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郑王天下-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完圆场,唐虞稷接着道:“请大夫赐教!”
“郑卒数倍于温,取温后亦有余力再伐我,然其未也!”
“且郑若欲袭我,灭我之家,吾等何有今日私通款情之暇?”
这些话虽然仍有些漏洞,但是说的确实有些道理。
郑人昨晚没有攻打他们,今天又不禁止他们这些人私下交流串联,意思不就很明白了吗?
渣渣们还不赶紧去献上你们膝盖和忠诚,非得等到主人发怒吗?
“大夫言之有理,然……”唐虞稷还没说完,就被那人打断。
“与其空坐猜疑,不若相探其意,吾等皆奉厚礼一,卑辞请见,听其言观其色,真伪自明!”
“吾观郑之袭温,非礼也,君子耻之,不修礼之人待我去而囚我,亦非不能,若有,将为之奈何?”又有一人担忧道。
这个担忧很有道理,博得了众人的赞同。
“是极,是极,大夫之言甚是!”
在场的都是钟鸣鼎食的贵族,还没享受够,谁想这么早就去死,纵然郑人不杀他们,但是被囚禁的滋味也不好受啊。
“如大夫之言,吾等何不并力一博?”那人冷哼一声回道。
看那表情,一听就知道是反话。
其实,这人在心中也是相当无奈,他们这些人哪还有选择的余地。
向前一步可能死,向后一步必然死。
可能与必然之间,聪明人都知道怎么选。
可笑这群人还怕这怕那,就不想想再晚点,等郑世子的耐心没了,他们的好日子才真正到头了。
唐虞稷也知情况紧急,不能在这样拖下去了,当即狠下心道:“吾愿与大夫同去!”
其他人见唐虞稷表态,仔细想想确实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也一咬牙,表示愿意同去。
……
第159章 节操()
午时,温邑城守府中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求见的所谓卿大夫。
他们都怀着相同的目的,试探郑人对他们究竟是何态度。
能保持富贵荣华,谁愿意忍饥挨饿,寄人篱下?
祭仲有意将他们晾在城守府正厅,算是对他们的敲打。
不然,你要见便见,不是明摆的告诉这些人,郑国需要这些人的鼎力相助吗?
这样,主动权就自动转移到这些卿大夫手中。
一旦将主动权拱手相让,天知道这些人在郑军离开后会搞什么幺蛾子!
所以,在这次合作中,郑国必须占据主动。
也就是这些人骨头够软,不然,换些骨头硬的卿大夫见郑人对他们如此不尊重,早就拂袖离去。
当然了,祭仲也已经安排下去,如果有人事先离开,那么就将离开人的记下来。届时,等待他们的将是郑人的怒火。
但,人都是群体性的动物,有人觉得那谁谁都能等下去,老子再等等又有何怨言?
所以,一直到中午,极少有人离开,离开的那些人无一例外,都上了祭仲的黑名单。
等处理完合作的事,正好拿那些人的家族立威。
不杀个鸡,又怎能骇住猴?
唐虞稷和其他几人自然也在等待之列,等的不单是焦急,而且还有些揣揣。
其他几人也比他好不到哪去,生怕郑人把他们给扣下了。
临来之前,他们都已经嘱托过家人,一旦他们晚上没回去,那么,其他人就想办法逃命去吧!
为了这次能取悦郑人,他们这些人也算是大出血了,每个人基本上都从自己身上割了不少肉,自己看着都特别肉疼那种。
也不知道钱会不会白花,即便白花了,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形势如此,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
祈祷郑人会对他们网开三面。
不过,他们内心深处也知道这是幻想。
若郑人真有汤之德,还会偷袭他们吗?
无论如何,有念想总是好的!
与众人的不自安相比,劝唐虞稷等人前来试探郑人态度的那位仁兄,倒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仿佛料定了郑人不会拿他们怎么样似的。
非但如此,还趁众人慌乱之机,跑去如厕。
这完全是把城守府当成自己家嘛!
待回到座席,此人小声的向同来的几人传递他在如厕过程中得来的小道消息。
他自然不是真去如厕,只是借机到外面探探风声。
毕竟城守府中这么多郑军士卒,一旦有风吹草动,很快就会在这些士卒中间传来。
当然了,消息都是郑忽故意放出来的。
“诸君勿忧,吾方才听闻郑世子虽与苏子相处不睦,然苏子依旧在府中!”
“苏子既无事,我等亦当无碍!”
