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二只鬼附身:衰神来了-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理完脏物回来,粟粟族长正在查看慕容的病情,申帅问道:“毒素好像都排完了,为什么慕容还没有醒来?”

    “傻小子,哪有那么快啊,现在是保住了性命,身子要想彻底的康复,还需要时间来慢慢的调养才行。行了,你也折腾了几天,今晚你和慕容都好好休息一下吧,阿尔瓦就住在隔壁,有什么事你招呼一声。。。”粟粟族长回道。

    说着,粟粟族长朝门外喊了一声,很快,阿尔瓦的母亲抱来两床棉被,给申帅在地上打了个地铺。

    粟粟一家告辞后,申帅探了探慕容的鼻息,呼吸很正常,说明慕容睡的很安稳,他这次放下心来躺到了地上。

    躺到棉被上,申帅才想起自己已经两天没有合眼过,顿时觉得全身的气力好像一点一点地被大地给吸尽,然后整个身子变得很轻、很轻,轻的像根羽毛,在半空中飘呀飘呀。。。

    这一觉,申帅睡得很好很香很安静。

    当他醒来时,一睁眼,正看见慕容在床上歪着个脑袋在看着他。

    “你醒了,感觉好点了没有。。。”申帅惊喜地一骨碌从地上爬了起来。

    “好多了,一看到你,我就知道自己没事了,谢谢你。。。”慕容温柔地说道。

    “不用谢我,应该谢你自己,是你的口香糖救的你啊。。。”申帅高兴地说道。

    “怎么讲,快说来听听。。。”慕容也来了兴趣,挣扎着要坐起来。

    申帅赶紧制止她:“你躺着听就行,不要乱动。”

    然后,申帅坐在床边眉飞色舞地讲了起来。

    每讲到惊险处,慕容都会抓住申帅的手,讲到最后,慕容苦着脸说:“啊,我真的喝“江太怪”的尿啦,咦,好恶心啊。。。”

    “没事的,你当喝的是药汤就行了。。。”申帅安慰道。

    “哎,对了,怎么我好像在梦中听见你在我耳边吹口哨呢?”慕容问道。

    “啊,这个,这个。。。”申帅的脸腾地红了起来。

第二百九十二章 美味的定义() 
第二百九十二章:美味的定义

    申帅听着“厨王”的讲述,用眼睛瞄了瞄床上,慕容已经睡着,那柔美的嘴唇勾出一抹微笑,似乎在做着一个什么美梦。

    “厨王”继续讲道。

    “厨王”名叫东方黍,出身于名门世家,其祖上东方闻德曾在大清朝穆宗同治年间任翰林院庶吉士。

    庶吉士是皇帝的近臣,负责起草诏书,给皇帝授课等工作,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皇帝的秘书,不光权力大,而且是内阁领导班子的后备人员,前途能亮瞎所有人的眼睛。

    可惜,同治是个短命鬼,十九岁就驾崩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东方闻德的功名白考了。

    但东方闻德是个吃货,和同在翰林院为官的谭宗浚是好朋友,谭宗浚是谁?京城着名的谭家菜创始人啊。两人都酷爱珍馐美味,亦好客酬友,谭宗浚喜钻研菜式,东方闻德善于交际,时逢乱世,二人仕途上失意,索性将重心从官场转到了生意场上。

    说是做生意,其实并没有什么买卖,只是谭宗浚的家宴而已,谭在家亲自督点,炮龙蒸凤,而东方闻德则广结三教九流,每天请人来谭家试菜。

    白花钱请人吃饭?这算是哪门子生意?

