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郑王天下-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310章 凯旋而归() 
十日后,陉庭城郊外,郑忽在这里亲自率人迎接凯旋而归的高渠弥。

    邓荒已经被郑忽派去曲沃接管那里的大小事务。

    曲沃新定,没有人坐镇绝对是不行的。

    而且,曲沃可以说晋国最大的城邑,比翼城还要大,随随便便派一个人前去,不足以显示郑忽对曲沃的重视,所以,邓荒就成了最为合适的人选。

    除了派遣邓荒去接管曲沃的大小事务,在这十多天的时间里,郑忽也没闲着。

    曲沃虽然被攻破,但是曲沃武公却是不知所踪。

    郑忽自然不可能任由曲沃武公流亡在外,于是,派人四处追索。

    但问题是,每次当发现有曲沃武公踪迹的时候,曲沃武公已经逃远了。

    就这样不停的追索,已经追索了十余日,还是没有抓到曲沃武公。

    据被郑忽派去四处略地的季和陈戎传回来的消息,曲沃武公好像已经逃出晋国了。

    这很正常,陉庭一战,陉庭方面固然元气大伤,但郑忽还有郇、冀、耿三地的士卒可用。

    而曲沃呢,曲沃士卒当得知曲沃被攻破的消息之后,再无战心,而后又溃逃,几乎被杀的全军覆没。

    曲沃武公经此一战,哪还有可用之兵。

    要知道,曲沃之前便高渠弥给打伤了元气,陉庭一战,曲沃几乎是倾巢而出。

    若是曲沃没被攻破,曲沃武公还能据城而守。

    现在曲沃已经被攻破,即便是逃到曲沃曾经的控制的城邑里,在郑忽遣人四处略地的情况下,也早晚会攻破。

    与其如此,还不如逃到其他国家,或整军已图再战,或联合其他国家共同讨伐郑忽。

    此时可正是郑忽虚弱的时候,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等到郑忽恢复元气之后,想要赢郑忽一把,可就更难了。

    没说的,再拼一把,若是这一把拼赢了,那就足以翻盘。

    郑忽也大致猜测到了曲沃武公的想法,并且还与之相应的做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他命人让留在翼城中的赵公明以晋侯的名义,告知各国,曲沃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叛逆,曲沃自昭侯以来便窃夺晋国权柄,坏唐叔、文侯之业,而且逆臣称又先后弑杀哀侯和小子侯,其罪不可赦,希望各国不要收留逆臣称,如有能够抓到逆臣称的,不论是谁,也不论死活,都能得到一千金,一座城邑的重谢。

    这就是标准的悬赏令,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郑忽就不相信,有人会对此不动心。

    就是曲沃武公身边的人知道这件事之后,估计也会有人动心吧!

    反正不管怎么说,曲沃武公的流亡之路一定不会平静就是了!

    “主上!”

    高渠弥见到竟然是郑忽亲迎,急忙从车上下来,小步快走到郑忽面前,向郑忽行礼。

    郑忽将高渠弥托起来,道了声“卿有大功于我,何须多礼!”

    高渠弥连道不敢。

    然后,接着行礼道:“臣奉主上之命,率军攻曲沃,今曲沃已下,臣向主上复命!”

    郑忽郑重的回了一礼,算是接受了高渠弥的复命。

    而后哈哈一笑,拉起高渠弥的手便往他的座驾上走。

    高渠弥绝对是当得起这个待遇的。

    别的不说,就只凭他攻破曲沃这一件事,就值得郑忽以大礼相待,更别提,他作为郑忽的大管家,一直兢兢业业的辅佐郑忽。

    高渠弥确实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却不能否认他跟随郑忽入晋后,所立下的巨大的功勋。

    随着郑忽和高渠弥登车,迎接高渠弥的人马和跟随高渠弥从曲沃返回的翼人也跟着离去。

    而高渠弥则在车上向郑忽汇报起了这次攻打曲沃的具体情况。

    说是汇报攻打曲沃的具体情况,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向郑忽汇报齿屠杀曲沃士卿的事情。

