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瓦德尔笑道:“没有必要浪费兵力打通交通线,只需要三个月,法国就会投降。”
德国人依然自信,索姆河战役已经结束,双方打了个平手。各自损失了几十万士兵,德国损失60万人,英法损失62万人,双方加起来损失了100多万人;凡尔登战役还没有分出胜负,德国人已经损耗了40万人,法国则损耗了60万人。
消耗的物资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光是青霉素就有200万只,将中国的库存都消耗光了。
但是德军依然自信,他们自信的来源就是俄国退出战争。
“小心美国!”
杨潮提醒道。
历史上说美国参战是因为德国发了一封挑动墨西哥攻打美国的电报,但是傻子都知道,如果美帝挑拨蒙古国攻打中国,中国是不可能向美国宣战的。
“美国?美国不会参战的,我们连无限制潜艇战都停止了。”
瓦德尔对美国明显缺乏警惕,这年头欧洲国家对美国其实还是有种忌惮的,那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太雄厚了,整个欧洲加起来才能比得上,而且人力资源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雄厚,在这样的基础上,哪怕美国人自我阉割,陆军几乎没有正规军也依然被人忌惮。美国威胁论极为盛行。
所以德国一直在避免招惹美国,1915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无限制潜艇战,任何去往英国的货船全部打沉,当然受损失最大的就是美国,结果美国向德国施加各种压力,甚至断绝外交关系,德国人还是让了一步,停止了用潜艇封锁英国的计划,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人一船一船的战争物资运往英国。
德国人觉得自己都做出如此大的让步了,美国人没有加入战争的借口。
不过德国还是太小看美国人资本家的胃口了。
别的不说,单说英法欠下美国那近百亿美元的债务,一旦他们战败,美国金融都得跟着破产,美国人能容忍英法战败?
所以杨潮真的不看好德国,哪怕德国的战斗力确实很强,但是他们的外交能力太差了,这不是一场他们能赢得的战争。
“哈哈也许吧。”
杨潮不愿意跟瓦德尔争辩这个问题。
“你们还是筹钱去吧,黄金、白银,我们都接受。当然杨子银行的银行券也可以。”
杨潮笑道。
瓦德尔无奈的离开。
杨潮把他送到门口,结果发现门口一大群记者,杨潮早就见怪不怪了,大石房也是一个热门的信息采集点。
记者还主要是来自青岛的德国报纸记者。
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
“瓦德尔先生,杨大人,请问你们是不是在谈青岛征兵问题?”
“您会不会同意德国政府在青岛侨民中征兵?”
“德国的义务兵役制是不是适用于青岛侨民?”
这是最近的热门问题,瓦德尔表示自己无可奉告。
杨潮则十分认真的回答道:“我国政府的态度一直十分明确,那就是不拒绝德国人自愿回国参军,但是青岛决不允许德国政府在这里征兵。”
杨潮的回答让不少德国记者松了一口气,当德国人将征兵年龄提高到四十岁后,现在青岛上百万德国侨民中,适龄兵员超过十万以上,德国政府也照会过中国政府,表示他们希望将德国侨民武装起来,但是中国政府拒绝了。
对杨潮来说,那些兵员中可有不少都是工厂里的技术骨干,这些人走了,自己要培养一个替代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绝对不能答应。
但是对于那些热血青年,就不用拒绝了,一般来说这些人大多数只是老工程师的家属,或者是一些来青岛做生意的,对青岛的工业实力不造成什么影响,毕竟掌握技术、成为技术骨干,这是需要花费时间浸淫的。
可是随着那些自愿参军的人,被报纸大加赞扬,赞扬他们为国奉献的精神,德国政府也做相应的宣传工作,给那些主动参军的人,又是挂绶带,又是送鲜花的,让他们昂首挺胸的坐上飞往德国的飞艇。
这种情况让那些在服役年龄,却惧怕战争,惧怕死亡的人心中产生一种愧疚,一种愧对国家的感情,而其中还是有不少富豪的,比如在青岛投资的许多资本家,尤其是那些家族企业的传人,来青岛找机会的年轻人,这些人技术过硬,手里有钱,年轻冲动,愧疚感就更加强烈。
有钱,愧疚,当然就有一种强烈的捐钱给国家的意愿,仿佛恕罪一样的心态。
瓦德尔显然利用了他们这种情绪。
让克虏伯、毛瑟这样的家族带头,他们在青岛不断的举行慈善拍卖,募捐到的黄金、白银和中国纸币,统统用来采购粮食。
瓦德尔给慈善活动起了一个很悲情的名字:让祖国不饥饿!
告诉青岛德国人说,祖国人民正在挨饿,前线的士兵正在挨饿,祖国母亲正在挨饿!
呼吁所有的德国人,为祖国尽一份应有的力量,让人民能吃饱,让士兵能吃饱,让祖国母亲不挨饿。
这个号召还是很强力的,通过报纸、街头演讲、画报等等方式在青岛德国社会流传。
收到鼓励的,心有愧疚的,一个个德国人慷慨解囊。
“十万!”