    这就是生意。

    翰林院是皇帝的智囊团,这俩人当然不是傻子,只因他们正赶上了中国近代史最乱的时代,同治帝崩、慈禧垂帘、光绪继位、辛亥革命等等,这出戏还没完,那出戏就上演了,时局从未安定过,谁都不知道明天是个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未来的天下又是谁来当家?清帝国大厦将倾,新旧思想的碰撞使人的信仰也飘忽不定,明哲保身就成了当时很大一部分人的处世态度。

    他们做的是“处世”的生意。

    既然是家宴,当然不会是筵开百席的喧哗场面,谭家的西园饭厅里每天只摆一桌,客人是事先定好的,无论贵贱高低、何等身份,款客的菜式却都是精美无比,保证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去。

    在东方闻德的招揽下,谭家菜开始名声大躁,一时间,谭家西园食风鼎盛,当时的皇亲国戚、军阀政要、殷商巨贾、各路草莽英雄,无不以谭家的座上宾为荣。

    而只要谭家有什么新菜式,尝过的都会辗转相告,甚或要酒家仿效烹制,乱世中,谭家西园内的美食盛事日日上演,成了旧时京城的一段传奇。

    这俩人的自我经营无疑是成功的,在当时,无论什么前清遗老、民国元老、革命党人、帮派匪首等,无不是他们的朋友,无不对他们的豪爽人品和美味佳肴好评点赞。

    东方闻德和谭宗浚当然不会吃亏,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更何况来吃宴的都是些豪门巨贾,吃高兴了,不能说是打赏,人家毕竟是翰林院出身,但馈赠是少不了的,什么金银古玩珠宝物件数不胜数,更有那各地名产源源不绝往他们府上送。

    谭家菜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而东方闻德也找到了好差事,辛亥革命后,他在翰林院的差事彻底没了,却摇身一变成了英美烟草公司上海的总代理,这个职务看着不起眼,但含金量极高,入项极丰,怎么说呢?如果说梅兰芳唱一出戏的包银能买三、四个京城的四合院,那东方闻德一天的进项就能买10套四合院。

    作为吃货,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成不了美食家的。

    到了上海后,东方闻德对食物的追求更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府上光是大厨师就请了四个,东西南北风格不同,为保证每餐饭的出品质量,甚至大手笔在郊外置办了个农场,四时鲜蔬佳果不断,为东方府第的繁华食事锦上添花。

    东方闻德不亲自动手,却对饮食要求特别严格。从造型上出发,到原料加工上,从味道到意趣,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口味得到保证,烹饪菜肴除了注意严格的选材之外,在烹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精细加工,特别是火候和口味,都有严格的标准。而且每次烹饪的肴馔,经常要将使用的原料和调料记录,菜肴最后做出来要“色香味形”俱全。

    总的来说,东方闻德对饮食有五个字的讲究:奢、精、味、养、

    趣。

    奢。是奢侈,山珍海味自是平常,要吃别人吃不到的东西,或是时令气节所不常见的瓜果才算得上奢华。比如冬季,黄瓜和西红柿早已过季,他却从南方一路冰鲜过来,所花费的银子已远远超过一桌大餐的费用。

    精。是精细,指对饮食追求精致、精美,比如简单的一个豆芽菜,长度胖瘦要一样,掐头去尾,要一样的整齐。

    味。是讲究味道。味道是饮食的重要标准,要讲究口味的独特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养。是营养,是饮食的前提条件,那时还没有营养师,但两种相克的食物是不允许出现在餐桌的。

    趣。是要吃的高兴,注重在吃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东方闻德虽远离了庙堂,但却成了上流社会闻名的美食大家。当时,无论哪个酒家的饭菜若要能得到他的一句好评,立即身价倍增,门庭若市。

    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东方闻德的生活质量日趋下降,抗战、内战的十多年中让他的家业迅速败落下来。

    乱世难处世,战乱无美食。

    到了五十年代土改时,早已风烛残年的东方闻德被劳苦大众揭发了出来,一众人用箩筐抬着他游行批斗,最后被关到狱中活活饿死。

    东方闻德以擅食、奢食、精食、痴食为名,却以挨饿为终,人生无常,一至于此!

