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苗山风云-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百姓以生产为主,生产之余产生生活上的文化需要;而教徒以传播文化信仰为主,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需要依赖于老百姓的需要,老百姓不能安心生产,教徒们就不能安心生产和生活。于是,与印度佛教一个样子的光头和尚,在这个时代开始偶然出现。中国的佛教徒,仍然需要借助道教徒的名义,不敢以佛教徒独立的姿态出现。
不管是什么人,道教徒也好佛教徒也好,普通人也好大官贵族也好,他们要到山里来,山里人始终是欢迎的,来的人是旅游者,按照旅游的英文意思,是一种圆形的运动过程,从出发必然要回到起点的一种定义,这和迁徙到山里来有巨大不同。旅游者是欢迎的,不是旅游目的而是有其它原因到山里来定居的,必须要给山里人一个合理的理由与必然条件,才能给山里人接受。
表面上孙泰李焉与帛和孙悭的定居山里是没有不同的,大家都是来山里定居,不是旅游者,短时间之后就会离开山里。所以这就给不能分辨的山里人带来看不见的思想运动,分歧是难免的,出现矛盾也是必然的。山里人的不明真相,加上别有用心来定居的定居者的目的,造成山里人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个代价山里人已经不止付出一代,而是已经延续了好几代。
矛盾造成的结果之一,就是各部族的分裂和生产力的下降,这是山外北方少数民族和汉人的大规模迁徙运动影响,不能安心生产,需要与山外人一样发生迁徙,而且是迟到的迁徙,发生在北方人和汉人的迁徙之后。山里人的迁徙,可能比平原上的人迁徙更加不容易,思想运动在险峻的山林里传播,而目的地十分不明确,没有方向没有条件,或者是不明白具有那些具体的条件。
既然山外人到山里来,山里人是无条件接纳了,那么山外人对于山里人的迁徙,也应该是一样的吧。是一样的,可是山里人必须忍受山外人指责他们固有的坚强顽固的习性,这是山里人难以接受的,他们是沉默的,沉默而能够倾听,但是山外人以为他们只是聋子和哑巴,不会听也不会说,久而久之,山里人就不愿意离开山林了,只是不断地有陌生的山外人带着他们的需要进入山林。
其实山外人有一种接纳思想的,前面提到的游仙思想,就有一定的接纳性,当正统属于帝王的游仙思想开放化了,以另外一种平民化的姿态出现,就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了,这样子的游仙思想,出现在一些著名人物的身上,比如曹操的一个另类儿子曹植,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还有一个郭璞,这几位是西晋的平民化游仙思想的代表。到了东晋,人物自然转移到烟雨江南中,王谢两家风流人物,背后的思想基础,正是西晋的曹植几位传递下来的。
东晋文化的特征,对于游仙思想加以改造,变成了后玄学时代,要求江南的汉人,具有他们那个时代的开放精神??不要拒绝与他们一样永嘉南渡的人们。山里人,并没有像东晋开创者那样开放或者不开放,至少江南的山里人接纳了王家和谢家这样的政治集团。江南人会不会继续保持开放姿态呢,这也成为王家谢家还有其他几个皇帝身边的大家族的决定性工作。
除了王家谢家,南渡而来的还有庾(读余)家和桓(读还)家,他们跟着皇帝做得怎样,直接关系他们自身在江南的统治。江南这个时候,还有三国以东吴延续下来的几个家族,他们与新来家族共同欺?了历史。
