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潮很无奈,他几乎是被动的被推到的。
“与其给别人不如给你。”
米青一脸兴奋的耸动着身体,她是第一次,但是她很疯狂,充满了男人才有的征服yu。
她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根本动机让她做出这样疯狂的举动,是出于被杨潮提拔的感激?还是出于权力交易的平衡?
反正她就是觉得她受不了杨潮这种男人的魅力,哪怕是他一副义正言辞的表情在说阴谋诡计,再说肮脏丑恶,那种毫无心理障碍的恶,都让她受不了。
她就是受不了权力的引yu,而杨潮这种男人,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充满着一种权力的味道,一举一动就牵扯到千万人的命运,纵横开阖间,更是能影响到国家的命运,一言能兴国,能灭国。
米青疯狂的扭动中得到了人生第一次满足。
“希望你不要后悔。”
杨潮翻转过来,米青满足了,他还没满足呢。
已经开发了身体的潜能,重新恢复了年轻的精力,杨潮绝不会拒绝这种送上门的买卖,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即将当省长的女人,又长得相当不赖。
高过后,大脑的激素麻痹效果也就过去了,米青感到了撕裂的痛苦,身子不自然的扭动挣扎起来,杨潮却不管不顾,看着米青因为痛苦的脸上红晕和煞白相间,一把抓住她的头发,米青脖子被拽的后仰,不由的张开了嘴巴,这时候她感到一张嘴盖在了她的嘴上。
杨潮也满足了。
米青两行清泪顺着脸颊落下,她感觉到在剧痛中,有一瞬间她的心理似乎崩溃了,有一篇黑影趁着那个机会钻了进去,精通心理学的她知道,这是一种恐惧中被征服的心理,那篇黑影会像影子一样影响她一生,但是她并没有难过,反而觉得很安心,好像找到了归宿。
米青比杨潮起的还早,真是一个拼命的女人。
她坐飞艇赶往广东,在当地军队的配合下,重组广东地方政府。
同时她要的人也会从山东不断的赶往广东支持她,不但有政工人员,还有各种管理人员,做企业的,做会计的,什么样的人才她都要。
米青是广东人,可是到了广东之后,她并没有回家,只是托人给家里带了封信,乡下的家里还通不了电报。
他出身一个大家族,非常传统的大家族,家里有数百亩地,父慈母爱,实在很难想象这样的家庭中可以培养出她这样的女儿。
但是米青知道,她母亲只是一个小妾,父亲是很慈爱,对所有孩子都很溺爱,但是对女人一点都不在乎,那是真的把女人当衣服的传统男人。
父亲是一个官迷,科举考了一辈子,每一次都如同在地狱中走了一圈,出发前是营养丰富的那种富态,回来的时候,仿佛受了剐刑一般,尤其是眼睛一片死灰。
米青不知道她爹如果知道她做了省长,做了一个封疆大吏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第二百六十五节 重建海军()
“我军在前线已经调集了200万大军,日军只不过100万人。发动攻击的话,有8成的胜率。”
内阁会议中,蔡锷亲自给一众高层讲解着战场态势。
“如何突破机枪战壕铁丝网的防御体系?”
巨大的伤亡始终是杨潮担心的。
黎元洪他们只听不说话,因为他们实在是不懂,杨潮打的仗从来跟他们见到的不一样,因为他们中就算是以辛亥革命起家的黎元洪,也不过见过起义军跟北洋军作战,他对战争的认识就是,谁的大炮多,谁就厉害。
蔡锷道:“最好的办法是用重炮压制,让飞艇用重型炸弹将他们的要塞摧毁,并且掩护步兵发动突击。”
这是蔡锷他们能想到的最佳战术了。
杨潮摇了摇头:“对方的防控体系呢?能否保证飞艇的安全。”
蔡锷道:“必然要付出一定的牺牲,牺牲一个飞艇部队士兵,可以少牺牲一个步兵士兵。”
他以为杨潮是顾惜飞艇部队的伤亡,这让蔡锷有些不快了,在他看来所有士兵的生命一样贵重。
杨潮叹道:“伤亡太大了。能不能长期围困。我军不怕打消耗战。”
蔡锷摇头:“没有意义。日本在黑龙江沿岸移民了至少三百万了,开出来的农田至少两亿亩,这里已经是日本最大的粮食基地了。围困他们是没有意义的。”
日本人前两年被杨潮搞的经济危机,山县有朋反而趁机往东北大量移民,而且都是军事化移民,很多直接就地当兵。
日本人搞的移民很有特色,发钱,发粮食不足为奇,他们还发媳妇。
从山区找一些穷苦人家的女儿,直接分配给那些穷困的青年,很容易就在东北组建了移民家庭。
杨潮皱眉:“这次海战,飞艇部队损失太惨重了。而且他们还将继续执行空袭。防备日本人修复军舰。并且要对日本的铁路线、桥梁进行轰炸,彻底瘫痪日本的交通网络。如果在去东北配合陆军作战,有些力有不逮了。”
蔡锷有些气馁,这次战争中飞艇部队是最辉煌的。本来愿意飞到天上的年轻人,就比一般人更加的野性,因此打起仗来也更勇敢一些,又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中国飞艇遇到日本飞艇是绝对的压制。因此比别的兵种都比下去了。