    一代美食大家的终结虽然让人有点唏嘘,但东方闻德对美食追求的精神却潜移默化地传承给了后辈。

    到了东方黍的爷爷辈,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别说美食,就是连果腹的基本要求都满足不了。

    但清贫并未阻挡东方黍爷爷对美食的追求,他不但骨子里遗传了父亲饕餮的基因,而且深谙饮食文化之道,甚至能从普通的食物中,欣赏出其原有的独特滋味。

    那时节,中国人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上海虽然是个大都市,但不比农村人好到哪里去。农村人好歹有地有野菜,城市里是什么都缺。于是,城市人一到下班放学的时候就蜂拥到农村田野中去挖野菜了。

    最困难时期,饿殍无数,那情景比电影《一九四二》里要惨烈的多,农村人开始吃起了观音土,城市里的人连吃糠喝粥都满足不了。

    东方黍爷爷却还能给全家人做汤圆吃。

    其实那汤圆是用枇杷树皮焙干磨成细粉做的,实心无馅,有甜味,入口软和,糯而不黏,即好吃还扛饿。

    东方黍的父亲东方殷说,吃的时候,他们不舍得一口吞下,用牙齿一点一点地咬,然后放到嘴里细细咀嚼,直到连牙缝里的残渣都吃进了肚里才开始咬第二口,那种滋味到现在都忘不了,这是他一生中吃过的最好吃的食物。

    由此一例可见东方家族的人对食物确实精于此道。

    到了东方殷时代,政策放开,政府归还了他们祖上的家业,因了东方闻德的名气,东方殷任职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的副会长。

    而东方黍恰逢此时出生,碰上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这时候,物资不再匮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做为吃过苦的老辈们哪还舍得让下辈人再吃苦,再加上祖上留下的产业,东方黍打一出生就没被委屈过。

    和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相反,东方黍从小顽劣,恶习累累,读书学习喊苦恼,不学无术拈花草,长大后更是吃喝玩乐赌和嫖,招摇过市瞎胡闹。

    东方殷夫妇工作忙,开始是疏于管教,后来对东方黍的胡闹也没了招,于是,惩罚就成了东方殷最后对儿子使用的武器。

    终于有一天,东方黍再次犯错,东方殷气急,冲儿子吼道:“滚,我没有你这个儿子,有本事就别回来。。。”

    东方黍早就对父亲的苛求不满,听了这话马上接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说完,东方黍跑出了家门。

    说实话,当东方黍喊出那句话时,心里感到了一种快意,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能管的了自己了。

    赶紧去找自己的狐朋狗友,好好的玩乐了几天,但一个星期后,所有的朋友开始躲着他了。

    这世上,除了自己的父母,谁也不可能一直管你吃喝。

    没办法,东方黍只好四处晃荡,直到这个时候他才体会到家的温暖。但人要脸树要皮,他无颜面对自己的父母。

    就这样,东方黍饥一顿饱一顿的晃荡了几天,最惨的一次是连晃了两天多还没找到吃的,饥饿让他忘了羞耻,他决定去讨饭。

    他拐弯抹角地走到一个弄堂里,慢慢观察着,他在等待着时机。讨饭也要有技术含量才能讨到,他想找老人去讨,因为老人家最有同情心。

    他无师自通。

    终于,一个老太太挽着根拐棍从弄堂的一头走来,摸摸索索掏出钥匙,打开门准备进去时,东方黍不失时机地走过去。

    “阿婆,有没有东西切(吃),吾两天莫切饭了。”

    东方黍问的直,阿婆回答的也直:“剩饭切的伐?”

