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郑王天下-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善,大夫诚能如此,寡人愿以白壁二双,金二百为谢!”

    郇伯还算讲究,还知道给高渠弥准备一份答谢礼。

    但高渠弥是这么容易被这些蝇头小利收买的人吗?

    当然不是!

    等把三国都灭了,郑忽难道还会亏待他不成?

    高渠弥这么狡诈一人,这点东西还拎不清吗?

    “郇伯厚爱,外臣谨谢之!”最终高渠弥还是表现出一副欣喜若狂的模样,让人感觉他一定会为这件事尽最大努力的。

    郇伯也很高兴。

    拓土广地之事啊这是,一旦实现了,即便他死了,也能在地下和列祖列宗吹牛批了。

    郇国又不是什么大国,有作为的国君寥寥无几,也就在宗周昭王时期,有一任郇伯担任过王卿士。

    郇伯觉得,他马上就能够实现远迈父祖的宏业了!

    ……

第237章 闻战则喜() 
接下来,高渠弥又以类似的方式诓骗了耿侯。

    欺骗从来不是目的,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搞定了郇伯和耿侯,其他的事情就好办了。

    另一方面,郑忽也已经和小子侯以及曲沃武公就伐冀国达成谅解。

    两方都不会因为郑忽攻伐冀国而与郑忽为难。

    说到底,郑忽与晋、郇、耿是同姓,冀国只不过是个外人罢了。

    谁也犯不着因为一个关系不大的外人而与郑忽结怨不是。

    得不偿失!

    所以,冀国被孤立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

    协调好各方关系之后,这场战争其实就已经进入了预备阶段。

    陉庭更是犹如一台精密战争机器一样,开始发动起来。

    陉庭城守府中的命令一条接着一条的往下面传达。

    已经编入陉庭户籍的士卒接到命令之后,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也开始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作些必要的准备。

    得益于郑忽一年前颁布的赏功令,现在整个陉庭人人皆知,战争是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利益的。

    这也算是郑忽流亡的福利了,整个陉庭的上层贵族满打满算也就四个,郑忽、高渠弥、邓荒和公子辛丑。

    除高渠弥外,邓荒和公子辛丑一直以来都是郑忽的亲信。

    是以,郑忽在长葛实行的军功爵制以赏功令的形式毫无阻碍的陉庭推行下去。

    不仅推行了下去,而且比在长葛时更为激进。

    在长葛推行的所谓军功爵属于阉割版,职爵是分离的,爵位只是爵位而已,并不能借此担任官职。

    而在陉庭推行的赏功令则把爵位和官职结合了起来,不同的爵位可以担任秩比不同的官职。

    这样,军功爵制不仅有了经济上的优待,更有了政治上的支持。

    想要做官,就要先立军功,有军功者不一定可以为官,但没军功者一定是无法为官的。

    当然,这是对普通人而言的,万一遇见一个大才,郑忽也是可以绕开这一制度的。

    不过,这种事郑忽是不会轻易去做,一种制度想要贯彻落实下去,威信二字是少不了的。

    即便是绕开,也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

    高渠弥对赏功令的推行,初时是有些犹疑的。

    作为老牌大贵族的他,在陉庭虽然不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但是这个制度的冲击力太大了,大到他绝对无法忽视的程度。

    这个制度一旦推行下去,意味着他将来有一天可能会和一群泥腿子同殿为臣。

    这事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

    这是出自一个奴隶主剥削阶级自身本能的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郑忽亲自下场,将赏功令的内容掰开了给高渠弥一一讲解,以消除他的疑虑。

    例如斩首一级晋爵一级,这事就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吗?

    肯定不是,作战时五人为一个单位,在本作战单位无死无逃的情况下,斩首之后才能晋爵,不然,按照伤亡不同,可能还要治罪。

    再如,得爵位之后理论上是可以做官的,但官是这么好当的吗?

    肯定也不是,有爵位只是代表有了做官的资格,但并不代表一定能做官。

    做官也是要经过选拔的,大多国人连字都不识,算术也不会,怎么可能会让这些人做官,那不是开玩笑嘛!

    现在私学还未开始兴起,只知识这一节,就足以将大多国人挡在统治阶级的门外。

    总而言之,郑忽所有的解释都围绕着一点,那就是赏功令其实只是在士卿阶层中进行的一场的游戏,士阶层以下的普通人只不过是陪跑而已。

    当然了,陪跑也是有奖励的,立有战功者会有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优待,但插手政事的可能性却是微乎其微!

