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900-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浞值睦斫猓缓笞ぴ谔婆诹汉:臀诶镅潘仗ǖ牧礁鍪纯善舫蹋鸪蹈细扒锩鳌�

    在苏俄军队攻下秋明之前,中国的援军到了,一开始就用飞艇进行了地毯式轰炸,接着在三千辆坦克的掩护下,两万士兵撕裂了苏俄军队的包围圈,与被包围的沙皇军队汇合。

    之后中国士兵不断的涌入秋明,人数不到十万的苏俄军队别说继续包围了,能不能自保都不好说,当中国国防军规模超过五万人之后,苏俄军队主动撤退了,一直退到了300公里外的叶卡捷琳堡等待援军。

    弗拉基米尔同志绝对不会放弃西西伯利亚如此广袤的领土,当然前提是他觉得自己实力够硬,在打败沙皇大军之后,弗拉基米尔同志雄心勃勃,他自以为无畏的红军天下无敌,于是不管中国政府的声明,继续调动部队,打算在西西伯利亚大一场打仗。

    这可苦了俄国百姓了,打了多少年仗了,从1905年开始,俄国几乎就没有消停过,整整一代人几乎就是在混乱的童年中成长起来的,这些人现在很多都是苏俄战士。

    中国国防军接替沙皇军队控制了秋明的防务,然后开始加固沙皇军队留下的防御阵地。

    至于油田倒是不用担心,油田距离秋明市区700多公里呢。

    铁路现在已经开始修建,詹天佑派去的最精干的团队,他们不但要负责修铁路,更是要负责研究冻土施工的技术,虽然很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费和环境破坏,但是在俄国人的土地上实验。不心疼。

    以俄国的施工期加上摸索,詹天佑计划三年工期,杨潮也不着急,让他们慢慢修。

    同时梅吉翁油田区的施工则一天都不能等。诺贝尔家族的技术人员已经入驻,并且第一架油井已经打了出来,施工人员修建了临时储油设施,先将石油储存起来。

    同时河港开始动工,造船厂开始修复。这地方不建一座造船厂还真没办法。你不可能把船从东海拉过来啊,只能在这里建造。

    鄂毕河可是一条大河,流量丰沛,额尔齐斯河都只是他的一条支流,而额尔齐斯河也是可以同行的大河,最重要的是鄂毕河流域的同行条件很好,从鄂毕河中下游一带可以直接通到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下。

    秋明有俄国人的造船厂,不过被苏军大炮给轰击的差不多了,除了地基能用之外,统统都要换。反正俄国人原来的设备杨潮也看不上,说是修复,跟重建也差不多了。

    造船厂半年时间修好,今年就可以下水第一艘船,冬季之前争取运出第一船石油。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俄国人也终于准备好了,5月他们的援兵到达,开始从叶卡捷琳堡出发,携带者大炮、轻重火力沿着铁路线前进。

    此时铁路自然又被炸断了,苏军也懒得去修。直接动员三万多头大牲畜拖曳着大炮,人就只能步行了。

    这是一场灾难,从他们行军开始就是一场灾难,不提春季雪化后到处都在发大水。而他们找不到一座完整的桥梁,光是中国人的空中轰炸就让他们难以对付,苏军倒是想组建高射炮,可是你不能总躲在高射炮阵地之中啊,只要行军就要挨炸,当然夜间行军也是一个办法。可问题是文盲超过八成的军队中,夜间行军可容易迷路,最关键的是,其实他们的士气也不是宣传中那么高,士兵也都是抓来的农民,都想着回家种地去呢。

    所以只得一边顶着头上的轰炸,一边磨磨唧唧的往前行军,一有风吹草动就如惊弓之鸟一般,动辄有人咳嗽一声,整个连队的士兵很可能就趴在地上,还有胡乱朝着天空开枪的,可空中明明连只鸟儿都没有。

    拖拖拉拉,一天走不了几里路,消耗的物资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杨潮还等着前方发回来恶战的情报呢,结果等了一个月,俄国人走了两百公里路后,他们自己撤了。

