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似畹谋淅希踔林苯永纤赖亩加小�
“莫非!”
想到这里,杨潮突然一惊。
心中已经暗叫起来:“莫非我穿越了。”
虽然惊讶,但只是被突然看到的事实震撼,而理智上告诉他,这并不值得惊讶,因为逆时间线生长这种事都发生了,穿越回到古代也不是不可能,至于穿越到那个时代,杨潮悄悄看了下渔民头上露出头布的辫子,已经不言而喻了。
“老子回到我大清了!”
杨潮不由感到郁闷,秦汉、唐宋那么多好的时代不穿,怎么偏偏穿越到我大清了呢,这头上没辫子可是要给砍头的啊。
此时杨潮也发现渔民正不时瞥自己的留着短发的脑袋。
“你这小伙。该不会是倭寇吧。”
渔民狐疑了半天,似乎想到了一个结果,顿时露出戒备的神色,同时不掩饰厌恶感。
电光火石之间,杨潮已经想好了自己的背景,同时不得不对这个还比自己真实年纪小的渔民道:“叔,你看错了,我不是倭寇,我是从南洋来的华人。”
渔民倒是个实诚人,杨潮这么说,他就这么信了。
恍然大悟一般点头道:“俺说你咋还会说官话。原来是南洋来的,怕是读过书吧?”
杨潮讪笑:“读过一点。”
渔民不由露出敬佩神色,啧啧感叹:“读书好。识字的就能进洋行,挣洋钱!我们村……”
渔民也是一个好聊的人,东拉西扯的将他们村的一些逸闻轶事都说了出来。
杨潮越听越不对,忙问道:“叔,今年是哪一年啊?”
渔民想了想,好容易想起来道:“光绪二十六年!”
作为一个渔民,就是打鱼、打鱼再打鱼,纪年对他不甚重要,要不是不久前村子里一个亲戚家孩子结婚算过黄道吉日,他还真的记不住。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顿时杨潮就联想到这几个词汇,他对历史还是深有研究的,历史知识比常人要丰富的多,知道这正是中国人沦入最黑暗的时代,慈禧朝堂开始最卖国的时代,之后的历史是暗无天日的军阀混战,一直打了半个世界之久,让中国人错失了两次世界大战中这样翻身的好机会。
“那谢叔了。德国人没打到北京去吧?”
杨潮看了一眼岸上的建筑区问道,如果德国人打进过北京,那说明八国联军事件已经爆发过了,可以确定是1900五六月以后了,如果还没有,则说明还是前半年。
那是一片略有形状的洋房,而且大多数都在施工中。
渔民道:“打北京?洋鬼子为啥要打北京?你这小伙说胡话了吧。”
渔民十分不解的问道。
杨潮暗自庆幸,看来八国联军事件还没有爆发,同时确定了现在是1900前半年,至于到底是几月,还真说不清楚,因为渔民只知道现在是二月多,阳历就说不清楚了。
“叔,那些房子都是德国人的吧?”
一里之外,一座港口正在形成,有大片的新建建筑还没有完工。
青岛在被德国人占领前是一个渔村,同时还有清政府派来的士兵,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口岸和总兵衙门,人口倒不是很多,军民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多人而已。
青岛是在后来德国人不惜工本的建设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才能发展成一个大城市,只不过德国人只占领了这里十来年,刚刚建设好就被日本人占了,算是白白便宜了日本鬼子,不过德国人占领这里也是殖民者,西洋鬼子、东洋鬼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小伙,你不是想去给洋人做工吧。那你倒是赶上好时候了,只要肯卖力气,就能挣到钱!”
杨潮对德国人也没有什么好印象,虽然德国人占领青岛后,憋着一股劲把这里当成德国人的香港进行建设,一心想要建设成模范殖民地,因此不惜工本而且动作迅速,1898年通过武力强占青岛,刚跟清政府签订租借跳跃,国会立刻就批准了五百万马克的建设经费,德国银行团更是联合出资五千万马克进行铁路等投资。
德国人系统的拿出港口、下水道等城市规划,甚至植树造林计划,显然不可能是临时拿出来的,据说德国人在强占青岛之前,已经详细的考察了整个北方的地形,认定青岛是最适合的优良港口,可以说你他们已经筹划了许多年。
因此一开始就铺开了建设,自然需要许多人力物力,抛却被殖民的身份感情,当地段时间内,倒是有不少老百姓找到了生计。
“是,是是。是去挣钱的。”
杨潮讷讷的说道。
虽然理智上知道自己穿越了,但是感情上还没有适应过来。
但是想了想,杨潮觉得,自己确实应该去看看。
“谢谢叔了。”
杨潮又道谢了一声,正要走,突然发现自己都忘记询问渔民的名字了,简直太不礼貌了。
于是忙问道:“不知道叔尊姓大名?”
