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械亩ぷ印�
当然如果他们懂得隐忍,而不跟英美冲突的话,那么他们建国基础是租借中国的土地,他们依然必须依靠中国。只要他们能在那块土地上发展出来一定的军事力量,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基本的基础设施,到时候那就是中国放在夏威夷、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旁边的一艘不沉的航母。
美帝和苏俄之所以将以色列安插在阿拉伯人的土地上,不就是因为他们希望楔一颗钉子在那片盛产石油的土地上吗,杨潮也需要楔一颗钉子在浩瀚的太平洋之中。
“我们明白。在下准备一下,国家天就去哪里考察一下。”
帕图申斯基说道。
他和格申维奇都是犹太团体的首领,如果没有政治野心,那是不可能的。
后来犹太人在哈尔滨复国的行为,帕图申斯基也是积极倡导者之一。
“好啊,反正这里怪冷的,去哪里度度假也不错。”
杨潮笑着说道。
英国人对中国在萨摩亚的经营盯得很死,就看他们怎么盯犹太人,看看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不是真的有传说中的影响力,能够影响到英国政府的决策?
“您保证中国能同意我们租借哪里?”
帕图申斯基还是有些不放心,他们现在所有的设想都是建立在杨潮承诺帮他们运作租借萨摩亚的前提之上,如果杨潮没有这个能力,那么一切都是空想,他们的行为就是一个笑话,一场闹剧而已。
杨潮笑道:“放心吧,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中国政府是不会在意的。”
帕图申斯基点点头,他也相信杨潮的政治影响力,只是心中只是不放心。
因为现在中国当政的是潘训,潘训刚刚上台,正是烧三把火的时候,被他吵起来的民族主义气势汹汹。
上台三个月,三次向美国政府发出抗议,要求美国政府立刻废除排华法案。
搞得国际上紧张兮兮,都感觉中美之间的冲突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肯把土地租借给犹太人?是不是会引起民族主义的抗议。
“放心,潘训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懂得取舍。我想你们也是明白人,知道我允许你们在哪里建国对我国的利益吧。”
犹太人不是傻子,他们当然会从别人的利益上分析问题,要是他们认为杨潮是纯粹同情犹太人,打死他们都不会相信。
所以从利益上讲,帕图申斯基反而更相信,点了点头就告辞了。
“画好了?”
杨潮又跟格申维奇聊了聊,这时候他妹妹突然探头进来,手里抱着一幅画,正是杨潮和奥丽嘉的夫妻肖像画,已经画好了。(。)
第四百三十节 紫禁城声浪()
潘训的政治态度看似激烈,但是杨潮很清楚,他只是叫的凶,是不可能美国人开战的,他只是在满足民族主义者的心理而已,因为这些人正是最支持他的那批学生。
但是始终只是叫,而没有实际行动,迟早会让潘训吃苦果,最支持他的人也会变成最反对他的人,所以他必须想办法引导这些人的注意力转到别处去。
“亲爱的,我得回国一趟。”
潘训引导的结果让杨潮觉得自己得回国一趟。
奥丽嘉犹豫道:“有必要吗,问题严重吗?”
