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琉球占了一个地利,du立之后,杨潮派兵从日本接回了琉球国王,并且帮助琉球驱逐了日本移民,琉球本地人就只有几万人,占着那个贸易路口,中日之间的位置,又是从马六甲到日本的必经之地,给过路船队搞搞后勤服务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杨潮给琉球国王贷了一笔款子组建了一个航运公司,买了十艘货轮,专门经营三角贸易,从南洋到日本、中国到日本的贸易,琉球人做的风生水起,加上捕鱼业,他们那点人真的很容易发达起来。
可是朝鲜人不一样,他们是一个边缘国家,日本好歹还有一定的体量,国际航线也算是经过日本,可朝鲜靠自己吸引不来国际贸易,因此只能是一个隐世之国,向来被世界忽视,没有什么存在感。
人口虽不多,可也是上千万人呢,这可是上千万张嘴,张口就是要吃饭的。
所以金月慧根本就不信光靠卖高丽参和木头能养活朝鲜人。
“就是把朝鲜的树都砍光了,能卖几个钱?”
说着不由感到心酸和委屈。
“谁说光让你们砍树了。朝鲜这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完全孤立于世界大航线之外,就只有仅靠中日,才有可能发达起来。靠砍树当然不成,但木材行业可不光是砍树买木头,这可是一项大产业。从砍树开始,然后你们可以造纸,造出最好的纸,又可以搞印刷业。朝鲜跟山东一衣带水,完全可以去山东承接印刷业务。”
“从上到下一条龙,从原木、板材、木浆初级加工,到家具、纸张等制成品,在到树脂、化工等高级产业,这一条龙吃透了,足够朝鲜一千来万人吃饱饭了。更何况还有印刷,出版等附属行业,也都是高产值的。”
金月慧一听还有这些门道,不由得频频点头。
“说出来容易,要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你得下死力气,虽说朝鲜是小国,一两个大产业就能吃饱饭。可是真要成为一个发达的国家,那就得把这一两项产业做成世界级的,成为拿到世界上能当朝鲜名片的支柱产业,顶级产业。后世让别的国家一听家具、造纸,就能想到朝鲜,那么你们就成功了。”
杨潮可没有忽悠朝鲜人,林业真的是一项很大的产业,后世的芬兰是发达国家中也有数的富国,支柱产业就是一个通信,一个林业,而且他们还不是垄断,邻国瑞典、挪威的林业也同样发达。
朝鲜也有类似的优势,朝鲜北方的群山上,郁郁葱葱都是原始大森林,否则也不可能向中国能出口貂皮了。
“方子我是给你们开了,而且我保证十年内中国不会有心思发展这门产业,能不能趁着中国人还没有注意到这个产业,抓住机会把他做成,做成世界第一,那就看老金有没有决心了。做成了,老金名留青史,做不成,别说死无葬身之地了,怕是要遗臭万年了,朝鲜的史笔会怎么写他,就看他自己了。”
杨潮说道,愿不愿意,让金九自己选吧。(。)
第四百零九节 访日()
杨潮是真心想帮金九,想帮朝鲜的,不是对朝鲜有多少好感,后世抗美援朝,各国都知道中国才是抗美的主力,唯独朝鲜的史书中只字不提,号称金大胖自己打败了美帝联军。
杨潮知道国家跟国家之间是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淳朴感情的,国与国之间只有厉害,只有利益关系。
但是扶持一个能拿得出台面的朝鲜,是符合中国的利益的。
现在中国不过拉拢了三个小弟,琉球太小没有实质性影响,往往只是一个跟着叫好的,日本分量够,可现在是属于被压迫的,日本人不可能永远这么乖,日本人迟早是要说不的,那么培养一个朝鲜可以制衡日本,也是中国在东亚体系中玩平衡的战略。
就像后世的韩国和日本,两国虽然都跟美帝是盟国,可偏偏两国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
而且不全面的培养朝鲜,那样跟中国的竞争太大了,会引起利益争端的,所幸让给他们一两个产业,这种偏科的经济,只能依附于一个大市场,也就是只要朝鲜的经济不齐全,就只能把自己绑在中国的经济体上,那么这个国家就跑不了了。