    这一通解释,最终打消了高渠弥的疑虑。

    郑忽的这番解释确实合情合理,高渠弥也找不出任何漏洞。

    说到底,郑忽的赏功令还未触及到像高渠弥这样老牌贵族的根本利益。

    如果郑忽学习吴起的那套,封君三代之后无功者不可袭爵,或者学习商鞅那套直接废除世卿制,高渠弥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好说话。

    只能说按照现在的情况,郑忽暂时还没必要去考虑这一点。

    整个陉庭在晋国有封地也就郑忽一人而已。

    等到他当政,并且军功地主有了相当强的实力之后,他再下达废除世卿的命令不迟。

    饭要一口一口吃,现在的陉庭可经不起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

    他也根本没有必要和商鞅一样搞一些比较激烈的改革。

    只要他按照现在的节奏将军功地主造就出来,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郑忽现在的情况和后世美帝在美洲大陆建国的情况差不多。

    美帝没有经历过什么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直接就是资本主义国家。

    郑忽在陉庭也差不多,他可以直接将军功爵以及某些封建制度建立在陉庭这片土地上。

    接下来,每征服一地,他就可以将陉庭的制度复制过去。

    这样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内斗。

    坏处也很明显,每征服一地,被征服的士卿得不到优待,就会在列国之中大肆宣扬郑忽的“暴行暴政”。

    未来他被列国联合打压的可能性不小。

    不过,郑忽对此并不放在心上,只要自己强大了,还怕列国围攻?

    小民们却没有郑忽这么多想法,归根到底,他们还没有达到郑忽这个层次,他们只知道战功能够给他们带来一切,土地,宅院,奴隶,甚至是女人。

    郑忽一年前在他迎亲之后,赐了几个奴婢给战功最高的几名士卒,用意当然是激励士卒训练,杀敌立功。

    而且根据郑忽的立下的规矩,克敌之后,军功高的士卒可以优先分配到女人。

    大开后宫政策造成的结果,就是士卒全是眼冒绿光的,恨不能立刻就奔赴战场。

    贾、杨、霍三国的士卒在郑忽的有意放水之下,攻破陉庭之后,几乎人人都分得了土地。

    有了土地的一群糙汉子如果说还缺点什么,那一定是缺个女人。

    没有女人那能叫家吗?

    一旦这三国士卒有了家,郑忽再也不用担心这些士卒的思乡问题。

    小民和文人不一样。

    文人离乡之后伤春悲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而小民的思维则很简单,有家的地方就是故乡。

    只要有家,能过的下去,没有人会考虑家乡的问题。

    在哪不是过日子啊!

    所以,当城守府的命令层层传达下去之后,很多士卒聚拢在一块,诉以兴奋激动之情。

    闻战则喜,在陉庭绝不是一句空话。

    ……

第238章 螳螂捕蝉() 
七月十八,郑忽率领陉庭士卒和郇人、耿人会于晋国韩原,其目的自然是联兵伐冀。

    郇伯遣其执政卿寿,耿侯遣其大司马无由,率军前来与郑忽会合。

    “臣寿(臣无由)见过世子!”

    “二位大夫不必多礼!”

    郑忽在韩原城守府中接见了二国重臣。

    “冀君非礼无道,寡君悲世子之时遇,故兴义师遣臣至而助世子讨之,以慰世子之心,愿为前驱以弥冀侯之暴!”寿率先开喷,向郑忽表达郇伯的态度。

    “冀君甚傲无道,寡君亦遣臣听候世子差遣!”无由亦不落其后,表明了耿侯的态度。

    “善!”郑忽表现的很高兴。

    “耿侯、郇伯可谓仁君也,急人之所急,忧之所忧,忽谨谢之!”郑忽装模作样的感叹了一句,表示感谢道。

    二卿急忙回礼。

    好一副其乐融融的场面。

    其实呢!

    哪有表现的这么好,各人的心里都打着小九九呢。

    郑忽就不用说,他想灭冀之后顺道把耿、郇二国给灭了。

    而耿、郇二国也是心怀鬼胎。

    来韩原之时,两国根本就没有自备粮草,那意思是想吃郑忽的喝郑忽的。

    什么兴义师,义师难道不是自备粮草帮人讨还公道吗?

    不过,这都是小事,左右不过是三百乘人马的粮草问题,郑忽还是出的起的。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嘛!

    这个道理郑忽哪能不明白。

    都不是什么讲究的人,谁也别嫌弃谁。

    当务之急,先合力把冀国灭了再说。

    这个合力,和郑忽关系不大,是耿、郇两国出力,郑忽带人打打下手。

    “我陉庭地狭兵小,能得二国之助,破冀必矣!”

    郑忽哈哈一笑,开始推卸责任。

    事实上,郑忽来时只带了百乘兵马。

    他之前出使郇、耿二国时,也总是在隐藏陉庭的实力。

    陉庭的实力如何,别说是郇、耿二国,就是小子侯和曲沃武公现在也不太清楚。

    猥琐发育才是王道。

    是以,寿和无由对于郑忽的那句地狭兵少没有丝毫的不满和意外,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谁能想到陉庭一邑能有一顶级小国的兵力和二流国家的战斗力。

    郑忽能出百乘兵马,已经不算少了。

    要知道此时很多国家都凑不齐百乘兵马。

    因为现在还有好多村国!

