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新马超-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段时日过后,傅巽发现他在这里的待遇要比长安那里还好上几分。也便试着进谏建议,展示自己的才能,期望能让马超高看几眼。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马超现在手下的能士谋者越来越多,傅巽觉得自己若是再耍小脾气,马超指定会将自己给剔除他的小圈子。那个时候,傅巽估计哭都没地方哭去
当然,这个时候,华歆笑了。只不过,他初来乍到,还是多听为妙,更何况,若是想必须先融入马超这个集团才行。
“公悌道来,是哪方面?”马超听到傅巽也终于开口了,那笑容就跟偷了鸡的狐狸一般。
“便是治下的荒地够不够那些士兵分派,士兵们得了军功,却没有得到承诺的待遇。那士兵定然会闹情绪,甚至还会闹出兵变来。”傅巽思考着,觉得自己的考虑,是很全面可行的。
马超也这样认为,便将眼光放到了张既身上。
现在马超这一小团体的分工很是明确:贾诩是总参谋长,杨阜是秘书,钱财之事问孟达,兵事问庞德,政事问张既,改革内务问韩枫,见不得人的事儿便问丑哥。当然,马超的小团体还在日渐扩大,届时可能会根据众人的才能,将分工做得更细化。
“扶风郡外的荒地已经丈量完毕,这些田地因早年羌族劫掠不断,早就荒芜甚久,其面积却也是极大,属下推算一下,若是平均按一口人十亩地,可分派给五万余众,完全满足扶风郡士兵的需求。”张既查看了一下自己的竹简日记,很是自信的答道。
“那些田地,恐怕不是那么好拿下的吧?若是某猜得不错,这些田地,应该都是有主的吧?”法正也开口说话了,不过,这货给人感觉总是有些不对劲,说话也是这么硬梆梆的。
“不错,这些田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就是扶风、新平、北地郡县中那些大户的田地,只不过是后来汉羌纷争不断,这些望族大阀才不得不荒芜了那些田地。”张既看了法正一眼,随即颓然说道。
马超倒是丝毫不犯难,笑嘻嘻地看着法正:“若依孝直所言,又该如何?”
法正闭了闭眼,随即睁开,语气不急不缓的说道:“这就要看少主要走一条怎样的路了”
而贾狐狸听得法正如此说,脸上才第一次有了一丝动容,眼中精光一闪,似乎开始对法正这个少年有了兴趣。
而马超也是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继续循循诱导说道:“那孝直说说,某又有几条路可走呢?”
第137章 士人集团()
“自桓帝之后,朝廷逐渐形成了宦官与外戚轮流掌权的局面。直至董卓入京,又形成了武人专权的时代,但少主莫要忘了,整个汉代历史,始终有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宦官是纯粹嫉恨、外戚是既爱既恨、而武人是又爱又恨”法正又闭了闭眼,或许,这位少年在马超集团当中,已然有了那么一丝特定的动作,来令众人重视他的存在:马超在新平几乎是兵不血刃的一役,彻底激起了法正的好胜之心。
而马超此时却是笑意愈浓,其实,所谓智者的优劣,就是体现这位谋士在大局观上的着手点。例如贾狐狸从来不在这些政略上发言,一来是他对亲力亲为的政事并无兴趣,二来就是他的大局观非常敏锐,只要马超的政略没有偏离他的大局战略,贾诩便是抱着无所谓态度的。
而法正可以从一次荒地分配上面,上升到马家集团的道路走向。不得不说,这便是他具有大局观的体现。所以,马超及贾诩,现在对法正这个少年是越来越有兴趣了。
“不错,那股势力,便是士族,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名族望户。更具体一些,就是扶风郡当中这些大户。士族集团盘根错节、藕断丝连,已然是整个汉朝隐藏的一股隐形力量。可以说,整个汉朝,就是被这个士族阶级操纵的。”马超很是流利替法正说出了接下来的话,让法正在一瞬间有些不自然。
心高气傲,自然便会在不自觉的同时低看别人一眼。或许在法正心中,整个马超这个小团体,也就那个整天一副鬼气森森的贾诩令他感到威胁,杨阜或许也可以与他争锋。但那个领头人马超,却整天一副吊儿郎当、行事无所顾忌的家伙,实在让法正有些看不上眼。可是,新平郡一役,法正感觉自己狠狠被马超扇了一巴掌,自己的骄傲被这个与他同岁的家伙打掉了一大半!
