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鞘且蛭蟮陌斐У耐夤际跞嗽薄⒐芾砣嗽币菜孀抛时疽黄鸪纷吡恕H绻芰糇∪耍呐伦时境纷吡耍箍梢酝ü渌绞奖W〔担苁悄芑ㄍ甑模巧芰σ坏┬纬桑褪怯谰眯缘拇丛觳聘坏幕啤!�
杨潮的话让李承挽茅塞顿开,他一直奇怪为什么青岛的德国资本都变卖了,可是青岛依然在发展,他归结为上海金融市场提供了替代资本,可是俄国人当年为什么不用这种方式,他就想不明白了。
现在他们明白了,最关键的还是人。说到底,从美国回来的他,可不像冥冥中的对手金胖家族那样漠视人,不像苏联人那样太过于强调物质。
至于留住人,李承挽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第三百五十八节 离开()
朝鲜人后来的引资计划就以留人为核心思想,做出了让杨潮目瞪口呆的举动,他们在中国引入了大批的技术人才,这些人在朝鲜办厂,开拓工业,而朝鲜政府除了提供大量的各种支持外,竟然还动员了一大批爱国女青年,鼓励这些女青年大规模的嫁给中国年轻技术人员,让这些人走都走不了了。
好吧,这也是东方国家的方法,为达目的不惜任何手段,政府深入干预个人自由,连婚姻自由都干涉了。
朝鲜之后是琉球,这么个小国家,驱逐了日本移民之后,琉球人口还不到十万。
这么点人口要发展起来还是很容易的,一两个产业以琉球的地理位置,是十分适合发展海运贸易的,单单是仗着位于中日之间,为中日之间的海运提供服务,就足以养活这么多人了,更何况还有美国到中国的航运,马六甲到日本的航运,都可以在这里转口。
所以杨潮给琉球的主意是建议他们发展转口贸易,将那霸市定为******,同时发展发展捕鱼业,就足够琉球发展了。
“一定要走吗?”
“是急流勇退?”
“是功成名就?”
“你这是逃跑!”
送走了琉球人,已经到小半夜,但是书房中还有人在等他,这个人见面就连番指责。
她有指责的本钱,因为:“当了总统长脾气了?”
这人正是新任总统米青。
她没有回答,而是直接贴了上来,滚烫的嘴唇贴了上来,眼泪在杨潮和她之间流下。
奥丽嘉很急切,每一个回家的人都很急切,她没见父亲,没见姐妹的时间已经一年了。
她是一个很恋家的人,她之所以在嫁给杨潮之前没有确定下婚事,就是因为她不想嫁到外国去,她想嫁给一个俄国人。哪怕是一个普通的俄国人,她想留在俄国。
可惜她最终还是嫁给了一个外国人。
杨潮跟她成亲之后,沙皇将其他女儿也都接走了,因为人言可畏。把几个越来越大的女儿留在杨潮家里不是什么好事。
奥丽嘉很急,所以要选择最快的交通方式,只能坐飞艇。
飞艇上除了他们两口子,十六个机组成员,还有五十个警卫员。即便卸任了,国会也不敢说解除杨潮的警卫,当总统时候配属的三千人依然长期保护杨潮,这五十人是其中最精锐的一批。
一路上奥丽嘉都没有跟杨潮说话,不是因为她生气昨夜杨潮跟米青的缠绵而冷落了她,作为贵族女子,丈夫有情人这种事她还是能接受的,尤其是俄国人,对这种事更是习以为常,按照中国习俗。就是杨潮娶一大堆女人,她都没办法干涉。
她之所以没有跟杨潮说话,是因为她的心早就飞到了俄国,而杨潮也在睡觉。
杨潮本打算坐火车的,他想从蒙古高原走一走,此时的蒙古高原已经不是过去的蒙古高原了,中国政府在蒙古大草原上推动农场化,鼓励商人跟蒙古旧王公合资成立定居的牧场,也鼓励牧民在合适的地方建立牧场。
同时取消了王公贵族的特权,将过去那种几乎农奴制度的草原制度改变。大批依附于王公的扎萨克牧民获得了自己的牧场,养上一群牛羊马匹,尤其是农商部引入免费送给他们的优质绵羊,让蒙古牧民养羊不再是单纯的为了吃。
固定的农场。让牛羊可以安全的过冬,不再像以前那样冬天宰杀大量的牛羊,春天才继续繁殖,让蒙古人的财富可以积累起来,这种方式让草原财富告诉增长,两百万牧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当然让他们生活能够提高的不仅是制度的变化。交通的改善占有很大的分量,大量的日用品通过铁路送到蒙古草原上,草原上的羊毛、牛羊皮甚至肉食通过铁路运到内地,交换成本的降低,至少占据了他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半功劳。
根据最新统计,蒙古去年的经济水平至少提高了30%,经济发展势头只中国也是独一无二。日渐增长的经济和生活水平,让这里十分平静,本来经过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蒙古人的政治诉求已经完全消失,早就依附于中央所以蒙古高原一片平静。
