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郑王天下-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的是大义凛然,不过他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郑庄公见状,也不再多说,只是道了句“大夫此次可谓是厥功甚伟,待回到郑国之后,再行封赏!”
高渠弥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可是为了郑国连士大夫的体面的不要了,要是再得不到封赏,那可真就亏大发了!
现在有了郑庄公的这句话,他心中的埋怨便少了不少,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得到了补偿,而且,高渠弥隐隐觉得这个补偿绝不会小,毕竟他所遭受的羞辱,严格上来说,都是为了郑国,虽说作为一个臣子,为国家出力本是应当,但是,能得到补偿总归是令人欣喜的一件事。
雷霆雨露皆自上出嘛,即便郑庄公不做出补偿,他也不敢有任何异议,郑庄公执政三十多年来的威严可不是说着玩的,他对此还是心存畏惧的。
而且来说,高渠弥真正在意的并不是郑庄公所说的补偿,而是郑庄公对于此事的态度,有补偿说明郑庄公对于他今次的所做所为是认同的,并没有忘记他这位忠臣为郑国所做出的牺牲,这从长远来说,这比到手的补偿获利更大。
想想未来某一天,他高渠弥的老爹祭仲去世了,郑国正卿的位置突然空缺了,郑庄公正在为提拔谁做郑国正卿发愁,如果这时有个人对郑庄公提醒道,高渠弥这个人很不错,为了国家不顾个人的荣辱得失。郑庄公一想,对啊!当时擒蔡侯的时候,为了能留住蔡侯,他连士大夫的体面都不要了,是个忠臣,就他了,那他高渠弥不就一步登天了吗。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不为了接自家老爹的班,那以后国中如果有个特别重要的职位缺失,今次之事也绝对是个加分项,不得不说,祸兮福之所倚啊!
心念急转,高渠弥起身行礼谢道:“君上厚恩,臣谨谢之!”
郑庄公微笑颔首,示意他不必多礼。之后,郑庄公将目光转向郑忽,道:“吾儿今日为何如此薄待蔡侯,这若传将出去,是取祸之道啊!”
郑忽自然明白郑庄公所说何意,这件事郑忽做的确实是欠考虑了,当时确实没有想这么多,只是为了给蔡侯制造些心理压力,以后宰割蔡国土地的时候方便压迫蔡侯,若不是这次有郑庄公及时加戏补救,那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偷袭生擒一国国君,然后又不顾身份地位的差异羞辱之,这两件事情,无论哪一件都勾动列国国君心中最脆弱的神经。
如果说,第一件事用大义和贿赂的手段还能勉强让各国国君接受,那么第二件事必将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再多的贿赂都不好使,想想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后,欧陆各国都能摒弃前嫌,组成反法联盟。
诸夏民族的远见和防微杜渐的智慧又怎么可能弱于欧陆,郑忽此次的行为绝对算的上是以一己之力挑战当世所有的诸侯国,用郑忽前世看玄幻小说的话说,叫举世皆敌。
但是那毕竟是小说,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如果真的是举世皆敌,那就绝不可能会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到处装逼打脸,倒是被人打脸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而在郑忽所处的这个时代,一旦举世皆敌,甭管你是谁,直接就是gameover的结局,这就是现实。
这些都是郑忽刚才还未被召见时所思所想,既然来到了这个社会,就必须融进这个社会,前世那种无组织无纪律的思想就应该被彻底的摒弃掉,现在是君主制,现在是奴隶制,这才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在一个人还无法改变社会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融入社会,大部分人都改变不了社会,所以只能融入社会,这句话很社会,但是却是至理名言!
郑忽也不知道他最终能否改变这个社会,但他必须要融入这个社会了,这是当务之急!
在心中组织下语言,郑忽决定还是要认错,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错误,起身长拜,郑忽开口道:“此事确实是儿考虑不周,几累郑国蒙难,儿死罪!”
