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郑王天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简介:王室东迁,礼崩乐坏。看小霸之后的郑国如何再续辉煌。群号:
 ://129630

第1章 穿越() 
公元前710年,齐国历下城外数里,一支六千人左右的军队正在急速往历下行军。

    人、车、马所行过溅起的滚滚黄烟,使得即便是在数里外的历下,也可依稀嗅到泥土中所散发的淡淡的腥味。

    而所竖起的“蝥弧”大旗,在夕阳的照耀下更是尤为独特醒目。

    显然,如此大的动静不可能不引起了历下城中的注意。

    不到一刻钟,当军队抵达历下城下的时候,历下的城门应声而开。

    一支约摸百人左右的小队鱼贯而出,众星拱月般的拱卫着一位四十左右的老者。

    郑忽一看来人,乐了!老齐侯竟然亲自来迎接自己了。

    “竟是齐侯亲迎,忽何德何能?”说着又朝老者作揖。

    老者急忙回礼道:“世子何其速也!事定矣!”

    看着老齐侯有些因激动而发红的脸庞。郑忽心中若有所思,历史上齐国遭到北戎入侵,老齐侯向鲁、卫、郑求援,只有郑国率先赶到,帮助齐国打退了北戎的入侵。卫国还可以距离远来解释,鲁国这么近的距离竟然还未到,这就值得玩味了。

    一念及此,郑忽回到:“闻贵国有戎患,公父遣我速往,愿听齐侯差遣”

    老齐侯道:“此事不急,世子远道而来,先略作修整,稍后再议退戎之策”

    郑忽本来就是准备先修整一下再助齐国攻戎,听齐侯这么说,也就顺水推舟的应了下来。

    紧接着,齐侯让郑忽随他入城,郑忽便令军队驻扎在城外,带着高渠弥和祝聃入城。

    此时,郑忽饶有兴致打量这座夯土墙围绕的坚固小城。

    说起来,郑忽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原本只是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所催生的一个扑街写手。

    没想到半夜起来码字的时候,电脑竟然漏电了。

    醒来的时候正好在往齐国赶来的路上。

    也得亏他曾经写过一本春秋时期的小说,对这段历史还算熟悉,加上原主的记忆和张口即来的雅语,才没有露馅。

    即便如此,郑忽还是心有惴惴。

    生怕自己像扑街小说的主角一样,活不过两个章节。

    十天的急行军,使得郑忽已经没有了刚穿越时慌张。

    虽然无比的想念二十一世纪,但是,郑忽也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既来之,则安之吧!

    毕竟郑忽前世是个孤儿,也没什么人可牵挂。

    穿越过来能成为一国公子,也不算太亏。

    跟随着齐侯,郑忽心思开始活泛起来。

    郑忽是知道自己结局的,历史上,自己的便宜老爹死后,自己先是继位之后被驱逐,然后又被迎立,最后被高渠弥杀害。

    结局虽然是春秋时期列国公子的常态。但郑忽作为穿越者,怎么能甘心这么死了呢?

    “必须改变这个结局”郑忽心说。

    郑忽知道,这次的助齐伐戎或许是自己破局的关键。

    历史上,老齐侯是对原主是颇为欣赏的,曾经两次向郑国提亲,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文姜嫁给原主,第一次是在齐郑石门会盟的时候,原主以齐国大国,郑国小国,不敢高攀给拒绝了。第二次提亲便是这次伐戎之后,原主是死拒不受。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间便已到老齐侯临时下榻之处。

    入殿,分主宾落座,略作寒暄之后。

    便听齐侯道:“今北戎主,遣元帅大良、小良,帅戎兵一万来犯齐界,已破祝阿,直攻历下,世子可有退敌之策”

