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郑王天下-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忽也不知道管仲为什么会这么问,难道是被自己的善举给感动了,郑忽心想。
郑忽想的确实没错,刚开始管仲只是单纯因为郑忽对管老夫人的礼遇而心存感激,至于是否要效忠郑忽,在两可之间。现在突然听闻郑忽在全食邑内实行免税政策,心中虽然感到震撼,却坚定了要效忠郑忽的决心。
这并不奇怪,在这个时代,君择臣,臣亦择君,若郑忽没有显露出爱民的一面,或者没有管仲认为的明主之姿,管仲就是拍拍屁股走人,郑忽也得陪着笑脸,而且还得奉送盘缠,要不然,就真的是坏事传千里,郑忽不尊重人才的名声立马就可能传遍列国,以后就很难再有人才愿意为郑忽效力了。
像后来的战国四君子,哪一位家里的食客没有吃白食的,水至清则无鱼嘛,他们要的不过是仁而爱人的名声,只要有了这个名声早晚会有有能耐的人前来投效,燕召王的千金买马骨就是典型的例子。
不过还好,郑忽终究没有让管仲失望,通过这么多天的观察,管仲认为,郑忽或许还存在着一些小毛病,但是大德不亏,是可以效忠的对象,所以这才有了管仲此时的问话。
“世子既已免长葛之赋税,然岁入五千之事可有筹划,仲虽不才,亦愿效犬马之劳”说完拉着鲍叔牙跪在郑忽面前。
鲍叔牙本不欲出仕,无奈好基友管仲从昨天开始就劝自己,此刻也只能不情不愿的跪在郑忽面前,算是将君臣的名分定下。
郑忽赶紧起身,上前两步将管鲍扶起道:“能得二位之助,忽求之不得”
说完,郑忽朝二人躬身行礼,算是礼成。
此时,管仲微微一笑,鲍叔牙硬勾起嘴角,挂着一丝苦笑,管老夫人更是犹如春风拂面,欣喜异常。
而郑忽则是在内心欢呼,终于将管鲍二位大能收入囊中了,不枉自己费了这么多的心血。
其实,郑忽之所以能这么容易将管仲收入麾下,跟管仲的年轻以及早年不受尊重不无关系,若是管仲和郑忽年龄差不多的话,郑忽想这么轻轻松松的收服管仲是绝对不可能的。
就在郑忽为收服管仲欢呼之际,一匹快马哒哒的踏入新郑,守门士卒见持世子令信前来,不敢怠慢,立刻放行。
随后马蹄扬起的灰尘直指新郑宫室……
庄公书房,郑庄公面无表情的看着郑忽的命人送来的策文,短短千余字的文章,竟然用了半刻钟的时间才看完。
看完之后喃喃道:“这竖子写文章的能耐倒是有长进,好一个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乍富之国者不可以长久,藏富于民者可以绵长。”
说到这里,郑庄公突然停顿一下,仿佛想起了什么似得,冷哼一声接着道:“世世勿出税赋?这竖子的信心很足嘛,到时候别让人失望才是!”
扔下策文,郑庄公让人传话给郑忽,说是传话,其实就一个字“可”。
对于郑忽收买人心的小动作,郑庄公心知肚明,不过他并未放在心上,他自继位至今整整有三十又三年,南征北战,带领着郑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只要有他在,任何人休想在国内翻起大的波浪,这点信心他还是有的。故而,郑忽愿意折腾就随他怎么折腾去吧,他完全就是一副听之任之的态度。
他更在乎的是郑忽是否真能实现年入五千金的许诺,在他看来,在长葛这样的小地方,别说是五千金,能年入三千金,郑忽就是立了大功。
纷乱的思绪终究不过幽幽的一叹“希望这竖子能成功吧!”
