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皇太子-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是凌驾于教育部之上的教育主管,是天子特旨督办全民教育的钦差,该他管的他管的一丝不苟,不该他管的绝口不问,以阉人之身,能得到朝内朝外一致赞誉的大太监古往今来不多,但他苗宣肯定算是其中之一。
这两年,苗宣的足迹遍及七八个省,处置乃至斩杀贪渎教育基金和阻扰教育发展的官员数以百计,亲自督察校舍质量,游说商贾捐款助资,鼓励百姓将子孙送进学校的事迹比比皆是。
如今大明县学、乡学遍地开花,新校三千余处,每一处几乎都曾出现过苗宣忙忙碌碌的身影,天子说了,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大明的社稷能否传承万代,他不能不上心,哪怕是累死在路上也是心甘情愿。
但是苗宣也知道,教育大计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最忌讳的就是操之过急,想要做出政绩他不需要政绩,万岁爷只要能对他的所作所为表示肯定,就如现在一样,就是他最大的政绩!
朱慈炯知道苗宣一直很卖力,对于自己的大伴,他比这个世上任何一个人都放心,苗宣没有天子剑,却比拥有天子剑的史可法在处置官员的权力上更大!甚至可以说,只要是苗宣认定的官员对于教育发展存在阻碍,他就可以下令军队直接拿下,哪怕其人位列封疆,名列王侯也是一样!
朱慈炯原本让苗宣督查教育,其初衷只是让其盯住自己的银袋子不要被下面的地方官贪没,事实上,苗宣做的远远不止这些,甚至比朱慈炯预料之中的更要好的多,可以说,因为苗宣的尽心尽力,大明的教育计划要比预想中的发展,至少快五年以上!
朱慈炯的御案上面,堆积了十余本厚厚的手札,里面记载的都是这两年来,大明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如今大明浙江、安徽、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河南七省加上南北直隶,共建设乡学两千六百四十二所,其中差不多一千八百所是朱慈炯拨给教育部的建校资金,而其它则全是苗宣四方游说商贾,捐资助建而成!
让朱慈炯尤为满意的是,这两千多所乡学,两年之内已经陆续招收适龄学童近三十五万!平均下来,每所乡学的学员超过一百,这要换做后世自然不值一提,但相比较于现在大明的人口基数,简直堪称奇迹了。
这里面固然有朱慈炯暂时免收学费的政策因素在内,但与苗宣公开在集市向百姓宣扬教育所能带来的好处,也脱不开关系。
另外各地县学业已落成三百三十余处,只不过还没有正式开始招生,按照朱慈炯的规划,县学如果对照文凭算,能在其中入读的起码也是秀才,而要达到这种标准,非乡学成绩优异者根本上不了,差不多十中取一。
教育之事,现下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随着大明人口的爆发,乡学的生源肯定不会缺,但在农耕时代,男丁还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一户人家若是有三个男童,能有一个成绩不错的入县学,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内都算是不错的了。
而且全民教育现在只是起步阶段,朱慈炯所展望的也不是大明能够一下子爆发出多少新学人才,而是要完成初步扫盲,让尽可能多的孩童认字识礼。
乡学教授的还是以儒家的几本经典启蒙读物为主,辅助以简单的数学,而县学则正好相反,以数学为主,辅以儒家经典,再配上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这也是儒家大臣普遍能够接受的教育方案,当然朱慈炯这么安排顾及的可不是儒家的臣子感受,而是觉得多少有些必要。
数理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儒学经典也有其可取之处,四书五经当中的至理名言,唐诗宋词里面的文字之美,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甚至成为历代科举的必考经典,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于里面不仅仅能够学到治国为官之道,还在于从中领会做人的至理,这些都是华夏文化传承数千年的精粹,当然该保留的还是要保留下去,以致薪火相传。
不过想想看如今的学子不需要如后世那样,学习几乎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用不着的英语,朱慈炯就感觉,现在的学童简直太幸福了。
当然以后也不会有,等到大明屹立在世界之巅,又怎么可能让子民去学蛮夷之语,要学也是歪果仁来学大明的官方语言才是,汉语可比英语难了不知多少,到时候,痛苦的就该是哪些外国友人了。
等到第一批县学学生入学,经过两年的新学教育,便可择优升入府学,能入府学的,必然是大明的青年才俊,文凭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举人,这些人毕业以后或许不会成为官场上的一员,但必然是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
第四百八十七章政绩(中)()
府学所学科目,经典彻底沦为末流,成为学子可修可不修的学科,按照朱慈炯的规划,府学若想升到非专业省学,数理化与政策见解文章是必考科目,其余的如地理、经典释义、历史得失、法理等等都属于选修科目,考试形势差不多相当于四加一。
当然现在谈府学还为时尚早,等到乡学学子五年毕业,县学三年毕业,升到府学,最快的一批如今还要五六年,甚至于全天下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座府学择地建校
但只要能在府学成绩优异,且顺利毕业,其内学子日后走上仕途必将比传统的儒生机会大上无数倍,甚至于朱慈炯为了打压儒学在朝堂上的生存空间,还会大力扶持府学生走上政坛,完成对大明官场上的一次大换血,假以时日,儒学除非改变,否则必然没落。
朱慈炯也没打算一棍子把儒家彻底打死,因为儒家学说的适应能力,经过上千年的验证,早已证明其拥有超强的应变能力,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帝王,都能在微调之后快速适应,这一点朱慈炯非常期待。
至于省学就要庞杂的多了,简单点说,乡学、县学和府学都属于基础教育,而省学按朱慈炯规划,如今还只是专业教育,其生源也不是单一的由府学学子升上来,而是面向全天下,专业省学甚至门槛更低!