杨潮笑道:“严重倒是不严重,乱不起来,但是对我国的国际形象有些影响。”
杨潮接着到了乌市,跟金家姐妹告别,金雪慧的肚子已经大了起来,现在两姐妹足不出户,一应供应都是萨拉安排,两个女孩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成为无话不说的闺蜜,同时萨拉也知道这两个朝鲜女人是杨潮的女人,也知道了他们之间的一些故事。
从金家姐妹口中,听到了朝鲜人对杨潮的看法,在杨潮执政期间,朝鲜完成了复国,在朝鲜人眼中完成这至高伟业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朝鲜的红太阳金九,一个就是中国的总统杨潮。
朝鲜人是带着三百多年前看待万历皇帝的心态来看待杨潮的,万历皇帝在中国的史书上是混蛋皇帝的代表,可是在朝鲜人眼中那就是救世主,是来自隔壁****的慈祥老大伯。
萨拉站在犹太人的角度对杨潮也有解读,那就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政治家,非常有策略,而且十分强大,非常值得信赖和依靠,每一个犹太人心目中,其实都有一个弥赛亚的意识,他们能够忍受的唯一盼头就是弥赛亚有一天会回来拯救他们,他们坚定的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上帝不会抛弃他们。
但是弥赛亚太远,所以萨拉认为杨潮对于中国人,是类似摩西那样的引导者角色,是一个伟大的导师和先知。
身在俄罗斯。也能了解俄国人眼中杨潮的形象,而俄罗斯人眼中的杨潮形象极其复杂,一战之前杨潮的形象可不是很好,代表着狡诈,凶狠。赌徒等等形象,这些都可以从俄国人的报纸上看到,因为杨潮用军事欺诈的手段,从俄国手里抢回了东北,那是俄国人牺牲了十几万人跟日本争夺的结果,而杨潮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只是在东北组建了十几万土匪,趁着俄国闹革命的时机,还有国际社会的压力,逼迫俄国让出了付出重大代价抢到的东北土地。
然后是一战之中。杨潮始终坚定的支持俄国,帮助俄国对抗日本的威胁,那时候俄国人认为杨潮是一个讲信用的政治家,一个可以信赖的绅士,没错,从那时候起,俄国人开始正面看待杨潮,起码在信用方面,他们相信杨潮了。
但是等中国快要击败日本,俄国人也跟日本宣战。想分一杯羹的时候,中国却拒绝了俄国的要求,不愿意旅行跟俄国签订的对日同盟条约,结果是中国打败了日本。却吞并了被日本抢走的俄国领土;这时候俄国人又一次认定杨潮是一个背叛者,是一个无耻的政客,是一个狡诈凶残的邪恶邻居。
当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苏维埃取得了权力后,俄国人,起码是西伯利亚的俄国人。看待杨潮的眼光又发生了一次改变,因为杨潮拯救了沙皇一家,尽管拯救过程中沙皇受伤,皇太子死亡,但讲道理的俄国人依然认定杨潮帮助了俄国。在之后,几乎是杨潮以一己之力,帮助俄国抵挡了苏俄的侵袭,一手稳定住了岌岌可危的沙皇政权,让沙皇家族可以在西伯利亚维系他们苟延残喘的统治。
在之后沙皇试图夺回领土又被苏俄打败,是杨潮带领中国大军进驻西伯利亚稳定局势,坚决抵挡苏俄军队入侵,保证了西伯利亚的安定和和平。之后又吸引来资金,在西伯利亚发展经济,让几乎濒临崩溃的西伯利亚开始发展起来。伤残的士兵有人照顾,流亡的贵族得到荣誉,饥饿的孩子有了食物,连过去地位低下的妇女,都可以找到工作,成为西伯利亚工作的主流力量,地位大大抬升。
此时的杨潮已经成为了西伯利亚俄国人眼中的救星一般的人物,加上他妻子成为了新的沙皇,更是有大量的俄国人将杨潮当做半个俄国的统治者,甚至有呼声让他当沙皇的,就好像历史上以妻子身份成为俄国沙皇的叶卡捷琳娜一样的人物。
只是这种声音只出现在一小部分人口中,但是公认的是,杨潮如果带领俄国,一定有能力成为一个叶卡捷琳娜式的大帝,带领俄国恢复过去的荣光。俄罗斯民族对强人的崇敬,对国家荣誉的渴望,让杨潮在年青一代中颇有影响力,唯一的顾忌是他是个中国人,别说俄国人了,连白种人都不是。
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听到大量这种复杂人物的信息,心里不产生好奇那是不可能的,于是萨拉有意识的收集各种关于杨潮的信息,可是信息越多,杨潮在她脑子的固有印象就越模糊,到最后成为了一个符号一般的形象,不可接近,无法触摸,变得不真实起来。
迷茫中的萨拉一直在坚持作画,她画的油画,尤其是日本画,得到了杨潮夫妇的认可,现在已经悬挂在沙皇的卧室中,让萨拉很受鼓舞,在犹太圈子中,她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画家了。
金月慧姐妹竟然也懂得绘画,不过不是西洋油画,依然是东方传统技法,是从中国发展出来的朝鲜流派,于是萨拉在无聊之中,就开始跟金家姐妹学习朝鲜绘画艺术,通过跟日本绘画的对比,发现其中还颇有一些独特之处,让她对东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加上对杨潮的好奇,她萌生了画一幅组画的冲动,打算描绘出在不同时代,不同场景,不同人观点中的杨潮形象,想法很大胆,可能力却不行,越画越觉得困难,越画越觉得痛苦,年轻的萨拉竟然陷入一个成熟艺术家才有的识障之中。
杨潮也觉得萨拉有些不对劲,神情显得十分颓废,十八岁的身躯中仿佛装着一个四十岁的灵魂。
“怎么了萨拉?”