这也算是为父者对自家儿子的无言支持吧,郑忽再怎么说也是他儿子,即便这个儿子有些不类己,但他依旧希望郑忽能够作出一番功绩,哪怕是以一种与他截然不同的方式。
虎毒尚且不食子,郑庄公虽然是枭雄一般的人物,终究也逃不过七情六欲,就像当年他与郑忽的祖母决裂之后,没过多久便后悔了一样。
而他对郑忽兄弟四人皆有宠爱之意,也大概是他觉得当年之所以会发生他们兄弟相残之事,是因为郑忽的祖母太过偏宠共叔段,这才导致共叔段起了不臣之心。所以,他吸取了教训,四子皆爱,做着兄友弟恭的美梦。
……
第30章 准备()
郑忽给管仲和鲍叔牙安排了个任务,去各地大批量的收购小麦,能收多少是多少。
由于此时已经是周历的八月底,最多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晚了,冬小麦就错过了播种的时间,只能等到来年。
所以,郑忽给了管鲍半个月的时间并且告诉他们,无论能收多少,半个月之后一定要回到长葛。
管鲍二人也大致猜测出郑忽或许是想种冬小麦,心中略显疑惑。
在他们看来,要增加产出,多种粟才是正理,而且此时秋收刚过,正是休耕蓄养地力的时候,这个时候种小麦,来年种粟时,地力极有可能消耗殆尽,最终导致粟产量减少。
二人虽不解其意,却依旧带着郑忽给予的三百金领命而去。
郑忽看着二人临走时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微微一笑。
冬小麦在中国开始种植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不过在《逸周书·尝麦解》中有提到“维四年孟夏,王初祈祷于宗庙,乃尝麦于太祖”。
麦四月成熟,这便是周时期已经有种植冬小麦的确证。
但是在此时小麦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小麦也只是做为一种辅粮而存在,供那些吃够了粟的贵族尝尝鲜。
不过,谁也想不到的是,在未来小麦将会统治整个北方,与南方的水稻交相辉映,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
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了,在生产力落后,石磨还未被发明出来的此时,小麦蒸煮的味道实在是不敢让人恭维。也只有那些贫穷的庶人才用小麦来充饥,味道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只要不饿着肚子就是一种幸福。
而郑忽在长葛的府库中也只找到了十石左右的小麦,按汉代一石等于两市斗,一市斗等于十三点五斤来说,长葛府库的小麦存量三百斤都不到,而且还都是陈麦,用来酿酒是可以,但是要用来播种的话,郑忽真不敢保证存活率。
打发了二人,郑忽回到自己的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刚收拾出来没几天,并没有什么书,除了邓方送来的有关长葛的资料文牍,就剩下大量的空白竹简,这也是郑忽刻意吩咐的。
郑忽这几天没事的时候总会待在书房里不出来,在空白的竹简上写写画画,燕不知道郑忽究竟在搞什么鬼,见郑忽现在吃住都在书房,很少回寝殿,有时候奋笔疾书到半夜,第二天又跑到乡下去巡视,有些心疼也有些幽怨。
郑忽没时间去关注燕的情绪变化,他现在有些焦头烂额,有很多问题亟待着他去解决。
例如,如何引导民众种植小麦、公田的耕种问题、缺少耕具的问题、耕种方法落后的问题、蒸馏器的打造问题、人口流失问题以及户籍制度如何建立……
所有的这些,都让郑忽无暇抽身,但是,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郑忽虽然有些心焦,但绝对没有失去理智,他可不想学习隋炀帝,将几十年才能做成的功业用短短几年完成,最后导致天怒人怨,不但家业被别人篡夺了,还被人安上一个“炀”的恶谥,上千年都翻不了身。
“公子,你画的是В▂ǎn)么?”燕将一些水果和饴食放在案几上,看着郑忽在竹简上画的歪歪扭扭的蒸馏器开口询问道。