不问年龄,不谈出身,甚至不管你识的字多不多,专业省学最讲究的自然只有专业!
商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军事学院、工学院乃至以后可能出现的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等,都属于专业范畴。
你想学商,可以!交银子去商学院,只要有基础,初阶课程不难,你想学法,以后进入公检法任职,可以!只要你能考上就没问题,你想学军事,可以!但你必须当过兵
这些学院都属于省学的范畴,只不过除了已经在金陵建成并开始招生的商学院、医学院和军事学院以外,其它连影子还没有,各省自然更是无从谈起。
最后一阶的自然是国学院,不过这个国学与后世的儒学经典没多大关系,但也不可能摒弃掉,儒学院就是国学教育的其中之一,前来执教的必然是闻名于世的当代大儒,为的是保留儒学的火种,让儒家不至于失了道统,朱慈炯相信,等到如今在建的儒学院落成,定会有不少的大儒心甘情愿的来教授儒家经典,儒学院的师资力量,若是说第二,估计没那个学院敢说自己是第一
苗宣此番回京,与各地乡学、县学建校、招生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勇于突破终于做出了极其大胆的尝试!
圣武二年二月初十,扬州府城建成了华夏历史上第一座,甚至可能是历史上第一座,专门供女子读书的女子学院!
全称‘大明圣武国立女子贵族书院’!
简称‘圣武女校’!
朱慈炯隐约记得自己上上次在苗宣回京汇报的时候,似乎自己随口提过一句,要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建立女校,让大明的女孩如同男孩一样可以接受正轨系统化的教育,没想到苗宣从此上了心,还极其果断的以扬州为试点,做出大胆的尝试。
实际上就连苗宣自己也没底,从选定校址到建成这段时间,苗宣但凡到一个地方都会宣扬女子读书的好处,以及宣扬天子决心大力发展女校的决心,这种做法让绝大多数富贵人家和官宦门楣嗤之以鼻,但同样有不少民户暗暗动心。
高门大户鄙视女校,一方面是深受儒家‘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歪理邪说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他们不屑于此,他们原本就会延请西席教授族中女子读书认字,自然不会稀罕什么女校,不过这些豪门如今也学精了,哪怕心里再怎么鄙视,只要是圣意,就绝不开口多说一句废话,免得引火烧身,苗宣可是内廷第一巨宦,天子最信重的大太监,他说建女校是天子的意思,自然没人怀疑是假,是以一个个果断闭嘴。
至于动心的民户,动心的原因其最主要的来源还是天子,圣武皇帝的威望在民间实在是高的发指,他老人家要发展女子教育,肯定是大有深意的,至于什么深意,小民不懂,但也不想懂,小民只知道如果条件允许,就一定会去无条件支持天子的大计。
另外,女校的成功与苗宣的嘴皮子游说关系同样巨大,比如女校的名称,按照苗宣的说法,并不是只有贵族官宦家的女子才可以进去读书,相反,如果指望贵族女子入学,女校能成功的可能性不足万一!
贵族女校!是为了让你家中的女子有机会改变命运成为贵族的学校!
国人婚嫁讲究门当户对,小门小户乃至山野女子,如果长相平平,最终能寻到什么样的归宿?绝大多数嫁给的还是山野村夫,一代又一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底层生活,姿色动人的若是被大户人家哪怕是土财主看上,最多也就是一个小妾的命
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子,古往今来衡量的标准无非就是年轻貌美、温柔贤淑、知书达礼等等,外貌那是父母所赐,天生的,在这个没有化妆品易容的时代,纯天然素颜,是美是丑一眼可见,出身一般容貌也一般,那只有认命,至于温柔贤淑,这个男权至上的时代,河东狮吼出现的概率不说没有,但一定少的可怜,大明皇后徐氏女,若是没有嫁入天家,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知书达礼就要靠后天培养了,你说你家女儿大字都不识一个,谈知书这不是扯淡是什么,原本小门小户的女儿家是因为生活所迫,没有机会,现在不一样了,天子创办女校,让天下间的女子都有机会读书认字,给她们一个知书达礼的机会,一旦学成,加上还算不错的外貌,被贵人相中,岂不是有了改变家门命运的机会,看看历史上哪些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多半不都是因为女子有才,成就了一段良缘吗
第四百八十八章政绩(下)()
苗宣很清楚,光凭这些虚头巴脑,展望未来的说辞或许能让家境稍微富裕一些的动心,但想完成天子希望的女校大计,还差一把最关键的火,想让这把火彻底燃烧起来,就需要添柴,而这柴就是银子!