森林产业就很好,朝鲜有条件玩,中国有市场,而这个产业需要耐心,需要长期经营,中国现在的企业家们,一个个正是热情高涨的时候,还看不上这种慢工出细活的项目,可以让朝鲜在暂时没有竞争的市场上,确立优势。
金九没有选择的余地,仅仅是让朝鲜人吃饱饭,这不符合他的理想,如果朝鲜是一个大国,金九当然会有更大的野心,可是形式比人强,一边是日本,一边是中国。朝鲜真的看不到扩张的可能,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经济上下功夫,于是金九对杨潮说的那种。做一两个世界第一的产业,让别人一提这两个产业,就会想到朝鲜的做法,还是很感兴趣的。
所以中午金九就亲自拜访,他这次十分恭敬的向杨潮请教。
其实他之所以请杨潮来朝鲜访问。他跟杨潮都十分清楚,目的还不是为了经济,不然为什么以前不请,偏偏现在请,不就是因为杨潮现在是主管中国经济的应急大臣吗。
本来金九是想直接求助的,在他看来朝鲜完全没有希望跟中日正面竞争,所以他希望杨潮能给点照顾,只是一直没有太好意思开口,毕竟这种讨饭一般的做法,隔过去的朝鲜君臣向中原王朝乞求能够接受。对金九这样的自尊心太强的人,却真的太难开口了。
因此就一直含含糊糊,一步一步试探,却不想一步一步的让杨潮带着,给出了这个答案,但这个答案金九更喜欢,让朝鲜能够有尊严的赚钱,总比向中国人乞讨更容易让金九接受。
当侄女将杨潮的一条条建议汇报给金九,金九听了觉得很靠谱,围绕森林打造一整条产业链。听起来并不难,可是如何做,大道理人都会说,也能说的头头是道。过去的金九或许脑子一热就开始干了,可是现在的金九,已经不复当年暗中年少豪情了,他更谨慎了。
所以他必须要跟杨潮好好谈谈,当面谈谈,一定要把杨潮脑子里所有的办法都掏出来。金九承认,整个东方要说赚钱,怕是没人比得过这个家伙了,甚至全世界都没几个能比得过他的。
“老金啊,你变了。”
看到金九郑重其事的来请教,杨潮当面感叹道,换做以前的金九,肯定偷偷去做了,才不会在杨潮面前低这个头呢。
“杨先生,莫要取笑。”
金九苦笑道。
杨潮叹道:“这哪里是取笑呢。不过具体做法我不能告诉你。”
金九有些恼,都到这时候了,杨潮还要藏着掖着,他以为杨潮都告诉他侄女了,那就是告诉他的,所以他才来亲自请教,可没想到杨潮又不肯说了,这让金九有一种被戏耍的感觉。
“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啊。”
杨潮无奈道。
金九皱眉:“你都不知道,那朝鲜怎么做?”
杨潮指着金九:“老金啊,如果那么好做,还轮到的朝鲜人?我说了,做成了,你名留青史,做不成,你遗臭万年,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因为这件事,全世界也都没有成例呢,需要朝鲜去开拓,这样你们才能站到潮头,才能引领世界。要是别人早都做成了,朝鲜连汤都喝不到。所以这次你们得拼啊。”
金九深吸一口气,他还以为杨潮早就有了成算了,看来还得朝鲜摸着石头过河。
“不过我有几个建议。”
“愿闻其详。”
杨潮道:“如果下定决心要做,那就要下定决心,不可犹犹豫豫。我给你三个建议:第一,欧洲有些国家的森林产业已经有了雏形,比如瑞典和芬兰,他们跟朝鲜一样,国小,人少,树多。所以砍伐木材,生产纸浆是他们的一大产业。朝鲜可以直接从这些国家招募专家,引入技术。第二,必须抓紧最前沿的技术,这就要冒险了,朝鲜可以跟欧洲的,美国的大学合作,聘请他们的植物学教授,来帮助朝鲜发展下一代的森林产业。”
“森林和人参,这两个搞出来产业链来,有一个就够朝鲜人吃饱,有两个就让朝鲜发达了。”
杨潮总结道。
金九沉思片刻,就下定决心,到底是一个强势人物。
“投入不会小吧。”
金九琢磨道。
杨潮道:“所以才说要朝鲜倾国来做了。一千多万人的力量足以。”
金九叹道:“可是我们缺钱。”
他不肯开口借钱,想让杨潮主动来说。
杨潮摇头道:“钱是什么?是信用,最好的信用是什么?是权力。你有权力没有?”
