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都知道进退自如,但任何一种选择的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所以在局势未曾明朗之前我无法做出自己地判断……子瞻,你说德国人真的能够在今年年内消灭法国么?德国陆军固然冠绝天下,但法国做为老牌列强也并非是徒有虚名,这么快便一边倒的决出胜负,我心中实在是有些难以置信……”沈静笑着说道。
杨超说道:“超以为德国的表现已经足够出色,没有想到先生也会为德国的军事进展而感到吃惊……法国政府固然在战场上连连败北,但尚有抵抗的力量,欧洲和我们这里大不一样,我们的周围没有这么多的强国,而欧洲各大列强连横合纵莫不是几百年地结果,几百年大浪淘沙,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列强绝非这么不堪一击……早年超曾留学德国也曾前往过法国和奥匈帝国,以超之见德国之攻击尚为力竭,而法国的主力尚存,虽说伤筋动骨但还没有到元气大损的地步,一旦法国稳定了战线,头痛地便是德国人了……况且这样的大战,地面战争固然重要,但是海上战争地结果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战局,若是德国能够在海上取得同样地优势,那又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寇青听后眉头一皱,他没有想到留德士官系中的头领人物居然对德国此战并不是抱着乐观地态度,他不懂军事但早年他可是给杨超这些人上过文化课的。虽说他和陆军留德士官系的这些人物都分属不同的系统,不过早年总督府侍卫队的情分还是留下来的,就是杨超、李俊翰这些人见到自己也要客客气气的称一声“老师”,这些人都很稳重,绝非空穴来风。
“你地意思是德国不可能速胜?”寇青问道。
“仲卿。你就不要难为子瞻了……”谭延笑呵呵地说道:“你呀。是和那些外国人在一起地时间太多了。这场战争远比你想象地要复杂地多。子瞻知道地并不比你多多少。
子瞻做为军人考虑地方面自然是军事方面地居多。但这场战争是欧洲两个列强集团地战争。其中政治和军事都是五五开。一些事情不是子瞻他们所能够考虑到地……”
“我地总统大人。换了你当外交部长也会和我一样着急地。我现在可是巴不得找个
去避开这个是非之地。干脆你安排我进‘政研会’吧躲风头……”
“政研会你是去不了地。老老实实地在你地位子上坐着。那些各国外交人员给你地好处你就拿。也不用给他们许诺什么。当然你许诺了也没有关系。这么好地肥差你不坐别人坐上去我还真有点不放心……”谭延笑着打趣道:“我们要得到最大地好处。这场战争持续地时间越长对我们而言就越有利。你今后地任务主要集中在交战国双方商贸往来方面。战争局势地问题你就带着耳朵就可以了。至于嘴巴要管严了……”
等到众人散去各自在别院花园中三五成群的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之后,沈静推脱几个好友的纠缠,径自走到谭延身边,周围的人一看便识趣的自动让开了。
“欧洲的战况电报我也都看过了,国防部那边也每隔几天根据战场情况写的战况分析报告我也仔细读过了……虽然在海上英国海军会给德国造成很大地麻烦,肯定有一定的波折,但是战争速决的可能依旧是存在的,陶德曼我也见过几次,提及介入这场战争我也很难判断,至少我觉得可以考虑加盟同盟国,这样也算是将中德两国地友谊更加深层次化。
”沈静说道。
谭延点燃手中的雪茄抽了一口说道:“这个世界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爱,更没有无缘无故地恨,中德两国关系交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对我们没有任何异心,胶州湾事件你当时也在,可以想象若是我们没有推翻满清政权,国力日益强盛,德国会不会在我们头顶上踩一脚?答案是肯定的!这可以算是一个肯定的假设,但对我们在处理国际事务当中也采用一个准则—国家利益至高无上!正是因为考虑到中德近二十年来的友好关系,我才没有加入协约国集团而采取像美国那样中立观望的立场,我比任何人都可以肯定,如果德国不能将我们拉下战争的漩涡,那它是支持不了几年的,就算我们加入战争,这场大战也未必能胜——不要忘记以前我们向英法列强施加压力而不惧怕他们的武力报复,除了自身地实力还算过得去,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他们距离我们太远,若我们也加入战争,那这个不利因素就会落到我们的脑袋上……”
“那你为什么还要扩军五十万,要知道远离战场的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军队,眼下一百五十万的陆军规模也足够让我们应对任何突发事件了,五十万人的正规陆军部队每年要白白耗掉多少资源……”沈静问道。
谭延笑着拍拍沈静的肩膀说道:“我地总理大人,这笔帐不是这么算的!我虽然批准扩建陆军五十万,但是真正动手的不过是三十万而已,剩下的二十万不是被国防部和军事委员会给卡了么?其实就算扩军三十万也不过是威慑英法,让他们利利索索的将当年通过战争掠夺地文物归还给我们,并且提醒欧洲大陆和美国,我们有能力左右战争,这在以后的讨价还价中会让我们占到一个主动地位……”
沈静笑着说道:“三十万军队地供养可是真金白银啊,我手头虽然这几年富余一点,但你也不能这么坑我吧……”
“那些文物也是真金白银啊,算算总数会超过一百五十万件,并且会大涨国人气势,算是对过去有个交代吧……”
“不是我抠门,就算那二十万被永久封冻了,那现在的一百八十万军队你怎么个用法?你也说过要趁这次大战大力发展国家工业地,三十万军队的供养每年下来地经费累积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再加上装备费用和维护费用……”
谭延笑着说道:“就知道总理大人的钱不是这么好拿的!扩充军队除了做一下姿态表明我们的态度之外,这些军队确实也是有着其他用处……你认为北极熊能够在这场大战中支撑多久?”