这年头没有优生优育的说法,不管是豪门还是小户都是能生则生,完全不存在生下来以后养不活的说法,如今新生儿夭折率那么高,皇室都不能幸免何况民间,如刘家六兄弟那样全部活下来的只能用凤毛麟角来形容,只能说是种子太优良,这是血统,没办法
因此多生才是保证香火传承最重要的手段,而多生对于小户人家来说还有不一般的意义,生的男丁越多,家中的壮劳力就越多,在乡野就越受人艳羡,而生的女儿越多,只要家中有一个男丁成年,就不是绝户,也没什么人会去鄙视你,在背后戳你的脊梁骨,另外生女虽然赔钱,但在赔钱之前,好歹也能缝缝补补做做针线活,编织箩筐补贴家用,万一嫁的好了,那真是全家鸡犬升天
天子选秀,数十平民之女入宫成了娘娘和备选娘娘,她们的娘家人,哪怕原本家徒四壁,现在再去看看,那叫一个风光无限,就是县太爷、府尊见了也要曲意逢迎,相比起男人要苦读才有机会改变家族命运来说,女人只要貌美,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比男人不知道大多少倍!
但要让小民花银子让女子入学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要知道天子一开始施行全民教育计划的时候,入学的男童可都是要收费的,为的是让学校能够自给自足,不增加国库的负担,但是效果让朱慈炯很是失望,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按地区贫富差距来施行一到三年的免费教育,好在朱慈炯现在不差钱,要不然光是教育一块就能让国库增加不小的压力。
男童都如此何况女童?女童就算全免,受国人固有观念影响,会去报名女校的都不会有多少,因此女校扬州试点,苗宣在没有请示万岁爷的情况下,大胆做出了决断!
女童入学,学制三到五年!每年天子补贴入学女童每户十两银子!
这个决断当真是石破天惊,十两银子,按照扬州女校的容学量,大概可以让五百名左右女童入学读书,一年支出不过五万两,加上建校办学耗费,支出七万两已经算是顶了天了,这点小钱对于朱慈炯来说连毛毛雨都算不上,何况苗宣压根就没打算让万岁爷掏这笔银子,以苗宣的权势,再借着天子的大旗,只要抬抬手,愿意出这笔银子的商贾多得是。
十两银子,富豪之家当然不会在意,但算算看如今一户人家一年的收入有多少?种地的时候哪怕官府不盘剥,每户能有个四五两就已算是顶天了。
现在做工的机会多,一个月按正常劳力算大概一两五,一年不过十八两!现在只要家中有一个适龄女童入学就能得十两银子,那是什么概念!大乱之年,一个女童卖都卖不了十两银子,现在天子不但免费让女童读书认字,还补贴,这种好事简直突破天际,亘古未有啊!
苗宣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抛出这么个大诱饵以后,扬州女校的生源短短半天立即招满,九成九的女童全都住宿,这样还能省了养女的银子,至于安全问题,天子特办的女校,安全能有什么问题?女校的教习全都是女子,能够随意出入的男人全天下估计除了天子不做第二人想,就是官府中人为了避嫌,对这女校也只能敬而远之。
至于天子,小民倒是巴不得能看上自家女儿呢,只可惜天子明旨,十六岁以下的女子一概不得参加选秀,是以这种好事,也只能做梦时候想想罢了。
扬州一间女校的容生量毕竟有限,但闻风而动想要让自家女儿入校赚银子读书的何止十倍!哪些因为犹豫而错失机会的更是叫苦不迭,除了狠抽自己的大嘴巴子,也没有其它办法
苗宣感觉自己玩大了,按照这种反响程度,再兴建一百座女校估计都远远不够,按一百座算,一年支出就是六七百万两!虽然依旧不算很多,但苗宣敢肯定,如果这笔银子让国库出,高弘图不找他玩命才怪
于是,苗宣回了京,心情忐忑的向万岁爷做了汇报,估算着自己没有先请示,就开办女校,会不会打乱了万岁爷的教育部署,如果被重责,他也只能认了
朱慈炯肯定不会责备苗宣,这和苗宣是不是他的大伴没有半点关系,甚至女校能这么轻易办起来,而且反响这么激烈,很是出乎他的预料,因此很是褒奖苗宣了一番。
女校的建立是改变国人固有观念的一项重要举措,朱慈炯曾经设想过如何去做,只是手头上的事情太多,一时半会就忘到了脑后,没想到被苗宣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有句话说的好,能用银子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
但朱慈炯知道用银子刺激女童入学不是解决观念的根本办法,但却是行之有效的一种途经,只不过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