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非虽然没有澳大利亚那么忠诚,战争中首鼠两端,始终在谋求du立,但是南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国人为了南非这块土地,可是打了两次布尔战争,先后投入四十万兵力,花费了十亿英镑,伤亡两万多人,就是因为这里对英国太重要了,丰富的矿藏,尤其是巨大的黄金储量,堪称英国的金库。
所以朱尔典并没有一口答应,他敏锐的感觉到,杨潮坚持要这两地的探矿权另有隐情,于是他假借需要英国跟澳大利亚和南非商议,暂时结束了谈判。
当然需要商议,但是以英国的影响力,还是可以将这两地的探矿权拿下来的,最多在管杨潮要一些补偿给这两国就足够了。
可是朱尔典在弄清楚杨潮图谋之前,是不会轻易答应的,他立刻联系了国内,需要情报支持。英国内阁立刻调查这两地,却没有任何特殊发现,他们最后认定,杨潮想要这两地的探矿权,最大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两地的黄金。
南非有金矿毋庸置疑,澳大利亚也是有名的黄金产地。曾经继美国之后引发了淘金潮,而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也从德国得到消息,原来在战争前两年。杨潮成先后给德国秘密运送了3000吨金含量的金矿石。
英国明白杨潮在某地拥有储量巨大的金矿,这也是为什么杨潮突然能拿出一万吨黄金,而英国人丝毫不怀疑的原因。
他们认为,开采黄金得利的杨潮,自然是看重了澳大利亚和南非的金矿。
英国内阁的判断。也符合朱尔典的预期,经过跟内阁多次商讨之后,朱尔典向杨潮提出了新的建议。
“如果贵国一定要求澳大利亚和南非的探矿权,那么我国愿意代为疏通,只是贵国必须给与澳大利亚和南非政府一定的补偿。还有黄金、白银、钻石和石油矿藏,不在探矿权之内。”
听完朱尔典的建议后,杨潮立刻就皱眉了,表现的就好像真的很看重这两地的黄金和钻石一样。
然后他冷笑道:“呵呵,没有黄金、白银,没有钻石。连石油都不算在里面,那我去那两地探什么?挖沙子吗?”
朱尔典道:“请恕在下直言,澳大利亚和南非的金矿,都已经被人收购走了,包括未开采的金矿。所以我们对此也无能为力。至于石油则关乎两国的能源安全,所以这个是无法商议的,两国政府肯定不会同意。还有给与贵国的探矿权,只能在两国未开发区域。”
杨潮已经露出不悦,很不耐烦的说道:“说说,该给他们多少钱吧?”
朱尔典笑道:“在下以为。一亿金元券,应该不算多。”
杨潮腾地就站了起来:“我说老朱啊,咱都是老朋友了,就不用这样了吧。你们不允许我探金矿。还要找我要一亿金元券,这可是一百吨黄金啊,你就不觉得这太可笑了吗?”
探矿权当然可以出售,但是洋人在中国的探矿权,往往都只是各种贷款的附加条件,到了他们手里。却要杨潮支付真金白银,这是万万不能答应的,生意不是这么做的。
朱尔典叹道:“可是您要的太多了,法国只给了一个越南的探矿权,您就借给了他们十亿两,却要让鄙国将大多数殖民地的探矿权授予贵国,难道您不觉得这也很可笑吗?”
杨潮哼道:“老朱啊,你是明白人儿,法国人只贷款十亿金元券,你们可是要贷款三十亿的,那是三千吨黄金,这些真金白银都是要运到伦敦去的。至于到了伦敦,这些黄金能起到什么作用,我想你比我更清楚。英镑可以借此恢复金本位,重新找到战前的世界货币地位,摆脱美元的巨大压力。同时也就摆脱了美国人对伦敦金融市场的渗透。”
战后,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法三国就战争赔款和债务问题进行了沟通,英法都希望通过压榨德国偿付给美国的贷款,老实说两国的要求不过分,最后只向德国索取了300多亿美元的赔款,而他们战争中的开支达到了500多亿美元,这还不算战争造成的损失呢,因此这可是战胜国第一次赔本的买卖。
但是德国哪里有能力赔款,现在的德国黄金储备早就被洗劫一空了,因此尽管战争结束了,英法两国还不得不将本国的黄金继续运往美国,用来偿还到期的债务,两国的黄金储备早就消耗一空,在这么下去,别说还债了,他们的黄金就是用来偿付利息怕是都不够了。
美国又坚持高关税,让英法两国的工业品无法大规模出口到美国,无法赚取美元外汇,因此只能被迫的将黄金继续送给美国,否则两国就要违约,国家信用就要受到巨大的打击,在想借钱就困难了。
这让英国感到了恐慌,战前英国拥有全世界一大半黄金储备,英镑是最坚挺的国际货币,英国掌握着世界金融和贸易,可是现在英国的金库被洗劫一空,还不到2000吨了,英镑都不敢恢复金本位,也就无法成为世界结算货币,不被其他国家认可。
美国则借助他们战争中获得巨大储备,美元从过去的低劣货币,借助新出现的美联储,一举变成了世界上最坚挺的国际货币,美元挑战英镑的金融野心已经明摆着了,做了数百年世界金融中心的伦敦怎么可能接受这种结局。
所以在伦敦的金融家怂恿下,英国政府急需要一笔巨额黄金,来支持伦敦金融市场的信用,重新恢复伦敦的国际金融霸主地位,而能给与他们这笔黄金支持的,只有坚持银本位且有巨量黄金储备的中国。
但中国提出贷款要附带探矿权。
朱尔典叹了口气,形势比人强,伦敦急等着黄金救急,一旦这笔黄金进入伦敦的金库,英镑就会再次被激活,然后英国再次掌握全球贸易话语权,全世界的黄金会再一次源源不断的流入英国,支持英国的繁荣,可前提是他们能找到一笔启动资金,美国人是坚决不给的,只有靠中国。
“好吧。开诚布公,南非以勘探矿产不在贵国的探矿权中,金银贵金属、钻石和石油不包括在内;澳大利亚只能给与贵国西奥和北奥两地的探矿权,同样金银贵金属、钻石和石油不包括在内;包括阿拉伯半岛在内的所有探矿权不得超过十年!”