    郑忽暗道了声果然。

    在来的路上,郑忽就觉得老齐侯一定会问自己击退北戎的办法。毕竟如果原主没点真才实学,又怎么会得到老齐侯的青睐,还两次要把文姜那个大美人嫁给自己。

    郑忽知道老齐侯此问不乏考校之意。

    一方面,周王室东迁,尤其是自己的便宜老爹假借周王的命令擅自进行征伐后,使得周王室的权威又一次扫地。列国纷争,国与国之间择交就显的尤为重要,与齐国同为春秋小霸的郑国,有一个优秀的继承人对齐国来说是一个极大助力。

    另一方面,作为父亲,老齐侯也想为自己的女儿择一良配。

    而郑忽为了避免原主的结局,自然想要在老齐侯面前表现一番。

    毕竟如果能攀上齐国的话,自己的小命也算是暂时有了保证。

    郑忽可没有原主那种正人君子的想法,高攀总比丢了小命强。

    历史上,原主正是因为错失与齐国的联姻,导致原主出事时没有像样的大国可以引为奥援,最后被杀。而原主被逐时,老齐侯虽然没发兵援助,但是却表达了对厉公篡位的不满并且与郑断盟,老齐侯对原主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而反观原主非但没有跟老齐侯打好关系,甚至还曾两度打了老齐侯的脸,尤其是第二次,老齐侯为了能与原主结亲不惜拉下脸让高渠弥来劝原主,奈何原主就是不接受。最后,气的老齐侯来了一句“吾有女如此,何患无夫。”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齐侯在原主被驱逐后依旧表达出对原主的偏爱,老齐侯对郑忽来说绝对算是仁厚的长者。

    “必须与老齐侯打好关系”郑忽心中暗暗盘算。

    怀揣着心事,郑忽略一抬头正好对上老齐侯满怀期待的目光,郑忽略作沉吟,便将自己早已打好的腹稿说了出来。

    对齐侯道“戎用徒,易进亦易败;我用车,难败亦难进。然虽如此,戎性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是可诱而取也。况彼恃胜,必然轻进,若以偏师当敌,诈为败走,戎必来追,吾预伏兵以待之。追兵遇伏,必骇而奔,奔而逐之,必获全胜。”

    老齐侯一听,心中对郑忽的回答极为满意,欣赏之意更浓。

    “或许此战结束之日,便是我小女出嫁之时”

    郑忽不知老齐侯心中怎想,见一时没有回应,心中不免有点忐忑。“难道是自己的计策有漏洞”想到此处,郑忽心中不免有点焦躁。

    “此计甚妙”

    猛然听到老齐侯这句话,郑忽心中一轻,长出了一口气,心中大定。

    紧接着,又听老齐侯说到“齐兵伏于东,以遏其前;郑兵伏于北,以逐其后。首尾攻击,万无一失。”

第2章 退戎() 
当晚,北戎大营,戎帅大良、小良高居上首,营中灯火通明,觥筹交错

    众人在攻破祝阿,打的齐军只能龟守在历下城中之后,颇有些自满之色。

    戎帅大良打量着面前的这些不同部族的首领,心中不乏轻蔑。

    说起来,北戎一族不但历史悠久,而且长期盘踞在北方,对中华文明形成了不小的威胁。

    北戎又称山戎,据《史记索隐》载:“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汉曰匈奴。”

    《诗经》中也有“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的记载。

    可见,北戎祖上也是阔过的。

    但是,游牧民族毕竟是游牧民族,无法形成强有力的集权政体,始终在松散的部落联盟状态徘徊,即使到了汉朝,匈奴人被打的遁入大漠之后,开始向汉朝学习,也无法形成集权政治,根本原因在于游牧民族不具备集权的经济基础。

    看着这些部族首领在酒精的作用下,相互争抢战利品的丑态,大良心说:“待我收拾了齐国,再慢慢收拾你们。届时,再威逼戎王,未尝不能实现天下宗周的盛景。”

    想到这些,大良举起酒爵对众人道:“前次破祝阿,今次攻历下,全赖诸位之力。明日若能破历下,各部所获即所得,能生得齐侯者,吾必请我王为其择一善地以畜养牛羊。”