渔民憨厚的笑道:“啥尊姓大名的,你这些读过书的人说话让人浑身不得劲。”
虽然这样说着,但是他其实还是很高兴的,毕竟在等级森严的满清社会,读书人可从来不会对他这样的底层贫民有好颜色的。
渔民接着道:“俺叫王福,这青岛口的人都知道俺。对了,你要去洋人哪里做工的话,去找俺大儿,他叫王山,就说俺说的,他不敢不给你个活做!”
叫王福的渔民拍着胸脯道,显然对儿子王山十分自豪。
“哎,那谢叔了。”
杨潮又感谢道,老实说他没想到这个渔民这么热情,突然想到后世很多外国朋友对中国人印象不好,唯独有一点都很称赞,那就是中国人很热情。
没错,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中,有一个热情的优点。
“有啥谢的呢,你这书生都谢了好几遍了!”
杨潮这才跟王福告辞,朝着不远处已经有了港口模样的地方走去。
走了百米不由又回头,仿佛倒是还在看着自己,但杨潮的眼神却并没有在王福身上停留,而是越过他看向了海滩后面的海面。
他的飞船被老九隐藏的很好,三栖的飞船虽然失去了动力,但是已经修复了部分功能,潜水还是不成问题的。
突然杨潮感到,或许没能带飞船回家,可是回到清朝似乎也不错,自己似乎可以做一些让自己高兴,也改变所有人命运,甚至国家和世界命运的事情了。
这有点意思!
心里想着,杨潮杨潮再次迈开脚步,朝着德国人正在野心勃勃建设的殖民地工地走去。
第二节 找工作()
第二节找工作
坐落在三面环山的小渔村,已经变了模样,原本的渔村还在,过去的胶州总兵衙门和军营等中国建筑也没有拆除,只是孤零零的在一旁,显得那么孤独落寞,而紧邻他西边的码头后面的一片地方,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德国人将青岛划分了东西两区,东区是华人区,是他们规划的中国人的居住地,西区是德国区,是规划中的欧洲人居住区。
两片建筑区的不同景象,似乎是这个时代,中欧之间的映照一般,工业文明正在崛起,而农业文明正在没落。
“好大的手笔,系统规划,一体施工,给排水、街道、交通,甚至还有绿化工程!”
看到在德国人的手下,港口大后方就有一排房子即将完工,而开建的工程则更多,他也不仅有些赞叹,英国人可没有这么大的兴趣建设殖民地,也没有这么大的气魄,这必须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帝国才能展现出来的野心,就好像二十一世纪后的中国。
“嗨,中国人!”
刚刚站在码头上,杨潮突然被一个荷枪实弹的德国兵给喊住了,德国兵用的是德语,也不知道他没有学会中国话,还是不屑于学,或者不屑于说。
杨潮赶紧立住,这可不是后世的文明军人,而是种族主义思想强烈的殖民主义者,是真敢开枪杀人的,而且杨潮敢断定,他杀了自己也是白杀。
“嗨,德国人!”
杨潮立刻强挤出一个笑容,他本想表示友好的,但是心里认定这是一个殖民分子,怎么也友好不起来,因此表情有些拧巴,显得十分难看。
德国兵也感到有些意外,因为杨潮说的也是德语。
德国兵早就看到杨潮从海滩上走来,爬上码头后,径直朝他们这片正在施工的区域走来,他不由得有些防备,因为占领青岛几年来,因为各种因素发生的德国兵和中国人的冲突不少,双方都有死伤,当然主要还是中国人的死伤。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一个班的士兵,才被派到工地上巡视。
“你会说德语?”
德国兵没想到这个突然爬上来的中国人竟然会说德语。
杨潮耸耸肩:“你说呢?”
毫无疑问,流利的德语。
杨潮本来就是学习对外贸易的,又有留学的经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后来的工作,让他学会了不少外语,欧洲语言这东西,只要学会了一门,掌握其他国家语言就简单多了,起码英语、法语和德语杨潮属于精通级别,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也能勉强说几句,俄语和日语就差了一些。
见到一个会说德语的中国人,德国兵的防备降低了一些,好奇重了一些。
“我叫威廉,你叫什么名字?”
德国兵将枪背在了身后,走了上来,还伸出手来,显然在表现他的友好。
杨潮伸出手跟德国人握了下,但是心里却在想这是不是他们的军事命令,上级让他们尽量跟中国人保持友好,好方便殖民?
“威廉,当然是威廉。”
杨潮笑了笑。
德国人一愣:“什么当然?”
杨潮叹道:“德国人不都叫威廉吗?”
德国兵这才反应过来这是一个笑话,笑了起来。
杨潮感觉德国兵的笑容还算是真切,心里的抵触稍微清了一些,感觉这个德国兵跟自己后世的一些德国朋友的距离近了些,跟印象中的殖民者远了些。
这才道:“我叫杨潮,很高兴认识你。”
德国兵道:“也很高兴认识你。对了,你来这里做什么?你不是本地人吧,我以前可没有见过你。”
陌生人,这才让威廉防备。
杨潮道:“我不是本地人,我是来找人的,你认识一个叫王山的人吗。”
威廉哦了一声,然后大叫:“大山,有人找你!”