    “好啊,好啊。。。”东方黍忙不迭地点着头。

    阿婆给东方黍吃的就是茶泡饭。

    很是简单,就是给剩米饭撒上盐浇上茶水,再配上几根榨菜。

    但东方黍却吃的很香。

    “阿婆,这是什么饭啊,太好切了。”东方黍一边吃一边问道。

    “好切吗?这不就是上海银(人)天天早上吃的茶泡饭伐,你是饿了,所以切什么都香,我再给你冲一碗去。”阿婆微笑着答道。

    “阿婆,家里就你一个人吗?你的孩子不和你住一起啊?你应该请个保姆来照顾自己。。。”东方黍边吃边问。

    “孩子大了自己有家,我有手有脚的干吗要别人来侍侯,自己挣钱自己花,自己做饭自己吃,这样才心安理得啊。。。”阿婆说着又端来一碗茶泡饭。

    东方黍不客气地又吃了起来。

    这是我明白的第一个道理:美味的定义不在于名贵,而是定位于肠胃的需求。“厨王”说。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平凡的食物() 
第二百九十四章:不平凡的食物

    往往无聊的事最能折磨人,在这狭小的房子里在热水前呆三个小时,通风不好,又没有人说话,就这么呆呆地盯着炉火,这其中的痛苦恐怕比三小时的苦力还要难受。

    东方黍从来没受过如此的罪,要不是盯着卖饼的美女,他早就走了。

    好不容易煮好红豆,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接着做馅、和面、倒模、烘烤、售卖,等到收工时,东方黍累的已直不起身子了。

    “小伙子,你身子太虚了,要多劳动才行呀,你看我,今年都六十了还坚持和面呢。。。”店老板笑着说。

    东方黍吃了一惊,初见面还以为老板才四、五十岁,没想到老板已到了花甲之年。

    “先歇歇,呆会咱们去饭馆吃饭。”店老板说道。

    聊天的过程中,东方黍了解到卖饼姑娘的名字就叫红豆,她是老板的外甥女,大学临近毕业,来明岛市实习,顺便帮助舅舅卖饼。

    红豆在忙着将东西归位,东方黍和老板各找了凳子坐下。

    “老板,这间门面一个月的租金多少啊?”东方黍没话找话到。

    “二万多。”店老板回道。

    “那咱们一天能卖多少个饼?”东方黍又问。

    “我们每天只做10公斤面,别的饼店能做500个红豆饼,我们要做出750个饼。”店老板说。

    “是不是豆多面少才能做出750个?”东方黍问道。

    店老板点了点头。

    东方黍又是一惊,赶紧在心里计算,算出的结果却让他有点纳闷。

    “老板,就算一个红豆小饼的利润是一元钱,除去租金、人工费,你们也没赚什么钱啊?”东方黍惊讶地说。

    “够用就行了。”店老板淡淡地答道。

    “哪你们怎么生活啊?”东方黍又问。

    “哈哈,你这是杞人忧天,你到外面看看,凡是你能看得到的商铺,全是我舅舅的产业。”红豆忍不住说话了。

    东方黍再次惊呆了,喃喃地问道:“老板,您的家业这么大,为什么还要开这个饼店?”

    “呵呵,这个手艺是我祖上传下来的,我的第一桶金就是卖红豆小饼卖出来的,开这个小店,我没想着赚钱,一是爱好,二是想让传统的食物流传下去。。。”店老板解释道。

    “老板,您让我在店里干活,就不怕我把您的手艺给偷走了。”东方黍玩笑道。

    其实,东方黍并没有开玩笑,刚才在做馅、和面的过程中,店老板并没有避人,他已将所有的流程和做馅的配料都记在了心里。

    “你能学到是最好不过了,只可惜,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这传统的手艺了,唉。。。”店老板惆怅地叹了口气。

    “为什么?这饼挺好吃的,我看来光顾的食客也不少呢。”东方黍说。

    “那是当然,很多街坊邻居每天都要吃的。。。”店老板欣慰地微笑着,然后说:“今天你也看到了做饼的过程,光是在热水前就要呆三个小时,还有和面,那也是十分累人辛苦的事,当然,你可以用搅拌机,在里面放进水就行了。但机器揉的面和手揉出的面在口感上始终有些差别,然后用手揉出的面还要在4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