但是杨潮说的也有道理,其实想想也不是顾惜飞艇部队的伤亡,到现在为止,被击落的飞艇已经快一千艘了,对于总计一万的飞艇部队,十分之一的伤亡除了海军外,比陆军可大多了,作为陆军总参谋长的蔡锷,还真的无法指责飞艇部队避战。
这种感觉更让他感到心灰,他是真的有带着陆军攻城略地开疆拓土的情结啊。但是事实让他备受打击。
“如果没有空中支持的话,那也只能牺牲步兵了。”
蔡锷感叹道,这是国战,任何兵种都给做出应有的牺牲。
杨潮摇摇头:“不要着急。在等待几个月。我们现在当务之急是重建我们的海军,然后切断日本跟大陆的联系,空军除了继续轰炸之外,主要任务是封锁整个日本。让一粒粮食,一滴石油,一块铁矿都无法运到日本,让日本跟整个世界隔绝。封锁东北没有意义。但是封锁日本本岛一定会有意义的。至于陆军继续僵持,可以组建小规模渗透部队。”
蔡锷很失落,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他甚至想当场辞职。可是理智告诉他,杨潮是出于全局考虑的。
内阁会议结束后,杨潮第一个走出总统府。
蔡锷最后一个走,黎元洪单独留下他安慰了好一阵子。
黎元洪越来越感到杨潮有些独断专行了,他这个总统越来越像一个空架子,到头来他都不知道是总统养成没有实权的传统。还是军阀继续专权的传统了。
“只要时机合适,我还是会支持你的。”
“感谢大总统支持,但是杨大人考虑的是周全的,是锷思虑不周了。”
蔡锷完全没有领会到黎元洪是在拉拢他。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他没有立刻回前线,反而告了假,打算回云南去一趟了,蔡锷是有风流性格的,不是好色的风流,而是随性的风流,随性而为的洒脱,让他在跟随他的那些军官中很有感染力,但其实他这种性格很不适合当官。
蔡锷走出总统府的时候,发现杨潮被一群记者给堵住了,问着各种问题,他没有停留,悄悄的就走了。
“我们打算重建海军。海军牺牲的那些战士都是壮士、都是好汉。我们的海军没有亡,因为我们的人还在。大总统已经答应拨款10亿,将重新打造以30艘超级无畏舰为核心的强大舰队。我们的海军只会比以前更强大,更有力量,而且充满保家卫国热情和勇气,会让试图侵犯我们还将的人掂量掂量,侮辱中国的代价。”
杨潮大肆夸赞着海军,他刚才已经提出重建海军,黎元洪没有拒绝的道理,黎元洪十分聪明,如果一件能够让杨潮不痛快,而且又不损他的威严的事情,他倒是可以做做,但是重建海军这种事,现在他没有任何理由去做。
因为在海军付出巨大牺牲,刘冠雄和萨镇冰两位元老阵亡的情况下,他如果说不重建海军,那是要被全国谴责的。
“请问杨大人,有专家说这次海战中国海军之所以能够拖住日本海军,而不是早早被日本海军灭亡,是因为飞艇的关系。有人说这是天上的舰队打败了海上的舰队,海军其实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如果没有海军,只要飞艇部队付出重大伤亡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消灭日本海军。”
一个记者说道,他说的是最近流行的一种说法,还有一篇专门以《天上舰队》为名的报道,详细的讲解了这次海战,认为海军死的完全没有意义。
杨潮沉着脸驳斥道:“这是哪门子的专家?我说三条:第一,如果没有我们的海军跟日本海军鏖战了半天,让日本士兵精疲力尽,我们的飞艇是不敢空袭的,那等于自杀;第二,如果没有海军堵住日本海军,根本不可能对他们做到全歼;第三,如果没有中国海军用同归于尽的大无畏精神将日本海军缠住,并且抱着大无畏精神请求飞艇不顾他们伤亡的轰炸,也根本就没有机会全歼日本海军。所以这次海战,不单单是空军的胜利,更是海军的胜利。”
说完杨潮让人推开记者,匆忙离开,坐上了一辆黑色奔驰,这是德国人用飞艇送过来的礼物,感谢他提前兑付200亿马克贷款。
从北京离开直接去烟台,烟台医院中此时安置了大量的伤员,大都是海军和空军伤员,上次海战中被救治过来的,人数达到了3万人,其中2万5千多都是海军官兵。
“海军一定会重建。你们可要快快好起来,负责组建工作就落在你们身上了。”
杨潮安抚着一个个海军军官,这次海战的荣誉必须落在海军身上,相比空军和陆军,他们更需要荣誉。
只有荣誉,才能让大陆民族的海军拥有战斗力,因为他们没有使命感和紧迫感,是不具备海洋民族那种将保家卫国的责任始终抗在自己肩头,他们是国家第一道也往往是最后一道防线。
海战才过去了一天,消息也刚刚出去,就有各种歪评,让杨潮有些气恼。
离开医院就指示王求,让他立刻开动宣传机器,请各路专家、伪专家,大力分析,鼓励赞扬海军的表现,这次海战海军至少占据了八成的作用。
王求这次积极多了,也沉稳多了。
被免职后,他精心于实业,几年内不断的革新生产工艺,产量从最初的一百吨,到一万吨,现在已经扩张到了五万吨,各种技术也基本成熟。
