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900-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妫⒚滥芄唤邮艿脑蚴牵峭ü蹲实鹿浣拥牡玫搅嘶乇ā�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萎缩到了10亿,而摩根等银行家用来平衡欧美间资金流动,却长期调动10亿以上的资金在欧美之间流动,显然银行业已经取代工业和农业,变成了美国第一大出口产业,美国经济进一步金融化。

    沙赫特用丰厚的利润回报,忽悠住了英美金融集团,从而绑架了英美政府,接着他开始来忽悠中国了。

    27年初,沙赫特访问中国,跟中国政府,央行行长张家傲会晤。

    沙赫特给中国开出的药方是,德国愿意加入中国跟荷兰、瑞典等小国达成的自由贸易协议,他认为中国煤炭、农产品、丝绸制品,甚至纺织品出口德国的前景十分广阔。而德国的机器制品,中国也有良好的需求,中国虽然能够制造绝大多数工业品,但是在高精度轴承,精密光学仪器等方面的产能还远远不够,毕竟在这些产品方面,中国都是通过引入德国资本而建立起来的,因此规模上跟德国还有很大差距,而中国的市场却极为庞大。

    沙赫特的互惠互利说法,倒是得到了农商部的欢迎。

    同时他还忽悠张家傲,表示德国在亚洲的贸易,都愿意放在上海进行结算,最后以中国央行发现的金本位金元券进行结算,德国也愿意持有金元券作为一部分外汇储备,而不单单只持有英镑和美元。

    钟情于金本位,始终希望将中国货币转变为金本位的张家傲,对金元券的国际地位始终十分重视,他也对沙赫特的说法很感兴趣。

    最终德国虽然没有跟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因为已经越来越专业的中国农商部担心,跟德国这个矿产资源相对贫瘠,但是工业实力极为发达的家伙进行自由贸易,弄不好他们会大量进口中国原材料,最后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对中国的工业发展极为不利。

    张家傲倒是很欢迎沙赫特促成德国在东亚贸易的结算中心放在上海,可这算不上什么互惠互利,因为随着上海金融中心的确立,很多国家都在上海进行结算,德国早就想这么干了。

    没有忽悠住中国农商部的沙赫特最后来拜见杨潮,他表示欢迎杨子银行去德国投资,并且保证英美不会干涉中国银行业在德国私有经济体中的正常业务。(。)

第五百一十七节 二度合作() 
120推荐票加更。

    ————————————

    只是很可惜,杨潮没有吃沙赫特给的画饼。

    杨潮告诉沙赫特:“杨子银行的全名是杨子工业化银行,建立的初衷是为中国的工业化服务的,投资德国工业也许受益匪浅,但是不符合本银行的理念。”

    一句话就让沙赫特明白忽悠不住杨潮,因为杨潮跟他的理念一样,他是一个银行家,但却坚定的认定支持德国工业才是让德国强大的根本,为此他可以给英美大量的利润,可却狡诈的说服英法金融家将利润留在德国继续投资收益。

    也就是说,英美的资金进入德国的经济体中,就再也没有出来过,赚取的利润虽然丰厚,但却继续投资了进去,更加壮大了德国的工业实力。

    而杨潮不像英美银行家那样看重利润的话,那么又如何引诱杨潮呢?沙赫特知道他自己是不受利诱的,杨潮跟他是一样的人,那么自然也就不受利诱。所以他明智的放弃了。

    但是他可不想放过跟杨潮这种巨鳄合作的机会,作为世界金融圈的‘内部人’,沙赫特很清楚杨潮的强大实力,他甚至坚信,杨潮的实力,比罗斯柴尔德这种巨头都更强,起码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可能一次性拿出一万吨黄金。

    沙赫特可不相信,杨潮会将手里的全部黄金都捐出去,显然杨潮手里还拥有海量黄金,一想到杨潮不知道藏在哪里的黄金,就让沙赫特心跳加速,他很清楚德意志银行当年跟杨潮的秘密合作,尽管全世界都知道了,但沙赫特却对这个信息更重视,当年杨潮每年可以提供给德意志银行1500吨黄金含量的金矿石,显然杨潮手里掌握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巨大金矿。

    后来杨潮能拿出那一万吨黄金,沙赫特相信就是后来几年中开挖出来的。那么又是七八年过去了,杨潮手里至少又积攒下了一万吨黄金,如果能将这笔黄金撬出来,德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也就解决了。

    可惜他很清楚。他不可能让杨潮平白拿出来,当年以德意志帝国的强大,以中国清王朝的虚弱,德国都无法强行从杨潮手里拿走黄金,必须通过工业合作。通过在中国进行了巨大的工业投资,才将一大批黄金转移到了德国,现在以中国之强,以魏玛共和国的虚弱,德国更不可能弄走这笔黄金了。

    合作只能合作。

    “我始终坚信,德国跟中国在工业化领域,拥有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比如青岛强大的工业实力就是证据,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可以和中国能够如此完美合作的国家了。”

    沙赫特说道,同时仔细查看杨潮的神色。

    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工业强国了。德意志帝国当年打下的成套工业根基,已经让他们拥有了一整套工业体系,能够自我复制,自我发展,似乎不需要外界的帮助,不需要进口任何国家的工业设备,他们就能建设最先进的工厂,那么跟德国的合作机会在哪里?

