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雄-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三十一章 计划不变()
李风云没有看错,来的援兵正是风云卫,全军八千余人,几乎全军来援。
见到李风云和小皇帝石重贵无事,典奎等众将翻身下马,跪倒在地道:“末将无令擅动兵马,救驾来迟,请圣上责罚。”
石重贵急忙上前扶起众将,笑道:“众卿平身,勤王救驾,众卿有大功于朕,何罪之有?只是,典将军,你是如何知道朕在此遇袭?”
典奎答道:“皇上英明,我等之所以妄动刀兵,全是因为事先得到消息:有匪徒准备在皇上秋狩之时刺皇上。末将心中不安,所以率军来查看,不想来到这附近,竟然真有其事。”
石重贵惊讶道:“不知典将军从何人那里得到此消息?”
这时,一人插手施礼到:“微臣莫轻言,无旨擅自请动大军出营,请圣上恕罪!”
石重贵眼睛一亮,上下打量了一眼,心中暗道:“果然名不虚传,这位莫轻言,果然是长得比较怪异!”又急上前一步,搀住莫轻言的胳膊,问道:“莫爱卿何出此言?若非莫爱卿及时带兵来援,朕今日只怕是凶多吉少。
莫爱卿,你是如何探知有匪徒要刺杀于朕。”
莫轻言摇摇头道:“皇上,微臣其实并无实据,只是推测。”
“推测?”石重贵心中更加不解。
莫轻言解释道:“皇上可知两个多月前,京城发生一件失火案,和煦堂十八人,无一逃脱,全都葬送于火海之中之事?”
石重贵点点头,道:“略有耳闻,莫爱卿,难道这次遇袭之事也与那和煦堂案有关?”
莫轻言点头道:“正是!”
原来,莫轻言着手此案中,日夜追查,发现在和煦堂残垣中发现的那十八其实在失火前便已经被人用重手法震断心脉而死。而且手法如出一辙,全都是一招毙命,应该是同一人所为。
要知道,和煦堂实际是千牛卫的据点之一,其中并不乏二三流高手,一招毙命,能有这等本事的人,恐怕非一流高手莫属。
但是,事发之时,和煦堂中足足有十八人,这十八人散布于和煦堂不同地方,如果只有一名凶手,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让那十八人一个也走不脱尽数被杀。
和煦堂中被杀的十八人可不是一般人,都是久经训练,出入各处打探情报的精锐之士,武功高强不说,警觉也远比一般的江湖中人高得多。
所以,即便凶手武功再高,也不可能留住那十八。除非那十八人都是傻子,呆在那里不动,等着凶手来杀。
经过仵作仔细验尸,在死者体内也并未找到中毒或是中迷药的迹象。
所以,唯一的解释,便是凶手并非一人,而是有很多帮手,守住了和煦堂各处的出入口,这才导致那十八无路可逃,才被凶手一一格杀。
鉴于仵作验尸结果,十八具尸体中,十七具身上其它的伤口都是死后造成,而其中一具尸体的验尸结果表明,在死之前,此人已经深受重伤。
莫轻言猜想,很有可能,凶手想杀的,其实只是此人一人,此人很可能探知了什么重要秘密,一路被人追杀,匆忙逃回了和煦堂,却不料凶手为了保住这个秘密,不惜得罪千牛卫,直杀入和煦堂中杀人灭口。
接下来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莫轻言查到和煦堂案失火案当晚,有人曾目睹一名满身血污的男子冲进了和煦堂,不久之后,和煦堂便失火了。
而又有人看到,在和煦堂失火小半炷香前,有十余条黑影跃入和煦堂。
于是,莫轻言将调查的重点转向此人,亲自去拜访了千牛卫统领刘传勋。
刘传勋心中对凶手所属的势力早有所怀疑,只因为此乃多事之秋,不愿多惹是非,所以并不愿揭穿其中的底细,再起波澜,想要敷衍过去。
发现莫轻言竟然真的认真查办此案,心中又有了其他的想法。
他不愿多惹是非,是因为这个是非他惹不起,小皇帝也未必愿意他来惹。但这样下去,一旦有一日东窗事发,他也会因此担上重大责任。
如今莫轻言既然找上门来,而莫轻言背后又有那莽汉李风云做靠山,刘传勋就有心借莫轻言之手将此事挑破。
