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苏当地百姓自然是喜不自胜,这个祸害被收拾了,那可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啊。
不过张勋党羽们吓坏了,尤其是议会中那批狗腿子,一个个爬到杨潮租住的酒店外,跪在地上磕头认错,表示希望杨潮放了张勋。
张勋游街完后,被老百姓掉在了菜市口的石牌坊上,那叫一个凄惨,张勋毕竟是六十多岁人了,被扒光上衣,掉在牌坊下,花白的辫子迎风飘荡,底下是一个个叫骂的老百姓,还有架着照相机的记者。
杨潮立刻就派兵去把他放了。
之后江苏老实了,张勋直接跑回了老家,不问世事,杨潮则专心在报纸上宣扬迁都南方的问题,他没有直接说要迁都南京,只是表示该在南方选择一个地方做首都,因为南方的发展条件更好,人口更多,物产更丰富,交通更便利。
慢慢的大家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迁都的问题上,因为迁都无论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件重要的政治事件,很快大家就把张勋给忘记了。
而这时候,杨潮的飞船潜伏在杭州的地下,经过一个月的准备,闹出了一个大动静。
这几日杭州都是阴天,天上浓云密布,杭州凤凰山麓,这里只有一些村庄,农户和猎人生活在这里。
这些住户发现,夜里的雷声响了一夜,很多人都吓坏了,因为很多人发现,腰身粗的闪电一个劲的往地下钻,第二天当这些人跑去山下的时候发现,闪电轰击出了一个巨坑,坑中显露出了一些历史遗迹来。
南宋临安皇宫出土了。
当地军队立刻出动,将现场保护了起来,防止百姓破坏。
然后一级一级呈报到了中央,当地懂保护的人士呼吁,立刻进行挖掘和保护。
杨潮收到消息后,立刻指示,寻找合适的人员,组成救护队进行抢救性挖掘。
可是一时真的找不到合适的人手,杨潮发现,这些年他忽视了培养考古工作者。
不过传统的金石学老夫子倒是不少,组织了一大批这样的人物,他们进驻现场,很快就判断认定,这里是宋代临安皇宫遗志。
整个国家轰动了,全世界历史学界都轰动了。
可惜西方因为战争的关系,没有办法参与进来,美国人就比较轻松了。
杨潮还真的想到了几个美国人,感觉他们应该到了有用的时候。
蒙古高原上,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奥斯朋博士,正在带队进行考古发掘,他此行颇有周折,起先是悄悄来的,结果被当地牧民发现扣押,之后请求中国政府放行,历经周折才得到许可。
奥斯朋是一个思想特异的人,这个时代考古学界已经慢慢开始确定人类起源于非洲,世界各地,尤其是中东地区发现的人类化石证明了这条清晰的人类迁徙线路,但是出于种族主义思想,很多白人科学家很难接受这样的结论。
于是各种起源论兴起,欧洲试图证明欧洲人是单独起源的,可是欧洲的人类化石历史太短,只有几万年的。美国人则试图证明美洲人是独立起源的,不知道这跟美国白人有什么关系,就算美洲人单独起源,那也是人家印第安人的事情。
奥斯朋在美国没有找到证据,于是他开始提出人类起源于亚洲的观念,认为人类起源于亚洲然后传播到全世界,人类起源于亚洲总好过非洲更让美国人接受。
奥斯朋还推断,蒙古高原应该是人类最有可能的起源地之一,于是组织了考察队来蒙古考古。
因为奥斯朋的论点很符合杨潮的胃口,于是就允许他在蒙古考察,但是要求他带领一百多个中国学生进行学习并一起工作,有这么多中国学生做帮手,奥斯朋此行成果颇丰。
虽然没有找到人类化石,但是他们先找到了一些蛋化石,之后又找到了一些骨架化石,奥斯朋经过推论认定,这是一种远古物种——恐龙!
“博士,有电报来了,中国杭州发现了他们国家一千年前的一座南宋宫殿,请我们去帮助挖掘保护!”
奥斯朋正拿着一只恐龙蛋化石正在测量数据做研究,突然一听这个消息,眼睛一闪,露出一种兴奋状。
“立刻收拾,明日出发!”