    毕竟,其他的也没什么好说的,无非是靠着攻城利器攻破曲沃城,而曲沃城中的守城士卒并非是晋人,城破之后根本就没什么战心,所以,这些真没什么好说的。

    唯独齿屠杀曲沃士卿的事得特别向郑忽汇报一下。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万一被有心人给利用了,很有可能酿成祸患的。

    高渠弥不得不慎之又慎。

    虽然,他也觉得曲沃的士卿该杀,但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一下子杀这么多,很容易引起仇视的。

    郑忽听完高渠弥的汇报之后,脑子里第一个冒出的念头是,齿还真没让他失望。

    果然够狠辣的。

    不过,郑忽喜欢。

    曲沃的士卿留着确实不如杀了划算。

    留着,谁知道这些人会不会有二心。

    曲沃一系假仁假义的收买人心,可是有三代了。

    此时讲究的是君待我以国士,我则以国士报之。

    虽说,不可能所有人都这么讲究,但万一有几个,那就是个巨大的隐患。

    在而今这种情况下,宁可错杀,绝对不能放过。

    况且,历史上曲沃攻破翼城之后,怀宗九姓等世卿以及文侯的子孙,有生还的吗?

    大概是没有的!

    既然历史上曲沃都能作得的事情,郑忽有什么不能做的。

    再者,曲沃已经被郑忽打成叛逆,诛灭些许叛逆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没必要太过担心。

    退一万步来讲,即便真如高渠弥担心的那样,不是还有人背锅吗?

    与郑忽何干!

    身为下属,关键时刻为主君顶缸,这是责任和义务。

    不过,齿的做法确实是深得郑忽的心意。

    若是哪天,真需要他出来顶缸,郑忽也一定力保他。

    这是必须得。

    这不仅是因为,齿这把利剑用起来极为顺手,像屠戮翼城世卿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齿一力完成的。

    在郑忽的核心亲信中,想找个顶缸的人容易,但是想找个像齿这样乐意干脏活的人,可就难了。

    更深一层的原因则在于,属下为主君顶缸,主君不但要重赏,而且还得想方设法的保护其周全。

    不然,以后谁还愿意为主君顶缸。

    郑忽现在已经在想着该怎么重赏齿了。

    不过,却不能做的太明显。

    因为太明显了,容易让人效仿。

    郑忽暂时可不需要一批酷吏!

    ……

第311章 将执晋国之政() 
又过了十余日,郑忽将陉庭内外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之后,就准备返回翼城了。

    在这十余日的时间里,原本被曲沃控制的城邑也纷纷被陈戎和季率兵拿下。

    毫不夸张的讲,现在的晋国已经整个落入了郑忽手中。

    虽然,统治还不是很稳固,但这却是,晋国自昭侯以后,第一次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假以时日,等郑忽完全稳固了统治之后,晋国必将能够实现形式和事实上的统一。

    只不过,到那个时候,晋国或许就已经不能称之为晋国了。

    郑忽选择在此时赶回翼城,一来是他接到消息,言文姜已经为他生了一小公子。

    二来则是,他离开翼城这么久,也是时候回去了。

    正好借着大胜的势头,回去再将翼城整顿一番。

    像执政卿嘉父,在此时就有些碍眼了。

    之前郑忽一直还留着嘉父,因为他是翼城老牌世卿的一面旗帜。

    如果当时就把他给干掉了,不但会引得残留的世卿人人自危,而且还极有可能引起翼人不满,对他窃权不利。

    而现在,也正因为他是翼城老牌世卿的一面旗帜,郑忽才要干掉他。

    旗帜确实有能够安抚人心的作用,但别忘了,旗帜还有聚拢人心的效果。

    以前没有杀嘉父,那是时机未到。

    现在郑忽灭了曲沃,挟大胜之威回翼,就是他诛杀嘉父又能怎样?