若事情真弄得不可收拾,毕竟还有莫轻言挡在前面,没有道理拿他来做替罪羔羊。若是真的借由莫轻言之手挑破了事情真相,解除了这一隐患,他刘传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道理会怪罪到他的头上来。
所以,刘传勋决定与莫轻言合作,向莫轻言透漏了许多消息,包括那名死去的探子原本是派去郓州监视郓州节度使李守贞的,向莫轻言暗示李守贞有重大嫌疑。
莫轻言得到消息后,如获至宝,当夜赶往千牛卫在郓州的联络点。
在郓州的联络点,莫轻言得到消息,那名死去的探子事发前些天赶往了檀州,因为郓州方面发现李守贞派出了亲信前往檀州,似乎要回见什么人。
莫轻言急速又赶往檀州,经过一系列明察暗访,得知那名探子曾租住一家民舍的阁楼,而直到当时,那名探子并未退租。打开那阁楼的窗户,正好能监视到一家姓孙的人家。
莫轻言立刻调查这家孙姓人家,还真让他查出点结果。
那姓孙的主家叫孙德利,原本是南唐苏州人,十多年前来到了檀州,开了一家绸缎店,名叫“锦绣堂”,据说是苏州“锦绣堂”的分店,因此与南唐方面来往颇为密切。
在和煦堂失火案的前三天,有人看见有一些不明人员进入孙府,当晚又听到有打斗之身,并在孙府后墙外发现了一滩血。
显然,这个孙德利与和煦堂失火案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于是,莫轻言决定夜探孙府。
在孙府,莫轻言意外地发现孙德利正与一名黑衣人密谈,可是那黑衣人十分警觉,莫轻言才刚刚靠近,便被那黑衣人察觉,忽然挥出一掌挥出,又疾又狠,若不是暗中保护他的那名千牛卫高手及时出手,莫轻言恐怕就要殒命当场。
也正是因为那名千牛卫高手出手与那黑衣人对了一掌,引开了那黑衣人的注意力,飞身和一众高手去追杀那名千牛卫高手去了,没有注意到莫轻言,这才让莫轻言能从孙府中逃出,逃脱了一劫。
趁着混乱,莫轻言逃出了孙府。到了次日,发现孙府已经人去楼空,没有人留下。
此行,莫轻言并非一无所得,隐隐约约中他听到那黑衣人的半句话。“……计划不变,狩猎时动手。”
第三百三十二章 历史没有如果()
结合前因后果,莫轻言仔细地想了一遍,不由得大惊。
大晋皇帝秋狩,这早就不是一个秘密。黑衣人说狩猎时动手,莫非是要在狩猎时做什么动作?难道这帮人这般大胆,竟然打算想要狩猎时动手行刺小皇帝石重贵?
想到这里,莫轻言心中猛地一缩。联系到种种所知的情况,莫轻言越想就越觉得可能。
两次击退契丹人,特别是阳城之战,已经给小皇帝赢来了很大的威望与名声。很多人由此看到了中原中兴的希望,只要小皇帝石重贵善加利用,重振中原,成为一代中兴之主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而且,经过这两年的战事,淬炼中原兵卒,已经涌现了一大批像刘知远、杜重威、李守贞这般的名帅,一大批如李风云、皇甫遇、郭威、符彦卿这般的名将。
如若大晋一旦强盛起来,势必会南下统一天下,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南唐,单靠长江、淮河天险,南唐并没有把握能阻挡得住大晋南下的大军,而且,南唐还有心腹之忧。
吴越一向都对中原的朝廷俯首称臣,这些年又与南唐的关系极为恶劣,难说到时不会联手大晋对付南唐。
闽国虽然差不多被南唐灭了,但余烬犹存,随时都可能死灰复燃,会牵扯南唐大量的兵力。
南楚对南唐戒心重重,两国的关系比之南唐与吴越更有不如,一旦南唐与大晋开战,很有可能南楚会倒向大晋。
至于南汉,南唐与南汉虽然纠葛不多,但南汉之主性情暴虐,喜怒无常,趁火打劫不足为奇。
也就是说,一旦大晋挥师南下,南唐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败多胜少。
既然如此,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奋起一击。
如果能借着大晋皇帝此次秋狩,杀了石重贵,结果会是怎样?