曹植是另一种游仙思想代表,郭璞是一个集大全的人,他留下的著作是对大量古书的注释,他不是作为一个独立作者存在的,而是一个影子,影子文化人,甚至与现代的武侠小说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郭璞本人是西晋东晋一百多年过渡时期的一个,他也随着永嘉南渡到了江南,郭璞的一个重要作为,就是注释了一本叫《尔雅》的秦汉时期的书,只是一本早期的集中认知的词典,在文化上是十分重要的。这个时候以前的认识,需要总结和研究整理,《尔雅》十九篇,其中有七篇是关于花草虫鱼的,郭璞的研究和注释,对于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意义,可想而知。
雷山的杨再宗先生,并不知道已经有这本书籍,但是他正在偏远的山林里试图做着与解释《尔雅》七篇一样的尝试。这个时代的人命,是不值钱的。人命不值钱,但是名字却流传了下来,东晋的人口只有现代的百分之很小的几,可是史书上却留下大量关于他们的言行记载,因为造纸术的普及,纸张书写的泛滥。这就是历史的欺骗性质,对于东晋这个时代的认识,让穿越而来的阿朵把握不住。
把握不住的结果之一,就是触电和变态,阿朵的主体个体受损,没有人能够理解的受损。阿朵自己都认为是难以理解的,怎么要求别人来理解她呢?阿朵尽管具有现代知识,可她仍然需要探索,找到郭璞的《尔雅》注释,就是其中一个。
这个注释对于山里人改善生产生活,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阿朵除了争夺飞船,还得争夺这本《尔雅》注释的成果。
郭璞的另一个研究,就是关于《周易》算卦的,也包括流行本的《周公解梦》
 
   第八十四章个体主体受损(8)郭璞遗书 '本章字数:3317 最新更新时间:2010…11…07 16:34:17。0'
 
 我们至今还在小学里,就开始两晋人物的言行故事,其中一本来自两晋时期人写的《世说新语》,要读懂他们的故事,需要现代人们的耐心和提高素质。
因为他们既不是古代的秦国人晋国人或者其它国家的人,更不是现在的美国人巴西人日本人,读晋代人的故事,就像读地球故事的开始。
不想读地球故事的人,当然就不用读东晋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成语,也是大众文化的泛滥。不想让历史欺?的人,不用读,不用读课本和网络。
比如??您??尊敬的您,在生活里觉得给人欺骗了,当然就对于欺骗很生气,看到书来解除烦闷,可是这本书说不能读,这本书里本身就有欺骗,那还怎么能看到这里呢,看到了也不用幽默一下,烦闷本身是一个短暂的过程,生活节奏这么快,欺骗很容易发生,哪里还有什么狗屁素质来对付书本的欺骗,这是阿朵在欺骗自己罢了。
她假装触电,躺在地上赖着不醒来,拜娅女王也是一样的,也许阿朵和拜娅女王都是虚构的人物,就像魔术师放出一团烟雾,然后什么都没有了,除了魔术师,还有西方的吉普赛人,他们也擅长欺骗,还擅长流浪,就是民族大迁徙了。
阿朵不是迁徙的人,她只是穿越者,穿越者曾经和武侠大侠侠客侠女走在一起,所以阿朵会柔道,也是一项现代体育运动对不对,欺骗谁了?阿朵是山里人,她得打猎为生,所以她擅长狩猎,是一个好猎人。代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居然给美国人拍成动画片,还欺骗咱们后代幼小的心灵,这是精神鸦片,这是文化侵犯文化殖民。
既夺走了现实,又夺走了历史。花木兰是什么人啊?当然是个女人,一个好女人,有一定力量的女人,她的成功,需要一定的条件。东晋这个时代就具有,而并不是现代,记住了。
男女平等,谁做英雄?