    这让杨潮诧异不已。

    打听消息,也没有听说有其他势力威胁苏俄啊,去年冬天之后,他们犁庭扫穴一般,不但把沙皇打到了西伯利亚,北边的彼得堡将尤金尼奇击退到了立陶宛、爱沙尼亚一带,南方将邓尼金压缩到了阿斯特拉罕。

    东北南三线告捷,也让苏军兵力增长到了300多万人,一时间各级领导信心膨胀,自以为可以一鼓作气统一全境,而他们把首要的目标选定了沙皇,认为只要击溃了沙皇,邓尼金等势力也就瓦解了。

    结果他们碰到了中国人的军队,这才发现,跟一只久经沙场,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正规军相比,他们还差的远呢。

    但此时已经旗鼓南下,也只能继续增调兵力,最终增兵到了30万人,想用六倍的兵力,一鼓作气吃掉中国人的部队,甚至他们都计划好一定要优待俘虏,并且用这些俘虏来威胁中国退出战争。

    可是他们的30万大军还没有开到前线,消耗的物资就让苏俄受不了了,大量的粮食、弹药、武器装备在轰炸中毁于一旦,他们发现,就这种消耗速度,在打上一个月,他们好不容易征集到的那点粮食,就又要吃光了。

    此时他们不但要征集足够一千多万城市人的粮食供应,还需要给德国人送去大量粮食,这是他们签订条约的时候规定的,他们每年都必须以粮食作为战争赔款,去年因为战争,德国人允许他们推迟一年缴纳,今年德国人看到他们的形势乐观,就开始索要战争赔款了。(。)

第三百四十四节 粮食征集制() 
广袤的俄罗斯平原上,一个个背着步枪、带着刺刀的工人模样的战士,走入了一个个村社之中,他们踹开老百姓家的大门,仔仔细细的搜索者,顺道还能带走百姓家里一点东西,哪怕是一个穿了几代的破铜壶也是好的。

    察里津郊外的谢列夫村,寡妇列谢琳娜哭丧着,哀嚎着,穿着一件又脏又破的围裙,一只脚穿着明显是男性用的烂靴子,另一只脚干脆光着,他死死的抱着一个战士的腿,因为这几个人拿走了她家里藏着的最后一袋大麦,那不但是她和两个女儿的口粮,而且是留下的种子啊。

    但是照顾她的是枪托。

    列谢琳娜被打倒在地,几个意志坚定的苏维埃战士走了,临走还恶狠狠的骂她:“可恶的富农,想要饿死伟大的苏维埃,真是卑鄙!”

    “富农”,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词汇,列谢琳娜年轻的时候,做梦都想嫁到一家富农家庭去,可惜她不是如花似玉的美人儿,所以他只能嫁给了村里的铁匠汉达诺夫。

    还好有一门手艺在,先后生了两个女儿都用不着饿肚子,可是距离富农还远着呢。

    列谢琳娜做梦都想不到她也有被人喊富农的一天。

    这是为什么呢?

    前几年,仗打的凶,她丈夫被沙皇招到了军队中给骑兵打马掌,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后来社会党在农村组建了苏维埃,他们号召大家把地主、富农的土地都收回来。

    所谓地主的土地和富农的土地,其实过去都是属于村社的,沙皇多次改革,每一次都是在鼓励私有化,都是在向西欧看齐,可每一次都不彻底,因为每一次村社农民都感觉自己被削弱了。

    其实沙皇也是有点想不开,每一次都太小家子气了,直接把村社土地分给每一个人不就得了。可是沙皇不,他得让农民赎买,因此只有经营良好的农民才能买得起土地,于是先诞生了一批地主。

    后来斯托雷平要彻底改革。他要彻底摧毁村社制度,他倒是很聪明,鼓励农民们把村社公地都分了,然后他给富农贷款让那些经营能力更强的人集中土地搞大农场,但是只有一半的农民卖了土地。剩下那些土地,虽然名义上是私产了,可是他们还是住在村里,按照上千年的习俗,该重新分配的时候,还是重新分配。

