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交部却根本不知道,到最后是她们自己自费来的。
这件事是杨潮疏忽了,当时向里芬施塔尔发出邀请的时候,忘记走正常程序了,张念也不在场没有记下来,导致后来忘记了,所以这次杨潮是来补救的,尽管要排挤德国人,但是里芬施塔尔这样的人才,不在其中。(。)
第四百七十四节 道威斯的计划()
青岛威廉王子剧院,德国人自己捐资修建的,位于威廉王子大街最繁华地段的大剧院,既是青岛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德国人精神生活的中心,象征着德国战败后的某种心理状态。
里芬施塔尔带团来这里表演,也让侨居青岛的苦闷德国人十分感兴趣,因此一票难求,洛阳纸贵。
杨潮还是通过里芬施塔尔得到的门票,豪华包间的门票。
里芬施塔尔的舞姿依然是那么曼妙,杨潮依然是欣赏不了这门艺术,甚至对此有自己的特殊抵制,他听说芭蕾舞演员的脚趾都有些畸形,认为这跟中国人的缠小脚一样,为了某种审美而让身体畸形实在是得不偿失。
中国已经禁止了缠小脚的风俗,跟剪辫子不一样,采取的是强制措施,一旦发现有家属缠脚,官员直接开除,平民立刻罚款。但是依然有人悄悄的缠脚,移风易俗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所以杨潮苦熬过枯燥的时间,然后鼓着掌走进后台。
“精彩绝伦,您的物资还是那么美妙。”
里芬施塔尔正在卸妆,展颜一笑:“您稍等。”
杨潮老实的坐在一旁。
等到里芬施塔尔卸完妆,到更衣间更换了衣服,变成了一个穿着皮草的摩登女郎之后,才一起走了出去。
“去吃夜宵吧。我请您尝一尝地道的中国味道。”
杨潮建议道。
“十分感谢。”
驱车离开德国人聚居区,直接驶往西区的工业区,这里有大大小小的中国饭馆,此时夜还不算深,很多工厂都在加班加点,因此很多饭馆通宵达旦的营业。
在一个福山县厨子开的鲁菜馆中吃到了德州烤鸡等山东小吃,里芬施塔尔作为德国人,对于烤鸡这种食物还是很对胃口的,只是带着一个摩登女郎吃的嘴角流油不是很雅观罢了。
向老板付了钱后,在老板目瞪口呆中走出饭店。显然老板早就认出了杨潮,想不认出也太困难了,因为数十个便衣警卫随身,还有漂亮的德国妞陪着。很难不让人注意。
接着驱车送里芬施塔尔回德国聚居区,在一家咖啡馆喝了一杯咖啡后,才送他去威廉王子大饭店。
杨潮并没有进入里芬施塔尔的房间,尽管她邀请杨潮上去喝一杯,杨潮还是婉拒了。看得出来这个女人还是有些遗憾,看来她有准备跟杨潮发生点亲密的事情。
“昨天没来得及向您说抱歉,对于你们来中国的事情是我疏忽了,尽管可能你们不需要,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提供一笔经费,算是邀请你们来中国表演的车马费,希望你们不要拒绝。”
第二天杨潮才正式邀请里芬施塔尔在青岛游玩,正式表达自己的歉意。
里芬施塔尔笑道:“您昨天不是已经道歉过了吗?”
“昨天?”
“我还以为您请我吃鸡就算作道歉了呢。”
杨潮呵呵一笑。
两人在青岛参观了博物馆,艺术馆,大学和崂山。里芬施塔尔的心情十分复杂。
多次感慨:“青岛大概是现在整个世界上德国人生活最安逸的地方了。”
青岛的德国人确实比德国的德国人生活更加稳定,无论是生活水平还是社会秩序都是如此,作为一个民族意识很强烈的德国人,这让里芬施塔尔十分难过。
杨潮违心道:“中国人民是十分热情的民族,对其他民族十分友好。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将青岛这里的情况拍摄成纪录片展示给德国人民看呢,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好,我相信德国人民就不会感到孤单了,他们有权力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还有朋友。”
诱导里芬施塔尔拍电影,这是杨潮一直想做的。让她拍电影比让她继续跳舞对世界的贡献更大,最关键的是,出自一个德国天才导演的纪录片之手,更能表达中国的国际主义高风亮节。对比一下美国人的排华,会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加分不少。
至于德国人会不会因此加大往中国的移民数量,这一点不在杨潮的考虑之中,那是青岛市自己该考虑的,再说了道威斯计划马上就要显示威力,德国经济很快就会稳定。并且在短短几年之内再次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只要经济稳定,德国人可没有那么贱,喜欢可居他乡。
“拍电影?”