东晋为什么会具备条件呢,就是历史的欺骗性,许多言行记载,这个花木兰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花木兰的言行记载,比东晋要晚些,据说她是汉代女子,为了消灭匈奴人而存在的,为了以后的宋代谱写大英雄岳飞和《满江红》而存在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阿朵不是花木兰,但是东晋这个时代可能在呼唤一位花木兰,这是欺骗。阿朵只是小小的帮助李焉大哥对付了一下秦军,秦军不是匈奴人,秦军的大秦天王还曾经和匈奴首领打过仗。阿朵打了秦军,怎么能叫做花木兰呢,只是这个时代需要花木兰,于是,在东晋以后的年代里,人们在嘴里谈论,在纸上书写,留下了一个完整的花木兰的故事,以汉代为假托,抒发这个时代的实际上的需要。
也许是一种振作的需要吧。
孙泰道长,是知道《尔雅》这本书的,就像杨先生知道《三国志》一样,孙泰道长在游历中认识郭璞的儿子郭傲,郭傲当然告诉孙泰他父亲的骄傲,他们一同到江南活动,两人一起找到了当时的江南东吴世家的后代张玄,张玄得到郭傲父亲的书籍,那些都是郭傲花了很长功夫,就爱那个父亲写在竹简上的文字整理出来誊写在皮纸上。整理的经费就是张玄提供的,郭傲和孙泰两人一同负责主要工作,誊写的两部相同的书籍当然为张玄所得,一部自己留着,一部他要当作重要贡献交给东晋朝廷。
他交了《尔雅》,自己在东晋朝廷得到很多奖赏,奖赏之余,还同意给郭傲作为广西宁浦郡的一个太守,郭傲是杜瑗的上一任地方长官,如今仍然居住宁浦郡,李逊的兵火,不知道这位郭璞儿子下落怎样了。与郭傲一起到山区定居的孙泰,则前往了张玄介绍的??郡,因为张玄认识的一个人,给孙泰介绍了且兰邑石屏山鸠王寨的勾波鸠王。
孙泰道长询问了罗蚊,罗蚊当着阿朵告诉孙泰,郭傲在宁浦郡生活得很好,杜瑗和郭傲是好友,罗蚊将他当作长辈,因为杜瑗郭傲孙泰与他父亲罗含当作是一个辈分的人。郭璞是有名的人物,王家和谢家在朝廷上都对郭璞加以推荐,因为他给冤枉杀死了,所以前面写到郭璞的时候,忍不住写了这个时代人命不值钱。郭璞是一个文职官员,也是一个道教的信仰者,孙泰道长愿意给他整理书籍,对于自己也是大有启发的,应该说正是郭璞的书籍内容,决定了孙泰决定进入??郡与勾波鸠王在一起,这样就能够按照郭璞的方向来布道。
孙泰在雷山终于将郭璞遗书的内容告诉弄桑卡巴和葛三姑,这本南方版本的王猛遗书,现在一在朝廷太庙里,一在不知道下落的张玄手里,张玄一定是在哪里做官青云直上去了。弄桑卡巴一听这样一本认识草木的书籍,当然重视,当即请来杨再宗,让杨再宗负责与孙泰一起书写,孙泰说他在鸠王寨,得到勾波鸠王的支持,早已将记得的部分在誊写出来,只是恐怕有所遗漏,杨再宗告诉弄桑卡巴这本书是极好的祠堂教材,等祠堂修建好了,就要开始按照书中的内容进行实践研究。
弄桑卡巴孙泰还有杨再宗到威宁邑,阿朵和李焉又知道了这本盗版的书籍,因为张玄认为这本书他和朝廷皇帝才是主人,其他人当然视作盗版了,没有想到孙泰道长在??郡十年,煞费苦心,按照记忆苦心写出一本接近原书的作品来,对于山里人,无疑是孙泰这个定居者的一大贡献,现在就要依靠事实来检验了。
因为这本书,阿朵也听说了张玄和郭傲这两个人,只是孙泰与郭傲入山,遇上罗蚊的父亲罗含,倒是阿朵不知道的。阿朵因为孙泰,更显得她的穿越没有意义,所以才会有触电昏迷。触电是因为无知还是被莫里斯陷害,这只有老天爷才知道,这样子的变态,孙泰倒是十分理解,毕竟她是个女孩子,遇上这么强大的妖术,自然会有所异常。
与阿朵的意识相反,孙泰觉得自己十年是白写了一本盗版书,真是讽刺,他早知道巨树族这里是世外洞天,若是曾经想来考察一下,一是朝廷不允许,一是并不知道还有令他大开眼界的事物,过去的云游经历在这里变得一无是处,就是电就是他终生难以理解的了。阿朵昏迷过去,孙泰却在阿朵没有昏迷的时候就开始检讨自己,无穷的发现,无穷的探索,曾经以为自己能够复兴道术,其实大错特错,不得不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所有的老师,这些老师们的思想,抵不上眼前的奇特。