    当战争一爆发,农村的苏维埃力量增强了,于是他们就鼓动农民在把土地收回来,其中很多都是农民卖给富农的。

    列谢琳娜就是那时候从富农手里拿回来了五俄亩的土地,她丈夫没有回来。但是她身强力壮,硬是带着两个女儿种出了粮食。

    这可是苏维埃让他们分的土地,可是现在那些代表苏维埃的士兵,却说她是富农,说她想要饿死伟大的工人阶级,于是把她所有的粮食都拿走了。

    列谢琳娜向上帝发誓,她从来没想过要饿死任何一个人,她只想她两个女儿不饿死。

    列谢琳娜哭的黑天胡地,她根本就无法理解,原本社会党人在农村组建的苏维埃已经变质了。已经变成了伟大的工人阶级的布什维克苏维埃,那些农村社会党人在斗争中失败了。

    “列谢琳娜,列谢琳娜!”

    已经哭得没有人样的列谢琳娜听到有人在低声喊她,不是她女儿。女儿送到了教堂躲起来了。

    “费多洛夫斯基!”

    列谢琳娜看到来人,是一个中年人,秃顶,带着一副眼镜,这才是富农。

    费多洛夫斯基是典型的斯托雷平改革中的富农,他原本是村子里普通农民。但是他一个远房叔叔发财了,把他带到城里上了学,他学的是医学,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回到村里继续当农民,他说他喜欢农民,不喜欢城里。

    一边在村里当医生,一边种地的费多洛夫斯基家庭条件是相对较好的,列谢琳娜年轻时候曾经幻想过嫁给费多洛夫斯基,但是费多洛夫斯基娶了地主家的女儿。

    斯托雷平改革的时候,费多洛夫斯基收买了村里100俄亩的土地,买了拖拉机耕种,还盖起了小洋楼,让列谢琳娜感觉跟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说了让你把粮食藏好吗!”

    费多洛夫斯基扶起列谢琳娜说道。

    列谢琳娜哀声道:“可那都是种子啊,种子他们都要拿走吗?”

    费多洛夫斯基叹道:“你没去过城里,你不知道哪里人的可怕,他们会拿走一切的。”

    “我这里还有一点面粉,你这次藏好了,不过怎么办好呢,总不是个事儿啊。”

    费多洛夫斯基悄悄从大衣口袋中掏出一小包面粉交给列谢琳娜,一边哀叹着走了,他走向下一家去了。

    当天晚上,列谢琳娜就到了费多洛夫斯基家里,小洋楼早就不住了,村里被苏维埃鼓动收走他家土地的时候,他就把房子都给了村里,当做学堂,他兼任老师。

    费多洛夫斯基在学校旁边建起了一座典型的俄式木屋,中年丧偶,没有儿女的他,倒也能对付。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这叫人可怎么活啊?”

    早就有一群人聚集在这里了,一大半都是女人,男人不是残疾就是老人,孩子都关在家里不敢让过来。

    “大家听我说。现在这样不是办法。还能走的跟我去讨个活路吧。”

    费多洛夫斯基把这些村民召集到一起劝道。

    “我不走,我不是富农,你才是富农!”

    一个妇女吼道。

    费多洛夫斯基文雅的扶了扶眼睛:“现在不是谁是富农谁不是富农的问题。他们都说了,有一普特粮食的,就是富农。他们要统统拿走。留在村里是活不成的。”

    妇女继续道:“我不怕,我家已经没有粮食了。”

    费多洛夫斯基叹道:“那没有粮食你吃什么。”

    妇女道:“沙皇,沙皇一定会下来派粮的。”

    费多洛夫斯基摇头:“沙皇已经不在这里了,他去了西伯利亚。”

    “那你说去哪里,费多洛夫斯基,去西伯利亚吗?”