高渠弥也知此事非同小可,未等郑庄公开口,也跟着起身长拜道:“此事,臣也有责任,是臣未能力劝世子,方才致使此事发生,君上要处罚,就将臣一并处罚吧!”
郑庄公见此情形也是长叹一声,道了声“罢了,此事下不为例!”
郑忽和高渠弥闻言,瞬间愣在了原地,他们都没想到此事会如此简单过关,反应过来之后,压住内心的狂喜道了声唯!
其实,郑庄公已经处罚过二人,刚才让二人出言惨叫可不是为了搪塞蔡侯那么简单,其中未尝没有处罚二人之意,你们不是羞辱蔡侯吗,简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且即便是郑忽羞辱蔡侯的事情传出去,就凭此事也能勉勉强强堵住各国诸侯的嘴。
郑庄公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凡事怎么可能不准备几套方案,而且刚才未尝没有考验郑忽之意,人都是会犯错的,但是却不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作为将来要治理国家的储君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郑忽的表现,他还算是满意,能明白自己的错误这一点很好,就是认错的方式方法有些粗糙,如果能再找个背锅侠就更好了,这样既能保住颜面,又有利于团结人心。看来还是自己以前的言传身教太少的缘故,郑庄公想道。
与郑庄公想法不同的是,郑忽现在真是觉得,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古人诚不欺我啊!
第61章 执讯获丑(7)()
感谢唐虞蓟和鹰眼112的打赏!!
郑庄公的话让营帐中的气氛瞬间缓和了下来,三人开始商量此事该如何收尾。
蔡侯既然来到郑军营帐,不割点肉是别想走出去了,这是必然的。
关键在于,首先这是邓国的地盘,邓侯的脸面要不要照顾一下。其次,蔡侯不是一个人来的,跟随蔡侯而来的一千多人的蔡国军队该怎么处置,虽说蔡侯现在在郑国手中,蔡国驻守的士卒肯定不敢轻举妄动,但是,万一他们破罐子破摔呢,就算没有万一,若任由这千余人逃回蔡国,将郑国扣押蔡侯的消息传得满城风雨,这对将来郑国割蔡国土地后的统治不利。
蔡国国人会认为,郑国是用卑鄙的手段宰割蔡国土地,人心不服就难以维稳,届时郑国虽得地,却极有可能陷入到不断出兵维稳的泥沼之中,难以自拔,这并不是郑忽的初衷。
最后就是,该以何种方式向蔡侯提出割地的请求,总不能让郑庄公以国君之尊亲自下场吧?
所以,有些事并不是想的那么理所当然。不过,这也难不倒郑庄公,他既然同意郑忽如此做,就说明他心中早有腹稿。
“高大夫,还要劳烦汝去劝服随蔡侯而来的蔡国之臣,让二三子助吾将所有的蔡卒辖制起来,不可使有一人漏网,之后,汝再辛苦一次,先至齐,将此事的始末原由告知齐侯,争取齐侯的支持,再至鲁、宋、卫,言寡人修旧好之意,私遗其豪臣,使其在郑有事时助之!”
