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娱行者-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散文作者,自然也极为关心,将连载的文章拿来看。若是当真好,正好可以学着点,也可能是民众瞎吹捧的,那便不客气地批评。
一看之下,目瞪口呆。
确实是好作品,却无从学起。那是张斯巡讲时的亲身经历,掺杂了丰厚的史学知识,更是站在一个文化高度,对民族的过往,进行了精当的评述。他们既无那样的经历,又无那样的史学,更不具备那样的胸怀,如何做得到?
“从《道士塔》的漫漫黄沙开篇,和着异乡漂泊者的脚步声结束,从两千多年前李冰的都江堰,直读到两千年后非常时代的吴江船,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苦旅,它涵盖了太多,它承受了太多,它让一颗不堪负重的心灵,只能用沉默的眼泪,来回答历史上那些太多的委屈痛苦,与太多的无可奈何。
原来散文,真的也可以写出历史的重量。
张先生的文采当然是好的,华彩明丽的辞藻,工整通畅的行文;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透过词句背后穿透历史迷雾的画面,越平凡质朴越令人动容。
王道士远望外国学者拉着满载敦煌文物大车的背影,天一阁门口及膝深的积水与楼阁上满地的枣核,牌坊下尼姑庵中那些腼腆年轻女老师们,布鞋踏在昔日牌坊上的雕纹上,送孩子们远去而挥动的小手绢,那两个为开了一冬的腊梅花瓣撑着紫绸伞的小护士……画面在一个人物身上定格,停顿一下,又跳到另一个场景上,再停顿。
一放一停,一停一放,那么浩大深奥的中国文化历史,一下就有了形象,有了精气神,不再抽象,不再枯燥,哪怕是屈辱的部分,也让忍辱负重有了发泄的具体出口……”
影响所及,港台亦不能免,评论已连篇累牍。尤其中学生,尤为痴迷,简直流连忘返。他们的年纪,求知欲最为强烈,对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更有无限的渴望。而过于严肃的史学著作,读来过于艰难,更无法引起共鸣。
《文化苦旅》则从无边大漠,写到了细腻江南,广阔深远,无论是知识上,还是想象上,都给人一种难言的享受。更有那深沉的情况,动人心魄,写到民族悲凉处,已有人涕泗横流,难以自己。
文化心底的共鸣,让两岸三地,都受其影响。
“这样的作品,可称为‘文化大散文’或是‘历史大散文’,是一种创新。将作者的亲身遭遇与渊博知识,纳入其中,而以相当的高度,对民族文化进行总结,这在前人,是没有做到的。
张斯的作品,常强调一个‘大’字,就如《万历十五年》,是‘大历史观’的体现。或许人格上超拔,令其能脱离具体琐碎的束缚,而作全局性的思考。使读者能跟随他的脚步,看到一些本质性的东西。
许多小故事,随手拈来,融汇古今,令人有会于心。明明是极长的文章,又有那许多知识,偏偏毫无枯燥之感。这便得益于他讲故事的能力,尽管时常寥寥几句,而哲理贯穿,引人入神,确实是极高明的技巧。
而这些都只是表面的东西,探寻其中的本质,其实是作者难以停歇的使命感。或许是承平日久,知识分子日益庸俗,将极好的精力,放在了打嘴仗,或是制造虚假文章上。大家乐此不疲,却没人站出来,真正为这个民族考虑……”
单个的《文化苦旅》,并没有这样的威力。
但当文本与作者的实际相结合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文化苦旅》的写作背景是,张斯在“秋枫书院”巡讲,传播信心与希望。为这个民族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增加了书本的厚重感,与内容的阐发,相互辉映。
而张斯尚未归来的时候,这本书便已出版。尽管不是最畅销的书籍,却是华夏最畅销的散文集。各大图书榜的排名,都看见了它的身影。不单读者之间会有议论,并且其中的几篇,已被拿到了课堂上,讲述给学生听。
作为一个当代的作家,这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了。
“只要是他写的东西,常常能突破类型的限制,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当时谁也不曾想到,历史读物可以那样的畅销,完全要归功于他的《明朝》。而他的专业著作,如词评,论文之类的,也能出现在畅销榜上,实在令人惊奇……”
出版之事,杨雨薇在安排,他未曾挂心。
近来除了写作,便是演讲,并无其它事情。唯一值得记述的,是与山民的交往。当他在一所义学休息时,几位光着脚板,挎着腰刀,虎背熊腰的大汉走来,希望能见他一面。因为表现的颇有礼貌,加上前几次也有类似的情况,校长便领了他们去了。
几人见了张斯,右手握拳捶肩,行了他们的尊重礼节。
张斯很诧异,便询问了他们所为何来。
“我们想请张先生做主……”为首一人,面上刺着图案,沉着地说道:“我们西多族世世代代居住在山林之中,以打猎为生,供奉着山神。没有山林,就没有猎场,没有猎场,我们西多族将不再有自己的灵魂。”
“哦……”张斯皱眉,问道:“这么说,是有人要占你们的山林?”