“二十万!”
“三十万!”
一场慈善拍卖会上,正在竞拍杨潮提供的一条粉色钻石项链,在做的企业家们纷纷慷慨报价,明显已经超出了项链的价值,可价格依然咋攀升。
“一千万!”
一个声音震惊所有人,连那个志愿主持拍卖的德国画报封面女郎都长大小嘴。
一个面色涨红,穿着西装,神情十分激动的年轻人站起来,让人毫不怀疑他都快哭了。(。)
第二百九十四节 鼓励上市()
“我捐一千万。我的工厂已经找到了卖主,我会卖了工厂,等工厂卖了,我就会回去参军,为我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我的父亲已经战死,我的两个哥哥,也已经走上了战场,我没有任何理由独自苟活,这是耻辱!”
年轻人确实有慷慨激昂的理由。
杨潮也不由看向了这个少年,这是一家大型齿轮工厂的继承人,他们父子四人都是最好的技术工人,抵押了在德国的祖传产业,然后一起到青岛来创业,用贷款开办了一家齿轮厂,生意还算不错,甚至是飞艇公司的供货商,证明质量还是很过硬的。
战争中他们也发了不小的财,但是这个家族的爱国情绪显然太热烈了,他四十岁的父亲先走,把工厂留给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子也就是现在这个家伙,才十六岁,在两个哥哥也相继回国,将工厂交给他的时候,他竟然要把工厂给卖了,然后也回国参战。
瓦德尔这时候站起来,从杨潮旁边走过,走向那个孩子,跟那孩子握手,然后将他请上拍卖台,邀请他做演讲。
少年情绪激动的发表了一番演讲,无非就是愿意为祖国牺牲一切,同时他也不要杨潮那件漂亮的钻石项链,他最后又捐出来,让另一个德国富豪五十万两买走了。
不过德国人变卖资产的情况,让杨潮开始留心了,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起了,已经有数家德资企业变卖了资产。
此时的东北冰天雪地。
中国国防军肃清了从海兰泡到海森崴一带所有的日军后,停止了军事行动进行休整。
俄国人则将赤塔一带的日本人全都赶走了事,然后他们转头向西,攻占了托木斯克等乌拉尔几个被布什维克赤卫队控制的城市,现在赤卫队依然是一群乌合之众,全都是想要涨工资的工人,想要分地的农民,不想打仗的逃兵,跟被科尔尼洛夫强硬手段统合起来。武装着中国武器的精锐之师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俄军只是在赤塔留下了几万人防御,前锋已经推进到了鄂木斯克,正向秋明挺进,他们打算今年深冬大雪之前。将乌拉尔以东地区的赤卫队全部肃清,明年就进入欧洲作战。
协约国对斯托雷平政府评定国内叛乱的信心很足,因为现在的弗拉基米尔政府风雨飘摇,黑海的邓尼金,伏尔加河的哥萨克首领克拉斯诺夫。波罗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朝俄国进攻,他们认定几个月之内就能打败弗拉基米尔的赤卫队。
至于结束了索姆河战役之后,正虎视眈眈的德军,协约国则没人欢迎他们,他们更希望德国调集兵力进攻俄国之前,他们能将俄国反叛势力消灭,将德军引入俄国腹地倒也是一件不错的主意。
但一切都得等明年了,因为12月初的一场大雪,让西伯利亚方向的攻击戛然而止。俄军主力退守鄂木斯克猫冬。
相比北方的冰天雪地,山东,准确的说是青岛的温度则持续升高,当然不是气温,而是德国人的爱国热情。
在那个叫做伦茨的德国少年卖工厂支持国家之后,德国人掀起了一轮变卖资产的热潮,德国人大量卖出自己手里的资产,用来购买德国在青岛私下发放的债券,德国人又用筹集来的钱采购物资,尤其是粮食和青霉素。
德国的粮食减产确实很严重。如果没有外援,这个冬天因为饥饿而死的人,怕得有数十万人。
为了让德国人吃饱,至少是饿不死。每个月都得运输1百万吨粮食,这很不容易。
杨潮的大型飞艇,载重量在300吨以上的飞艇,总数只有2千多艘,而一艘飞艇往返德国一趟基本上就是半个月时间,一艘飞艇一个月也就运输600多吨物资而已。要运输100万吨物资,至少得1600艘大型飞艇。
杨潮当然不可能将1千多艘大型飞艇都投入到对德运输中,他只调动了1千艘大飞艇,这些飞艇以平均300吨的载重,低空飞行,也不能飞高了,飞高了装不了那么多东西,几乎是饱和负重飞向欧洲。
而且不能去德国,直接在德国占领的华沙火车站卸货,这样缩短了距离,让一艘飞艇一个月可以多飞半趟增加百分之三十的运力,就这样只要天空不下雪,杨潮就全力运输,勉强保证德国人的粮食供应。
来自中国的大米、面粉、玉米让德国人的这个冬天不再是芜菁之冬,他们吃着中国麦粉烤出来的面包、米饭和窝窝头,就着大头菜,这应该是大头菜之冬。
如此大规模的向德国出口粮食,让英国人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但是杨潮表明这不是军事物资,这只是为了让德国人不饿死,是人道主义救援,英国人的抗议十分无理,而且很不人道,甚至发动报纸讨伐了一轮英国人。
德国人推波助澜,把英国封锁的恶劣事迹拉到国际社会上,大量的德国营养不良的孩子,因饥饿而早夭的孩童照片发到报纸上,还是得到了许多的同情的。