杨潮不由问道。
“没什么杨先生,我东方画上遇到了一些障碍。”
萨拉如实回答,同时也说了一下她的想法,还希望杨潮能帮助她,她此时还不知道她正处于一种艺术能力升华前的激烈纠结中,而是以为是因为她信息的不足所以总找不到合适的感觉,如果杨潮本人能提供她足够真实的信息,肯定能帮她化解困惑。
“组画?”
杨潮听完萨拉的想法,也不由有些小激动,给自己画一幅组画,不同时代,不同场景,不同的观念中的形象,这很有想法啊,杨潮突然把自己跟博物馆中一张张古代皇帝、拿破仑、史达林等人物的画像形象对比了一下。
杨潮承认这非常吸引他,而且杨潮预感,如果萨拉完成这个组画,一定会成为一副艺术珍品,而萨拉将借此立刻变成世界知名的画家。
想到因为自己的影响,一个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小姑娘,突然成了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出于贪慕虚荣也好,出于乐于助人也罢,杨潮没有反对。
而他也发现,原来他也是一个凡夫俗子,根本就拒绝不了这种成为伟人的诱惑力。
这让他心中生出一个警醒,如果这种状态下他当政的话,恐怕会成为朱元璋那样在晚年大犯错误的皇帝的。
“如果是东方绘画的画,源头自然是在中国,我建议去中国走一走。我可以帮助你找名师指导。正好我要去的地方,有大量的国画名作,也许你可以欣赏一下,如果对你的绘画艺术有所帮助,我会很欣慰的。”
于是杨潮邀请萨拉跟他一起南下中国,金家姐妹暂时拜托给帕图申斯基夫人照顾,反正帕图申斯基已经去了萨摩亚,他夫人孤独寂寞,正好跟金家姐妹在一起派遣寂寞。
跟萨拉做自己的专列,一路疾驰到了北京,路上的景色似乎跟去年来的时候不太一样,具体来说就是感觉更繁华了一些,出入火车站的人多了一些,运输物资的车辆多了一些,附近的建筑物多了一些罢了。
到了北京也是这种感觉,毕竟这是一个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城,就算不进行特殊扶持,他基本的经济优势也是很足的。
杨潮到了北京后,没有跟官方接触,而是径直驶往紫禁城,他得跟老朋友载沣见一见。
提前已经沟通过了,杨潮的汽车直接开进紫禁城,载沣的护卫没有拦截。
因为载沣也很想请杨潮帮他,这些天他的日子过的提心吊胆的,社会上一拨又一拨要打到腐朽的满清皇室的声浪,几乎要淹没过紫禁城的红墙绿瓦,直接将他淹死。
民族主义者在潘训的有意引导下,终于把目光看向了载沣这个失去权力,在紫禁城中小心谨慎混吃等死的过气皇帝身上。
————————————
第370推荐票加更。大家快点啊,争取到400。(。)
第四百三十一节 载沣流亡()
废帝问题,其实是一个遗留问题,袁世凯时代留下的。
袁世凯要名要利,既想夺取政权,又不想落下一个谋朝篡位的不忠之名。
所以当他当了大总统后,是让载沣下了退位诏书,但是依然优待载沣,允许载沣继续住在紫禁城中,并且继续享有皇帝尊号,做紫禁城里的皇帝。
每年袁世凯定下的规矩是给清帝200万两银子的经费。