“俄国?自从十年前那场大战之后,俄国就一直勉强维持,虽然他们单个士兵开支费用远比我们低得多,但是军队数量庞大加之重建海军……呵呵,俄国这十年来不仅没有发展,反而更加凋,就算俄国坐拥数百万军队也是无济于事……”
“总理看得透彻!我扩军并不是为了参加欧战,事实上前些年分军区的时候,北京军区的发展规划十分凸出,就是在于我想让曹仲珊带兵出征欧洲,当然我从来没有想过加入同盟国,要加入战争也是进协约国,不过考虑到我们和欧洲的分歧,我不想让我自己苦苦训练出来的精兵被人拿去当炮灰……我们要捞取足够的好处才可以对得起这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带来的机遇,欧洲那边结束之后,是和谈还是打到底,这些都是欧洲人的事情,我们就算参战流血也不会捞取更大的好处,我认为在这次大战中,中国的国家利益保证是需要我们的枪杆子自己来争
”谭延严肃的说道。
“出兵俄国?!那还不是加盟同盟国?”沈静有些吃惊的说道,若不是旁边还有这么多人,他恐怕会喊出来。
谭延拍拍沈静的肩膀说道:“这和你想象地完全不同,出兵俄国的时间也是几年以后的事情,那恐怕是欧洲战场快要决出胜负的时候了。俄国若是采取中立态度不卷入这次战争还好,慢慢地发展国力一二十年之后未尝不可重返世界顶尖列强的地位,但是它现在不知死活的卷入战争,充当英法地炮灰,现在就是神也救不了俄国,它势必会成为第一个退出战争的国家,到时候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挡得住我们,恐怕到时候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会感谢我们出兵俄国呢!”
沈静听后沉思半晌说道:“如果说俄国半道退出战争,这个可能是很大的,但要说退出战争后我们再向俄国宣战,其他欧洲列强未必会对此表示欢迎……这件事关系重大,组安你要想好……”
谭延吐了一个烟圈之后说道:“这件事自然关系重大,要知道我国地形复杂,虽说国土面积广袤就算在世界上排名也不过是略低于俄国而已,不过要考虑到我国的人口数量和可耕种土地面积,那就极为不均衡了……文渊,你考虑过现在全国近四亿人口,而十年、二十年后中国会有多少人口么?这些新增加的人口该如何养活?一个人吃喝拉撒也许看不出什么来,但是一亿两亿人的吃喝拉撒,恐怕会让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会睡不着觉……”
“你给政研会安排的与人口相关课题就是这个用意吧,四年前政研会刚刚成立你就亲自给他们这个课题,并且还安排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果然是有所考虑的……这几年政研会地相关课题文件我都看过,要说最为震撼的便当属人口相关调查报告,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俄国领土大部分都地处寒带,并不适合耕作……”
谭延笑了笑说道:“呵呵,我的总理大人,你高高在上的时间太长了,你好好想想在二十年前你我尚为碰面之时你要吃多少粮食?建国之初你每年的口粮有多少?而现在呢?”