这点跟新疆还不太一样,新疆始终有严重的民族问题,杨增新在哪里玩着平衡手还算得力,换一个人去弄不好就大乱,可是即便有这个老官僚在哪里,依然不可能平静如水,尤其是俄国的革命,让周边都十分动荡。所以发展条件跟蒙古差不多的新疆,就始终无法发展上去。
杨潮想做火车,就是想看看蒙古的情况,他可是有心将这里打造成世界畜牧业中心的。
但是奥丽嘉坚持坐飞艇,他也只能放弃了,后来发现,放弃也是对的,因为他上了飞艇就困的不行了,根本就没有精力去蒙古视察。
飞艇飞在蒙古草原上,身后是广袤的中国内地。
杨潮这一走,给内地造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几乎所有的报纸头条都在报道杨潮去俄国的情况,虽然杨潮表态少则几天就回来,可是大家都感觉到杨潮这一走不是那么简单的。
他们想到了很多事情,比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比如许由不肯接受禅让,可能杨潮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很多人觉得他们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但又有些说不清楚。
失去了一个可能做皇帝的人,失去了中国数千年的皇权传统,杨潮这一走,让最后一个可能复辟皇权的可能消失了。
在大家眼中最坚定的反帝派,蔡锷心中也是患得患失。
杨潮离开后,他也辞职了,他悄然到了杭州,这里有一座博物馆,宋朝皇宫博物馆,当地政府不惜巨资建立的,里面陈列着一系列文物,四个武将、一座金棺,金棺中有一件玉溪复制品。有一本古本易经。
四个武将除了岳飞是确定无疑的外,其他三个武将还有争议,有人说其他三个是韩世忠、吴玠和刘琦,有人说余阶至少能占据一个名额。还有人坚持宋末三杰之一的张世杰也得算一个,没办法北宋出相,南宋出将,南宋的名将数不胜数,余阶抗击蒙古。甚至导致了蒙古一个大汗死在四川,这是蒙古崛起过程中,最大的败绩,放眼全世界都没有出现过,可是韩世忠吴玠那些人也都是力挽狂澜的名将,名额只有四个,实在是说不好。
对这些名将的争议,蔡锷是不感兴趣的,他只知道这些人是跟岳飞一样的古之名将,所差的只是背上没有刺上那几个字而已。
易经中夹着的那根树枝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一个易字一个木字,不就是杨吗?
据此很多人提出杨潮当皇帝是天命所归,要不是自己从始至终参与了开挖,蔡锷一定怀疑这些都是杨潮弄的石人一只眼,是杨潮为复辟做准备,可是他从始至终见证了挖掘过程,他对此深信不疑。
他甚至都有些动摇,甚至都接受世界上是有天命这回事的,杨潮横空出世,带着中国获得一个强国的地位。最关键是让中国有了强国的国力,强国的底气,然后是易经的杨字,传国玉玺的出世。他真的要怀疑世界上有气运这回事了。
他也跟杨潮仔细谈过这个问题,他甚至当面表达如果杨潮要当皇帝,他不反对。
可是杨潮本人却坚持否认,认为一切都只是巧合而已。
杨潮不但否认自己有意当皇帝,还表示会依照国会决意,尽快推进正式选举。然后他将交出权力,解甲归田不问世事。
杨潮的这种高风亮节,在报纸上引起巨大热议,有的人歌颂,有的人抵触,歌颂的人说着是中国不为名利所动的高洁品格,抵触的人表示,这是没有责任感的退缩,该带领国家的时候退缩,算不上什么高风亮节。
这两派人其实都是支持杨潮的,只是一派是怒其不争罢了,杨潮不当皇帝不说,连总统都不想当,让很多人郁闷。
蔡锷对杨潮有自己的观感,他已经不止是郁闷了,他甚至感觉到一种内疚,他感觉要不是他这种人,不是他曾经反对过袁世凯当皇帝,不是他被所有人看做是坚定的皇权反对派,那么杨潮也许不会顾忌,也许真的会当一个好皇帝,有杨潮这种人当皇帝,中国至少能获得三五十年的稳定发展吧,到时候国力会何等昌盛,国际地位会何等提高,也许真的有可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等强国。
其实蔡锷只是反对袁世凯这种人,他认为袁世凯不会是一个明君,但是杨潮却绝对有当明君的潜质,而他是反对皇权的标志,这让他倍感压力,报纸上对杨潮离国的惋惜,都是对他的谴责。
之所以觉得可惜,其实还是蔡锷对其他人没有信心,他觉得除了杨潮,谁都搞不好中国的政治,他蔡锷不行,他老师梁启超也不行,嘴炮无敌的炮哥更不行,至于米青、李富安这些热他也不看好,除了杨潮,还能有谁?