郑忽听着自家老爹给高渠弥的命令,感觉又学到了些东西。
从郑庄公安排高渠弥出使的顺序来看,郑庄公是想先得到齐国的支持,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郑和齐本来就是铁杆盟友,守望相助那一种,只要郑庄公开口,在不触犯齐国利益的情况下,齐侯不太可能拒绝,这不单是出于盟友的义务,更是基于郑庄公和齐侯其实是一对好基友。
历史上齐侯想偷袭纪国,郑庄公陪着他轻车简从的跑到纪国访问,都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若不是二人关系真的好到一定程度,郑庄公又怎么可能甘冒奇险的做这种事,更别说,郑国每次出兵,只要是请求齐国援助的,齐国从来没有推辞过,况且,郑和齐现在又即将成为姻亲之国,亲上加亲,所以,齐国在此事上必定是会支持郑国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问题就出在郑庄公决定对齐国以实相告的态度上,平心而论,郑忽觉得,若是由他处理此事,绝对不会选择将此事以实相告,毕竟国家之间的关系好是一回事,能否坦诚相待又是一回事。
而郑庄公的做法让郑忽明白,国家之间的交往靠的不单是力量之间的对比、计谋妙策的筹划,还要有一个诚字放在心头,这一点对于亲近的国家尤为重要。
就拿这次的事来说,若郑庄公没有选择以实相告,那么等齐侯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或许依旧会相助,但是,心里肯定会不舒服,郑和齐的盟友关系也会变的不稳定起来。毕竟谁也不愿意像傻子一样被人欺骗,而这个世上又没有不透风的墙。
与其等人发觉,不如主动相告。凭借一些唬人的小心机是治理不好一个国家的,治理国家需要的是大智慧。
像后来晋国不断的坑秦国,不也硬生生的把老实的秦国人坑的比猴还精吗,最后,晋国只得自吞苦果。还是那句话,这世上就没有人是傻子。
郑庄公看着郑忽若有所思的样子,心中也比较满意,郑忽这段时间虽然依旧会出错,但是却一直在进步,这一点他一直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没有人不会犯错,关键在于犯错之后不能消极,甚至是一蹶不振,要会反思,会学习,能进步,这才是一位合格的国君应该具备的品质。
“吾儿!”郑庄公的话打断了郑忽的思考。
“父君!”郑忽老实的躬身行礼道。
“虏蔡侯以割其地,既是汝所献之策,蔡侯那边便交于汝处置吧,记住,蔡侯者,寡人之贵宾也,切不可再薄待之,不然,寡人唯汝是问!”话到最后,斜睨了郑忽一眼,警告的意味甚浓。
郑庄公虽然知道郑忽不太可能再那样做,但是还是想帮郑忽涨涨记性。
郑忽自然不知道自家老爹的想法,低头道:“请父君放心,儿已知错,此次必不至于此!”
郑庄公闻言也不再穷追猛打,凡事都要有个度,超过了度就有可能打击人的积极性,郑庄公深谙这个道理,道了句“如此甚好,下去准备吧!”
“唯!”郑忽和高渠弥同时应道。
出营帐没走多远,郑忽侧身向高渠弥拱手谢道:“刚才多亏大夫仗义执言,忽谨谢之!”
高渠弥连忙回礼道:“世子客气了!”
郑忽见状便没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道:“大夫此次出使,财物货赂必不可少,忽愿出瓷器助之,大夫归国之时,可持忽之令信至长葛取之!”
郑忽知道他老爹让高渠弥贿赂各国,瓷器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之所以没说,就是给了他一个表现的机会,因为瓷器是郑忽食邑的产物,郑庄公也不好强令郑忽拿出瓷器,这样与强盗何异?为人君父,总不能一点脸面都不要吧?
是以,郑庄公闭口不提瓷器的事,郑庄公虽然不提,但并不代表用不到,关键在于郑忽自不自觉,如果要让君父将所有的事情都掰烂讲透,那还要他们这些人子、大臣干嘛呢?
高渠弥听到郑忽的许诺,心内也是一喜,笑道:“如此,渠弥就先行谢过世子了!”
高渠弥并不知道瓷器是用瓷土制成,还以为瓷器极为难得珍贵,这也是人之常情,郑庄公刚见到瓷器的时候不也是如此吗?
等高渠弥知道瓷器的制作方法的时候,估计也就不会如此高兴了,郑忽想道。
虽做此想,郑忽也未出言解释,接着对高渠弥道:“忽还有事想劳烦高大夫。”
高渠弥闻言,依旧笑着道:“世子有事尽管直言,渠弥必全力襄助!”
这个态度,让郑忽突然想起来传说中的人生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郑忽和高渠弥这次也算是一起扛枪,一起分赃了,能擒住蔡侯,最后再完成宰割蔡国土地,他俩确实得分不少脏。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想请大夫代忽想齐侯问好,同时在长葛挑几样瓷器送给齐侯,略表一下忽的敬意!”