    即便是残留的那几家世卿再不满,却也不敢宣之于口。

    而翼人也不会去注意这件事。

    只要郑忽不大张旗鼓的去做这件事。

    他只需随便找个理由逼嘉父自杀就可以了,他的家族以后慢慢处置也就是了。

    翼人现在关注的焦点,在郑忽战胜曲沃上面。

    一个一直没能带领翼人战胜曲沃的旗帜在此时很容易就会被人遗忘,甚至是遭人唾弃也说不定。

    俗话说,不怕不识人,就怕人比人。

    郑忽战胜曲沃之后,他很容易就会被人拿出来和嘉父作比较。

    这一比,嘉父绝对会招致骂声一片。

    作为一个迎立鄂侯,辅佐了哀侯和小子侯的翼城重臣,其从政生涯中竟然没有太多的建树,也没有带领着翼人打过,哪怕是一次的胜仗。

    嘉父和郑忽这一比,翼人绝对会认为嘉父是失职的。

    但其实来说,嘉父这个人一直以来,作的还是不错的。

    在鄂侯和哀侯时期,郑忽不了解。

    不过,在小子侯时期,嘉父尽心尽力的辅佐小子侯,协调方方面面的事务。

    虽说,没有什么太过亮眼的表现,但是对于翼城稳定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嘉父这人能力有限不假,毕竟人的能力总是有差距的,这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

    但是,嘉父确实是一个能够为翼城尽心竭力的忠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曲沃已经灭了,晋国也完成了形式上的基本统一,晋侯还能在他的位置上待多久?

    这个时候,留个翼城的大忠臣,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况且,郑忽的位子也该挪一挪了。

    总是待在司徒的位置上发号施令,虽然没有人敢违背,但是名分终究不正。

    这次完成晋国形式上的统一,正好可以将他推到执政卿的位置。

    反正不管怎么说,嘉父这次是必死无疑。

    ……

    翼城郊外,就像郑忽亲迎高渠弥一样,得知郑忽返回翼城的晋侯生率领着大队人马在此处等候郑忽的到来。

    与其说是晋侯生亲自率领大队人马迎接郑忽,不如说是赵公明“请求”晋侯生亲迎郑忽更为恰当。

    一个稚子,他能懂什么,他有岂会明白这次郑忽战胜曲沃所代表的意义?

    他只不过是一个提线木偶罢了。

    别人让他怎么做,他就得怎么做,除了顺从之外,他别无选择。

    当看到是晋侯亲迎之后,郑忽却没有表现出丝毫战胜之后的倨傲,依旧是战战兢兢的走到晋侯面前,向晋侯行礼。

    “臣司徒忽,见过君上!”

    晋侯生则是小心翼翼的对郑忽道了声司徒免礼。

    之后,在一片乐歌声中,郑忽这个再造晋国的大功臣被迎入翼城。

    说实话,郑忽方才的一番表现,让某些人微微安心。

    就怕郑忽挟战胜之威公然凌辱晋侯。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晋侯受辱是肯定的。

    而某些人的心里会非常不舒服,但却又无法反抗,也不敢反抗,最多劝解两句而已。

    还好郑忽表现的相当谦逊。

    省的这些人品尝憋屈之苦。

    其实,郑忽从来都不是个喜欢以威势欺凌人的人。

    况且,他也实在没必要跟一个孩子过不去。

    一个大权在握的权臣当众侮辱一稚子,传出去,除了被人耻笑而已。

    何必呢?

    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点好处。

    他的威势已经足够大,实在没必要通过欺辱一稚子来震慑众人。

    现在他的命令在翼城还有人敢不听从吗?

    怕是没有了!