说到这里朱尔典顿了一顿:“至于补偿金方面,我国可以代为支付,不过贵国必须给予我国50亿金元券的贷款!”
“50亿!”
杨潮深吸一口气,然后笑了。
朱尔典紧紧盯着他,等待着结果。
“大英帝国就是大英帝国,就是大气。看来你们真的很需要黄金啊。不过鉴于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这笔贷款我们接受了。但是探矿权期限不能只有十年,十年谁知道我能不能找到有价值的矿藏。至于时限,就定为你们偿付贷款的期限吧。”
什么时候偿清贷款,什么时候取消探矿权,这是不可能的,英国政府现在的债务中,还有超过两三百年没有支付的呢,英荷战争期间的债务他们还没有给荷兰人还清呢。不是英国人还不起,而是他们觉得还利息更划算,尤其是当年那些利率极低的债务。后世英国人偿清一战贷款,可是到了2015年呢,而且不是因为有钱了,而是因为他们觉得一战债务利率太高,打算用更低的贷款替换。
所以朱尔典不可能答应:“十五年,这是我们的最大诚意了!”
杨潮皱眉:“三十年,这也是我的最大诚意了。”
朱尔典叹道:“二十年吧,毕竟我们是朋友。”
杨潮没有说话,许久,然后伸出了手,两个老狐狸的手握在了一起。
二十年后,二战都爆发了,对杨潮来说,足够了。
而对英国来说,二十年真的未必能找到什么好东西,就算找到了他们也不吃亏,无非是引进投资而已,英国人的经济观念,可从来都不排斥投资的。给荒凉的殖民地引入矿产投资,也是发展殖民地经济不是。
英国人可不知道,他们丢失的是,世界上最好的一处表层铁矿,铁矿品味超过百分之七十,直接就可以进入高炉冶炼,储量则高达250多亿吨,足够英国人用500年。
只是英国此时太需要黄金了,所以他们也认为这是一笔极好的交易。同时他们也认为机不可失,如果换一个时间,杨潮还未必肯借给他们这笔黄金呢,毕竟这是黄金啊,金本位时代就代表着权力。
朱尔典毫不怀疑杨潮的话,是因为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当然是美国。美国在经济上打压和挑战大英帝国,因为排华问题,跟中国几乎断绝了经济联系,所以中国人想借英国的手来打击一下美国,合情合理!(。)
第三百八十八节 寒士公屋()
在跟英国人谈判期间。
杨潮手下的精干团队也组建完成了。
工业方面以李富安的工业局为班底,另外还招募了东营市政局的班底。
东营市完成了规模宏大的市政改造,培养出了一大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人才。
杨潮给这些人提出了新的任务。
“开封、西安、成都、广州等十八行省的省城都需要进行规划,注意保护古建筑,城墙也尽量保持完整,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城墙上开洞。我们毕竟是一个古国吗,就应该处处都是古建筑。但也不能影响了现代交通。”
“另外,苏州、无锡、郑县、重庆这样的人口大城,也必须进行规划,凡是人口十万以上的有限进行规划改造。”
“就以东营为蓝本,不过必须重新设计,毕竟那些城市跟东营不同,东营是在荒滩上发展起来的,不存在拆迁。”
“但是要求是一样的,必须提前规划,省会城市都以500万人的规模为依据进行规划,街道该拓宽拓宽,没有给排水系统的,要进行建设。重庆、成都、广州、武汉、上海这几座城市,我认为应该按照一千万人口的规模进行规划。”
杨潮一个又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让东营市的施政人员赶到压力重重。
“你们的人手怕是不够,放心大胆的招募人员,就是有一万人也不算多,中国招不够,还可以去外国招吗,日本就很不错,他们的土木建筑人才,不比我们现在少。”
事实上控制了日本之后,杨潮从日本得到最大的利益,不是赔款,不是转移了日本培育了三十年的造船业,而是日本积累了三十年的人才力量。
现在可以放心大胆的雇佣日本技术人员。日本政府也乐得派遣这些劳务到中国赚取外汇,可谓互惠互利,有日本技术人才的补充下,詹天佑的铁路公司工程力量至少翻了一番。纺织、缫丝等工业领域的技术水平,也提升了一个台阶。
建筑领域招募个几百上千的日本土木工程人才,也应该不难,毕竟日本人的技术学院根基还是很雄厚的,加上日本战后重建。培养了大批有经验的工程人员,现在是经济危机期间,日本国内建设暂时停顿,这些人很多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日本人不够,还有德国人吗,最近从德国来了很多人才,不加以利用太可惜了。”