“对,”大汉应了一声,说道:“一群商人,已经开始砍伐树木,许多都有一两千岁,比我们西多族的历史还长。他们这样的行为,侵犯了我们的山神,是我们难以接受的……”
“可是……”张斯听完,苦笑道:“这种事,不是应该去找政府么,我并非负责的人,似乎帮不上什么忙。”
“我们已经去过,”大汉面上青筋跳动了一下,明显有些怒气,说道:“他们说,我们这些野蛮人,不懂得大局。劝我们早早搬离猎场,否则要我们好看。”
“这……”张斯与校长对望一眼,沉吟了起来。
那大汉续道:“那些狠心的商人,还在砍伐森林。我们本来要与他们拼命的,但长老阻止了我们,让我们来找您,聆听您的意见。”
双方谈了许久,除了这些山民的态度,他了解的东西不多。
“我需要三天,到时给你们一个答复……”张斯思虑之后,说道:“若果是他们的错,我定会想办法帮忙,当然,我并非什么大罗神仙,能做的怕不是很多。”
“张先生能这样说,我们已经很感您的情了……”来人郑重地点头,拍了拍腰间的刀,说道:“我们西多族的人,从不知屈服,若是保不住自己的猎场,只好拼个你死我活了!”
说罢,弯腰鞠躬,行完了礼,才带着人离开。
张斯则开始打探其中的详情,好在校中有位老学者,是民俗专家,对此多有了解。经过他的解释,张斯才稍稍有所了解。
西多族的山林在建国之初,上面就命令规定,供他们自己使用,外人不得干涉。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却不愿再遵守这条规定,想将它卖给别人。恰好此地风景极好,离主干大道并不很远,有开发商便想在此兴建别墅群,以供权贵富豪居住。
前方是交通要道,旁有瀑布溪流,景色如画,确实是个好地方。
但西多族人,视此地为生命,并非金钱利诱所能打动。于是商人送了大批钱财,给了政府,让他们批准其事,想强行动工。
西多族人万分气愤,只好兵戎相见。
而其族长老,通过山中的孩童,知晓了张斯的事迹。感觉他是个通情理而侠义的人,便想请他帮忙,这才有了下面的事。
“西多族历史悠久,现在尚保留许多远古物件。其生活习惯,亦有许多变迁痕迹,价值之大,远比那座山林重要。而一旦迁移,则可能毁灭殆尽,从此再也没有这个族。”
这是老学者对张斯说的话,唏嘘感慨,颇显惆怅。
张斯通电,将张华喊来,调查此事。发现所言非虚,兴建别墅群之事,本就得不偿失,只为个别人的私心而已。同时西多族存在的文化价值,确实很大,牵涉到许多学术研究,他不禁上了心。
最后,他与长老见了一面,一番长谈之后,决定替他们解决此事。
首先与政府进行洽谈,未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于是“天道”律师团出动,代替西多族山民,与开发商在法庭上一决胜负。张斯则敦请杨雨薇坐镇,指挥舆论,在背后大力支持。他自己汇集诸多学者,向上层政府递交了相关的学术成果,备言当下行为的错误。
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在三方合力之下,终于将此事办成!
“张斯通过大量的投资与精心的策划,在西多族的领地,开通了旅游行业。既保护了环境,又使西多族有了生活来源,堵住了政府与开发商的嘴。西多族人渐渐与外部接触,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生活。
由此,也使得族人与他关系越发亲密。他虽是个汉人,在西多族中,却有着崇高的地位,被他们当作父亲,或是兄长。
后来他被流放海外,遇家中发生之事,无能为力,痛苦不堪。正是这群光着脚板,挎着腰刀的族人,在那个暴雨入注的傍晚,用他们热气蒸腾的鲜血,与寒芒闪烁的刀锋,告诉那些无耻之徒,伤害他们的父亲或是兄长,是一个怎样的下场……”
————引自《张斯传》
“西多族的勇士,一直为人们铭记。想起他们的举动,许多人就要血脉贲张,非吼上一两声,无法发泄心中的热情。那惨烈而悲壮的情景,亦被流传到世界各地,当人们看到时,无论是何人种,无论是何信仰,无论是何党派,都要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勇士!”
