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900-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潮又道:“一个小小的中国银行,即便做得再好有能有什么成绩,执掌一国之央行,统管全国银行业,你不觉得这才是男儿该有的抱负吗?”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跟陈光甫那样的金融家有区别,所以杨潮就用理想蛊惑他。

    “这,这!”

    “你就说条件吧!”

    看到他犹豫,知道他已经心动,杨潮十分干脆道。

    张嘉傲咬了咬牙:“我有三个要求。”

    “讲!”

    “第一,政府不得干涉央行运作;第二,建立国家储备,无论何时政府不得强行收取;第三,政府资金往来,都有央行进行结算。”

    杨潮听完一愣:“好家伙,你这一下子要把杨子银行打死啊。成立央行是为了稳定金融,政府可以不干涉央行运作。国家储备当然是要建立的,不提走也很有必要。但是资金往来可都是经过杨子银行的,现在都交给央行的话,杨子银行吃什么?”

    张嘉傲听完反而松了口气,他还真怕杨潮答应,那样他就得去做中央银行了。

    他现在的心情是,既想做,又不想做,十分矛盾。(。)

第三百三十六节 中央银行() 
“不过,本大总统应下了。”

    杨潮突然口风一转,张嘉傲反倒是愣住了。

    杨潮继续道:“今后国家资金往来都走央行,杨子银行现在的30亿元黄金储备,16亿两白银储备,全部可以上交央行作为储备。”

    张嘉傲傻了。

    战争期间金银大量涌入中国,杨子银行的黄金储备达到了3000吨,白银储备更是6万吨,没想到杨潮竟然愿意全部交给他来管理。

    张嘉傲反倒有些担忧起来:“其实用不了这么多,1亿元黄金储备就够了。”

    杨潮摇摇头:“我看重的是你这个人,至于钱财乃是身外物,只要能让经济稳定,我的钱就是国家的钱,别说存在央行了,就是捐献给央行,也无所谓。”

    张嘉傲连忙摇头:“不用,不用。”

    他是一个很看重私权的人,所以才一直努力将中国银行私有化。

    “好,那就这样说定了。就由你主管,立刻择地建立中华银行,负责中国唯一之法定货币发行。杨子银行跟中国银行一起,即刻退出货币发行领域,并且由中央银行一起进行货币结算。”

    张嘉傲点点头,但他还有些担心。

    杨潮这时候又道:“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央行的任务是稳定金融,我许你一切之大权。但是如果金融动荡,物价暴涨之类的事情出现,我可是要拿你问罪的!”

    张嘉傲听完反倒轻松了,他心里突然有目标了,不再迷茫了。

    “大总统放心!”

    经过结算,杨子银行肯定要欠下中央银行一大笔钱,因为虽然坐拥巨大的金银储备,但是杨子银行还是超发了许多货币,黄金倒是没有多发,甚至黄金储备多达30亿元,纸币才印了不到10亿。

    但银两纸币发行太多了。总计发行了200亿两,而储备才只有16亿,杠杆达到1比12,当然也算不上太高。可是一下子就让杨子银行欠下了央行184亿的巨款,单单利息每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等于让央行控制了杨子银行。

    不过杨潮不是很在乎,他要的是金融的稳定性。

    而且杨子银行以后可以以私人银行的名义呼风唤雨了,商业银行的商业杠杆还是很恐怖的。别人不敢玩,杨子银行的信用玩到100倍杠杆,只要没有经济危机,那也不会有事。

    反正出事了还可以找央行不是,不见每次经济危机,挂着摩根字样的银行都不会倒闭,因为倒闭不起,国家都不会允许。

    只是一时间银行业其他经营者还不是很习惯,他们习惯了跟在杨子银行后面大赚特赚,而杨子银行突然不做央行了。让他们有些不太放心。

    杨潮亲自接见了很多银行和钱庄老板,请出这几年风头大盛的陈光甫来做杨子银行经理,告诉大家,以后杨子银行虽然不发钞了,以前的钞票依然沿用,会慢慢的被央行收取,不会影响大家的利益。

    而杨子银行将作为一家私人银行,以后继续跟大家一起赚钱,稳定上海金融业。

    并且还邀请一批银行家入股杨子银行,杨潮一口气拿出49%的股份。打算这些金融巨头们还没有能力吃下去,于是杨潮提出换股,样子银行用49%的股份,一下子换取到了50多家银行和钱庄的51%的股份。等于控股了这些银行。

    这些金融企业中,除了承裕钱庄,源丰润等钱庄业巨头,还包括四明银行、储蓄银行、浙江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等官商银行在内,几乎将上海的金融业一下子收入囊中。

    不过那些人倒也不在乎,他们通过持股杨子银行。结成了一个紧密的集团,虽然失去了对自己产业的掌控权,却通过杨子银行拥有了一个国际网络,能向国外放贷,可让这些人眼馋不已呢,别的不说,给日本的放贷现在几乎都是杨子银行在垄断,日本的经济现在已经缓过来了,那利润可丰厚着呢。

    杨潮倒也不是要控制这些银行,而是他怕在改组的过程中金融会不稳,所以干脆跟这些银行结成一体,反正这几年天天都有小银行出现,倒也不会影响了银行业的活力。

    就因为这些事,杨潮在上海正正待了一个月,都到了1月底,这才打算回北京。

    这时候蔡锷突然来了。

    “蔡兄,你来的正好。赶紧跟我一起回北京,出大事了。”

    蔡锷却不关心其他,神色复杂道:“大总统,锷问你一句,你想当皇帝吗?”