现在石重贵刚刚打败契丹,尚未统合各方势力,如果在此时被刺身亡,结果又会是怎样?
想到这里,莫轻言身不由得一抖。
石重贵若遇刺身亡,莫说石重贵尚无子嗣,以大晋现在的形势,即使石重贵有子嗣也无用,各地诸侯必定会自立,烽火四起,彼此征战不休,黎民涂炭,大晋的国力也会因此而耗损殆尽。
很有可能,一些诸侯会效仿先帝石敬瑭旧事,投靠契丹。
当初隋末大乱之时,投靠突厥的枭雄不知凡几,谁能保证现在便没有人会委身投靠契丹,以换取荣华富贵?
即便无人投靠契丹,莫轻言也不认为分崩离析的晋国会是整军重战的契丹人的对手,毕竟阳城之捷虽重创了契丹,但并未伤其根基。契丹依然强大,在纠集十多万人马趁乱杀入中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南北朝五胡乱中原之旧事只怕又会重演。
更不要说南唐、后蜀对中原也是虎视端端,这两股兵马若是冲杀入中原,只怕几场大仗打下来,中原就剩不下什么了。
不行,这种事绝不能让它在发生。
莫轻言想清楚后果,下定决心,立刻快马朝开封赶去,只希望能在赶在那不明势力出手之前能够阻止小皇帝石重贵的秋狩。
谁料到紧赶慢赶还是慢了一步,还未进入开封城,莫轻言便已经听到小皇帝已经出城狩猎的消息。
莫轻言当机立断,他知道,虽然如今他已经官拜刑典提狱,但毕竟人微言轻,不说大理寺中有没有人肯相信他所说的话,即便有人肯相信,朝中又有几人冒着抄家灭族的威险,立刻擅自调动大军救援皇帝。
要知无令调动大军,罪同谋反。
而朝中大臣,大多都随皇帝石重贵狩猎去了,留下的那些人,何人敢冒如此大的风险,单凭莫轻言的几句臆测之辞便置身家性命不顾。
即便最后分清了轻重缓急,这么一耽搁,那些刺客也许就得了手。
想来想去,莫轻言便想到了李风云的风云卫。
李风云向来都是以胆大妄为而著称,他的部下也随李风云的性子,也许在这个时候,也只有风云卫才敢擅自出兵,援救皇帝。
想到这里,莫轻言立刻拨转马头,朝风云卫驻地而去。
果然,来到风云卫,见到典奎,莫轻言将他的推测和利害陈说了一遍。
典奎知道莫轻言与李风云的关系,更知道莫轻言的为人,若不是到了危急关头,莫轻言决计不会做这等鲁莽之事。既然莫轻言这么做了,说明事情已经非常紧急了。立刻决定出兵。
稍一思索,典奎立刻决定马上出兵,援助小皇帝。
当然,典奎也有另一层考虑,如若莫轻言的推测是错的,了不起风云卫重新回驻地,只当是做了一场演习,只要有这八千虎贲将士在手,他不信石重贵真敢动李风云,动风云卫。
风云卫有契丹送来的战马一万,麾下兵卒虽不善于马战,但是都曾受过骑术训练,骑马赶路是没有问题的。
近八千风云卫一阵疾奔,不到两个时辰,便赶到了御猎场十里之外。
此时,典奎留了一个心眼,吩咐风云卫暂时停下来歇息,正当他安排哨探去探听消息之时,御林军求救的号角响起。
典奎脸色大变,要知道小皇帝石重贵此次狩猎,带了足有两千多御林军,此时竟然吹响了求救的号角,说明形势已经极为危险。典奎毫不犹豫地命令八千风云卫将士立刻上马,向号角响起处进发,希望能及时救出被困的皇帝和文武大臣。
于是,这才出现了前文所述的那一幕。