此时,不曾想,那个家伙,他居然还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并且,听他的口气,似乎早就对这些有了规划!
法正仔细看到,马超那种镇定与自然、甚至是隐隐超凡的表情,表明这个观点的确是他自己思虑到的,而不是那个贾诩告诉他的!
这一刻,法正有种被打败的感觉,他没有再闭了闭眼,而是用一种很失落的语气继续解释道:“自灵帝之时,士族集团一直奋力不懈同宦官做着你死我活的争斗,就在何进诛杀宦官、士族一举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董卓入京打乱了这个进程。而董卓凭借着强横的武人意志,开始建立起了边塞武人专权的时代。”
法正说道这里,看了一圈众人,很明显,庞德、丑哥、马岱这三人是对这方面浑然不懂的。而傅巽、张既、孟达、韩枫、苏则也是似懂非懂的神情,唯有杨阜、华歆是在皱眉思索,看样子是通略考虑过这点的;而其中最淡定的,莫过于贾诩及马超这二人了。
法正很有种挫败感,因为马超与贾诩的眼神当中,并不是一种思考的情绪,而是带着那种考量的意味,似乎是看看自己能说出多少有用的信息来
由此,法正也便不再拐弯抹角了,直接说道:“某认为,汉朝此时的上层社会,士人是主流,武人是一向受到轻视和冷落的,而少主虽然贵为伏波将军之后,但在那些士族人士眼中,也如董卓一般,是粗鄙的武人罢了。而没有士人和家族背景的您,也许只能这样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在扶风郡安心经营”
说道这里,马超才暗暗点了一下头,纵观三国时代的武人政权,如董卓、李傕郭汜、公孙瓒、吕布等,没有一个不迅速夷灭的,只有那些成功进行了士人化转变的武人如刘备、孙策等才幸存下来,寻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出路。
而公孙瓒的兴衰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东汉末年,幽州少数民族叛乱,朝廷以刘虞为幽州刺史、公孙瓒为中郎将率军平叛。在这个过程中,公孙瓒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历史上191年7月公孙瓒在安平打败韩馥,势力深入冀州中部;11月在东光击破青州黄巾军,势力逐步扩展到青州;之后他派骑兵援助南阳的袁术和兖州的刘岱,联络他们作为外援;又派部下青州刺史田楷携刘备援助徐州刺史陶谦抵抗曹操的攻击。
当时公孙瓒的势力控制幽州、青州,深入冀州,波及徐州、兖州、豫州,声威之盛,诸侯无人能及。在公孙瓒进攻袁绍之始,袁绍居然吓得极力拉拢他的弟弟公孙范。即使后来在界桥被袁绍击败两人转入相持阶段后,仍然还有很强的实力,袁绍不能胜他。
他的失策就在于杀了声望著于天下又是皇亲国戚的刘虞,由此公孙瓒名声大损,又加之他虐待士人,致使刘虞旧部和士人纷纷起兵报仇,拉拢少数民族并联络袁绍共同进攻,从此公孙瓒的势力便一蹶不振。
与贾诩对望了一眼,马超清楚的看到,贾诩眼中有一丝神采:那是发掘到美玉时才有的一种欣喜。
武人士族化,这点,马超的确想过,但事实上,他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走入那些上层社会的眼界当中。法正不经意的跑题,却让马超越来越兴奋:这个,才是今天最大、最重要的议题!
