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几年杨潮做的事情,在全国还是有影响力的,尤其是各地都有留洋人员,杨潮在国外的名声更大,被这些人带回各地,谁都知道杨潮是袁世凯之外,中国最有权势的人,最关键的是,就是蔡锷也不敢说能跟杨潮的军队正面作战,那可是上百万跟俄国人相持不下,跟日本人拉锯作战的精锐。
只是杨潮一直很低调,一直只沉默做事,这次站出来后,所有人都一下子意识到,杨潮要做事了,突然感觉到,他们争来争去一点意义都没有,山东那两百万大军一出来,谁还敢说半个不字。
于是都乖乖的派代表到了山东。
杨潮对这些代表很客气,让富强党的骨干成员带领他们参观山东的工业区,很多人见到了只在国外或者传说中才有的现代工业,受到的震撼自然不小。
又邀请他们参观山东军队的阅兵式,整齐划一的军装,人手一只毛瑟步枪,大量的迫击炮、机关枪,腰身粗的重炮在卡车拉动下从济南宽阔的水泥大道上走过,这可谓武装到牙齿的军队,让所有人都齿冷。
“各位代表,我只有一个意见,这乱七八糟的民国,走到头了。接下来大家该好好的谈谈,怎样组建一个新政府了。”
杨潮的话让很多人都有些不习惯,他们这些人,很多都是通过辛亥革命投机才手握重权的,身上都背着革命者的符号,民国可谓是他们一手组建的,可是杨潮却说民国走到头了,要灭绝民国,重建新政府。
“我建议,我们新组建的国家政权,就叫中华共和国吧。皇帝什么的就不要提了,中国还是得走共和的道路。”
杨潮继续大声说着。
山东省议会底下坐着的各省代表一片沉默,没人开口说话。
杨潮知道,这些人根本就做不了主,派他们来的各地督军才是主人。
散会后,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跑去了电报局,他们要立刻跟督军商议。
杨潮不等他们商量出一个结果,立刻命令从东北抽调50万军队,坐火车向北京进发,任何军队胆敢阻挠他们,即刻消灭。
北洋军还算识相,在袁世凯昏迷不醒的情况下,没人敢动,50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进驻北京,这才意味着护国战争的结束,意味着杨潮控制了政局。(。)
第二百五十二节 黎菩萨()
北京国会,各地代表再次齐聚一堂,载沣在的时候他们来过,袁世凯在的时候他们来过,现在他们又来了。
但是他们说话从来没有算数过,他们投不出让人满意的票数,袁世凯甚至不让他们出门吃饭。
不过他们这次不是投票选总统,而是对新宪法进行投票。
这些年草拟了太多的宪法,张之洞时候做过,康梁做过,炮哥也做过,袁世凯也做过,但是就没有一个靠谱的,但是这些前人做了大量工作,王宠惠很容易就拿出了一个完整的宪法草案,在国会上一条一条的宣读,让大家投票选择。
第一条就是定国名,杨潮提议的以中华共和国为名的提案,以微弱票数通过,宪法即刻改名为《中华共和国宪法》,接着其他条文。
第二条就是宣布中华共和国国会代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征税和选举和弹劾国家领导人的权力。这一条这些议员欣然通过。
接着宣布中华共和国实行代议制政体,总统由各地选出的议员选出,总统任期四年,内阁由总统提名组建,国会有最终确认权力。
接着宣布国家总统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所有武装力量的统帅,但是展开军事行动,和对外宣战必须得到国会的同意和授权,否则无效。
一条条宪法条文通过,决定国家的方方面面。
杨潮却走到了袁世凯哪里,袁世凯住在中海中,没人动他。
杨潮带兵到了这里,将袁家人拦在门外。
“大头哥啊大头哥,皇帝真有那么好当?”
