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蜀汉的复兴-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天,追击而来的牵弘没什么表示,上报给邓艾:领导,有人堵路。完毕。
第二天,轮岗的王颀就没那么好脾气了:这位爷是天水太守。作为天水的主官,他对姜维的观感是:这家伙简直就是天水之耻。所以王太守到了这里后二话不说就拉着部队上了——结果,大败而回。
这下子邓艾不高兴了:姜伯约,你这样搞不行啊。虽说老子是想放你回汉中去给钟会那个臭小子(六十多岁的人骂三十多岁的人臭小子好像也没啥错)添乱。但你得让我在我的领导那里有交待啊。这么几千人就堵住我几万人?堵个一两天也就罢了,时间长了大将军不私下嘀咕我才怪!
于是第三天,邓艾军的主力上了。
咦?没打动?这一定是错觉。等我回去睡个觉再来。
第四天,还是没打下来。
这TM一定是我状态不好。我回营开个PARTY再来。
第五天:这个赵广是什么人啊?居然这么猛!这些年也没听说他在姜维的手下做出多大的功绩啊!
现在,第六天了。对方堵口的军队终于只剩下一个人了。可是,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天啊!六天!以姜维的能力,硬攻都能把诸葛绪给吃干净了!
而且看看现在自己这些士兵,全TM 眼神呆滞。作为一个统兵多年的良将,邓艾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士兵心里在想啥:这就是我们这次要去征服的国家吗?这么一支小部队,以寡敌众,三千人全员战死,就没有一个逃跑的。这样的国家真的是我们能够征服的吗?
“呵呵呵呵呵~~~常山赵子龙之子!大汉牙门将赵广在此!大好头颅,谁来拿去!”
“真不愧是长坂英雄之子啊!”伴随着一声赞叹,一个矫健的身影催动身下的坐骑越阵而出。走近赵广身旁后,年轻的骑士拱手为礼:“大魏征西将军之子,偏将军邓忠见过赵将军。”
“有礼了。”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站直了身躯,赵广对着邓忠微微一笑:“小将军与我大汉敌对多年,多有战功。算是英勇豪迈之人。今日死在小将军的手里,也不算辱没了我赵广。”
看着赵广连长枪都无法抬起,邓忠长叹了一口气,狠狠的把手里的长枪插在地上。然后翻身下马,抽出了腰间的长剑:“赵将军,得罪了。”
随着这一声得罪了,邓忠飞快的把手里的长剑插进了赵广的胸膛。
“嘶~~~”在满是轻松解脱的神情中,赵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父亲,我今日之表现,没有给您丢脸吧?”
“兄长,国威,我就先走一步了。剩下繁重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等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那一天。可一定要在我的坟前告诉我啊~~~”
蜀汉炎兴元年八月二十一日,为了掩护姜维的主力部队与邓艾的追兵拉开距离。蜀汉牙门将赵广,率领不足敌方十分之一的兵力堵截邓艾主力达六天之久,累计毙敌六千余人之后。壮烈战死!
……
与此同时,姜维的部队距离桥头只有六十余里的路程了。
“报~~~大将军。前方斥候队已经和敌军的斥候对上了。现已探明,敌军三万人,以桥头堡为核心,全部盘踞在白龙江以南。”
“呼~~~这个诸葛绪,果然没有南下白水关。如此,我大汉的局势还不算太坏!”
回头看了看自己的部将,看到情绪明显不高的赵统后,姜维也很是惭愧的叹了一口气:“伯治,维真是……”
“大将军无需再说什么。这是广弟自己做出的选择。没有人逼他这么做。他只是尽了一个大汉臣子的本份罢了。”
“哎,姜维有愧于赵家啊。若不是贪图那一季的粮草……”
“大将军无须自责。虽说现在后军还没有接到邓艾靠近的消息,但广弟再怎么能干,也不可能长时间堵住邓艾。所以当务之急,还是怎么尽快击破驻守在我军归路之上的诸葛绪。”
“嗯?击破?这个到也未必啊。”
……
另一边,桥头堡。
自从八月初发兵,一路高速挺进,顺利的占领了桥头堡后。诸葛绪已经在这里等待了大半个月了。
“报~~~启禀刺史。我军斥候已经发现敌军!”