这个问题始终是一个敏感问题,黎元洪执政的时候没有碰,杨潮执政的时候也没有碰,因为北京城几十万遗老遗少,动了载沣,这些人会作何反应实在是难以预料,作为一个负责人的总统,黎元洪和杨潮都不会在这种问题上采取激进做法。
可是到了潘训,国家经过米青四年的过渡,已经彻底走出了满清时代的阴影,国家中在也没有了清朝统治的痕迹,即便是满人也已经不在怀念前朝了。
杨潮从来没有强行要求剃发,因为那样只会适得其反,用暴力来移风易俗让满清背负了千古骂名,因此杨潮对服饰不做任何要求。
到现在大街上还能看到留着辫子的人,但大多都是一些老人家,老思想,老观念,改不过来的。可如果学校里谁还留辫子,那是要被人耻笑的。大风气已经让这个发誓走到了历史,人心中不再有辫子了,脑袋上的辫子自然留不住了。
而对满人问题,也没有进行过任何干涉,李富安主导户籍登记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满人都将自己的民族登记为汉人,当时是出于恐慌,作为异族始终对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不是出现的驱逐鞑虏的声音很敏感,所以他们就直接将自己的民族报成了汉人。
实际上呢,这些人也早就汉化了,从文化上来讲。服饰自然是满式的,因为剃发易服,全国都是满式,但是语言、文字、绘画、饮食、建筑。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是汉化的,绝大多数满人都已经不会说满语了。
从血统上讲,这也是一个汉化极为彻底的民族,所谓的满汉不通婚。在皇家和贵族家庭中也许能够保证,但是中下层的满人早就顾忌不到了,除非他们不娶媳妇。更何况即便是满汉不通婚,汉八旗也是被当做旗人看待,应该叫做旗汉不通婚,皇帝的妃子中还有来自汉八旗的呢。
入关时候的20万满人,5、6万男丁,找就淹没在上亿汉人的血脉之中了。现在满清灭亡,随着满人自己改换了民族,满人这个民族从历史上消失了。
在这种情况下。潘训就不用顾忌满遗的态度,可以开始处理载沣这个敏感问题。
显然他先制造舆论,一方面降低一下大家太过于关注排华法案问题,另一方面也借机处理了载沣,留下这么一个皇帝在紫禁城中,难保一些遗老遗少想玩猫腻,现在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不会出事,如果一旦经济困难,始终是一个雷。
但杨潮怕潘训做的过了。一个废帝而已,没有多大威胁,只是住在紫禁城中不太合适,所以他来就是要让载沣搬家。
“皇上啊。几年不见,胖了。”
杨潮见到大腹便便的载沣,不由调侃起来。
载沣一副苦恼,他确实胖了,没有了任何政治抱负,整天混吃等死。能不胖吗。
可是他死了不要紧,一大家子人怎么办?
“杨大人,说笑了,咱现在不是皇上了,千万不敢这么叫啊。”
载沣一听杨潮还喊他皇上,他就有些紧张,报纸看多了社会舆论造成的压力太大。
“再下来是恳请皇上搬家的,紫禁城,五百年旧宫殿,是非之地,不能久居啊。”
杨潮直接挑明来意,在舆论的要求下,潘训随时可能下令把载沣赶走,满足舆论。
赶走一个废帝出不来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