    “我也始终很喜欢跟德国人合作。比如精密加工领域,教育领域等等。”

    说实话,能跟德国合作的地方真的已经很有限了。德国最强的化工技术,精密制造技术,已经通过跟拜耳、克虏伯等巨头的合作引入了中国,连蔡司都在中国建了一座工厂。培养出了中国本土的光学人才。

    不过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历史很长的国家,哪怕一战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一战时期积累的技术,依然够他们吃很多年了,就好像苏俄解体后,俄罗斯吃了几十年苏俄的技术红利一样。

    尤其是教育。德国依然是世界一流水平,德国的大学依然是世界的模范大学。

    “我个人愿意出资一亿两作为一个基金,用来鼓励中国学生赴德留学。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也很快,但高等教育依然很薄弱。”

    潘训算是很重视教育了,可正因为重视,反而不可能发展太快,因为他重视的是质量,不可能粗制滥造,无限复制野鸡大学。

    北洋时期建立的北洋工学院的教育水平就能得到美国教育的认可,北洋工学院的学生,甚至可以免试去读美国大学的研究生。

    潘训的办学标准不可能比北洋低,他任期内建立了20多所大学,没有一所是粗制滥造,全都能够达到欧美大学的水平,毕业生的文凭能够得到世界认可,某些大学的毕业生甚至可以面试进入欧洲大学读研究生,但也正因为这种标准,所以才只能建这么多,因为你只积累了这么点能够教授大学生水平的教授。

    加上以前从清政府到北洋时期留下的大学,中国目前正规大学不过30所,能够吸纳的学生数量10万人左右,而美国的正规大学多达数百所,在校生达到30多万人,这才是美国世界霸主资本的体现,中国的人口数量,显然不应该低于美国的水平,奈何中国的大学教育发展有限,许多智力放在欧美绝对上等的学生,在中国却无法读大学,实在是让人遗憾。

    中国没有教育资源,但是欧美有,美国不用考虑了,中国学生活着去能不能活着回来,真的不好说。但是欧洲就没有这个担忧,所以这些年中国学生留学的第一目的地就是欧洲。此前就已经有大批的学生在德国留学,总数超过5万人,加上在英法和其他欧洲大学读书的总人数达到10万人。

    但这还远远不够,杨潮认为中国想要在二战前积累足够支撑自身规模的人才储备,每年在欧洲的留学人员,不能低于20万人,否则跟美国在人才方面是越来越大的,怎么跟人家竞争。在德国留学的成本最低,德国的教育资源更丰富,因此很合适送去更多的学生。

    “我国在山东地区,懂德语的学生众多,因此非常方便向德国派遣留学生。我希望通过两国间的合作,将中国留德学生的数量提高到10万人。”

    杨潮的魄力让沙赫特不由心惊,德国的教育资源确实丰富,但是德国的教育资源还要优先培养德国学生呢,要知道现在德国在校大学生数量,勉强也就是10万人,突然一下子拿出10万人的名额给中国学生,等于是将现在的大学教育规模扩大一倍,这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

    杨潮又道:“当然,我们两国间还可以互派教育人才。我希望跟德国合作,在山东至少开办三所大学,我相信山东的经济实力是能够支撑这些大学良好发展,也能给教育人士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我国教育人才同样也将在德国的大学生开办中国文化课程,帮助德国学生了解中国。”

    杨潮当然不可能把中国的自然科学教授派出去,这些人在中国可是宝贝,不过对于鲁迅先生这种文化大师,倒是可以派到德国去交流合作,毕竟他们拿着天价薪金,整天却在挑动社会对政府的不满,可不是什么好事。

    沙赫特点点头,但只是礼貌性的,因为他没有听到德国从中得到的好处。

    如果杨潮不拿出让他心动的条件,他就要以教育不在他的职权之内推脱。

    杨潮笑道:“当然,贵我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前景也很广阔,我个人愿意拿出十亿金元券的资金,用来支持建立中德合作的技术研究。”

    沙赫特这才满意了,金本位的金元券,就是黄金的代名词,是目前跟英镑、美元一样坚挺的货币,十亿金元券就是一千吨黄金,这笔黄金进入德国经济系统,会让德国经济更加强大,会让德国工业更快恢复元气。

    但是杨潮所说的技术合作到底是什么方式。

    “您认为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合作呢?”