从德国来中国寻求工作的德国人才通过青岛的大量德资企业为纽带,不断的涌入青岛,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有。虽然中国现在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可是比战败的德国还是好了太多。起码在中国,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吃饱饭是不成问题的。
将任务交给东营市政局,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足够多的有经验的人才,无论是青岛的德国人,还是日本人招募起来都很近,不需要太多时间。
然后他们就开始划分项目组,奔赴全国各地,现在各大城市进行实地探测,测量数据后在进行合理的规划。
规划一座城市需要的时间可不短。几个月到一年时间都有可能,所以杨潮不可能等他们所有规划都做完的时候才开始行动,拉动经济刻不容缓,早一日开始复苏。就早一日享受到繁荣,这个繁荣期打1929年可就结束了,杨潮可不想浪费哪怕一天时间。
所以他要求各个项目组的工程团队,优先将用作居住区的土地规划出来,他告诉这些人他将建设一个庞大的项目,在全国各大城市。建设可以供一千万人居住的出租屋。
杨潮将自己的这个大项目成为寒士公屋项目,取自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句,建设廉价的公屋,让天下寒士欢颜。
杨潮可不打算盖一些烂房子凑合,而是要用新技术,钢筋混凝土建筑。还要通水通电,跟城市规划直接对接,一步迈进现代化。杨潮没打算今年盖了明年拆,这是要用五十年的,所以还要坚持高标准,每一栋公屋楼房都是5到10层的建筑,最少得500间房子,其中安装上电梯,能够容纳一千人居住。
每一座城市,建设这样一百栋公屋,足够容纳10万人,暂时就够所有工薪阶层居住了,通过合理的布局,这些公屋集中修建,就等于直接建设了一个社区,里面建上配套的学校、医院,然后通上扩宽道路,通上电车,城市功能基本上就齐全了。
因此这个公屋计划,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城市化计划,但是钱从哪里来呢?
杨潮打算在全国建设一百座这样的模范社区,每一座耗资平均一亿两,就是一百亿两,杨子银行不可能一下子全拿出来,而且杨子银行那些现金可不是为了搞房地产的,而是为了投放进入实业,促进生产的,因此融资很有必要。
杨潮打算发债券。
但是在上海发债券,是有限制的,现在已经不是随便什么公司都可以上去发债券了,必须得到交易所的批准,而交易所是由杨子银行团三十多个大银行、钱庄建立的,三十家组成董事会,发债权力必须董事会同意,而且还要央行给与特许权。
现在通过正规渠道,取得发债权的公司不多,只有铁路公司和电报电话公司两家而已。
这是一整套严密的程序,虽然以杨潮的影响力,他说要发债,三十家股东基本不会反对,可是张家傲那一关可不好过,杨潮当年给与他du立的权力,是为了维持一个独立的货币政策,可不是个人因素,因此杨潮不打算破坏张家傲的权力。
所以杨潮愿意走这套程序。
首先杨潮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书,向董事会和洋行证明他的项目长久的盈利能力,证明他的项目有能力平稳的偿还债务。
投资虽然巨大,一座社区就是一亿两,可是能够引入十万人,杨潮不打算收取太高的租金,以最低工资的三分之一作为租金,随着日薪一两运动,城市居民的平均月收入至少都有30两,三分之一就是10两,十万人就是100万两,一年就是1200万两。
1200万两固定的租金,就足以应付12厘的高利,贷款的利率由于经济危机有所提高,可也不会超过9厘,最低的时候甚至长期保持3厘,国债利息都降到了1。5厘,因此这个租金收入足够维持利息支付了。
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招到足够的租客。
“我无法证明。但是我相信我们盖了足够好的房子,收的租金足够低。以上海为例,就算是普通的里弄房屋平均月租每幢也要60两银子以上,上海工人平均月收入还不到30两,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在城里住得起房子,那怎么办呢?在河边、沟渠旁,搭建窝棚,没有干净的水,没有方便的电,病了没人管,孩子没处上学,野孩子到处跑。这次上海市政府决心进行规划,给与寒士公屋项目提供免费的土地,足够我们建设一座容纳一百万人居住的新城。当然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