他立刻就做了一个决定,因为作为历史学博士,他对中国历史还是很清楚的,知道南宋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他相信通过开挖宋代宫殿,他奥斯朋会在考古学历史上载入史册。(。)
第三百三十一节 咖啡卡特尔()
杨潮的专列离开南京。
离开之前,南京上万老百姓来送行,他们在火车站跪了一地,一大批穿着长袍青衫的老夫子跪在地上大呼万岁,要杨潮早正大位。
这一万人中有多少是当地某些人花钱请来的,杨潮不知道,这些老夫子却绝对是自己来的,当然其中有组织者,这几年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有两个阶层最为激动,一个是这些老夫子,另一个阶层是新式的学生。
反倒是不中不西的中间阶层,对杨潮当皇帝这种事情比较抵触,认为这是倒行逆施。
老夫子们想看到万国来朝的盛况。
学生们则为一次次军事胜利欢呼。
杨潮没想到,在这种事情上,老式思想和新式民族主义结合了。
当然年轻的民族主义者跟老夫子还是不一样的,他们倾向于君主立宪,他们认为如果中国实行英国式的制度,也能称霸全球,老夫子则要求皇帝大权独揽,然后提倡古学。
杨潮甚至也接受一些民族倾向的报纸采访,表示中国如果有一个皇帝,其实更好。
但是他否认了自己有当皇帝的想法。
可是杨潮却纵容,甚至制造这种舆论氛围,让全国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杨潮就是有意把这种舆论推向巅峰,现在这个时候,除了杨潮之外,谁还更有资格当皇帝,可是当这个舆论推到最高峰的时候,杨潮如果表态不当皇帝,那么以后谁还敢有当皇帝这种念头。
就像华盛顿不当国王后,美国就不可能有一个国王一样。
杨潮不想得到华盛顿那样的虚名,他只是为了稳定,为了大局。
早点让中国人断了皇朝的念想,这个国家不需要一个皇帝,他需要的只是稳定。
如何将舆论推到最高处,纵容舆论只是第一步。临安皇宫才是最高峰。
12月底,西方的新年和圣诞将至,可是奥斯朋并没有考虑过,他带着几百人的团队。带着他们考古的收获匆忙南下。
他不但自己带人南下,还向美国的一些同僚发来邀请,他已经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授权,让他组建一个考古团队,作为美国考古学界颇有些名声的人物。奥斯朋还是有些能量的,很多同行,他的学生都响应了他的邀请,对来中国考虑十分有兴致。
奥斯朋除了得到中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外,还有大把美国人主动捐款,其中就包括资助奥斯朋到蒙古寻找人类起源证据的高露洁家族。
奥斯朋在中国的团队由中国政府资助,而他邀请的人数超过三百人的美国考古团队,则是美国的百万富翁们赞助的,发了战争财的美国人对艺术品还是很看重的,像摩根那样的艺术品发烧友越来越多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把摩根当做偶像在模仿。
杨潮此时却已经到了上海,走津浦路从南京到的上海。
上海这里对杨潮的态度就好了太多,上万个资本家在火车站迎接,打起各种标语,各种旗帜,坐上上海市政府专门租赁的奔驰汽车,直接下榻上海礼查酒店。
沿路大街旗帜标语不断,学生、商人列在街道两侧,不停的呼喊。
杨潮虽然感觉挺爽,但还是斥责谢冠辉:“谢市长。以后这种形式主义一定要杜绝。”
谢冠辉却笑道:“老百姓都是自发的。”
杨潮打死都不信:“骗鬼还可以。也许我死了,有这么多人自发送葬。老子活着,就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怀念。”
这种东西太虚,而且容易让掌权者丧失自我。变得极度膨胀。
袁世凯为什么要当皇帝,还不是一大群人整天围在身边反复宣扬,弄的袁世凯觉得,如果他不当皇帝,老百姓都不答应了,结果是他当了皇帝。各地纷纷反对。
杨潮敢肯定,自己的实力比袁世凯大的多,自己的威望也比袁世凯强的多,但是自己要当皇帝,肯定还是有人会起来造反,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不过上海的发展还是值得肯定的啊。”
看着各处大街,已经出了租界,虽然两边还有一些低矮的砖瓦商铺,但是街道修建的极其整洁,下水道、路灯等公共设施也很齐备,以前在洋人的报纸上常看到对上海的褒奖,很多都认为上海比山东发展的更好,尽管山东哪里规模更宏大,但是上海更自由。
“卑职不敢居功,其实卑职也没有做什么,如今的发展倒是让卑职有些没想到。”
谢冠辉倒是诚实。
他做的只是把政府机构搭建起啦,提供好了现代服务机构,然后上海的资本发展就开始狂热起来,欧战开始后,这里的经济数据都是以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速度在狂飙,短短5年时间已经翻了三倍。
“其实我们都没有什么功劳。上海这地方地理条件太优越了,整个世界上有这种条件的地方都不多,凡是有这种条件的,只要政府不是混蛋政府,也全都世界一流的经济重心。老实说这里的条件类似伦敦、纽约,但是规模上却比伦敦和纽约大多了,因为英国的泰晤士河跟长江一比就是小水渠。纽约哪里根本就是靠运河,也比不上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唯一能勉强一比的也就是欧洲的大河了,莱茵河勉强能比,塞纳河都不行。”
杨潮评论着,谢冠辉连连称是。
杨潮觉得自己的话似乎打击了谢冠辉,连忙鼓励道:
“你也不用妄自菲薄。说到底你是有巨大功劳的,上海这么优良,怎么清朝人就做不好,袁世凯也做不好。你谢冠辉就做好了。说到底一套现代化的政府机构,还是相当重要的。就凭这一点你的名字就该记在史书上。我要发勋章的事情你听说了吧,很明白的告诉你,肯定有你一份。而且还是最高级的一份。”
“谢大总统栽培。”
谢冠辉一喜,连忙表态道,范文勋章的事情他听说了,以范仲淹和文天祥作为标杆,凡是有传统意识的文人,谁不上道。
“谈不上栽培,上海是自由城市啊,是上海人栽培你。我可是听说,支持你的人很多,基本上连任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支持了,他给上海的资本家争取到的利益太大了,这几年上海光是债券就发行了超过300亿,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了,规模过亿的银行已经有50家了,集中程度比纽约还恐怖。
“我听过巴西人到了。这次啊,我打算见见他们,你可以安排一下。”
谢冠辉颇有些意外,巴西人来上海是谈借款的事情的,这种外资借款的事情,政府一向是反对的,杨子银行不借,就没人敢借,所以目前为止,也就是给了俄国人一笔矿产抵押贷款,其他国家都没有借款。
而这次巴西人求告无门求到了上海,杨潮破天荒的同意了,竟然还要见一下这些巴西人,这让谢冠辉不由有些诧异,因为这几个巴西人根本不是什么大角色,只不过是一群巴西咖啡商人罢了,在美国借不到钱,这才求到了上海,毕竟战争期间,他们除了纽约,也就只能选择上海这个地方了。
但是几个商人,值得杨潮一见?