里芬施塔尔十分好奇,她跟拍电影可没有半点关系,对这个行业也十分陌生。
“如果您愿意留在青岛拍摄纪录片的话,我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帮助,在上海可以找到成熟的团队。不过我需要您用德国人的观点来进行总体的把控。我希望您能够接受,我相信一个具有芭蕾舞艺术天分的人,对其他艺术也一定有更好的理解。”
虽然说的有些牵强附会,也许是对电影有些好奇,也许是对青岛的德国社区有些兴趣,里芬施塔尔答应了下来。
很快从上海一个技术团队就到了青岛,跟里芬施塔尔配合起来开始行动,里芬施塔尔跟上海电影界的中国人一接触,立刻就发现她对拍摄技术有中异乎寻常的天分,学习能力十分的惊人,让中国技术人员都有些震撼。
她们的拍摄计划很快就开始了,杨潮将自己的飞艇都借给了里芬施塔尔,让她可以在山东上空进行俯拍,从3月到4月,里芬施塔尔配合上海电影公司的摄影团队,从一万米的高空多次依次下降俯拍了整个山东的情形。
而这时候德国经济依然没有变好,青岛的报纸铺天盖地的宣传德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但是大家都很悲观,完全看不到希望。
其实道威斯计划已经开始,4月道威斯公开了自己的计划,标志着道威斯计划的启动,但是这个计划跟美国人过去制定的许多计划一样,都还没有得到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的同意,因此连德国人都不是很感兴趣,大有一种喊的狼多了,却对真狼无视的感觉。
不但对美国人新的计划不感兴趣,甚至这大半年来,德国人的生活过的比过去更差了。
白巫师沙赫特已经开始出手,在他主持之下,去年10月正式成立了德国地产抵押银行,发行地产抵押马克,币值与战前旧马克一样,与美元的比值仍维持4。3比1,根据这个比率地产抵押马克与旧马克的兑换率为1比10000亿。
这些都是在英美金融势力的支持下的提前布局,算是为道威斯计划做铺垫,同时新上台的政府积极跟英美合作,大力支持沙赫特,利用总统的紧急权采取强力措施来稳定经济,开始紧缩财政、削减政府工作人员、增加税收、废除八小时工作制满足工业集团的要求。
可是政府的兑换比例又一次剥夺了中产阶级的资产,先后出台的发令也都只是符合工业集团的利益,对中产阶级完全没有保护,德国几乎没有了中产阶级,只有一小部分工业寡头和绝大部分的贫民。
“有文化、有建树的中产阶级一直是国家的传统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在战时为国家彻底自我牺牲所换来的代价却是被剥夺了全部财产,成为无产者。您觉得这公平吗?”
里芬施塔尔对此报批评态度,显然她对美国人的计划也没有什么信心。
“不公平,当然不公平!”
杨潮符合她道。
杨潮是在里芬施塔尔拍摄电影的空当来探班的。
“您觉得德国的问题出在哪里,德国的未来又在哪里?”
里芬施塔尔长叹一声道。
“德国的问题出在自己的信心,德国失去了自己的权力传统,而又没有建立新的权力模式。德国的未来一片光明,只要你们自己不走岔路。”
杨潮笼统又含糊的说道,口气中还带有浓郁的预言味道。
“是啊,我们德国失去了自己的保护人,所以随便一个国家都能欺负一下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人,波兰人都可以欺辱德国人。”
里芬施塔尔苦笑道,接着喝了一口红酒,作为一个德国人,她竟然罕见的不喜欢啤酒,而更喜欢红酒,尤其是法国红酒,显然她的出身是德国富裕中产阶级,很有小资情调,可是德国的情况正巧是打到了中产阶级,让她心中充满了失落和迷茫。
“李芬,我可以这么叫你吧。”
已经喝的半醉的里芬施塔尔点点头,她今天心情很不好,拍电影没拍出她想要的效果,还有几个朋友从德国来信表示自己破产了,更让她难过。
“请相信我,德国会好起来的。英美主持的道威斯计划,虽然是在保证英美的利益,但是一个稳定的德国是符合他们利益的。只是你们难免要受到一些英美的控制,一旦英美自己日子过的不错,你们还是可以沾沾光,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英美自身出问题,到时候德国只能成为替罪羊。”
杨潮继续安慰她道。
里芬施塔尔苦笑道:“杨先生,我知道您在说谎,因为您都没有参与这个道威斯计划,显然您并不看好这个计划。”
杨潮摇头道:“我和我的国家之所以没有参与,是英国人不允许我们参与,您要知道,我们跟英国之间有协议,只有征得英国的同意,我们才可以参与欧洲事务。可是很显然,英国不允许我国加强在德国的影响力。”
“这群盎格鲁萨克逊强盗国家!”