就连一直在鼓动对德宣战论调的美国财团们,也被这一股舆论逆流搞的有些被动。
同时更是激发了一轮青岛人卖工厂筹资的热潮,当然卖工厂的主要还是那些没有背景,单打独斗的家族企业,克虏伯这样的巨头是不可能卖掉赚钱的工厂的,他们的道德观跟普通人不一样,这些商人已经进化到了贩卖死亡的阶段,只要能盈利,他们才不管其他呢,战争之后克虏伯甚至还向侵犯了他们手榴弹保险装置专利的英**火商维克斯提出了诉讼,最后得到了一座工厂的赔偿。
但是德国普通工厂主的卖厂热情,越发让杨潮担心了,虽然华人资本家也参与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工厂的收购,但是还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被烟台那批同样发了战争财的美国资本家收购了。
美国人可不容易离开中国,杨潮感到很棘手,要是让这些美国人收购太多德国工厂,对中国的工业控制就太厉害了。
跟德国人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杨潮还是很清楚工业力量控制在外人手里的危害的。德国人动不动就不配合,消极怠工,b工等等,控制在美国人手里的话。谁敢保证,将来中国跟美国发生冲突,美资工厂会不会闹事?
当然美国人闹事的可能性小一些,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不是。
所以杨潮认定这是一个威胁,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杨潮可不想再受制于人了。
所以他找到了现在德国人社会的实际领袖瓦德尔。
“把工厂卖给美国人,然后让美国人制造武器卖给英国,我认为这不太合适吧。”
杨潮告诉瓦德尔。
瓦德尔讥讽道:“卖给中国人,中国人不一样制造武器卖给俄国人。”
杨潮笑道:“可是俄国人现在的样子,怕是对德国没有威胁了吧。”
瓦德尔叹道:“那么您的建议呢?”
他也不想看到那些运行良好的德国工厂一个个卖给美国人,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形势比人强,不卖这些资产难道等着国内的人一个个饿死?
杨潮笑道:“上市!在上海上市。这样不需要把工厂整个卖掉,我鼓励德国工厂主至少保留百分之十的股份。这样他们依然可以继续经营管理工厂,甚至百分之十就可能让他们成为最大股东。继续拥有控制权了。”
瓦德尔点点头,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不把工厂所有权一下子卖掉,而是分拆成股份卖掉一部分,一旦德国将青岛的工业全都出售的话,将来还怎么对青岛这个地方有话语权,虽然德国政府依然做着将来收回青岛的打算,但是瓦德尔越来越不看好这个前景了,这次欧战之后,怕是中国人就彻底站起来了。弄不好以后欧洲人得惊叹中国威胁了。
瓦德尔看在眼里,这几年中国的工业发展太快了,不单是山东这里的轻重工业,就是上海哪里的工业。也在战争期间翻倍的增长。在瓦德尔看来,山东已经完全是一个工业社会了,上海哪里也基本完成了工业化。
面对这样一个国家,德国人还想回来?
所以日后德国如果想继续对中国保持影响力,怕是只能靠这些在青岛经营企业的德国侨民了,以后只能跟美国人一样。通过经济力量来影响这个国家了。
“上市的话,如何保证价格?我可不想看到德国资产被贱卖!”
杨潮笑道:“放心,在中国,我的信用就是黄金,你完全可以信任。跟我做生意的人也没有后悔的,上海银行团自然会保证股票的价格,会将股价维护在一个合理的程度。”
瓦德尔点点头,杨潮的商业信用卓著,在美德经济界还是有一定的名誉的。
“如何保证能尽快出手?”
保证售价是一个问题,尽早出手也很必要,美国人之所以能大量购买德国工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美国人发了战争财,他们很容易从纽约的金融市场上筹集到资金,然后将德国工厂整个吞下去,让德国人立刻拿到一大笔现钱。
“杨子银行牵头,将在上海组成一个承销团,通过中国的金融网络,向所有中国资本家发售山东德资企业股票。”
“而且我保证上海银行团将从承销的股份中留出10%到20%股权自己持有,这些股权德国企业将会有原价回购权。”
这倒是一个十分优渥的条件,这些工厂一旦变卖,很显然他们会被中国人掌握,接着就会加入中国人的工业管理,开始大肆生产军火大发战争财,股价也会一个劲的往上涨,如果战后涨的太厉害,就是让德国企业回购,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资本,这个原价回购权就等于给他们一个回购企业相当比例的权力。
瓦德尔绝对想不到,杨潮之所以让银行团预留一成以上的股份,其实就是为了制衡德国工厂主,因为这些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