————引自杂志《神州壮志》某某期
“当名动天下的‘守护者’被政府强行解散,除了桃源居民,似乎再也无人可以保护张先生的家人了。而当西多族的勇士,站在雨地,一言不发,如标枪一般挺立时。那些人意识到,之前的鲁莽,会带来何等可怕的后果……”
————引自《大师的放逐》
skbshge
第三十八章笑傲江湖()
“新公司被强收,张倩依离职;单云清与冯轩轩教师资格被剥夺,不得参加工作;楚韵遭禁演,无戏可接……张家风雨飘摇,生活困苦。张斯孤身海外,尽管心中悲痛气愤,却难以接触。
好在桃源人于他念念不忘,始终守护在张家周围,随时接济。亦有许多豪情志士,不顾个人安危,也要伸出援手。
而在这十年中,坚守在核心的有两人。前五年是张斯的至交好友王闯,呕心沥血,生死以赴;后五年是张斯的嫡传弟子雷晨,孤胆忠义,坚韧不屈……”
————引自《桃源志?义士篇》
“随着张斯的离国,苏士龙与他的恩怨,本该风消云散的。事实不然,张斯的家属尚留在内陆,孤儿寡母,三代老弱。好事之辈,记恨在心,若非王闯诸人谨慎守护,后果不堪设想。即便如此,亦发生了一次绝大的意外。
那日,苏士龙途经桃源,与诸多保镖在街中闲逛。恰好单云清几人,亦在当场,两相遭遇。他见了楚韵,虽衣着朴素,依然艳若桃李,心中不禁如挠似抓。本有意报复,又经身边人的怂恿,认为张斯既已不在,自己便可横行霸道。
故而等几人走入空旷的地点,苏士龙也领人赶至,上前调戏。几人忍气吞声,对方却越发张狂,待楚韵衣襟掀开半边时,朱红再也把持不住,一脚将其踹倒。苏士龙痛极成怒,双方顿时冲作一团。
在打倒几人后,朱红左肩为枪所伤,跌坐在地,鲜血流溢。楚韵上衣尽被抓散,神情狼狈。尚云清见状,气愤已极,上前拼命。苏士龙面上被抓出几道血痕,兽性大发,一脚将她踹开。单云清扑倒,头磕着石块,顿时昏厥,生死未卜。
苏士龙诸人见状,亦惶恐不安。桃源人闻着枪声赶来,见此情形,怒气上涌,当场便要将他撕碎。而公安部门接到苏士龙手下求救,片刻赶到,荷枪实弹,神情紧张,小心翼翼将他们安然送走……”
————引自《张斯传》
“张斯家眷的惨情,被外界知晓后,形成了极大的震动。舆论哗然,民众激愤,港台报刊不免口诛笔伐,令早日惩戒凶手。
被强行解散的‘守护者’们,迅速从四面八方聚集,奔至张家周围。相关部门早有准备,荷枪以待,为妨他们闹事,全部收捕入狱。‘守护者’们手无寸铁,人数又少,虽然拼命抵抗,亦未改变结局。
王闯将生死不明的单云清送入医院,安置好张家眷属,便将雷晨喊来,一一交代清楚。随后轻装简从,向山中进发……”
————引自《桃源志?义士篇》
“当日纽约星光灿烂,热闹非凡。
华人界著名影星歌手张国荣,在此开个人演唱会,邀请了许多嘉宾,其中最重量级的便是世界著名作家,导演,学者……华人的骄傲张斯先生。
两位张先生是好朋友,曾合作过电影。
张斯特地脱了长袍,换上了洁白的西装,上台的时候,底下呼声一片,掌声如潮。他已多年不唱歌,但时常会有些音乐作品面世,电影里的配乐,他也时常参与。至于在紫禁城演奏的《夜莺》,或是甫一出国时弹奏的《出埃及记》诸多曲目,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与张国荣握了手,他拿起陶笛,准备吹奏。
此时,他的助理却匆匆跑了上来,不顾现场的情况,跑到他耳边轻语。张先生面色顿时变了,如遭重击,蹬蹬地退了几步,险些摔倒。由于麦克风离得近,助理的话,虽不清晰,观众也听见了一些。
诸如“苏士龙调戏”“朱红受伤”等语,使大家面色均变了,尤其最后一句“你母亲……可能去世了’,仿佛晴天霹雳,震的大家目瞪口呆。张先生与内陆一些人的恩怨,世人皆知,尽管只有这零碎几句,他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已能想象出大概的情形。
张先生脸色苍白,双手颤抖,一言不发,却将陶笛凑在嘴边,轻轻吹奏起来。
曲声悠扬,深远辽阔,仿佛在刹那间把大家带进了另一个世界。秋叶飘拂,落在清澈的溪水上,慢慢远逝。群雁南飞,排成一行,翅膀映着夕阳的余光。万里秋情,绘一笔沉吟。点灯独行,愁一腔离别音。雪染双鬓,蹉跎岁如云。青衫泥泞,照影伶仃……观众之前便听说过,张先生见演奏新的曲目《故乡的原风景》。
这是一首多么优美的曲子,此际听来,却有愁怨万千,难以排遣。大屏幕里,张先生的面颊上已满是泪水。观众也感觉鼻酸,故乡的景色,自然是优美的。故乡的人,才真正值得怀念,可是她们却遭逢不幸……这等的乡愁,是何其沉重,何其令人心痛!
一曲奏完,观众也满目泪光,便是边上的乐队,也哭泣了一半。
张先生却没有走下台,而是从边上拿起来话筒,抹着眼泪,微笑着说道:‘扫了大家兴,实在抱歉的很……我给大家唱首歌吧……’
他踉踉跄跄地向前走,也没有伴奏,自顾地清唱:“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这是一首新歌,谁也不曾听过,但感染力甚强,当第一句响起时,已有人忍不住落泪了。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张先生泪眼朦胧,仍继续唱着,声音已经嘶哑,不甚清晰。
观众听着这歌词,终于失声痛哭。
张先生念念不忘祖国,外出之际,连长衫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