里芬施塔尔恨恨道,显然对英美的观感不是很好。(。)
第四百七十五节 从青岛到山东()
日耳曼国家其实跟盎格鲁萨克逊国家之间的渊源要比跟法国人更深,说起来日耳曼和盎格鲁撒克逊人同源,而跟高卢人不是一个系统的,所以英美一向是亲德国,德国一向是亲英美的,但这一切在利益面前半毛钱都不值。
“我私下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促成了法本、克虏伯等公司的德国资产和山东资产的重组合并,让他们通过中国资产获得了中国资本的支持,这也算是给德国经济系统注资了。”
杨潮说着,大言不惭,丝毫没有提及在德国经济崩溃期间,德国资产的价值被大大低估的事实。
如果放在战前合并的话,中国资产只占这些巨头的总资产的一成左右甚至还不到,可是这次合并,中国资产的分量已经超过了一半,其中就有各自盈利能力的区别,可谁能想到,几个月后德国经济就会有起色,而这些巨头的资产会很快提高到他们原有的价值。
5月,经过3个月紧张的努力,里芬施塔尔团队,准确来说是上海的团队,终于完成了纪录片的拍摄。在拍摄中里芬施塔尔只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但是她的建议越来越中肯,越来越得到上海团队的重视,因为大家发现,这个家伙真的很有电影天分。
杨潮第一时间看了完成剪辑后的样片。
“果然是德国人的视角啊。”
杨潮看完之后不由感叹。
同时也看到了熟悉的味道,里芬施塔尔擅长的大场面,当飞艇从一万多米的高空匀速落下,山东从一个轮廓开始变得清晰,最后定格在胶州湾,定格在青岛上空。这个开场就足够惊艳。
接着拍摄的是一个个众生相,有路上挽着手散步的德国夫妇,有港口碧蓝的海面,有繁忙的船队,从港口往里。整齐的房屋,宽敞的街道,街道两旁的博物馆,学校。沿着威廉王子大街一直深入德国人聚居区中,拍摄了十几家德国普通人的宁静富足生活。
最后镜头拉起来,飞快的从空中推进,到了工业区,高大的工厂。上下班时候密密麻麻的工人,有骑自行车的,有开汽车的,有步行的,都穿着整齐的制服,西门子公司、飞艇公司,希思巨型机床,万吨水压机,反正是什么大拍什么。
接着镜头在推进,从西门子的发电机车间延伸到了发电厂。沿着发电厂的电线开始拉高镜头,让人看到遍布整个山东的电力机车网络。
最后回顾了一下历史图片,从190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从这些镜头中充分体现了山东从一个农业地区变成一个工业地区的历程。
这部影片有普通人,有大工业,有学校,最后从青岛延伸到整个山东,在加上历史影像记录的对比,虽然没有一句旁白。一切用镜头说话,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山东的发展是青岛带动起来的,是德国人帮助中国人建立了目前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颇有名气的著名工业区。
所以杨潮说这部电影是十足的德国视角。
“不错,名字叫什么?”
杨潮很冷淡的说了句。
“叫做从青岛到山东。”
电影监制张石川冷淡的说道。
张石川对协助里芬施塔尔拍摄这部电影始终不太有兴致,要不是杨潮出了一个难以拒绝的价钱,他才不会允许将自己的团队带到青岛来呢。
张石川是一个有脾气的人,也正因为这种脾气,他才适合做电影。就跟这个时代中西所有的电影人。或者说艺术家一样,大多都是既有钱又有闲的人。张石川早在1916年就组建了电影公司,可惜经营不善而倒闭。
但他家是有钱人,准确的说他岳飞非常有钱,支持他做交易所结果又失败。张石川根本没有做生意的头脑,又跟过去的朋友合作开了家电影公司,明星电影公司,筹备了两年,他们第一部电影接近尾声,但是公司的经营显然并不乐观,所以当杨潮找上他们的时候,他才被迫跟杨潮合作。
杨潮找他们,第一是因为张石川算是上海的电影先驱,第二则是有意扶持一下他们,这个时代是法国和美国电影的时代,世界大战摧毁了法国的电影业,战后美国好莱坞腾飞,而中国的电影业却还在起步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比不上美国,连战后正在慢慢恢复的法国都比不上,虽然跟美国的关系,让中国立法通过禁止放映美国电影,但现在上海放映的电影,主要是法国电影,还是没有几部中国的电影。
“禁止这部电影在中国放映。”
杨潮淡淡的说道。
让张石川有些意外,更意外的则是里芬施塔尔,她发现杨潮看完之后心情不是太好。
所以里芬施塔尔没有当面表达意见,而是很聪明的选择送杨潮走出放映室,送他上车前才悄声问起来。
“如果你想德国人对青岛有好印象就在德国放映,如果你想让山东人甚至整个中国人都排斥德国人你就在中国放映吧。”
这部电影一旦在中国放映,杨潮相信肯定会引起评论家的大肆批评,从而让一群平时也许都不看电影的民族主义者群情激奋,会讨伐德国侨民的,尽管杨潮也不喜欢德国侨民聚居在青岛,但是如果采取这样的方式排斥他们,对国家形象很不利。
里芬施塔尔点点头。
“对了,如果你们有兴趣拍摄一些战争片的话,我邀请你们明天到我家里去。”
杨潮的家里自然是大石房,他在山东就只有这一处房产。
看完这部电影,杨潮心情确实很不好,他本以为里芬施塔尔会弄出一部宣扬中国崛起的影片,谁知道她却带着一种德国民族帮助落后民族的施舍的影片出来,可见这货骨子里还是一个西方至上主义者,难怪能帮阿道夫希特勒排出那种纪录片了。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