等郑忽说完,高渠弥便很干脆利落的将此事应下,道:“世子只管放心便是,渠弥必不负所托!”
第62章 薄言还归(1)()
当晚,蔡侯从迷迷糊糊的睡梦中醒来,坐起身,轻揉额头,缓解着因醉酒而导致的头疼。
“来人!”蔡侯强打起精神,高喝道。
营外值守的士卒听到蔡侯的叫声,不敢怠慢,快步走进营帐中,道了声“未知君上有何吩咐?”
蔡侯硬忍着头疼,蹙着眉,道:“郑伯何在?寡人要回去了!”
士卒闻言,想起了郑忽的命令,不许对蔡侯无礼,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他想干嘛由着他,就是有一条,绝对不许让蔡侯离开郑军营帐。
“寡君已然安歇,君上若欲归去,不若待明日辞别了寡君再行离去,况且天色已晚,即便是寡君未眠,也必不放心君上此时离去,还请君上稍事歇息,待明日卑下再向寡君禀告!”士卒反应过来之后,立刻道。
蔡侯看着营帐中的火盆,又往营帐外面瞅了瞅,这才发现,原来天黑了,既然天黑了那就接着睡吧,挥了挥手让郑国士卒退下,继续倒头就睡。
士卒见状,松了口气,看来蔡侯依旧是酒劲未去啊,不过,还是要将此事禀告于世子比较好,士卒想到。
走出营帐,此人将此事小心的告诉另一侧的士卒,便急匆匆的朝郑忽的营帐走去。
天色虽晚,郑忽并未睡下,正在营帐来回踱着步,思考着怎样用言语说服蔡侯割地。
就在郑忽又pass掉一种说辞的时候,听到有人通传说,蔡侯帐外值守的士卒求见。
于是郑忽暂时将心中思考的问题放下,吩咐人将之请进来。
“见过世子!”见到郑忽,此人立刻行礼道。
郑忽也简单的回了一礼后,直奔主题,“可是蔡侯处有什么事情?”
士卒挠了挠头,道:“倒无甚大事,蔡侯方才醒来之时,便欲离去,卑下谨遵世子吩咐,托以天色已晚,多有不便给回绝了,卑下来时,蔡侯又已安歇!”
郑忽听此人说完,也是松了一口气,他还是真有些怕蔡侯搅闹,到时显得自己无能,不能完成君父交给的差事。
“既如此,明日蔡侯醒来,便向其告知,吾已扫榻相待,略备薄酒已偿今日之过,望其不吝赏光赐教!”
说完,郑忽又好似想起来什么似的,接着道:“还有,切记,万不可让其搅扰了君上,若有事让其来见吾!”
士卒低头应诺,郑忽摆了摆手,让他退下,继续在脑子里想着措辞。
一夜无话……
第二日清晨,郑忽正在捧着盥中的水洗脸,便听到外面一阵喧哗,郑忽立时一惊,片刻之后就反应了过来,应是蔡侯想向自家老爹辞别离去,被拦了下来,然后就被士卒引着到自己这里来了。
既然大致猜测到了事情的原委,郑忽也就不在着急,自顾自的用手巾擦着脸上的水珠。
不多时,蔡侯已经硬闯了进来,见到郑忽之后,未等郑忽开口,便怒气冲冲的道:“郑忽,汝究竟是何意?”
郑忽瞬间一副大惊的模样,急忙谢罪,道:“蔡侯息怒,招待不周之处,还望蔡侯海涵,此忽之过也!”说完又是一拜。
蔡侯早上起来就想要离去,毕竟在别人的地盘上心里总感觉不太踏实,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士卒推脱说郑伯暂时有事走不开,又说郑忽已经设好了宴要向他赔罪,这让蔡侯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郑伯本来就是要和他相会的,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