前锋部队推进到了距离伊尔库茨克50公里的安加拉港,不顾损失派出他们可怜的木制飞机跟沙皇空军缠斗。
好在空军始终占据了优势,否则顾忌史达林的毒气弹都扔到伊尔库茨克去了。
再一次苏军战斗机被沙皇空军击垮,铺天盖地的轰炸就降落到了安加拉港的苏军阵地上,没有剧烈的爆炸,没有灿烂的火光,如同哑弹一样噗嗤几声而已,但是很快就冒出了浓烈的黄绿色烟雾。
战壕中的士兵,随即倒下,剧烈的咳嗽,很快就抽搐起来,扭成虾状,不动了。
敢用毒气弹,却不做好防备工作,不仅仅是史达林那些人从来没把生命当回事,没有学会过尊重个人生命,更因为他们自己也缺乏充足的防御装备,制造防毒面罩等装备,需要大量的橡胶,苏俄不产橡胶,他们可舍不得花费珍贵的外汇来购买橡胶,所以苏军本就没有大量的防毒装备储备,少数进口的,也是留给领导应急的,不会拿来给普通小兵当消耗品。
但中国不一样,南洋华人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的橡胶供应,亚马逊雨林中倒是有一些美国人开辟的橡胶园,但是一场流行疾病,将亚马逊的橡胶业几乎摧毁,从此再也没有恢复。
垄断了橡胶供应的中国人自然不缺乏防毒面具这类装逼。
但是同样有一个问题,生产这些装备需要时间,杨潮没有时间。
同样,从军队中调动,中国、朝鲜和日本同样拥有海量的存货,尤其是日本,跟中国进行毒气战吃过大亏的他们,储备了足以应付一次大型战役的防毒装备。
不过现在还用不到日本人,中国国防军的仓库里,有大量落满灰尘的防毒面具,杨潮只打了一个电话,从东北、蒙古和新疆,就有大量的军用飞艇起飞,装运上仓库里整箱整箱的战略储备,飞赴伊尔库茨克。
史达林那边也不是没有应对,当史达林得到前线发来的消息,震惊于沙皇军队毒气反攻的速度,他本以为可以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然后日夜不息攻下伊尔库茨克,可没想到还是让对方找到了反击的机会。
失误在哪里呢?
前线给史达林的报告是,一个军级的断后部队,在济马阻拦了苏军整整一天,一直到了夜晚,才有大量的飞艇将那些人从阵地上撤走,从而让苏军失去了最佳的乘胜追击的机会。(。)
第六百二十二节 失控()
大量的中国陆军现役飞艇秘密起飞送来了防毒装备,送来了毒气弹,甚至有的都是直接在东北地区装上飞机,由中国飞行员驾驶,直接就投到了苏军的头上。
伤亡已经无法统计。
叶戈罗夫此时没有选择,不是退缩,而是豁出命去,不顾头上的轰炸,直接全速前进,只要能攻下伊尔库茨克,一切就都结束了,打不下来,这场恶梦不知道还要做多久。
快一年了苏军也很疲惫,在坚定的信仰,也出现了动摇,当年那些无畏的战士,随着战争的折磨,变得懦弱,变得畏怯,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是伟大的,有些人声嘶力竭的鼓动,可是他们自己怎么不去为理想而牺牲?
无数人问着这个问题,行动变得缓慢,变的小心,一有风吹草动就选择撤退。
叶戈罗夫对这种情况太了解了,一战中沙皇的军队不就是这样失败的吗,不就是因为士兵们不想打仗了,才起来推翻了沙皇,作为得利的一方,叶戈罗夫绝对不会看到这种情况而无动于衷,于是他采取了强硬的镇压策略,凡是逃跑的,一律枪毙,不用审判。
可是白天还好点,晚上的溃逃根本无法镇压,天上的飞机不断的扔下毒气弹,逃跑变成了常态,叶戈罗夫除了不断的催促前进,从而给他们头上招来更密集的毒气弹之外,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想一想一群群步兵,冒着天上的飞机轰炸,前方报警之后,只能趴在路边隐蔽的画面,还是充满了壮烈的,犹如中国的长征。英国的敦刻尔克撤退,可这支军队却不是逃跑,而是在发动进攻,这就尤为让人感到壮烈。
每一次天上的飞机机群过来,他们只能趴下隐蔽,可隐蔽的了爆炸。却抵抗不住毒气,虽然军中推广了用毛巾捂住口鼻的方法,但却不是万无一失,有的士兵趴下去后就再也爬不起来。
除了毒气弹外,是不是还有铺天盖地的汽油燃烧弹,粘上了,扯掉皮都无法熄灭火焰,有的士兵跳进旁边的河流之中,可是人跳进去了。火焰却依然在燃烧,这些士兵挣扎着,挣扎着就不动了,尸体浮了上来,一次次看到这种画面,苏军战士们开始变得沉默,变得安静,变得消极。
武器是人使用的没错。但当武器差距达到机关枪和长矛的时候,小孩子用机枪也能轻松打死一群壮汉。差距是可以通过精神弥补的,但是有个极限。
倒不是说苏军没有一战之力了,起码他们现在跟沙皇军队的差距,还没有后世志愿兵跟美帝的差距大,顽强的战斗意志还能够支持他们战斗下去的。
但是苏俄人显然没有中国人那种对领袖神灵一般的崇拜,许多人崇拜史达林。或许是因为苏俄建立钱,沙皇俄国本就是一个世界强国,而红色中国建立的时候,中国却已经忍受了几百年的屈辱,两相对比。那个说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人,自然会得到比史达林等人更炽烈的崇拜。
没有神灵一样的精神崇拜,就无法做到志愿军战士那种爬冰卧雪,自我牺牲的事迹。
所以苏军还在继续前进,但每天也都有士兵逃亡,不能说他们做的不够好,换成欧洲其他军队,此时早就溃败或者投降了,包括德**队也一样,总之越是东方的民族,忍耐力就越强,俄罗斯比中欧民族忍耐力强,但却还比不上更东方的中国和日本民族,这不过是一个事实,没有优势之别。
于此同时在伊尔库茨克,沙皇政权却已经从被毒气偷袭后的恐慌中恢复了精神,杨潮不断的安抚军队,到处视察,尤其是经常到医院看望伤病。
“我不想死,不想死,我欠老朱一个孙子,欠老朱一个孙子。”
一个伤员眼睛上缠着绷带,一直睡着,但是突然就会惊醒,然后大声叫嚷着。
从他身上穿着的破军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高级将领,是一个军长。
“朱军长,你听得到我我说话吗,我是杨潮。”
杨潮在他床边坐下,轻轻握住他的手,但是这人又安静下来了,没有了反应。
旁边的护士道:“他中毒了,神智不清楚。”
杨潮叹道:“能恢复吗?”