    杨潮摇头笑到:“蔡兄何故有此一问?”

    杨潮这才是明知故问,随着杭州宋皇宫的发觉,传国玉玺和那本夹着树枝的易经出土,整个国家都轰动了,‘易’加‘木’正是一个‘杨’,现在那些迷信或者别有用心的文人,在报纸上已经吵翻了天。叫嚷杨潮是天命所归,传国玉玺出土,意味着真龙要出世。

    这些人说的有模有样,正巧杨潮到了南方,接着天降神雷破开了封土,让宋皇宫现世,有的说这是天让神器出土,让有德者居之,有的说这是杨潮的龙气引动惊雷。总之现在吵嚷杨潮该当皇帝的声音很大。

    当然也有反对的,讽刺、谩骂,将这一系列都推到阴谋身上,根本不相信这次考古挖掘,哪怕挖掘始终都在公众注视之下,完全按照国际程序进行,这些人也不相信。

    就好像中国后世某一段时间政治挂帅的时候,中国的考古发现国际上始终不承认一样,现在某些人反而不承认外国人的考古成果,显然也是政治思维,因为这件事对他们来讲,政治不正确。

    虽然双方争吵的比以前更凶了,但是这件事终于是将杨潮当皇帝的事情推到了前堂,中国的问题从需不需要一个皇帝,变成了杨潮愿不愿意当皇帝的问题,如果中国需要一个皇帝,那就非杨潮莫属了。

    当美国人弄清楚那枚玉玺在中国的传奇地位之后,美国学界也引起了热潮。美国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哪怕是他们的学术界,也沾染了浓浓的世俗气息,那就是十分热衷炒起话题。美国考古界的这个大发现,他们自然不会放弃。

    考古学家奥斯朋借此成了美国的大名人,出书、接受采访,到处演讲,一下子就功成名就了。

    由这股热潮美国有响起了中国该不该出现一个皇帝的大讨论。当然大批美国人认为中国应该学习美国搞共和制,但是也有很多人认定中国这种拥有皇权传统的国家,还是应该实行君主制的好。

    认为中国应该共和的,自然出自美国人心中那种向外推广自己模式的古怪情结,而认为中国应该实行君主制的人,往往是一些权力崇拜者。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各种观点,各种文化都有,因此各种观念自然都存在。

    后世英国女王到美国去,引起的轰动往往比美国总统都要大。就是因为美国始终有一种崇拜权力,崇尚贵族的文化。

    日本人也参与了这次考古,因此日本的报纸也很关注这个问题,相比美国人的各种声音,日本人的声音则比较一致,那就是中国应该有一个皇帝,他们还论证杨潮的功绩,无论出自何种标准,都当得起中国皇帝了。

    日本人还断言,以中国目前的势头。如果杨潮能够当皇帝,将会在有生之年带领中国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很显然日本人在拍杨潮马屁,现在杨潮可是能够决定日本生死的,一个不高兴灭了日本都不是不可能。日本人已经解除了武装,现在是任人宰割,说说好话,能换一个平安,他们还是很乐意的。

    但是美国人的态度影响不了蔡锷,可是日本人的态度却能够影响到他。蔡锷一想到中国的盛世,他就有些难以自持,如果一个人能带中国恢复古时盛世,那么那个人当不当皇帝,蔡锷就真的不是很在乎了。

    于是他来找杨潮,他要跟杨潮摊牌。

    蔡锷叹道:“如果你要当皇帝,没人挡得住。”

    杨潮叹道:“你也不挡我?”

    蔡锷摇头:“我不挡。”

    杨潮哈哈大笑:“蔡兄了,你这是怎么了,提什么皇帝不皇帝的,中国不需要一个皇帝。我不当皇帝,永远都不当皇帝。”

    杨潮的表态让蔡锷叹了一口气,却又有些惋惜起来,他都不知道他是想让杨潮当皇帝,还是怕杨潮当皇帝了。

    “你就不问我到底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杨潮很好奇。

    蔡锷这才道:“对了,发生什么事了?”

    杨潮很疑惑,发现蔡锷变了个人一样,当然他是故意装的。

    “沙皇吃败仗了,大败,溃败,损兵百万!”

    “啊!”