    众人听到大良这么说,心中更是高兴,纷纷举爵表示必擒齐侯为大良表功。仿佛齐侯已经是囊中之物。

    话分两头,老齐侯在与郑忽定好计策之后。当晚便招公子元和公孙戴仲授计。

    对公子元道:“明日汝可领兵伏于东门,只等戎军来追便急忙杀出。

    又让公孙戴仲引一军诱敌:“只要输不要赢,诱至东门伏兵之处便算有功。”

    翌日,天尚未亮,郑忽便按原计划与高渠弥和祝聃领着一路人马悄悄出关饶到北戎身后设伏。

    行不过数里,天已大亮,郑忽便望见远处有山,海拔高不过二百米,无主峰,远望如翠屏。山上怪石嶙峋,有的突兀矗立,有的壁立千仞,有的悬空欲飞,树木颇多,松柏苍翠,满山葱郁。正是设伏的好地方。

    郑忽便令高渠弥引一路人马在此地设伏。道:“待戎军至此,汝便突然杀出,与齐军前后夹攻。我引兵再前行数里,谨防漏网。事成之后,必为大夫请功。”

    高渠弥连声应诺,叮嘱郑忽小心戎军。

    郑忽便和祝聃引着引一路人马再前行数里设伏。

    又行了数里路,郑忽觉得差不多了,便命人开锅造饭,在此地等候戎军到来。

    话说天亮之后,戎军便整顿人马,戎帅大良让小良领着戎兵三千作为前锋,自己率剩下的人马紧随其后。

    公孙戴仲按昨晚老齐侯授计开关迎战,两下交锋约二十合,公孙戴仲假装气力不足,回车便走,却不进北关,绕城向东路而去。

    小良见齐军溃退,尽力来追,大良见戎兵得胜,尽起大军随后。将近东门忽然炮声大震,金鼓喧天,茨苇中都是伏兵,如蜂攒蝇集。

    小良急叫:“中计!”拨回马头便走,三千戎兵随小良后撤反将大良后队阵脚冲乱,戎军立脚不牢,踩死踩伤无数,幸存者纷纷四散溃逃,毫无章法可言。

    公孙戴仲与公子元合兵追赶。

    大良吩咐小良上前开路,自己断后,且战且走,落后者全都被齐兵擒斩。戎兵行至鹊山,回顾追军渐远,喘息方定,正欲埋锅造饭。

    山坳里喊声大举,高渠弥率郑国大军冲出。

    大良、小良慌忙上马,无心恋战,夺路奔逃,高渠弥随后掩杀。

    在大良、小良被高渠弥在身后杀的溃逃的时候,有斥候向郑忽报告,说有戎军正朝此地前来。

    郑忽令军队作好袭杀戎军的准备。

    大良、小良骑马狂奔了数里路,突然听到前面喊声又起,原来是郑忽正引兵杀来。

    而后面公子元也率领着齐兵赶到了,两路人马夹击,原来跟随大良、小良的人马被杀的七零八落,四散逃命,仅余数百人护着大良、小良且战且退。

    祝聃见状,引弓上剑,瞄着戎帅小良的脑袋而去。

    只听“嗖”的一声,弓箭发射的破空还在众人耳中回荡,而前方小良应声落地,坠马而死。大良靠着众人拼死冲杀才突围而出。

    郑忽见大良要逃,心中焦急,让御驾车回马,大良刚突出重围,心中一松,正想驾马逃命。却听到后面隆隆车响,回身一看有人驾车追来,心中一慌,手足无措。

    郑忽见大良有慌乱之色,令御加速,待战车追及大良所乘之马时,郑忽将手中的戈猛然刺出,一戈将大良刺的个透心凉。

    至此,戎军主帅大良、小良尽皆被杀,只余小股戎军还在负隅顽抗。

    不消片刻,郑忽提大良头赶回,齐、郑军与戎军交战已经结束,士卒正在打扫战场。

    高渠弥和祝聃见郑忽回来,赶忙迎了上去。齐道:“世子无恙否?”