这次他是用中文,他果然学会了几句中文,虽然发音很不标准,还满口的山东腔,那个‘大’字还用的是平声,并且拉的很长,让人听了感觉很滑稽。
应声的是一个地道浑厚的山东口音,接着从一栋房屋前的工人群中,跑出来一个大汉,那大汉足有一米**的样子,比德国兵还高一些,穿着一身灰布衣服,脚上是布鞋,没有穿袜子,露出半个脚腕,头上的辫子盘在头上。
大汉跑到德国人面前,点头哈腰的模样,让杨潮顿时觉得厌恶,他就见不得中国人崇洋媚外。
“你找俺?你是谁啊?”
转头对杨潮说话就不客气了,最近找他的人多了去了,因为他跟德国人关系好,准确的说是跟一个德国翻译关系不错,那个德国翻译第一次来的时候,是他给带的路。之后王山通过这个翻译,接了好几个活,成了一个包工头。
“我叫杨潮,你爹让我来的。”
杨潮搬出了渔民王福的名头。
可是王山却皱起眉头:“俺爹让你找我干啥?”
杨潮道:“你爹说找你有活干。”
王山不由厌烦,恼道:“不是跟他说了吗,不招人了,人够了,够了!”
杨潮还没来得及讽刺这小子两句。
德国兵威廉突然插话道:“杨,你是要找工作吗?”
他又用德语说道,虽然来了两年了,他的中国话还真的说不了几句。
杨潮耸耸肩道:“没错。”
德国兵一喜:“那太好了。你不知道会说中国话的德国人太少了,会说德语的中国人,就更少了。如果你愿意,我想介绍你做翻译,我相信哪怕是总督都会很高兴的。”
“那真是太好了!”
杨潮故作兴奋状。
“那你稍等一下。”
说完,德国兵跑步跑去了一栋像模像样的建筑中,那是少有的几座完工的建筑之一。
留下王山看着杨潮的神情变了又变,几次想说话却没好开口。
杨潮看他憋的难受的模样,好似便秘的表情,冷哼道:“想说什么就说吧。”
王山连连躬了下身,怯怯的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座未完工的建筑:“俺还有活干。”
杨潮厌烦的点点头:“去吧。”
王山连忙赔笑点头,哎了一声,飞也似的跑了,如同战场上逃命的逃兵。
杨潮不由疑惑,一个翻译嘛,有这么恐怖吗。
想到自己可能的翻译身份,杨潮不由想起‘翻译官’这个名词,在洋人横行的时代,作为杨潮发声筒的翻译,就有了狐假虎威的本钱,因此被成为翻译官,凡是‘官’就代表不好惹。
即便是在后世,有些被洋人聘用的翻译,也有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让杨潮感到很厌恶,没想到自己也要做翻译官了。
“嗯,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要钱,吃你几个烂西瓜……”
就在杨潮脑补翻译官的恶劣形象的时候,突然威廉的身影再一次出现了。
第三节 总督的花瓶()
第三节总督的花瓶
德国人确实很缺少翻译,因此在跟一个殖民地文员说了一刻钟话之后,杨潮就成功的被任命为一个翻译了。
德国人种族主义确实很严重,即便杨潮的德语说的很流畅,流畅到让文员惊奇的地步,并且展现了良好的学识,良好到能让文员敬佩的程度,但是还是被派往工地一线,负责跟那些最底层的苦力沟通。
杨潮的主要工作,就是跟负责德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之间的沟通,这并不困难,因为德国人的建筑并不复杂,德国人在青岛经营十几年期间,始终没有建太过华丽的高大建筑,青岛的风格是实用建筑外加良心的供水系统等公共设施,可谓实用主义的典范。
中国的工人也足够聪明,因此需要杨潮帮忙纠正的工作并不多,他有大把时间跟德国兵威廉在一起闲聊。
威廉是是一个普通的列兵,参军时间很短,虽然德国人施行义务兵役制,战时会进行总动员所有适龄青年都有参军的义务,但是和平时期当兵还是自愿为主,威廉就是自愿当兵,并且自愿来到中国的。
因为来中国的薪水很好,而他当兵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而他挣钱的目的,却是为了上学。
这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好青年。
威廉今年十九岁,去年当的兵,主动报名来中国。
他想尽快赚到一笔钱,然后去读大学。
他想学法律,因为他不想像父辈那样,一辈子窝在埃森煤矿中或者去工厂干活。
年轻人都喜欢说话,尤其是在无聊的异乡,又干着一分无聊透顶的巡逻任务的时候,所以短短几天时间,杨潮就把这个来自德国鲁尔区的年轻小伙子的背景知道的一清二楚了。
同时还知道了很多其他的情况,比如这是1900年初,义和团运动风风火火,而义和团的起源地山东却日渐平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