如果不是李风云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提前识破了袭击者的埋伏,也许小皇帝早就亡命于刺客的箭矢之下。
如果不是在御林军和侍卫慌乱之际李风云独当大任,重新组织并鼓舞起士卒的士气,打乱了袭击者的部署,可能等不到风云营的到来,石重贵很有可能便死于乱刀之下。
如果不是风云卫及时赶到,吓退了袭击者,李风云和那三名太监决计挡不了那九名一流高手的攻击多久,小皇帝石重贵同样性命难保。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第三百三十三章 猜忌()
一场刺杀以落败收场。
御林军损失惨重,两千多名御林军,伤亡达八百多名,几乎溃散。宫中的带刀侍卫伤亡也不清,两百名侍卫,战死七十八人,受伤六十三人。随驾保护小皇帝石重贵的那三名老太监,两人重伤,一人轻伤。
可见当时局面何其危险。
至于随驾的那些宫女太监,死伤也不少,随驾的文武官员也死伤了十多位。好在袭击者并未针对朝中重臣下手,文武重臣的损伤并不严重。
因为袭击者临走前尽可能地带走被砍杀同伴的尸体,现场留下的刺客的尸体很少,不过被李风云一箭射杀的那名刺客的尸体却被找到了。
有人认出,此人是契丹的一名很有名的射雕手。
所谓射雕手,是草原上对神射手的一种尊称,但凡能称为射雕手者,百步穿杨不在话下。契丹虽大,但能被称为射雕手的人,却寥寥无几。至少,李风云与契丹铁骑交锋这么久,这还是遇到的第一个。
得知此人原来是射雕手,众人不禁冒出了一身冷汗。倘若李风云当时晚那么几个呼吸射出那支箭,倘若李风云的运气不是好得出奇,本来箭法平平的李风云竟然鬼使神差般的射中二三十丈外的这个射雕手,那结果可就不堪设想。
堂堂大晋皇帝在御猎场遭人袭击,而且参与者中有一名契丹的射雕手,这绝不是一件小事。这次狩猎也因此草草结束,在八千风云卫的保护下,小皇帝石重贵回到了开封城中的皇宫中。
早已经得到消息的千牛卫统领刘传勋,以及大理寺卿赵洵,还有开封府府尹徐长浩长跪于金銮殿外。
“哼,他们还有脸来见我!”刚刚回朝的石重贵脸色铁青,“传旨……”
“皇上!”侍候在一边的张尽忠深知小皇帝性子冲动,轻咳一声,道,“该用参汤了,参汤凉了可就不好喝了!”
石重贵一怔,挥退其他的太监,沉着脸问道:“大伴,你想说什么?”
张尽忠急忙跪倒,脑袋杵在地上:“奴才只是一个阉人,朝堂大事,老奴不敢妄加议论,请皇上恕罪!”
“朕没有怪罪于你,这里又没有他人,朕叫你说!”石重贵脸色阴沉,有些不耐烦。
“谢皇上,这般,老奴就斗胆直言了!”张尽忠伏着身子道,“奴才不知三位大人犯了怎样的大罪,不过,皇上身边可以信得过的人可不多呀!”
石重贵沉默了许久,方才道:“你的意思是李风云不可信?莫轻言也不可信?”
张尽忠的身子颤抖起来,身子伏得更低,几乎是贴着地面:“奴才,奴才不敢这么说,奴才这条命是陛下的,纵然是刀山火海,只要是关乎皇上的安危,奴才也在所不惜。”
这次狩猎,张尽忠也陪驾随行,遇袭之时,屡屡以身护驾,虽然并未起到什么作用,但是石重贵却看在眼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