    郑忽见二人焦急的模样,急忙回道:“吾无恙,二位大夫不必如此紧张。”

    说话间,公子元和公孙戴仲也匆忙赶来,看到郑忽没有受伤,心中也是一松。

    毕竟如果郑忽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不但高渠弥和祝聃会受处罚,他们两人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郑忽见状,便将戎帅大良的首级从战车上提了下来,对公子元和公孙戴仲说道:“此戎帅大良首级也,齐国可以无忧矣!”

    公子元和公孙戴仲看到大良首级,心中一喜,对视一眼,急忙朝郑忽行礼。言道:“世子高义,吾等代齐国谨谢之。”

    几人又相互寒暄一番,有人来报,说战场已经清扫完毕。

    言此战共生擒甲首三百,死者无算。

    见诸事已定,郑忽便率领郑军和齐军回城。

    待到历下,只见老齐侯已在城门等候。

    郑忽将大良,小良首级和甲首,都送到老齐侯面前献功。

    老齐侯大喜

    “若非世子如此英雄,戎兵安得便退?今日社稷安靖,皆世子之所赐也!”

    郑忽回道:“此战之胜,全赖将士用命,忽不过偶效微劳,实不敢居功。”

    老齐侯听到郑忽战胜之后仍能如此谦虚,不由得对他的观感又上了一个层次。

    于是命人大排筵席,用来专门招待郑忽。

第3章 庆功() 
“棠棣之华,鄂不恚|。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听着耳畔响起数十人齐唱的乐声,即使这个郑忽来自现代的人,心中也受到一种莫名的震撼。

    这也难怪,春秋早期继承了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所用乐器也不同,等级十分森严。

    而且在“以德配天”观念的影响下,无论是乐还是舞都是礼仪性强过娱乐性,其主要特征就是肃穆、崇高。

    后来,随着周王室的衰落,整个礼乐制度才开始崩溃,像后来鲁国季氏一个卿大夫都敢堂而皇之的把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于庭上,气的孔子大怒“是可忍,孰不可忍”。直到此时,乐舞才开始凸显其娱乐性而非政治性。

    而今,周王室的权威虽然受到严重挫折,但是还未到后来那种完全成为一个笑话的存在,中原诸侯对周王室多少还是有点尊重的,至于有多少那就是自家人知自家事了。

    要知道即便是郑忽的枭雄老爹也只是假借周天子的命令进行征伐,并不敢公然跟周天子撕破脸。

    像现在的老齐侯虽然行动上并不鸟周天子,无周天子的命令和郑忽老爹一道今天欺负这个国家,明天征讨那个国家,但至少名义上还是对周王室保持尊重的。

    说起来也是讽刺,郑国和齐国,一个王室宗亲,一个助周定鼎的大功臣却率先成了周王室的掘墓人。估计他们的祖先要是知道了,一定会从棺材里跳出来好好教训教训这些不孝子孙。

    不过,这也和郑忽没什么关系。郑忽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与齐国搭上线,取得齐国的支持,避免历史上被杀的结局。

    周王室再大也没自家身家性命大。

    想到这里,郑忽起身,举起酒樽对老齐侯道:“忽素来仰慕齐侯,今齐侯厚待于吾,实不胜惶恐,借齐酒一樽,谨谢之。”

    说完一饮而尽。

    再说老齐侯,入宴之后,一直在暗中观察郑忽,见郑忽稳重而有威仪,心中已是十分满意。又忽然听到郑忽这么说,心中更是高兴。

    便道:“世子何须如此,今日若无世子之助,齐国宗庙几蒙羞矣!”

    “齐侯此言实在是折煞吾了,忽实不敢当!”

    说完朝老齐侯行了一礼,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老齐侯见状,哈哈一笑。举起酒樽接着道:“世子过谦了,寡人代齐国谢之。”

    公子元、公孙戴仲及一众齐国大臣也同时举起酒樽对郑忽道:“吾等亦为齐国谢之”

    郑忽连连回礼,口称不敢。

    紧接着,乐声一变,由诉说兄弟之情的《棠棣》变成宴客的《鹿鸣》。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