“哦!旗号是什么?是姜维么?有多少人?”
“敌军领兵大将确系姜维无疑,观其规模,大约三万余人。”
“啊?这么多?邓士载在干什么?!这姜维简直毫发无损的来到了本官的面前!这邓士载都没和他打上一仗么?尔等可曾发现姜维军队后方有没有我们的友军?”
“呃。这个,属下的斥候冒险越过姜维军西行了三十里,没有发现友军!”
“这,这这这……这邓士载干什么吃的!他把大将军的命令当儿戏么?”
可以说,诸葛绪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他心里很清楚:第一,桥头堡太小,本方的三万人是无论如何都塞不进去的。所以如果要和姜维交战,只能是打野战。第二,在兵力相等的情况下,打野战他绝对不是姜维的对手。
不过还好,这大半个月他诸葛绪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至少,扎营、固垒、修筑各类防御工事,这些事情他是老老实实的做了的。
“传令!全军固守营盘。没有本官的命令,不准一兵一卒出营交战!”
“喏!”
“报~~~~”
“又有什么事啊?”
“前方斥候最新报告。敌将姜维在看到我军大营后,率领敌军北上去了。”
“北上?”诸葛绪稍稍思考了一下后就猛的跳了起来:“不好,姜维这厮是要去断我军的后路!”
他这句话吼出来之后周围的幕僚以及益州本土世家派来的代表全都愣了:大哥,你失心疯了吧?你雍州军三万人全都在这里了,二十万石存粮也全都搬运到这里了。哪里还有什么后路需要保护的?姜维难道这会还要带着这三万蜀军去北伐不成——人家一心一意想的都是怎么尽快回到梓潼进入汉中啊!只要你在这里坚守几天,等到后面的邓艾一到,两面夹击之下,姜维就完了蛋了!
“不行!我军后路不容有失。传令!全军立即启程北返!务必要保住我军的后路!”
“刺史!使君!”
“勿复多言!立即启程北返。有敢妄言者,杀!”
……
八月二十五日,姜维的军队率军北行三十里,在接到诸葛绪的军队已启程北上的消息后。立即全军南下,迅速的通过了桥头。而诸葛绪在听到消息后,急匆匆的率领军队再次转向回到桥头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八月二十六日。姜维的军队通过桥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天!
“大将军真是神算。你怎么猜到诸葛绪会这么容易上当呢?”
“呵呵呵,诸葛绪虽然并非良将,但这样浅显的计谋还是看得出来的。”彻底甩脱追兵,蜀汉机动兵团主力终于可以顺利的向汉中前进了,此刻的姜维心情也是大好:“诸葛绪不是看不穿我的声东击西之计。但他看穿了又怎样?不清楚邓艾离他还有多远,我军军容又很整齐,明显没有经历过大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根本不敢和我军野战。所以我一北上,他立即非常配合的让出大道——到时候他完全可以说是邓艾没有跟紧我才导致他判断失误的。这种官僚的小九九,我虽然不是很擅长,但还是懂一些的。”
“原来如此,大将军高见。咦?前面有一支军队,旗号是廖?”
“呼呼呼~~~伯约,终于见到你了。还好还好,你还没出事。”
“咦?元俭?你怎么在这里?”
“哎!伯约,说来话长了。但最要紧的一句话是:阳安关,丢了!”
第九十四章 钟会的运气(一)()
“伯约,阳安关,丢了!”
“啊?这……阳安关如此险峻,又有子廉这样忠于职守的大将坐镇,怎么可能会丢?”
时间倒回十多天前。
八月十三日,子午谷南端出口。
“属下魏兴郡太守刘钦,拜见镇西将军。”
“刘太守辛苦了。呼~~~这子午谷之险峻,本将算是见识了。若不是刘太守事先守住了出口。只要西蜀在这里放上一支人马,本将要想出来,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这伐蜀若能成功,刘太守可是首功!”