    蔡锷不由一惊,沙皇竟然会吃败仗。

    赶紧问清缘由。

    沙皇去年4月开始发动军事行动,5月底就扫荡了整个西伯利亚,6月就进入了俄国欧洲腹地作战。

    基本上在8、9月间就取得了绝对的军事优势,将苏俄军队包围在了个别大城市中,喀山、乌法等战略要地都被沙皇攻陷,兵锋打到了莫斯科附近的梁赞。

    可是在这些大城市双方僵持了整整3个月,沙皇却始终没有攻陷彼得堡、察里津等主要城市,反倒是成全了察里津的史达林。

    当到了12月份,俄国已经是冰天雪地,沙皇军队处于困境之中,没有了中国的武器供应,英法等国也接济不上,结果他们武器缺乏,尤其是重炮没有炮弹根本就没法攻城,这时候苏俄军队开始反击了。

    沙皇的大军顷刻间崩溃,沙皇本人都负伤了,最后只有80多残兵败将,逃回了叶卡捷琳堡拒收,现在苏俄冒着严寒正在发动冬季攻势,沙皇请求中国支援。(。)

第三百三十七节 土地问题() 
回到北京,杨潮召集了农商部、财政部、国防部等几大部门讨论。

    首先是国防部长段祺瑞就苏俄问题做了简短的回报,然后杨潮让大家讨论。

    “沙皇失败的关键并不在武器弹药上,而是粮食,沙皇军队缺乏粮食,就在当地征集,可是这惹恼了农民了。而沙皇的士兵大都是农民,结果苏俄一反击,沙皇的军队就崩溃了。我以为俄国的农业改革,对我国有很大的对比意义。”

    杨潮感叹着。

    但是其他人却很奇怪,他们认为俄国的农村跟中国的农村完全是两码事啊,俄国人是原始公社制度,中国完全是私有制度,怎么能扯的上关系,他们却不知道杨潮把后世的习惯给带进来了。

    俄国人的农村放在全世界也是最独特的,他们实行的是一种村社公有制度,这很奇特,历史研究认为是原始公有制遗迹,欧洲中世纪时还有残余,但是进入现代社会,就都已经废除了,法国和英国废除的极早,德国是拿破仑战争之后改革的。

    而沙皇俄国却一直没有改变。

    俄国农奴制时代,掌握农村的是大贵族,大贵族住在庄园中,有的跟农奴住在一起,有的则是农奴单独住在一起,农奴居住的地方叫做村社,类似中国的村子。

    村社有自己的土地,这些土地公有,农民每家都能分到土地,称为份地。但是村社从属于大贵族,农民必须先给地主家的农庄耕作完后,才能耕作自己家的土地。

    后来在1856年左右俄国被英法两个资本帝国暴揍一顿,发现不实行资本主义不行了,于是沙皇亚历山大开始改革,当时的做法是,废除了农奴身份,农奴从此没有给地主免费干活的义务,只需要跟做自己的份地就行。

    同时还允许农民赎买份地。将公有份地变成他们的私产,可是赎买价格太高,一开始还有富农这么做,慢慢的就消失了。只有一部分最肥沃的土地变成了私产,大半村社土地依然是份地。

    到了尼古拉沙皇手里,俄国农村基本上是地主庄园,富农私产和公用份地组成的结构。

    而且村社份地占据了八成以上的农村耕地,这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制度。因为每个人都能分到土地,根据人口变化,有的地方10年,有的地方12年,有的地方甚至1年就分一次,后世的中国农村人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国农村就是这么玩的。

    这种方式保证了公平,但是却始终制约着俄国农业,因为份地被分割成一块一块小地,无法进行规模化耕种。也没有人去改良土壤,去进行水利建设。

    所以斯托雷平继续促成改革,要积极推动农村中的富农去收购份地,希望组建大农场,像美国那样经营农业。可是农村问题严重,农民不愿意把公有土地分了,因为大多数人其实买不起土地。就好像后世中国政府说要把农村的土地征集搞开发,总是有农民起来反抗。

    俄国也面对这个问题。

    斯托雷平城里了银行鼓励富农,他认为那些富农更懂得经营,而村社里的农民则完全是混吃等死。交税不足有村社帮忙,村社也帮不了那就只能拖欠,俄国坐拥世界最庞大的耕地,粮食却始终不够自己吃。这很成问题。

    但是斯托雷平的改革伤害到了这些农民的利益,他们不想自己的土地被分,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极为麻烦。因为农民不愿意私有化,你怎么办?你告诉他们可以分了公家的地,可是他们不愿意分。

    农民不分地。土地就还是公有的,就不能变卖,富农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土地。

    斯托雷平强硬推行,组织工作队下乡去分地,这是你家的,那是他家的。

    土地分了之后,就可以买卖了,许多人为了一瓶酒就把自家的土地给卖了,因为他们那是公家的地,卖了后他还能在分份地。份地倒还有,但是已经没有那么肥沃的份地了。于是贫苦农民更加贫苦。

    但是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了,农业整体增长了,损害的是农民的利益。于是农民始终在聚积不满,所以才有革命。

    而苏俄上台后,许诺农民把富农和地主的土地都归还农民,也就是归还村社,这得到了绝大多数贫农的支持,虽然形式不同,但说到底还是农民和地的问题,这就是农业社会最大的问题。

    因此苏俄始终得到了农民的支持,而沙皇打回去后,倒是没有动农民的利益,可是没有粮食的时候自然要去村社里征集,征集粮食的哥萨克可是最没有素质的野蛮人,又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麻烦的是,进入欧洲之后,沙皇军队中征调了大量的农民,这些人慑于沙皇的权威不敢反抗,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