杨潮叹着气看着袁世凯有些苍白的面色,同时一根探针从地底伸出,钻入了袁世凯的头颅之中,探针中还有更细的探针扎入袁世凯的大脑。
杨潮已经摸清袁世凯的情况,他是急切之下脑溢血了,脑血栓堵塞了大脑中一些静脉。很快那些血块就被取出。
袁世凯咳嗽起来,当袁家人被放进来的时候,惊骇的发现让所有御医和洋人医生都束手无策的袁世凯,竟然面色通红的咳嗽着醒过来了。而杨潮就在他旁边,手里正捏着一根装模作样的银针,慢慢的从袁世凯的头顶拔出来。
“血涌上头了,不碍事的!”
杨潮淡淡说道,袁家人充满了感激。他们就指着袁世凯呢,现在当不当皇帝都在其次,问题是他们担心保不住性命,改朝换代可都是血流成河啊。
“杨潮?”
袁世凯迷糊了一阵虎,眼前慢慢清楚,他第一眼就看到了杨潮。
“你是来护驾的吗?”
袁世凯的意识中,他已经称帝,是皇帝了。
杨潮叹道:“我已经带兵进京了,袁大人可以安心休养,没人敢惊扰你。”
接着走出去。拉着袁克定:“先别告诉你爹太多的事情,让他好好休息,在来一次,神仙都救不了他。”
袁克定只能一个劲的点头,同时握住了杨潮的手,松开的时候,一张大额支票已经落到了杨潮手里。
看着袁克定惊慌的眼神,怯生生说了“诊费”两个字,杨潮第一次收了大礼,这哪里是什么诊费。这是卖命钱啊。
杨潮知道自己不收这个钱,袁家人就不会放心,他们不放心,就要惹出事端。毕竟忠于袁世凯的人还是有的。
袁世凯在家人的欺骗中,继续做着皇帝,时不时在病床上还发一个圣旨之类的,也有老太监在旁边听命,有模有样。
袁世凯养病的这段时间,国会经过一个月的激烈讨论。王宠惠一条条解释修改,终于通过了中华共和国的第一步宪法。
接着就进入了选总统的程序,这才是议员们最担心的,第一天就有很多人不安的不断往国会门口瞄,发现杨潮没有派兵包围国会这才放心下来。
选总统可不容易,各省意见都不一致,各省都有自己的提名人,但是经过激烈的讨论,多轮投票后,候选人基本上选定在山东、东三省代表提名的杨潮,广东代表提名的孙大炮,云南四川等省提名的蔡锷、北洋督军提名的段祺瑞和冯国璋,另外还有一些零散省份提名了副总统黎元洪。
结果出来见报之后,蔡锷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自己不参与选举,而炮哥则不敢来北京参选,他始终躲在日本,于是主要候选人就集中在了杨潮、段祺瑞、冯国璋和黎元洪身上。
杨潮和段祺瑞、冯国璋这两个北洋人自然是最为强势,都是手握重兵之人,而且都是坐拥数省的实力派,当选呼声自然最高。
但是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人的支持者对抗激烈,显然北洋内部是有不同意见的。
第一轮投票段祺瑞得票最高,但也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得票,没有过半数;第二轮投票,冯国璋最多,但是份额更小,只有百分之二十七;第三轮投票,杨潮得票到了百分之三十五,但依然达不到半数。
前台是一次次投票,幕后则是一次次幕后交易,大家都在活动,杨潮也在活动,拉拢各省代表。
第四轮投票,结果出人意料,杨潮得票达到了四成,黎元洪也达到了四成,而段祺瑞和冯国璋基本上放弃了竞争。
而杨潮拉拢到了段祺瑞的支持,毕竟段祺瑞曾经在东北跟杨潮共事过,对杨潮的人品还是比较认可的。而冯国璋则选择了黎元洪,黎菩萨的名号不是白叫的,这种人对谁都没有威胁,手里没有一个兵,地方上也没有实力,完全就是一面大旗,拉他上位对谁都没有坏处。
接着根据宪法规定,进行杨潮和黎元洪两人之间的第五轮投票。
计票结束,黎元洪获得百分之五十一,杨潮得票八分之四十九,黎元洪竟然以微弱优势赢了选举。
但是这时候各省议员心里开始打鼓了,控制了北京城的杨潮,会接受这个结果吗?