    沙赫特问道,他知道这笔资金对德国的重要性,有了这笔黄金,德国对英美的依赖就会降低一些,跟英美合作就是与虎谋皮,在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沙赫特才不会选择这条路。

    杨潮笑道:“这笔资金将用来资助德国的优秀科学家跟中国科学家组成研究团队,我将建设一个技术实验室,对电力电气、发动机技术、大型工程等进行重点研发。会在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建立实验室。其中在德国的技术合作规模将达到十亿金元券,将会直接存进德国黄金贴现银行兑换成相应的马克,用来给实验室提供日常资金。”

    中国无法培养出足够的科技人才,德国的科技人才十分充分,与其让大量人才在美国公司服务,不如将他们为自己服务,真正高端的人才往往不缺去除,德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德国政府宁愿资助他们的生活也不愿他们移民他国,但是德国现在还没有能力给他们提供巨额的研发经费。

    “那么研发的成果呢?”

    沙赫特虽然对那一千吨黄金志在必得,但是这分明是在利用德国智力的事情,显然不是钱完全能衡量的。

    “当然是中德共享了。当然专利权属于实验室。”

    谁投资谁收益,德国可以了解,但是想要拿走,也得付出一定的代价,对于高端技术,有钱可未必买得到,所以给德国的是一个出售许可,这就足够了。

    “那么祝我们合作愉快!”

    沙赫特说道。

    “合作愉快!”

    杨潮笑道。

    跟德国的第二次大规模合作开始了。(。)

第五百一十八节 天才疯子()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今天十更祝大家五一节快乐,大概一个小时放一章出来。

    ————————————

    很快在中国、德国和瑞士三地,规模庞大的杨子技术实验室项目就启动了。

    但是这个实验室根本就找不到,因为他没有实体,只是在德国和瑞士分别设立了一个办公室。

    实验室的运作模式是,跟大学和企业合作,比如中国各地的大学教授,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还有技术人员可以提出申请,杨子实验室负责审核他们提交的项目,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杨子实验室提供的资金,甚至可以不惜工本的为大学购买实验设备,这就让很多大学无法拒绝他们的教授提出项目,因为可以大大改善大学的研究环境,甚至资金始终不是很充裕的某些大学学科还要鼓励他们的教授来争项目呢。

    在德国和瑞士的实验室基本运作方式也差不多,但是审核就比较严格了,只有在当地企业找不到合适的现成设备的情况下,才会拨款帮教授们采购新设备。

    实验室刚刚启动,并且向全国的学校发出合作邀请之后,很快就收到了第一份雄心勃勃的研究申请。

    烟美大学一个年轻工程学教授提出了一项野心勃勃的计划,可是杨潮实验室的专家们,真不敢接受这样一个计划,这些以兵工厂和山东电气铁路工程师为主的技术专家认定这是一项做梦一般的计划,他们也是在跟杨潮汇报其他项目的时候,开玩笑一般的提起。

    但是杨潮却立刻同意了,因为提出这项计划的人叫做茅以升,哪怕这项计划怎么看都是天方夜谭,这个时代谁敢将烟台到大连之间的海底隧道放上纸面?

    茅以升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不止是在杨潮的历史记忆中。在这个时代同样是。

    他今年才刚年满30岁,但却已经是中国桥梁专家。

    茅以升的学习历史并没有太过改变,比如在唐山工业学校毕业,然后通过清华大学的考试。去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研究生,之后有在卡梅隆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是这座大学的第一个毕业的博士。

    20年回到中国,这时候他的命运轨迹改变了,原本的历史上。他应该进入大学任教,最后进入仕途,以水利局长的身份建设了钱塘江大桥而名留史册,可是这个时代,他一回国立刻就进入了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工程项目中,担任中方的高级顾问,负责审计美国工程师的施工方案。

    之后排美法案之后,他更是带起了一只中国工程师团队,在万难之中接过了美国人手里的工程,当两座桥先后在两年前竣工之后。他自然荣誉等身,之后被烟美大学土木工程系聘请成为了最年轻的专家。

    在烟台他考察了烟台跟大连的距离,认为两地之间最短只有110公里左右,可却因为隔着渤海湾导致两地之间交通不便,于是茅以升就萌生了修建跨海大桥的念头,可惜经过他的测量和试验,发现修建大桥的技术要求太高,以目前的施工能力,根本就不可能修建一道长达110公里,还能抵抗渤海风浪的大桥。最重要的是,如果在海面上架桥,势必影响到天津出海和渤海渔民的生计。

    如果能修建一条跨海隧道的话,那就没有太大的影响了。这个想法一升起,茅以升心中迸发出难以遏制的激情,但是烟美大学显然没有修筑这种规模工程的资金,甚至连试验的资金都无法提供。

    茅以升于是向东北的一些企业,比如积极推动东北地方铁路建设的东北钢铁公司提出建设计划,向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建议。可都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反馈。

    显然连铁路公司的那些工程师也认为这项工程是天方夜谭。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