理由虽然有些牵强,但也让几人稍稍安心。
这是他们这几个时辰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他们虽然知道苏子上父被擒,但是是生是死,待遇如何却无从得知。
现在知道苏子上父与郑忽发生了矛盾,却还活蹦乱跳,这说明郑人还没有胆大敢公然杀卿大夫的程度。
但,问题是,这只是他们推测的,而且他们是卿大夫吗?他们是自居的卿大夫,连正式的册命文书都没有。
“祸事来矣!”唐虞稷闻言,脸色一变,小声的向几人抱怨道。
苏子上父和周天子有勾连的事情,或许其他人不知道,但是他身为温邑第二大家族的家主,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事。
这是摆明了让他们站队,是愿作周臣还是愿作郑臣,郑人之所以留下苏子上父就是将他当成靶子。
一来逼迫他们这些人站队,二来看看哪些人跟苏子上父的关系好,会为他说好话,甚至是营救他。
事实上,他们这些人,是不愿得罪周的,因为周暗中帮助他们对抗郑国,保护自家的利益。
而且他们本来就是周人。
更不敢得罪郑,因为郑国大军就在城内。
至于怀念苏子国,那是国人才会做的事。
唐虞稷将他想法向几人一说,几人的想法其实都差不多。
但,形势比人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唐虞稷见众人脸色不是太好,安慰了一句“或是吾多想了也未可知!”
又静静的过了一刻钟,祭仲这才露面。
“世子方至温,诸事繁忙,无暇相见,特遣臣来招待诸位大夫,还请诸位大夫莫要因此而见怪,谨谢之!”
说的很客气,礼节很到位。
众人自然不会责怪,也不敢责怪。
而且能祭仲出来接见他们,已经很给面子了!
能留在这继续等的,都是不知脸皮为何物的人,对这点小不愉快并不放在心上。
“不敢,祭大夫能拨冗相见,已是难得,吾等岂敢言怪!”
对于这些人的识趣,祭仲满意的捋了捋胡须。
“诸位大夫前来,可有要事?”祭仲故作不知。
“吾闻郑军辛劳,特来为世子献金千镒,粮秣二十车以助世子劳军!”唐虞稷直接开口道。
说完,他的心都在滴血,这可是他家族在温邑积累这么多年的大半身家。
祭仲听完,就差没在心里感叹有钱人啊!
接着,其他人也纷纷送钱送妹子送粮秣。
听得祭仲心里都乐翻了,这特么的太赚钱了好吧!
面对这些人的输诚,还不好拒绝,祭仲只是谦虚了一句,立马就有不少人就差没哭着喊着,郑国爸爸,您就收下我们卑微的诚意吧!
钱一送到位,话匣子自然立马就打开了。
有钱人能使鬼推磨,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于是,祭仲很快就把郑忽和苏子上父之间发生的小不愉快讲了出来,并且眯着眼看着众人,看看谁愿意来捧郑忽的臭脚!
捧臭脚暂时算是朋友,就如赵高指鹿为马那样,说马的都是自己人,说鹿就去见先帝吧!
唐虞稷暗道了声果然,然后直接将原本已经不多的节操丢到一边,对祭仲道:“苏子上父败军之将,竟敢无礼至斯,可杀也!”
祭仲点点头,这个是朋友。
唐虞稷也是没办法,一个家族的人跟自己的节操相比,哪个更重要,这个就不必说吧!
既然有了人带头,其他人也生怕落人后,纷纷开始批判苏子上父如何如何不是!
就差没把苏子上父说成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超级大坏蛋。
若是郑忽在此,肯定会感叹一句“节操啊!”
…………
第160章 恩威并施()
直到晚上,在一场盛大的宴会之后,温邑中的各家家主才结伴离去。
不过,大多数人心头却沉甸甸的。
在郑军明晃晃的刀枪逼迫之下,他们没得选择,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归顺郑国。
归顺之后会面临着什么样的情况,他们这些人心里都没底。
虽说祭仲多次强调郑国一定会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但是,这种保证有多大的可信度,谁也不清楚。
他们又不是什么小白。
事实上,在苏子国灭后,在温邑扎根生存的家族就没有一家是好相与的,不然,早就被其他家族给瓜分了。
所以,对于郑人的保证,他们是持怀疑态度的,除非见到郑人的实际行动与他们的保证相一致。
否则,他们是不会轻信任何人的。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动了其他念头。
一旦郑人的保证不作数,他们就准备搞武装暴动。
以苏子国为号召,发动国人反抗郑人的统治。
当然了,在郑国大军驻留在温邑的这段时间,他们肯定不会和郑人正面硬杠。
非但不会硬杠,还会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好言好语的陪笑着,用以麻痹郑人。
一旦郑人的大军离开归国,那么,一切还不都是他们这些人说的算。
只要能保证他们的既得利益,即便再次勾结赤狄,那又算的了什么?