“В慵庵侄鳎俊敝:鲇行┮苫螅挂晕飧鍪贝换嵊姓庵侄鳎谖绾谓庵侄髅枋龀隼慈霉そ炒蛟於⒊睿蛭隼吹淖髌罚绻蛔邢缚矗约喝喜怀隼础�
却没想到燕一眼就看了出来,并且说出了器物的名称。
“庖厨处应当就有此物啊?”燕有些迷惑的看着郑忽道。
看着燕迷惑的小眼神,郑忽突然感觉自己被鄙视了。
一刻钟之后,等庖厨那边的雍人抬着一套青铜制的大Ч春螅:稣庵直槐墒拥母芯蹙透忧苛伊恕�
郑忽面前的”А埃且恢终羰秤镁撸煞治讲糠郑掳氩渴歉咦愕呢╨ì),用于煮水至沸腾,上半部叫做”甑“,也就是笼屉,甑底部本身就是网眼,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原理是一样的,只需要上面加个顶盖、管道和冷却装置,让蒸汽能够凝结流出来,就是郑忽想要的蒸馏器了。
这东西,夏商时代就随处可见了……
郑忽虽然在自家侍女面前闹了个大红脸,但是作为一个脸皮已经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准政客,郑忽很快就将情绪调整了过来。
既然有了模板,让工匠们照葫芦画瓢,造一个蒸馏冷却酒的器皿,也就是了,自己还费那功夫干嘛?
又围着ё艘蝗Γ邢傅那屏饲疲:鲎恚匙攀郑咦判∏俅位氐搅耸榉俊�
燕感受到郑忽喜悦的心情,一边打发迷惑不解的雍人将Щ厝ィ槐呶约耗芄话锏街:龆蛋登韵病�
回到书房,郑忽立马就将画着蒸馏器的竹简扔到了一边,那拙劣的画作,让郑忽特别想感谢当年教他美术的体育老师。
既然蒸馏器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现在摆正郑忽面前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小麦的推广种植问题和青壮劳力的流失问题。
第二个问题得等到邓方回来才能够着手解决。
至于第一个问题,虽说现在郑忽积累了不少人望,但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们普遍认为秋冬是休耕蓄养地力的时候,如果这时候进行耕种,地力流失是必然,此时又没有化肥,想要保持地力只有用粪便,但这又引出来一个问题,由于此时不是深耕,想要以粪便养地需要犁具和耕牛,而耕牛在古代中国一直都是紧俏货,历朝历代都有不许私杀耕牛的法令,对此郑忽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实在是这根本不是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犁具倒是不缺,但是破土用的犁铧却是木制的,这种东西翻土的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
“看来只能令人打造青铜犁铧先凑合着用”
郑忽何尝不想祭出曲辕犁这个大杀器,但是时间赶到的太紧,等将曲辕犁搞出来并且大规模推广时,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郑忽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毕竟如果郑忽鼓励种冬小麦却导致长葛第二年粟的产量下降,甚至是绝收,郑忽就只能在长葛民众的怒火下仓皇跑路了。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是长葛的民众都吃不上饭了,郑忽留在郑国也没什么意义了。
自家食邑的民众都不支持自己了,你还能指望别的地方的国人对你另眼相看,做梦去吧!
第31章 证据(二合一)()
伟人说:“宣传的思想高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所以,为了不让敌人占领,郑忽只能埋头写一篇告示,一来是以成文的形式将免税的政策定下来,可以为以后的改革以成文的形式下达政策和法律条文做铺垫,防止有人曲解其中的意思。二来就是为了宣传自己的英明领导,打铁要趁热嘛!