贾诩那老狐狸一定知道这些的。并且,这段时日,他虽然与自己说过董卓的灭亡,却一直没有跟自己讨论过士族,很明显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没有触及士族的利益,或者说是士族的政治理念。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马家的势力现在太过弱小,还不值得贾诩与自己讨论这些。
然而,未雨绸缪总是好的,既然现在法正提到了这点,那马超也想知道,究竟如何,马家才能武人士族化。
“孝直,若依你所言,那我当如此做?或者具体一些,我在这些荒地问题上,该如何处理?”这下,马超终于问出心中的疑惑,不过,他得到的答案,却令马超气得想杀了法正。
因为法正眨巴了一下眼,很直白地说道:“少主,这些我也不知晓,只不过”
马超当下气得就想拿茶盅砸法正,可想到此时的茶盅都是青铜做的,真有可能砸死法正,就气呼呼的喝了一口茶,却不料将自己给烫的不行。
马超算是明白法正的意思了。这货完全是想露个脸,显示一下自己的深谋远虑。但他又不是如诸葛亮那般算无遗策,只是将想到的这些显摆一下而已
幸好,自己还有一位人老成精的狐狸。这只狐狸,可不像法正那么年轻冒失。
“军师,此刻,您不必再讳莫如深了吧?”马超用希冀的眼神望向贾诩,期望这家伙能说出点什么。
而贾诩的确不愧是汉末最聪明的家伙,只见这个家伙伸了伸腰,似乎是嫌坐得累了。随后又张了张口,可似乎又是嫌长得太大了。许久之后,才缓缓吐出两个字:“孙坚!”
第138章 孙坚是位有理想的牛人()
孙坚?
说实话,马超脑中从未想到过这人。但仔细回想一下,汉末初期,似乎就是孙坚最为抢眼,甚至,就连曹操也不行!
曹操身后毕竟还有士族大阀的影子,但武人孙坚,却是开创了武人士族化的先河。而其子孙策,更是延续了这一政策,广招名流、融入其中。而到了孙权那一代,已经完全是士人阶级了。
至于说大器晚成的刘皇叔,此时在汉末舞台上,不过是一个笑话,一个大头兵之上的小小校尉之类的官职,根本没什么名气。刘皇叔的得志,是从他在徐州获得糜家的支持,在许昌获得献帝的给得‘皇叔’荣耀,在荆州得到诸葛亮之后,才一飞冲天的。
而刘皇叔的得志,也更加印证了武人士族化的必要:得到望族糜家的支持,说明刘备走入了那些士族的眼界的开始,获得‘皇叔’荣耀,是刘备已经得到了士族的认可。得到诸葛亮,更是说刘备开始与士人紧密结合,开创武人、士人共创天下的局面。
孙坚亦是如此。不过,相比起刘皇叔来言,孙坚更加困难一些。他是用自己的勇武和忠义,才换来了士族的眼光,才给自己的儿子们留下了宝贵的声望财富。
184年爆发的黄巾之乱改变了孙坚的人生,他第一次得到了人生的机遇。提携他的人是他的同乡,东汉末年第二名将朱儁。
朱儁当时被任命为中郎将,率军讨伐颖川黄巾军。朱儁是扬州会稽人,孙坚是扬州吴郡人,两郡近邻,两人可称为同乡,朱儁应该听说过孙坚的勇武之名,借此机会提拔他为佐军司马随军破敌立功。孙坚也没有辜负朱儁的期望,作战非常勇猛,在第三次宛城攻坚战中奋不顾身率先登上城墙,攻下城池,因功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孙坚的一生注定要和战争结缘,他的再次升迁是因为凉州的叛乱。186年韩遂等的叛军打到了关中,东汉朝廷急忙司空张温带领董卓等部共10万大军讨伐,张温向朝廷推荐孙坚担任参军。
张温这次对凉州叛军作战,先在美阳大胜,后因未听从董卓的计策,轻敌冒进导致大败。董卓心存不满忤逆张温,孙坚曾劝张温以军法处斩董卓,被张温拒绝,不过因为董卓后期干得那些倒灶事儿,被人挖了出来,孙坚倒是由此显名。