这些,自然是最坏的打算。
若是郑人果真信守他们的承诺,这些人虽然对郑国仍然有些排斥,但捏着鼻子也能认下。
就怕郑人说话不算话啊!这是不少人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待吾归家后,邀某某过府一叙!”很多人都情不自禁的如此想道。
这些人心中的想法,郑忽和祭仲却是无法得知了。
此时,城守府偏厅,祭仲正和郑忽汇报着与各家相见的具体情况,以及商议下一步的对策。
通过这次与各家的接触,祭仲得到了不少在原先的情报中没有的新情报。
比如,在原来的情报中,某家与某家矛盾很大,但通过接触,试探,祭仲却发现这两家看起来对立,其实很有可能私底下有勾连。
再如,提到苏子上父与周王室关系暧昧时,有人虽然看起来义愤填膺,却目光躲闪。
还有,当提到赤狄时,有些人显得不是那么自然。
这些表情和动作,或许很微小,而且被某些人掩饰的很好。
但是,祭仲是什么人?
那些人的表情动作怎么可能会瞒过他的那双眼。
郑忽听完祭仲的对汇报,也暗暗庆幸,庆幸自己让祭仲去和这些人接触。
如果是他去这些人接触,真不一定会比祭仲做的更好。
情况既然已经了解到了,接下来就是该如何处置了。
按照郑忽和祭仲之前商议的,不服郑国管束的,和赤狄私下里有勾结的,都必须死,这是毋庸置疑的。
剩下的通过分化瓦解,使其不能形成合力,然后再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也能解决。
问题的关键在于苏子上父以及他的家族。
苏子上父不能杀这是肯定的,但是,若将他驱逐出境,郑忽又怕他上蹿下跳,是个隐患。
若是将之囚禁,这苏子上父可是苏子仅存的一脉,事情要是传了出去,温邑内的国人肯定会有不满,届时,郑国在温邑的统治会因此而不稳。
同样的,还有苏子上父的家族,不将这个家族清除,留在温邑始终是个隐患。
若是将之清除,要知道苏子上父家族至今仍奉祀着苏子国的先君。
这一动就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国人不满甚至暴动就不用说了,关键还有可能引发各国的干涉。
要知道,此时即便是灭国也不能绝祀,这是列国普遍奉行的价值观。
一旦这个价值观被人践踏,那么,自然会有号称“仁义之国”的国家强加干涉。
甚至周王室都会站出来号召各国响应。
以那几个和郑国敌对的国家的尿性,他们巴不得郑忽这么做呢!
尤其是蔡国。
像郑庄公灭许时,都没敢绝许祀,仍旧让许叔居许都奉许祀,郑忽自然也不敢开这个头。
于是,郑忽把他的担忧原原本本的告诉了祭仲。
祭仲也感到了事情的棘手程度。
沉吟了半晌,不太确定的向郑忽建议道:“不如,依君上伐许故事如何?”
意思就是借鉴郑庄公伐灭许国之后,一面让许大夫百里辅佐许叔奉许祀,一面又让郑大夫公孙获率军驻扎在许国国都,用以监视许叔和许人。
郑忽沉吟不语,按照郑忽的真实想法,他是想把整个苏子一族全部强迁到新郑附近的,这才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问题是,这个办法至少在当前的境况下是行不通的,也只能等郑国在温邑的统治稳固之后再作打算了。
“如此,便依祭大夫之言!”郑忽终于还是有些不甘心的回道。
“依祭大夫之见,何人可佐苏子上父奉先祀?”
这个人选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近距离监视苏子上父。
就像郑庄公为什么会让许大夫百里辅佐许叔?
虽然史书上没讲,但是这却不难猜。
联系一下北宋灭亡后,金国为什么会立张邦昌做皇帝就知道了。
因为张邦昌是投降派。
所以,《左传》上记载的只有人名的那位许大夫百里其实就是个带路党。
不然的话,难道郑庄公还会给许叔选个大忠臣吗?
这样的事,是个正常人都不会做,更别说郑庄公了。
所以,郑忽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让祭仲给他推荐一个暂时可用的投降派。
“唐虞稷或可用!”祭仲在心里考量了一番,向郑忽建议道。
这不单是因为唐虞稷送钱送的最多,更因为,祭仲在方才刚结束的会面中发现,身为温邑第二大家族的唐氏一族和苏子一族的矛盾不小。
这样一来,用唐氏一族来牵制苏子一族正好合适。
如果能将两家的矛盾彻底激化,那便更好。
因为这样,唐氏一族若想继续生存下去,只能来求助郑国。
郑忽听完祭仲的解释,满意的点了点头。
…………
第161章 誓将去汝()
第二日,郑忽按照与祭仲之前的商议行事。
一改昨日的难得一见,特意在城守内摆下了宴席,邀请温邑城中各家家主前来一叙。
邀请的理由自然是为昨日的失礼谢罪。
这话虽然说的好听,但温邑各家又不是傻子,对这套说辞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
有心人联想到昨日与祭仲的会面,加之其他的一些细节,感觉怕是宴无好宴。
但即便如此,也不得不接受郑忽的邀请,甚至还要备一份厚礼前去参加。
毕竟话语权是掌握在有枪杆子的一方。
一旦他们拒绝了郑忽的邀请,拂了郑忽的面子,都不需郑忽下令,驻扎在温邑的郑军士卒就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