尼龙已经确定为专门做替代生丝的产品,腈纶用来替代羊毛,涤纶用来替代棉花等等。
但是也有问题,洛克菲勒提高了石油价格。
对洛克菲勒来说,他一直在开创石油产品的道路,石油从一开始只能提供点灯的煤油,后来开始作为发动机的燃料,开始提炼药物,现在中国人的发明证明,石油竟然还能成为身上穿的衣服。
这如何不让洛克菲勒感到兴奋,但同时他需要将这种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石油帝国的威力,控制穿衣,这种意义比药物更加重要,因为药物对石油的消耗量,是微乎其微的,而穿衣,则是除了燃料之外,又一种可以大规模消耗石油的产业。
所以洛克菲勒的意图是,希望通过控制石油逼迫中国人跟他合作,他不需要独占这种利益,但是他需要控制,就像他垄断美国石油市场那样,他将垄断人类的衣服。
幸好美国人提价了,英国人在波斯的油田,却大规模供应,英国人的金库都快空了,此时他们急需要出口来赚银子。
当第一次得知洛克菲勒提价后,杨潮险些就要开挖东营油田了,但是深思熟虑一番后,他忍住了,决定把这里的石油资源留给子孙!(。)
第二百六十六节 与大英帝国和解()
“你可以考虑一下跟英国人合作。美国人太贪婪了,他们恨不能吞了你的骨头。英国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在波斯开采石油,通过印度洋到缅甸然后走滇缅铁路可以方便的到云南。这个距离可比美国近多了。”
“而且大英帝国可不是美国那群乡巴佬,人家是绅士,不会跟你斤斤计较的。这场仗打完后,英国还是英国,就像以前几百年来一样,人家还是世界帝国。美国人那个球样,八百年都改不了。”
王求很意外杨潮的态度,他认识的杨潮,以前可是对大英帝国不假辞色的。
但是现在听杨潮的口气,活脱一个亲英分子,一个大英帝国的崇拜者啊。
虽然不知道自己这个理事长是什么心思,王求也只能点头:“在下会考虑的。”
他现在还不是很急迫,因为开战后,英国人缓解了他的压力,他不需要在跟洛克菲勒掰扯了,现在反而是洛克菲勒的人在不断找他,但是他现在连洛克菲勒的人见都不见。
王求可不是一个真正的商人,他跟张謇一样,所谓的实业救国而已,实业能救国他们才做实业,实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商人做实业的目的,在是因为利润,实业能赚钱,他们办实业,实业不能赚钱了,他们就不会办了,这是两种动机,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和做事方法。
而且王求跟张謇还不一样,他的功业心更重,更想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所以这次因为米青去了广东,他得意重新出任宣传部长,对这个机会可是十分重视的,做起事来十分积极,化纤厂的事情完全交给了手下人去做,他自己全心全力的做党务,一定不能重犯上次那种因为企业不顺利,而忽略党务的错误。
王求走后。杨潮开始思索。
他可不是贸然让王求跟大英帝国亲近的,这是有很深的战略目的。
战争打到现在,虽然协约国和同盟国依然在僵持,但是杨潮深信德国是必败的。地缘政治决定他们必输无疑,人力物力都赶不上英国人,现在这种消耗战德国人根本玩不起。
但是战后呢,中国现在的势头,显然已经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地位。战后英国人肯定还是要回来的,如果日本存在,他们肯定选择支持日本制衡中国,维持东亚的平衡,这是一个世界帝国必然要做的。
但是杨潮击垮日本,彻底控制日本后,英国人如果要在进入东亚这个区域,就少不了跟中国合作了。
相比美国,杨潮更倾向于跟英国合作,毕竟美国的潜力太大了。任由这个家伙成长,成为世界霸主可就扳不倒了。
但是英国人不一样,英国人可是很识时务的,当他们的力量不足以支撑他们做一个大英帝国的时候,他们懂得主动收缩,做一个小小的联合王国就能满足。
英国人的这种大国民向小国民突变的心态,让人十分费解,一个辉煌的大帝国的人民,如何在短短几十年中,就安然接受一个次区域强国地位的?
如果二战后英国人仍然不放弃做一个大帝国的话。不提印度,就仅仅是英国本岛,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的人力物力。也依然可以支持他们做一个大帝国,但是他们收缩了,拱手将霸权交给了美国,支持美国取代他们跟苏联对抗。
而且英国人比种族主义观念强烈,比一直不肯放弃大国心态的法国,更容易接纳中国这样的非基督教国家。所以现在该开始跟英国人和解了,希望能取代美国跟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