沈静微微笑道:“你我尚为碰面之时,我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每天就希望有几碗糠米饭就足矣……”
“是啊,满清时代民不聊生,建国初期虽然有所改观但也不能做到灾民一个不饿死,就是现在我们的救助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后,每年灾荒才至少杜绝灾民被饿死的情况……人吃五谷杂粮,我们地任务不仅是要百姓吃饱还要吃好,像蒙古这些并不适合耕种的省份,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畜牧业,将产出的肉食供应给内地,肚子里面有油水消耗粮食会更少——我记得有份报告中专门提出粮食安全问题的时候,专家们曾经给予的解释,这倒是有点古时那个昏君地意思,看起来很可笑,但细细深思之下也未尝没有道理……”
谭延摆摆手笑着说道:“我们不谈这些,开疆拓土是古代皇帝最大的荣耀,建国后我们不仅将满清时代签订地丧权辱国条约一一摆平,连失去的土地也都一一收回,并且还平添了婆罗洲等物产丰饶地国土……我不是帝王,对于开疆拓土我的理解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有需要地情况下开疆拓土,而不是心血来潮——俄国对我们的威胁太大了,如果说我们的国防安全有三大敌人的话,第三是美国、第二就是俄国,所以最大限度的削弱俄国对我们以后会有很大的好处,要不然等俄国再一次削弱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你现在的扩军行动就是为了等到这一时机到来的时候便迅速出兵俄国?”沈静问道。
谭延点点头说道:“也许是我的判断失误,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俄国式微已成必然。当年中俄大战的时候俄国内部就已经乱套,国内差点爆发了革命……说实话,相对于欧洲的战争,我们那次海参崴战役真的算不了什么,现在欧洲现在平均一天的炮弹消耗量就比得上我们整个战役所需要的炮弹,在这样的战争强度之下,即便俄国不是德国最主要的攻击目标,但这种战争也绝对不是俄国所能够承受的……”
“当然现在讨论出兵俄国还为时尚早,我们不过是先做个准备工作,目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扩大国内各种战争物资的产能,尽一切可能将最多的战争物资运到欧洲,让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更长,更加残酷,最大限度的削弱交战国的实力。所谓不破不立,等这场战争完结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
“那国防安全的第一敌人是谁呢?”沈静饶有兴趣的问道。
谭延沉思半晌沉重的说道:“我们自己!”
正文 第三百八十二章 远虑
更新时间:2009…11…7 17:19:15 本章字数:5461
沈静听后哑然,沉默了片刻点点头。对于谭延他一向都是很信服的,虽然他在国家政策走向上与其相左,但总体上来说俩人密切配合近二十年,彼此了解的都很透彻。在中国政坛除了以寇青为首态度温和立场中立的逍遥派之外,最为强大的一支便是以沈静为首的“经院派”,这倒不是说他们的脑袋一根筋,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年轻人,有学识、出过国、见识广。
在谭延眼中“经院派”多少有些西方化的感觉,对于西方的经济体系研究比较透彻,思考方式和治国理念更类似西方的那一套,是所谓的“民主政治”的积极推进者。经院派下面也分成数个流派,甚至激进者对谭延的独裁统治很是不满,这些激进派在四五年前谭延一力推进国家进入“战时状态”后,更加不满,最后干脆与经院派决裂**门户去了。
这些原本属于经院派中的激进政治人物分裂出去之后,渐渐的便被谭延给边缘化了,在谭延看来这些人在大学里面教书更合适,不适合残酷的政治斗争——尽管在他的压制下中国的政治斗争总体上是趋于温和的,沈静门生遍天下,虽然这些激进派被分裂出去,终归是太过理想化。
事实上谭延心中很清楚这些“民主激进派”的出现是必然的,同时也是自己有意识造成的——当年他执掌北洋权柄之初在对外关系上对英法是排斥的,执行的是亲美国和德国,在工业技术引进上德国偏重,而在人才培养上则偏重美国,很多人才都被他公费送往美国学习深造,而“民主激进派”中领袖人物都是有着留美背景。
如果说是容开创了中国留学西方学习现代科学的先河,曾国藩在容的建议下开始了晚清时代最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行动,后起起伏伏终归被强大的中国传统政治势力所淹没,而谭延执掌北洋时期则是发展到晚清派遣留学生的鼎盛时期。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先后持续了近十五年,直到最近几年才慢慢降温,这中间除了中美关系因为海军装备竞赛的缘故而使得两国渡过了蜜月阶段,也是因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自己地教育体系,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还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好用,这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谭延为了对付政治对手曾经用过暗杀的手段,像荣禄这样只是显现出对他的威胁后,谭延就毫不犹豫的将他们直接消灭掉。
如果不时荣禄对谭延和北洋系的威胁太大,他也不会采用这种激烈的手段,对“民主激进派”他还是采取非常宽容的方式,只是将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边缘化而已。
事实上“民主激进派”自己都不知道,在他们背后给予资金支持的几个资本家都是谭延亲自安排地,出身都是“K”机关的老人。“K”机关虽然摇身一变成为内务部的主力,但是其精华部分还是被留下一部分,这些精华被分别打入一些政治主张有前途的党派,只要这些党派不变质,谭延就会一直支持他们,而“民主激进派”则是他所看好的。
说起来谭延并非有着“自我毁灭”的情结来专门培养自己的对手,而是采取顺应历史潮流地做法—随着中国慢慢恢复元气,国家越来越向趋于稳定的方向发展,个人独裁对这个国家只能在早期创立的时候最适合,越稳定个人独裁对这个国家的损害就越大。别的不说,现在就是谭延对他培养的几个超大型财阀就已经开始心存顾忌了,这些财阀都是顺应谭系资本发展起来的,在晚清时代他们也就算是国内二流的财阀罢了,但是跟随着谭延使得这些财阀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便完成了上百年才能发展出来地势力,而这些财阀多少让谭延感觉到有些像日本、美国、德国的一些财阀,一旦自己失去对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