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见亮卸甲-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护将军(都护):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奋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极大。
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都尉(郡尉):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令: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太守助手。
主簿: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主记:太守属官。
记室: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为建功侯。
关中侯: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
有关知识:
开府(开府仪同三司):汉代仅太傅、大将军、三公(三司)可以开幕府。三国时期由于开府的官员逐渐增多,故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即可以按照三公的官制,开府招揽自己的幕府属官。
假节钺(假节):节(就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个东西)、钺(类似于斧子一样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信物。“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官员。“假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使君:州郡长官之尊称,比如曹操称呼刘备为“使君”。
品秩:以俸禄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依次为上公、公、中二千石(九卿一级,月俸一百八十斛谷)、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比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千石(月俸八十斛谷)、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等。
录尚书事:录为总领之意,录尚书事就是总管全国一切事务,无所不管,往往是公卿权重者任之,比如诸葛亮。
方正(贤良方正):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贤良方正。
茂才:汉代选拔官员的科目之一,原为“秀才”,意为才之秀者也。后避刘秀讳,更为“茂才”。
孝廉:汉代选官科目之一,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为“举孝廉”。三国时期的官制大多与东汉制度类似。而魏、蜀、吴三国间又各有不同,但由于只有魏国官制得以较为完备地保存下来,而蜀汉、东吴的制度由于国灭而逐渐散逸,所以这个讨论也以魏国为先。
将军称号是从三国时期开始走向泛滥的,在汉代,军职较为稳定,顺次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即四方将军,四方将军的顺次并无明确记载),然后是各种杂号将军。其中前四者位次三公,四方将军位次上卿,但大将军和骠骑将军曾因担任者位高权高而一度位在三公之上,但基本那人死了后就恢复原制。
到了汉末,由于战争频繁,大将军又高于三公(参袁绍拒受太尉事),到了三国时期,除了在魏国大将军有一段时间低于三公外(司马懿由大将军迁太尉),其它时间魏、蜀、吴的大将军均位在三公之上。
在大将军之上,还有大司马(理论上是文职)一职,曹仁、曹休、曹真均担任过此职(当然他们都不是文职人员),自然也在三公之上。
吴国第一任大司马为吕范,没上任就挂了,后来有时分设左、右大司马,有时单设大司马。担任过大司马的还有吕岱、陆抗,左、右大司马的有朱然、全琮、施绩、丁奉。
蜀国只有一任大司马,即蒋琬,死后为表纪念,不再设置。
吴国还设有上大将军一职,不常设。位高于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曾任。
简单来说,三国武职名义上最高的是大将军(吴国为上大将军),位高于三公。大将军之上有大司马,理论上为文职,但在三国期间基本为武官担任。
即(有顺序):
魏(一品):太傅、太保(两个都是荣誉职衔)、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即三公)
蜀:丞相、大司马、大将军。(另外,许靖由汉中王太傅迁蜀汉司徒,不知道该算什么)
吴:丞相、左大司马、右大司马、上大将军、大将军、太尉、司徒(左御史大夫)、司空(右御史大夫)
汉制,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位次三公。在魏国列为二品,在蜀、吴两国也是仅次于大将军的武职。蜀国后期,分设左、右骠骑将军,左、右车骑将军。
总体来说,这部分武职与汉代变化不大,三国间也一样,比较稳定。
skbshge
准备上架()
准备上架
skbshge
三国武将资料(二)()
袁熙 20 389 70 1350 绿菲枪 480 连弩1突石剑12突剑四方25
高干 16 339 63 1150 三尖刀 480 八面火1回天术8八面火转16乱飞矢24神剑闪32
沮授 16 341 90 1150 月牙戟 480 地泉冲1伏焰13雷光波动24
辛评 16 340 76 1150 三尖刀 480 突石1伏兵班阵9连弩激射16烈火旋灯23连弩狂涛31
辛毗 16 322 76 1050 三尖刀 480 火箭1雷击8火箭烈16后伏连兵24虎咆阳炎32
郭图 16 324 80 1050 铁戟钺 480 突石1伏兵班阵9冲车18龙炮激射27
彭安 21 350 62 1500 短锥枪 480 连弩1突石剑8冰柱刺13冰柱群峰21伏兵连阵27滚石怒冲34
王凯 20 323 69 1300 凤嘴刀 480 地泉冲1伏焰9火箭烈16炎龙无双23火雷爆32
* 20 322 76 1050 三尖刀 480 火箭1雷击8火箭烈16后伏连兵24虎咆阳炎32
王别 20 323 69 1250 两刃斧 480 地泉冲1伏焰9火箭烈16炎龙无双23火雷爆32
陈风 20 328 68 1100 三尖刀 480 落日弓1伏兵班阵8冰柱刺16火牛阵22三日月斩31
汪昭 20 323 69 1250 两刃斧 480 地泉冲1伏焰9火箭烈16炎龙无双23火雷爆32
岑璧 21 323 69 1300 三尖刀 480 地泉冲1伏焰9火箭烈16炎龙无双23火雷爆32
李学 17 328 68 1100 三尖刀 480 落日弓1伏兵班阵8冰柱刺16火牛阵22三日月斩31
严纲 21 350 62 1500 短锥枪 480 连弩1突石剑8冰柱刺13冰柱群峰21伏兵连阵27滚石怒冲34
许攸 16 248 69 1050 三尖刀 480 地泉冲1伏焰9火箭烈16炎龙无双23火雷爆32
高岱 15 252 71 1000 三尖刀 480 地泉冲1虎咆6拒陆马13后伏连兵19火雷爆24火箭天袭30赤焰洪流37
朱汉 15 252 71 1000 三尖刀 480 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