蔡锷不知道的是,他这种观念还是太传统了,让最有能力的人领导国家,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政治。而除了当皇帝,谁能保证最有能力的人始终掌握权力。总统总是有一个限期的,杨潮哪怕继续当总统,迟早还是要走的。
越是抱着这种念头,蔡锷就越是觉得内疚,因为他始终觉得他负有责任。
蔡锷只是责任感太强烈了而已,而且他个人的精神也影响不到国家,可是千千万万人对杨潮离开抱有遗憾,对米青能力质疑的时候,就出问题了,最明显的表现是上海股市十分不稳,剧烈的波动,竟然产生了一次小规模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十多家小银行的破产。(。)
第三百五十九节 日薪一两运动()
国内金融危机的情况通过无线电传到杨潮这里,杨潮极为重视。
这次危机注定是扩大不起来的,但是这是一个苗头,一个信号,表示中国经济野蛮扩张似乎到了一个极限。
战争财还在继续发着,甚至随着美国人加大了战争的投入,流入中国的硬通货规模比过去更大了。
去年一年流入中国的白银超过三万吨,黄金也有两千吨,中华银行的黄金储备打到了6000吨,白银储备则打到了12万吨,还有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说美国人卷入战争代替了俄国人之后,又打倒了日本,作为唯一独善其身的大国,中国独享了战争财这个大蛋糕。
可是巨大的外汇流入中国,不过是增强了中国货币的信用,中华银行甚至都没有多发多少货币,只是用新货币将过去的扬子银行券替代了而已,总发行量不过200亿而已,这让货币杠杆降低到了1比8。
可是商业银行通过疯狂的金融杠杆,将这笔货币发出去了5000亿的贷款,光杨子银行一家就贷出去1000亿的商业贷款,光是利息收益每年就达到30亿两。
这次金融危机给杨潮敲响了警钟,明白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张到了一个极限,在扩张下去只会引发经济崩溃。
这次危机本身是因为杨潮离开后的信用危机引起,但是如果不是扩张过度,是不可能有危机的,因此杨潮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解决这次危机很简单,张家傲通过中华银行,加印纸币支持银行系统,然后又抛售海量的债券,并且释放一部分金银储备就解决了,可是隐患却根本没有解决。
杨潮则暗中命令样子银行,让杨子银行开始收缩,开始减少放贷量。减少贷款数量,增加债券购入,将资金收拢起来,应付可能而来的经济危机。
战争期间。有大量的战争订单的情况下,经济危机不可能爆发,但是一旦欧洲战争结束,没有了战阵利润的支持,重工业将会第一时间爆发危机。而轻工业目前扩张也到了极限,工厂设备基本饱和,战争结束后,重工业将迎来一次漫长的萧条,萧条时间可能会是轻工业机器的一轮替代周期,有可能会达到七八年之久。
重工业企业在战争中都积累大量的利润,这笔钱能不能让他们撑过这个周期,真的很不好说,如果出现大规模的破产潮,一点都不奇怪。
所以杨潮得储备资金。趁着企业还能在市场上筹集到足够资金的时候,将杨子银行的先进抽调出来,当出现危机的时候,用来救济这些企业。
“老百姓还是太穷!”
杨潮不由叹息到。
轻工业生产的主要就是消费品,哪怕阻挡了日本的轻工业产品的竞争,欧洲也无暇向中国倾销,独占中国市场的轻工业企业,经历了一波将近十年的扩张,可依然到了极限,而他们的规模跟美国想必还差的很远。连美国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达到。
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五倍以上,这显然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美之间巨大的平均资源占有量,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矿产。森林,都是中国平均的十倍以上,这是先天的劣势,在如今都是是靠着挖资源发展经济的时代,注定比不过美国人,不仅中国比不过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也都比不过美国人,美国的人的收入水平始终高过其他国家。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工业化,让生产效率弥补资源的不足。
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但是其他影响老百姓收入的情况还是能解决的,比如分配的不均问题。
战争期间,轻重工业的资本家都大发了一笔,但是财富过于集中到资本家手里,美国在战争期间出现了两万多个百万富翁,中国虽然没有这么大的规模,但是依然有近万百万级别的豪富出现,中产阶级则超过百万。
但是相比五亿的人口总数,这只是很小的比例,只能说是一部分人富了起来而已。
巨额的战争红利没有转移到普通百姓手里,财富的集中自然是最有效率的,可那是在经济稳定的时期,经济稳定,可以让集中的财富变成投资,扩张经济规模,可是经济危机的时候,这些财富却会随着货币贬值而缩水,造成财富的蒸发。
与其让财富蒸发,不如让老百姓得利,从而扩大市场。
相应的货币,必须对应相应的产品才不会贬值,因为货币只是财富的会计单位罢了。
如何让更多的人得利,首先是超过4亿的农民,因为农产品的价格始终低廉,大量的进口粮食让粮价高不起来,所以中国农民始终穷困,此前这甚至是杨潮有意为之的,他认为只有用工农业巨大的收入差距,才能让恋家的农民离开土地,到工厂里去做工人,才能推动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可最大族群的人口始终穷困,只能让市场规模受限,但杨潮不想改变工农业工资差的现状,因为这也是市场的选择,因为技术工人的缺乏,当中国还有大量德国和美国技术人员的时候,中国技术人员享受高薪是很合理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