护士道:“欧战的时候,出现过这种情况,有人能恢复过来,有的不能。”
杨潮又道:“那他的眼睛呢?”
护士道:“暂时性失明,中毒的副症状,大多数人都能恢复。”
杨潮点了点头,阿道夫希特勒中毒躺在医院的时候,很长时间就看不见东西,最后还不是恢复了。
这是伊尔库茨克最好的议员,过去只为贵族看病,里面的医生,技术精湛,护士年轻漂亮,但现在他们服务的对象,则是一群最重的伤病,但每一个医生、护士都无怨无悔,而且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崇高感,因为他们在拯救的,是一群英雄。
这就是第一集团军第一军的伤兵,当时苏军毒气弹大量打在阵地上,很多人莫名其妙的倒下,很快就有老兵反应过来,大喊着毒气,然后死去。
年轻的军长朱开山立刻下令,所有人都将毛巾闷湿捂在嘴上,很快就抵消了苏军毒气的伤害。
全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全部捂上了湿毛巾,丢失了两道阵地之后,成功在第三道阵地建立了防御。
但这时候全军都慌乱了,张作霖决定撤退,朱开山先是拒绝,接着主动请缨留下断后,他的要求被批准了,因为张作霖并不喜欢他,因为他常常跟张作霖吵着要主动攻击。
湿毛巾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万全之策,时间一长依然会中毒,所以当他们抵抗了一天之后,伤亡极为惨重,夜幕降临前飞艇部队来接应他们,最终只接出了5000人,其他人全都倒在了阵地上,而一大半都是死于毒气。
回来的这5000人几乎个个中毒,有的没有撑到伊尔库茨克就已经死亡,坚持到现在的只剩下了3000来人,所以他们各个都是英雄,整个伊尔库茨克的居民都在传颂他们的事迹,是他们拯救了整个伊尔库茨克,拯救了整只军队,甚至这个国家。
战争时期,最能团结人民,此时伊尔库茨克幸存的俄国人,不在区分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还是欧洲人,他们现在都是沙皇的子民。
毒气战开始后,整个伊尔库茨克处于一种悲壮之中,包括贵族妇女在内的所有女人,都报名加入服务队,有的进入了医院,有的在室内维持治安,运送伤员或者物资,还有艺术团组成了演出队到各支部队去演出,鼓舞军心。
杨潮用半天时间,看望了所有的伤员之后,沉痛的来到院长的办公室休息。
他一个人,抽烟。
思考战争,对错。
战争,哪有对错,只有胜败。
敲门声,女护士。
拥抱,索吻,推开。
面前是一个略显委屈的美艳女子,沙皇家族的小公主,安娜斯塔西娅。
西伯利亚俄罗斯民族女多男少的情况,让即便是贵族,都有恨嫁的情绪。
到现在安娜都没有出嫁,而且自从几年前跟杨潮谈论过建设秋明油田等大型工程之后,尼古拉大公就不再提安娜的婚事问题了,似乎放弃了这个侄孙女,默认了她成为杨潮玩物的现实,将自己的侄孙女当做了包装精美的礼物,送到了杨潮的床上,换取俄罗斯民族未来的希望。
这笔交易怎么看都很值,前提是实现的话,可惜还没等到实现的时候,苏俄就入侵了。
而这几年,再也没人提她出嫁的问题,安娜只能将自己的心更坚固的系在杨潮的身上,百般讨好。
杨潮不是渣男,对她也算不错,给她买首饰,给她买衣服,给她买礼物,在物质上绝对满足她的一切要求。
同时也经常陪她,在她身上获得男人的乐趣,也让她感觉到女人的乐趣,所以这几年她过的不算寂寞,基本上可以跟她姐姐平分杨潮的时间。
战争发生后,她跟其他贵妇朋友一起,第一时间就报名作为医护人员进入了医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