金九点头:“这个当然有。”
杨潮点头道:“那就够了。慢慢去摸索吧。一年一个环节,脚踏实地,十年后就能显出成效了。那时候整个朝鲜人都会感谢你的。要是没耐心,还是不要做了。早早给自己找一个出路。如果实在不行,就来中国找我。保你一生富贵,我还是做得到的。”
金九哼了一声,颇有一番傲气:“一副臭皮囊而已,国人要拿,就拿去好了。剥皮拆骨,老夫敢说也有金铁之声。”
这确实是一个敢玩命的。
“自求多福吧。我该走了,你那俩侄女不错,这次就算了,等我回北方的时候带走。”
杨潮拍拍金九的肩膀,他该走了,他得去日本一趟,以为你日本人也邀请了他。
日本人的心思跟朝鲜人估计也差不多。
大概也是看重了杨潮现在主管中国经济的关系,当然也不排除他们是因为朝鲜人邀请杨潮在跟风。
因为日本的经济情况,可比朝鲜好多了。朝鲜虽然不像中日一样,欧战结束后就遇到经济危机,可是有时候经济危机也是一种资格,没有工业化的国家,连这个资格都没有。
日本欧战之后经济危机,幸好中国半年多后杨潮就扭转了颓势,开始强势复苏。日本人借着这个机会,大量的出口水泥,同时他们的金属加工业也开始复苏,借着向中国提供零部件,外贸再次积累顺差,整个经济也就恢复了过来。
以前杨潮当临时总统的时候,日本人请他他绝对不会去,日本人也绝对不敢请。
现在朝鲜先邀请杨潮,日本跟着邀请,杨潮去了朝鲜就肯定得去日本,否则太失礼了。
而杨潮选择这时候来朝鲜,然后去日本,自然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因为现在这个时机太过微妙了。
果然杨潮踏上东京地面的报道,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尤其是在英美两国更是关注。
因为南洋的问题,英美暂时拧成了一股绳,中国政局的一举一动他们都要关注,尤其是杨潮这种对中国政局有巨大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是有决定能力的政治巨头,他们更要关注,而且一定会根据杨潮这样的大员的行为,来分析中国的图谋。
所以这次中日战争后,杨潮这样级别的人物来日本,英美不但媒体关注,政府都很关注,中国的海军还在南洋威逼荷兰,跟英美暗战,而杨潮却开始访问日本这个过去的东亚强国,如果说跟南洋局势完全没有关系,打死英美都不会相信的。
毕竟破船三斤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即便被中国打败了,打残了,但还是一个工业强国,生丝业还是世界第一,廉价纺织品出口欧美,总体工业实力比意大利强,而且虽然没有了海军,陆军规模也受限制,但依然有完备的军事体系,这样的国家,一旦放开了,依然能够组建强大的军队。
那么,中国会不会因为要跟英美对抗,而释放日本,让日本重新武装,然后结盟来向英美挑战呢?
英美还真是想多了,杨潮来日本真就是一次普通的外交活动,只是英美绝不会这么想,这正是杨潮要的效果。
于是在英美记者的镁光灯闪耀下,杨潮坐上了日本人的汽车,第一时间要去日本皇宫,跟天皇裕仁会晤。(。)
第四百一十节 日本潜力()
日本1917年跟中国签订了象征投降的《中日友好条约》,已经过去了4年。
当年战争的痕迹已经完全看不到了,相反因为战争的关系,东京的木质结构几乎被摧毁,日本人借此机会重新规划了东京城市,现在的东京,虽然高楼大厦还不算多,但是钢混结构的建筑已经占了大半,剩下的也都是砖瓦房屋,纯粹的木质建筑彻底被禁止了。
日本人利用战后重建,以及中国给的第一笔贷款稳定了日元,之后经济就基本恢复,现在已经还清了所有贷款,而且攒下了一亿两的外汇,经济形势比战前要好的多。
只是日本经济不可避免的与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日本,财政的主要来源,农业占一半,工业中的轻纺工业又占一半,重工业最好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三成,除了在战争中一度超过轻工业外,很快就又降到了正常水平。
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经济体,以轻工业、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这两年以水泥为主的重化工业也开始发展起来,占据了出口额的一半。
现在的日本,纺织工业雇员100万人左右,机械加工业雇员十万人左右,水泥行业雇员竟然达到了20万人,年产量达到了100万吨,显然效率很多,因为大都是小型水泥厂,数量高大上百家,而中国的水泥厂虽小,但是启新一家就有30万吨的产能。
估计在还能赚钱的时候,日本财阀控制的工业,还不太愿意更新设备。
不但水泥产业是这样,日本的大多数工厂都这种情况,以中小型为主,家族企业为主,十分的分散,但是数量极为庞大,在慢慢积累实力。他们唯一建立起的大型产业是造船业,可惜全都被搬迁到了中国去。让中国的造船能力上升到世界第三,而且已经拉近了跟世界第二的英国的差距,一两年之内就会超过英国。
但是日本也绝对不容小觑,因为日本的工业就业人口。已经达到了300万人,城市居民人口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城市化率突破了20%,进入城市化的第二阶段,等他们的城市化达到30%估计日本的大工业就会开始了。
同时日本有完善的体系。轻重工业搭配合理,最重要的是他们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比中国要强的多,这是时间的积累,人家脚踏实地的搞了四十多年了,而中国才发展了几年。
日本人的义务教育水平已经高达95%以上,可以说几乎完成了义务教育体系的建设,而且日本还有庞大的技术教育制度,大量的技术专科学校,让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口非常容易转化为产业工人。
日本的军事力量被打垮了。海军被解散,并且不允许再次组建海军,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但是他们有晚辈的军事体系,从小学到大学,陆军有一整套学校,借助这个完善的军事教育制度,日本虽然只有10万陆军,却更为专业,几乎就是10万合格的军官。一旦束缚解除,日本有能力在短时间内组建200万以上的军队。
另外日本的金属制品加工业,因为向中国的大型工厂提供零部件,让他们拥有庞大的金属切削加工产业。完全可以生产各型轻重武器,一旦解除束缚,他们的工业体系,可以为他们的军队提供200万人以上的武器弹药。
一个总体实力超过意大利的工业国,人口数量比法国、英国还多的国家,潜力绝对不容小觑。
因此虽然被中国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