就只大家的担忧中,杨潮跟黎元洪则在密谈,两人谈了好几天。
杨潮走出黎元洪的公寓,然后召开记者会,郑重表示认可选举结果,承认在选举中失败,同时恭喜黎大总统当选,希望新生的中华共和国在他的领导下可以蒸蒸日上。
全国舆论哗然,显然他们都没有想到,都不敢相信,都没有做好杨潮这样的权力人物,竟然可以接受这样的结果,尽管他们期待,但当事情发生了,他还是有些措手不及。(。)
第二百五十三节 新中国()
在全国知识阶层的难以置信中,黎元洪也心里忐忑的走进国会,手按出台没多久的宪法宣示就任大总统之位。
同时黎元洪向国会提交了内阁成员名单,内阁总理大臣为湖南的熊希龄,杨潮为国防部大臣,王宠惠为司法大臣,张謇为农商大臣,梁士诒为财政大臣,蔡元培为教育大臣,外交大臣依然沿用陆征祥。
基本内阁成员就这些,过去的陆军部只是国防部下辖小部,内务部直属内阁总理大臣,不需要那么多部门,除了要安插太多官员。
接着就是各部向国会述职,熊希龄在国会发表演讲,讲解了自己的施政纲领,表示将推行国家的教育、司法等制度向现代化转变,改革一切痹症等等。
接着是各个部门大臣,杨潮作为国防部长,第一个走上国会,向国会提交了军队国家化的提案。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军队内部职务名单,蔡锷为总参谋长,吴佩孚为总司令,段祺瑞为副总参谋长,冯国璋为副总司令。
这份名单争议自然不小,蔡锷好大的名头做总参谋长实至名归,吴佩孚这些年跟俄国人打了两次,战绩辉煌,但问题是段祺瑞和冯国璋的资历太老了,他们手下控制的地盘太大了,可以争总统之位的人,只就任一个副职,别说他们,他们手下人都不服气。
国会需要讨论三天,但是当消息传出去后,蔡锷第一时间就发表通电,表示同意。
蔡锷的同意让舆论又一次哗然了。
大家都以为蔡锷不会接受任何官职,最多是在地方上做督军,做一个地方实力派。
可没想到蔡锷第一个接受了。
老百姓可不知道政治幕后的交易和内幕,提交名单之前,杨潮就跟蔡锷频繁的沟通了,杨潮知道蔡锷这个人是有理想的人,否则当年炮哥不顾大局。发动二次战争的时候,蔡锷也不会始终在北京待着不发一言了,如果当年精锐的滇军加入讨袁战争,孰胜孰负还未可知。就是因为蔡锷是有自己想法的,不是李烈钧、陈其美那群家伙为炮哥马首之瞻,所以杨潮知道自己有可能说服蔡锷。
杨潮告诉蔡锷,如果他不来就任,那么军队国家化。成为现代政府就不可能成功。
必须用蔡锷的威望,来得到南方实力派的支持,然后才能压制住北洋势力,结束中国分裂割据的现实,杨潮希望蔡锷做中国的大久保利通,而不是做中国的西乡隆盛。
留学日本对日本维新历史清清楚楚的蔡锷当然明白杨潮的意思,是希望他不要带头作为分裂的地方实力派,当然杨潮也表达了许多诚意,比如发誓维护宪政,支持黎元洪当总统。将宪政推行下去等。
蔡锷于是同意了。
杨潮也分别找段祺瑞和冯国璋说过,段祺瑞犹豫再三也答应了,但是冯国璋割据江南,却始终不表态。
段祺瑞是一个不贪污的人,心里也是有想法的,他愿意自我牺牲,屈居副职,但是冯国璋可不服气吴佩孚,他认为自己也是手握重兵,当总司令还差不多。做副司令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段祺瑞在蔡锷宣布接受任命后,第二个站出来宣布接受任命,舆论已经不止是哗然了,开始静静等待冯国璋的表态。