谢冠辉怎么可能知道这些吊丝商人的能量,或许在全世界他们都没什么能量,但是在巴西,他们能量大着呢。
这是一群经营咖啡的商人,而且联合起来组建了巴西咖啡卡特尔,也就是垄断组织。
他们掌握了巴西咖啡的收购渠道,在全世界统一销售,几乎控制了世界咖啡价格。
只是战争一开始,欧洲的生意大受影响,咖啡价格大跌,为了维持垄断,他们进行了限产,这让许多卡特尔成员遭遇了经济危机,为了维持卡特尔的存在,几家最大的咖啡商向遇到困境的成员提供贷款。
但是他们自身的实力还不够强,无法应付长达几年的市场萧条,去年开始他们就深陷债务困境,第一个跑去找美国人。
但是美国政府拒绝贷款给他们,摩根都不行,美国******反对向巴西咖啡卡特尔放贷,其理由是,该项贷款的收益将被用于提高世界咖啡价格,从而不利于美国消费者。美国还宣布,它原则上反对为非生产性目标放贷,因为若其他国家难以清偿这些债务,将使外交关系复杂化。
显然美国政府对美国财团的控制力增强了,通过这次战争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权力进一步提高,杨潮明白,一战跟二战期间,是美国政治势力彻底压倒经济实力的关键时刻,通过一战他们勉强占有了优势,二战之后,他们将彻底压倒经济势力。
一战之前财团势力是毫无争议的美国第一大势力,而通过战争关系,总统权力扩大,他对美国经济开始大肆干涉,摩根财团可以不配合政府,但是他们不得不考虑一下,他们跟欧洲债务的问题。
当然威尔逊不是没有对财团做出让步,但主要是经济利益的让步,他们默许了摩根等金融财团,通过偷龙转凤的方式,将信用很不稳固的欧债债券,悄悄转换成了美国政府债券,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威尔逊稍微干涉,摩根就无法从容的从欧洲债务中抽身。(。)
第三百三十二节 渗透巴西()
美国才参战一年时间,美国政府就发行了200亿美元的债券,这就是威尔逊给摩根他们的胡萝卜,对于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这些美国政客可谓是得心应手。
一手战争财的胡萝卜,一手断绝财路的大棒,让美国财团们在战争期间老老实实,默认了政府对他们的干涉。
巴西政府都为咖啡卡特尔提供了担保,可美国人政府就是不同意,还抛出政府反对非生产性放贷,美国银行团都能忍受,要是换做以前,他们大概要讨伐政府了,因为他们以前主要就是在向商业放大,一次次推高各种物价,从中坐收渔利。
可是现在美国政府说要向生产领域放贷,财团竟然没反对,因为现在美国的生产领域的生意是最好的,各种物资的生产压过了商业。这些财团要的是经济利益,他们以前控制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商业利益。而美国政府就给他们商业利益,从而把这些财团挤出了政治权力。
对美国在世纪之交出现的这一批政治家,杨潮向来是很认可的,当然站在美国的对立面,这些人就是杨潮最大的对手了。
杨潮的套房中,一个稍显拘谨的巴西人微微鞠躬,带着葡萄牙特色的礼帽拿在手里。
杨潮热情的伸出手来跟他握手。
“塞巴斯蒂安先生吧?”
“我是塞巴斯蒂安,见过大总统阁下。”
巴西人在世界上对自己的存在感没有什么信心,出了美洲他们就是一个吊丝,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从历史上,巴西就没有什么大国观念,他们的人民也就没什么大帝国意识,这一点上,他们连朝鲜和越南都比不上。
毕竟是小国葡萄牙的殖民地出身,毒力的时候,葡萄牙也已经衰微成了一个弱国。
“请坐!”
杨潮示意。旁边的翻译解释着。
塞巴斯蒂安这才坐下。
“听说你们是来贷款的。你们政府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