后来由于凉州叛军内部分裂、自相残杀——也就是韩遂谋夺铁羌盟盟主之位、马腾在一旁暗中打算闹分家的时候——导致西凉暂时无力进犯,西部边境战事稍息。因追随张温驱贼有功,孙坚被征拜议郎,时年31岁。
议郎只是可在朝廷进谏议论的官职,并没有什么实权,但这却是进入朝廷为官的开始。其实,汉末社会,如果是有家族背景的士人名流,便可以很容易地在地方上被举为孝廉、茂才,一出仕就可担任议郎之类的郎官,然后下放地方做个郡守、刺史之类的封疆大吏。
但对于孙坚来讲,没有这个坦途,只能靠自己的卖命搏杀一步步地往上走。
他的下一次升迁还是和战争有关,长沙发生流民叛乱,州郡不能御,于是孙坚被外放为长沙太守,前往平叛,算是有了自己事业的基础。
190年,关东群雄起兵讨董卓,远在长沙的孙坚也起兵响应,带着他的子弟兵从长沙一路打打杀杀北上,先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然后投奔在鲁阳的袁术,在袁术的支持下夺占了属于士人势力控制的豫州,然后集结豫州兵马讨伐董卓,经历大小数战,终于攻破了洛阳,将董卓赶回了关中。
在攻破洛阳时,孙坚还得到了传国玉玺。孙坚正准备乘胜追击时,后方传来消息,袁绍派一个叫周喁的人来抢他的豫州,孙坚大怒,回军同袁术共同击破了周喁。
贾诩提到孙坚,是因为此时孙坚已经攻破了洛阳,获得了天下名望。此时的他,正跟周喁打得热火朝天。而孙坚攻破洛阳,才不过是几天前的事情,这一仗,使得孙坚的起点一下比马超高出很多,让马超感到有些鸭梨山大。
后来,192年袁术派孙坚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的军士射死。
武人孙坚一生的主要经历,到此结束。
其中,似乎并没有一丝与士族交集的地方,但若是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孙坚所做的一切,都直奔一个目的:收拢名望、雄霸天下!
孙坚是个勇猛善战的武人,但他和东汉第一名将皇甫嵩及第二名将朱儁不同。这二人深受忠君思想的荼毒,放着大好的江山不敢染指,最后只得由二百五董卓摘取。而孙坚眼中却是没有朝廷的,他当时杀荆州刺史王睿时,王睿是朝廷任命的荆州刺史,是他的顶头上司;而且在关东群雄起兵讨董卓时,王睿也起兵响应;于情于理孙坚杀了王睿都说不过去。
但是,孙坚可不会为那些朝廷礼制束缚,谁挡在他争霸天下的路上,谁就是他的敌人,谁就该被他杀死!
按说杀王睿及张咨是孙坚士人化上的污点,但是由于他很聪明,他在后来的讨董大战中表现突出,一下使得士人们认为孙坚是为大义而不拘小节的真君子,由此才取得了声望,进入了士族人士的眼光当中。
孙坚与一般的武人不同之处还在于,他懂得名声威望的重要,不一味穷兵黩武。在东汉那样一个标榜声望的社会,没有声望的人可以说是寸步难行。那些缺乏声望的武人们由于得不到士人的有力支持,没有一个不迅速夷灭的。
对于马超来讲,他能说出来的,就有董卓、李傕郭汜、吕布、公孙瓒等人,在这些人眼里,他们只相信武力,虽然也曾有对士人清流的拉拢,但不过是惺惺作态而已。其结果,就如烟花一闪而已,无论造成多大的影响及动荡,却很快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之上。
孙坚和他们不同。他杀了王睿后,不割据荆州而是北上,为的就是要在讨董卓当中树立自己的名声威望。
后来他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据有了南阳。可是他知道,他虽然有较强的武装力量,但由于声望不足难以获得士人的拥戴,于是就去投靠了袁术,把诺大一个南阳郡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