郭璞遗书算个什么?自己在李焉手里拿过一只钢笔,还有莫里斯他们使用的文具和纸张,这些书写的英文,他早就看到了阿朵手里的说明书和日记,这些事物表明世界之大,探索是无穷的,自己的道术比起时间来,真是沧海桑田,一颗小米粒。他忽然觉得自己还不如做一个佛教徒,传说中的佛教徒的世界观比道教徒的世界观更加准确。
孙泰在想郭璞遗书,李焉却在想王猛遗书。孙泰上去自己查看二楼,李焉和乌基朗达在一起,李焉见阿朵仍然没有醒来,只是孙泰说的阿朵的异常,他倒是觉得真的阿朵说了什么,这是与孙泰见面数天一来,遇上孙泰道长第一次没有像他说真话的时候,李焉感觉得出来,没有不满,可是李焉却觉得有必要分析一下阿朵刚才的情况。
乌基朗达满脸对于阿朵的关怀,对于地上堆满的工具不再理睬,仿佛他只是需要阿朵这个人,不需要其它东西,乌基朗达这个样子,李焉越加佩服乌基卡巴,看起来就是阿朵说的,??郡夜郎郡的汉人里,只有刘大毛可是考察,部族里面,就是乌基卡巴可以考察。乌基卡巴难道没有理由比李焉更加需要工具么?他的族人听说日子过的已经很差,现在还要接济李焉的大军,是什么早就了他的品质?
李焉听到在阿朵傍边孙泰又说起郭璞遗书,在威宁邑大家谈话,李焉与阿朵一起听孙泰介绍自己的成就,当时孙泰还在对大家谦虚时候露出颇为自得,现在却一脸慎重地说自己真是是无知一个,什么道术,什么郭璞遗书,这是才是未来,才是方向,不是自己找雷山来宣扬成就,而是他来这里取经,佛教徒的眼界都超过了他,还谈什么成就,不如上楼去见识学习,这个巨树族的经历,才是他有生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游历。
李焉则想到自己跟着师傅的游历,自己家里是个和郭璞家里差不多的人,他比郭璞还要平民化,可是他居然对王猛遗书动了心,王猛遗书,阿朵是十分嘲弄的,说是什么了不起,就算王猛有成绩,可是他仍然不开放,留下这么些故意神秘的不科学的后事。一部书如果有用,就要惠及时人,只有真正惠及时人,这本书才能流传下去。
史书是有欺骗性,可是史书也曾经代表了进步,不进步的东西,就是腐朽的东西,只会给时间湮没,不会留下痕迹。王猛是不是曾经指导过中原人搞生产,指导过就一定会得到承认。阿朵为什么会赞扬郭璞遗书,而对于王猛遗书大加反对呢,是这个叫黄小芸的姑娘,在她嘴里说出来的一千六百年之后,她的心事么?
李焉觉得自己是有欺骗性的,他的态度还不如孙泰,没有孙泰的坦率和乌基朗达的王者气质。自己凭什么得到阿朵和??郡人平白的支持,没有考察他就让他反而考察刘大毛和乌基卡巴。

 
   第八十五章节个体主体受损(9)真真假假 '本章字数:3274 最新更新时间:2010…11…07 16:31:56。0'
 
 李焉觉得自己真的是李焉,就是李焉或者李乌。
他不叫谢维,也不是什么??郡已故太守谢恕的子孙,那是他编造出来的故事,还有李焉大伯一家,都是一阵障眼的烟雾,李焉是真实的,而谢维是假的,甚至连谢恕都是假人。
谢恕是假鬼主,李焉是假流民,是个造反派,没有做解放运动的资格。秦国军队要消灭他,晋国军队也排挤他,利用他让手下弟兄作为炮灰,作为时代的殉葬品,作为罪恶的死人。
秦国将军们都是好人,来给蜀国人和山里人造福的,因为他的造反,影响了秦国和晋国的和平。秦国的邓羌将军和吕光将军,都是王猛生前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四川早就传的沸沸扬扬,没有人不知道他们是来继承王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志。为什么李焉接受王猛,而不接受王猛培养出来的同事和接班人呢?
自己和很尊敬师傅,是不是尊敬过了头,还有娜加索提,凭什么有资格得到这个心爱女子的眷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