    列谢琳娜有些惊慌的问道,她还想等她丈夫回来呢,要是那么远的话,她可不敢去,她丈夫会揍她的。

    费多洛夫斯基道:“可到不了那里啊,列娜。我们只能去阿斯特拉罕,希望能找到船去英国或者法国,我叔叔前几年来信说他在英国,让我方便的话去看看他,他老了。”

    “哦,天哪,英国在哪里?”

    多数人都只听过英国,却根本不知道英国在哪里。

    “在海峡的那一边。”

    其实费多洛夫斯基自己地理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他知道,去英国是要坐船的。

    没人跟费多洛夫斯基走,最后只有列谢琳娜留了下来。

    她想问问她丈夫的事情。

    “死了太多人了,你丈夫可能活不了了。”

    列谢琳娜出人意料的没有哭,连她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可能是这些年想过太多次了。

    “那我跟你走。我女儿怎么办?”

    “带着,都带着。留下来就是死。你不知道历史,饿死人的事情可太多,太多了。留下指定得饿死。”

    于是热心的医术,费多洛夫斯基连夜带着列谢琳娜和两个女儿,沿着察里津到阿斯特拉罕的铁路线往南走。

    费多洛夫斯基是一个蹩脚的医生,只在医学专科学校学了两年,更是一个蹩脚的向导,他看到地图就犯迷糊,他根本不知道阿斯特拉罕坐船还要经过一个海峡,俄国统治者魂牵梦萦的达达尼尔海峡。

    他只知道阿斯特拉罕是最近可以坐船的地方。

    费多洛夫斯基高估了他藏的那点粮食的数量,低估了路途的遥远,从察里津到阿斯特拉罕足足五百公里的路程。

    而他们走了三天,粮食就没有了,不是吃光了,而是被路上的士兵给征集走了。

    士兵首领告诉费多洛夫斯基说,他们是征粮队的,他们有人,有枪,还带着机关枪。

    费多洛夫斯基不知道的是,苏维埃已经开始组建了武装征粮队,每队不少于75人,并配备2、3挺机枪。这不是“征粮”而是“抢粮”,从农民那里拿走的是口粮和种子粮。

    草根树皮,蚯蚓泥鳅,能找到什么吃什么,在即将挨不住的时候,费多洛夫斯基找到了一个蜂窝,俄国蜜蜂辛勤酿出来的蜜汁救了他们一命,让他们坚持着多走了三天路程,然后他们看到了黑海,恰好一艘英**舰驶入阿斯特拉罕,送来了大批的救命粮食。

    这是第一艘英**舰,三天前土耳其投降了,这艘军舰才可以通过黑海海峡到这里来。

    费多洛夫斯基已经没有了人样,二十多天的旅途,让他经历了这一生从来没有经受过的苦难,更让他难受的是,列谢琳娜的女儿,大女儿路上被匪帮抢走了,小女儿不幸病死了。

    为此费多洛夫斯基懊悔了很久,直到他几年后以投资商的身份来苏联承包工厂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村子,发现村里的人已经不是当年他认识的那些人了,当年那些人不知道去了哪里,反正不可能跟他一样去了英国。(。)

第三百四十五节 俄罗斯饥荒() 
“我们要向农民发起一场无情的战争。要把所有有余粮而不运到国家收粮站的人,一律宣布为人民的敌人,没收他们的财产,永远把他们驱逐出村社。”

    弗拉基米尔在莫斯科的苏维埃大会上挥舞着手臂铿锵有力的演讲,他的意志是那么的坚定不可动摇,他的眼神中仿佛都放射出光彩,显得那么的伟大和崇高。

    “在无阶级砖政条件下,恐怖是一种合法的政府行动方式。可以即刻判决、扣押人质、就地处决、监禁那些被划为阶级敌人的人。所以不仅不应该取消恐怖手段,而且这种手段的使用应尽量广泛,要突破一切心理障碍,创造出实际上较为广泛地使用这种手段的条件。”

    弗拉基米尔同志继续演讲,回应他的是持久不息的掌声。

    在他伟大的指导思想下,手下那些大将,史达林,托妞,图哈切夫斯基,一个个带着军队转战各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