    又相互寒暄了一阵,郑忽表示今天他要犒军。

    寿和无由虽然在心里认为这是应该的,表面上却表示感谢。

    郑忽也没空琢磨二人怎么想,只要这二人明天不掉链子就行。

    当然了,郑忽也少不了委婉的警告二人一番,如果到时候谁出现掉链子的情况,他一定不会就那么轻易揭过。

    这事其实都不用郑忽警告。

    来时,两国国君就已经分别警告过这二人了,一定要听从郑忽的调遣。

    毕竟都是为了冀国土地而来,万一因为临阵掉链子,没把冀国的土地搞到手,这二人干脆就不用回国了。

    国君对臣下的容忍也要看在什么事上。

    像开疆拓土这种事,国君的容忍度一般是比较低的。

    有了二人的保证,郑忽心中安心了不少。

    ……

    第二天一早,郑忽辞别了韩万,率领两国士卒向冀都赶去。

    说起来,郑忽在韩原停留的这两日,和韩万的交流不少,郑忽对此一点也不避讳。

    他可是在小子侯那里备过案的。

    韩万这个人,怎么说呢,看起来一举一动谦谦有礼,言谈举止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其实,这货远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从郑忽到达韩原开始,韩万就有意无意的在套郑忽的话。

    各种收买拉拢层出不穷,总之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让郑忽明明白白的站队曲沃。

    如果这样也就罢了,韩万还以劳军的名义想要摸清陉庭士卒的战斗力。

    这个居安思危的意识让郑忽都赞叹不已。

    人一老果然都是成精的狐狸。

    也得亏郑忽的经验足够丰富,不然还真有可能被这老狐狸给坑了。

    昨日郇、耿二国士卒至韩原,韩万这才消停了一天。

    ……

    看着渐行渐远的韩原城墙,郑忽长出了一口气。

    斗智远比斗力更容易让人身心疲惫。

    韩原距离冀都极近,二城皆在浍水以北,建城于浍水河谷的平原之中。

    自冀都至北,皆是丘陵山地,自冀都至南,则皆是平原。

    冀都依山而建,面朝浍水,这也算是冷兵器时代的建城特色了。

    说起来,冀国其实并不算弱,至少比郇国和耿国还稍强一些。

    《左传》上记载,后来曲沃灭翼之后,冀国还攻打虞国。

    冀国是殷商傅说之后,在一群姬姓的包围圈中,不强大一点早就被灭了。

    所以,冀国也是没办法。

    就像此次攻打冀国,郇国和耿国都是倾巢而出。

    要知道郇国和耿国,两国都是两邑之国,一国出百五十乘的兵马,这已经算是举国之力了。

    若是郑忽此时遣高渠弥趁虚而入,郇、耿两国一定没有幸存的可能。

    总之,高风险高收益。

    两国既然如此信任郑忽,郑忽也不会在背后捅刀子。

    他是准备在两国互捅刀子之后,再出面收拾残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嘛!

    没有人不喜欢当那只螳螂后面的黄雀。

    郑忽也不例外!

    出韩原之后,顺着浍水,郇耿两国兵马在前,郑忽率人压后。

    对此,寿和无由没有任何一点异议。

    因为昨晚犒军之时,郑忽私下里和这二人达成了一项协议,或者说为这场战争添了一彩头。

    谁能率先攻破冀都,赏金千镒。

    能生得冀侯或者得冀侯之首者,亦赏金千镒。

    足足两千金啊,这可是一笔泼天的财富,两国加起来一年的财政收入都没有这么多。

    二人就没有对此不动心。

    荣华富贵就在眼前,绝对是二人的心里话。

    郑忽却并未因此感到肉疼,倒不是他家底有多丰厚,而是在他心里这二千金只不过是暂时让人保管一下而已。

    没什么大不了的。

    即便保管的人将这两千金花了也没关系,郇、耿两国的国库里绝对不止这点钱。

    郑忽是吃亏的人吗?

    ……

第239章 我无罪() 
冀都城下,旌旗蔽日。

    郇国、耿国和陉庭的大旗在迎风摆动。

    虽然时值盛夏,士卒们在一路狂奔之后略显疲态,但没人敢放松,因为他们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场战争。

    在战场上放松就等于是将自己的性命甚至同袍的性命拱手让与别人宰割。

    这对任何一名士卒来说都是大忌。

    没有人愿意犯这样的错误。

    冀都城门紧闭,冀都的士卒皆在土城墙上怒视着这些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

    其实也谈不上不请自来,郑忽之前已经向冀侯下了战书。

    “郑忽何在?”郑忽一方刚列阵完毕,城墙上便传出呼唤郑忽的声音。

    郑忽带领的陉庭士卒在阵列最后,闻讯也未上前,只是让人前去代他应答。

    郑忽又不傻,冀人在阵前呼唤他无非两个目的。

    第一,为自己辩解。

    第二,谈条件,让他退兵。

    很明显,这二者郑忽都不会接受,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灭了冀国。

    既然注定谈不拢,他驱车上前不是被人当成活靶子吗?

    愤怒的翼人临死不得拉个垫背的?

    所以,他还是在安全距离之外待着比较好。

    冀都方才叫阵的是其国大司马求,他叫阵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