国家需要稳定。军事上是第一,北洋军系统和护**系统以及东北军系统是三大军队,护**已经同意了,东北军更不用说了,北洋军一排段祺瑞已经同意,现在就差北洋中另一派冯国璋了。
杨潮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如果冯国璋不同意,哪怕他是冯大爷他太爷爷杨潮也要跟他开战了。
这些人的犹豫,也表现在了国会讨论上,这些人都只是地方派上来的棋子罢了,他们可做不了主子的主,因此久拖不决,始终讨论不出个结果来。
杨潮发起投票。
蔡锷背后的势力、杨潮背后的势力以及段祺瑞背后的部分势力都表达了支持,票数以7成通过。
但是冯国璋接下来就宣布了不接受,然后宣布辞职,表示辞去江苏督军下野,他不管不顾了。
看到冯国璋如此不识大体,或者是不敢得罪手下那些想通过冯国璋升官发财的北洋中层军官,杨潮是好生失望,太没有责任感,太没有担当了。
杨潮当即提名跟蔡锷一起起兵的李烈钧,这是炮哥的心腹大将,对于北京的国会和新政府,炮哥在国外宣布不予认可,于是他的心腹也发电表示不接受任命。
杨潮给炮哥一党一个职位,也是为了尽快稳定,结果炮哥果然不愿意老老实实。
接着杨潮又将副司令任命给北洋大员王士珍,但是王士珍这条北洋之龙硬是不愿意卷入麻烦,他表示自己年老力衰,不堪大任,婉拒了。
一个陆军副司令竟然没有人肯做,杨潮只能先让这个位置空缺下来,等待蔡锷到来,商议后在做决定。
海军就好办多了,刘冠雄为总参谋长,萨镇冰依然为总司令,没人争这个位置,顺利通过。
杨潮就此完成述职。
接下来是司法部长王宠惠述职,他表示将尽快确定刑法、商法和民法等一些列法规,并且提名了他的部门成员,伍廷芳成为了第一任最高法官,参与审判过陈其美和洪述祖的伍廷芳的专业知识还是没有问题的,这帮子议员对专业的司法部也完全不懂,就没有干涉,顺利通过了。
接着其他部分纷纷来述职,也都邀请了一些有名望的官僚进入自己的部门,比如张謇邀请了实业家周学熙加入农商部,外交部则邀请了曹汝霖分管对外交涉,财政部则邀请中国银行的张家傲来监管财政,这些部门不甚敏感,都比较顺利的通过了。
12月,新政府已经完成组建,新中国终于诞生。
此时蔡锷从四川坐火车,从宝成铁路先到宝鸡,然后到西安,沿着铁路到了郑州,转京汉铁路到了北京。
杨潮亲到火车站迎接,却看到蔡锷苍白的脸,手帕捂着嘴巴不断的咳嗽,连日的操劳,加上长途旅行,让他的肺结核恶化了,身体极度虚弱。(。)
第二百五十四节 整编军队()
“蔡兄辛苦了!”
杨潮穿着青衫,走上前去,立刻扶住蔡锷,身边一群精锐护卫紧跟不离,一时间还让蔡锷的手下颇为紧张,蔡锷费力的抬抬手安抚住他们。
蔡锷坚持要立刻工作。
“还是先治病吧。”
杨潮劝他道。
蔡锷摇摇头:“我熬不起了,治病是浪费时间,我的身体我知道。这病没得治!”
肺结核在这个时代可是绝症,原本的历史上,蔡锷病情恶化后,到日本治病一个多月后就不治身亡了。
“没有不能治的病。在下还要跟蔡兄把手共建国家军队呢。”
杨潮坚定的说道,他有这个信心。
蔡锷苦笑着摇头,他看过多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