不过,这种宣传也是要讲究技巧的,本来识字的人就不多,郑忽要是再写一大段文绉绉的话,那么宣传的难度就会以指数级上升。
想了想,郑忽又抽出一卷竹简,展开之后,提笔写上口号二字。没错,郑忽决定学习我天朝“计划生育好,国家来养老”的这种宣传模式。
“免税政策好,国人吃到饱”
看着自己的作品,郑忽满意的点点头,可以预见,这句口号未来一定会传遍长葛的每一个角落,说不定三岁小儿都能张口来一句,郑忽美滋滋的想道……
这种洗脑的营销方式,郑忽并不陌生,想想前世某高“充电五分钟,通话x小时”在大街小巷的狂轰滥炸,郑忽的鸡皮疙瘩都掉了一地。
将仇招来,郑忽吩咐他找人将告示誊抄好送到各乡张贴,至于口号,郑忽则命他暗中找人传播,这就是赤裸裸的找水军了。
仇挠挠头,第一件事还好,第二件事让他感觉有点犯难,显然这种先进的营销方式让他一时转不过弯来,加上他又并非长葛人,实在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
见状,郑忽只能将这个任务交给季,季倒是没有推脱,只不过提了个条件,需要三金。郑忽没有犹豫,直接将三金交到他手里。
于是,季领命而去,一边笑逐颜开的拉着仇,一边斥骂他傻缺,这么悠闲的差事竟然需要自己亲自出马,给他个表现的机会都抓不住。
季的无耻刷新了郑忽的三观,郑忽才发现原来他的队伍中也存在“害群之马”,不过也挺可乐。
就在此时,邓方匆匆而来,和离去的季和仇擦身而过,顾不上二人的行礼就直趋到郑忽身前。
略作寒暄,邓方有些讪讪又有些惭愧,开口道:“主上,事情已经有眉目了”
郑忽闻言稍露喜色“哦?说说看!”
于是,邓方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原来在长葛西南的一处大泽中聚集了不少盗匪,其中不但有郑国人还有柏国人、应国人、蔡国人等。
在其中的郑国盗匪中有一名叫陈二的正是出自陈乡,陈二未流窜至大泽前,在陈乡周围三乡五里也算是个名人,别管谁提到陈二,周围的良善人家没有不嘘的。
陈二此人说白了就是靠偷鸡摸狗维持生计,只不过是手段高明,没人能当面抓住他就是了。
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终日打鹰,总有被鹰啄的时候。陈二就被啄了。
那日入夜之后,他像以往一样翻墙入户,走路没声,轻拿轻放,尽量不引起主人家的注意,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这家的婴儿半夜啼哭叫醒了大人,如果是这样,他找个地方隐藏说不定也能躲的过去,但是无奈的是婴儿一直哭,这惹的家中的男主人有些焦躁,想出来透口气,不料却因为黑灯瞎火的而导致男主人绊倒了,好巧不巧的正好抓住了陈二的腿。
这让男主人意识到家里面可能进盗贼了,于是大声呼喊,这惊动了临近的其余四家人,四家赶紧跑过来一起将陈二捆了个结实,就等天亮将其扭送到官寺之中。
但是,若是陈二只有这么点能耐又怎么能纵横乡里这么多年?
他是天生的身体各个部分都比正常人都要软,手指甚至可以拗到手背。
这要在后世稍加练习就是一合格的瑜伽教练。月入上万都不是问题,但是在此时,他的技能只能用来干偷盗的勾当。
他趁着别人入睡的功夫利用自己的先天优势,解开了绑住他的绳索,偷偷的逃走了。
家都没敢回,连夜跑到大泽,落草为寇。
靠着他的一股机灵劲和偷盗的能耐,陈二很快在大泽之中混出了个位置,与此同时他还不断地吹嘘陈乡的富裕,这让大泽的盗匪们心痒难耐。
邓方上任的前一天晚上,正巧赶上陈二带着一票盗匪前来为盗,由陈二带着几人先去踩点,等陈二走到那五家的时候,咬牙切齿的举动,引起了另外几人的注意,几人一合计决定先将这五家偷个底朝天,报了陈二的仇再说。
都是大泽里出来的亡命之徒,有几个能和陈二的手艺相比,叮叮当当的动静又怎么可能不引起主人的注意,于是,恶向胆边生,索性将这五家全部都杀了。
第二天,当人们发现五家被杀的时候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