    回到翼城,首先要做的事情自然是告庙。

    晋国终于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这对翼城来说,绝对是值得铭记的。

    这么喜庆的大事怎么可能不报告给祖宗,让祖宗也高兴高兴。

    唯一不知道的是晋国的列祖列宗还能高兴多久!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告庙之后,一场盛大的庆功宴是少不了的。

    在这场宴会中,郑忽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所有人纷纷向郑忽敬酒,吹捧之声不绝于耳。

    晋侯虽居主位,但是却被衬托的有一种落寞凄凉之感。

    郑忽其实一直偷偷观察晋侯的神色举动。

    说实在的,若是晋侯没有一丝不对劲的地方,郑忽完全掌控晋国之后,还能暂时留他一条小命,做做样子给他一个块地,让他奉祀晋国宗庙。

    若是晋侯流露出一丝不对劲的地方,等郑忽完全掌控晋国的那一天,就是他的死期。

    晋侯是一稚子不假,但是,在晋侯所处的环境之下,人是很容易成长起来的。

    或许晋侯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是宗庙社稷,但是郑忽不相信晋侯会不知道害怕。

    被人时刻监视着,自己母亲整日都是一副小心翼翼,既惊且惧的模样,郑忽不相信这些对晋侯生没有丝毫影响。

    ……

第312章 惊弓之鸟() 
与郑忽的得意完全相反的是,曲沃武公现在却是相当之狼狈。

    陉庭一战,曲沃大败,狐突将他击晕,然后二人换装逃过一劫。

    之后,在狐突的劝慰下,曲沃武公稍拾信心,决定和郑忽继续斗下去。

    聚拢了些许残兵,曲沃武公原本是准备回到安邑的,但是狐突却持不同意见。

    因为曲沃的士卒基本上在陉庭一战都给打没了,而且彼时郑忽正派人四处略地。

    即便是逃回安邑,也很难能够聚拢更多的兵马,而且就算是据城而守,也只会更加吸引郑忽的注意力,让郑忽派遣大军来攻罢了,郑忽军连曲沃这种坚城在一夜之间都能攻破,安邑又能坚持到几时?

    一个不慎,被郑忽抓住,那可就彻底完了。

    所以,经过这一番分析之后,狐突建议曲沃武公出奔到其他国家,请求其他国家的援助。

    别忘了,陉庭一战,曲沃近乎全军覆没不假,陉庭也是元气大伤。

    陉庭士卒那可是郑忽真正的精锐,现在陉庭元气大伤,若是能够从其他国家借兵出来再次攻打郑忽,这不是没有翻盘的可能性的。

    不过,话是这么说,曲沃武公却有点信心不足。

    因为之前他就请求过晋国周边的国家出兵援助他,但是只有梁国和虞国响应他,而且虞国还是贪图他的贿赂才答应的,现在梁虞二国军队也不知道究竟损失多少人,虞君还没有拿到他许诺的贿赂,他即便开口再借兵,二国还会答应吗?

    这必须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曲沃武公觉得或许梁国还有些可能,但是虞国是绝对不可能了。

    问题是仅凭梁国一国,是难以成事的。

    除非梁国能举倾国之力帮助他,或许还有点作用,不然,希望渺茫。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曲沃武公将心中的想法向狐突一说。

    狐突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为曲沃武公分析晋国周边的国家为什么一定帮助他们。

    狐突给出的原因有三,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往郑忽身上泼脏水。

    第一,郑忽身为郑国亡人,竟然窃夺翼城乃至晋国大权,以至于晋国的宗庙社稷有危亡之患,其豺狼贪鄙之心,晋人皆知,晋人人怀自奋之志,欲拯晋国社稷于危亡之中,所谓顺乎天而应乎人,列国见晋人激愤,焉有不出手相助之理?

    第二,郑忽为了窃权,大肆屠杀翼城世卿,铲除异己,灭人宗族,一点都不把先王的教训放在眼里,而且还欺凌孤儿寡母,和先君夫人公然厮混在一起,一点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