钟会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可真的不是在作秀。
作为一个长期在中原大地生活的颍川人,第一次穿越秦岭这样的雄壮大山,钟会是真的被这里的崎岖山路给震撼到了。
别的不说,进入秦岭十余日来,钟会的双脚就极少沾地——不是骑着马不沾地。而是脚下踩的主要就是铺设在狭窄栈道上的木板,真正的地面距离脚下的木板有几十到上百米之远。而且在行进的过程中,钟会的马还踩断了一根木板,差点把镇西将军给弄到悬崖下面去。
为了这事,镇西将军非常恼怒。从窟窿里爬出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负责给全军开路的许仪给抓起来杀掉了——许仪是谁?曹操的贴身保镖许褚的儿子啊!虽说这一举动也有杀人立威的意思在里面。但悬挂在半空的经历,确实强烈刺激到了钟会的神经。
“不敢当镇西将军如此赞誉。下官不过是尽了本份。”
“嗯,刘太守。闲话就不多说了,目前蜀贼在汉中的兵力布置如何?”
“喏!下官已经打探清楚了。蜀贼将一万余兵力收缩在汉、乐、黄金、阳安关四地。汉中盆地内的麦田已经全部收割,野外的百姓也已经全部入城。”
“嗯……这是坚壁清野啊。”钟会的脸色变得很不好看起来:“罢了,传令兵!”
“我等听候将军发令!”
“传令!全军出谷后立即展开!派出人手联络其他两条通道的友军。整顿完毕后,全军向汉城进发!”
“喏!”
八月十五日,十二万曹魏士兵全部进入汉中盆地,全线展开。
但是他们面临的局面非常的不妙:整个汉中盆地的野外,找不到一粒粮食,看不到一个百姓。
亲身走过秦岭一次的钟会面对这样的局面深深的皱起了眉头:这样下去,如果不尽快拿下汉中的一两座城池,数量高达十二万的魏军很快就会陷入粮食转运困难,迟早会供给不上的尴尬境地。
八月十六日,曹魏前锋部队展开了对汉城的攻击。蜀汉汉中兵团护军蒋斌守御得法,魏军没有找到半点攻破城池的希望。
八月十七日,钟会来到汉城城下。在围着汉城绕了一圈后,钟会也非常的无语:这座城池,是从王平时代就开始修筑了。蜀汉政府前后不断加固持续时间达二十年以上。这样的城池,不填上三五万人的性命,不持续攻击半年以上,是根本不可能拿下的。
对于出身于颍川高门世家的钟会来说,普通士兵的生命不算个什么东西。但是他耗不起的是时间:司马昭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了,是绝不会给他太多时间的。所以面对这样的坚城进行强攻,钟会是不敢在如此的政治生态下这么做的。
既然不能强攻,那就劝降吧。不管怎么说,钟会的文章写得非常不错,书法更是当世数得着的大家。
当天下午,汉城的蜀汉守将蒋斌收到了钟会的来信。
信里的内容非常的高雅,通篇不见“请投降”这样的字眼:巴蜀之地贤智文武之人才太多了,至于您蒋斌与诸葛思远(诸葛瞻),就如同小草和树木相互依存,相互了解一样,和我钟会是同类之人啊。话说敬重桑梓先贤,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德。我今天来蜀地呢,其主要目的就是打算瞻仰尊父大人的墓地,你老爸的坟头在哪个凼啊?还请你告诉我,我一定去祭祀洒扫。
汉中军团护军蒋斌,其父亲是蜀汉政权的第二任权臣:大司马蒋琬。钟会提出要去给蒋琬扫墓,其真实的意思就是:“我很看得起你哦兄弟,你投降吧,投降过来的话我一定对你很好。”
“切!这个钟士季,我跟你很熟么?用得着你去拜祭我父亲的坟头?”
“那么将军?我等该如何回复呢?”
“呵呵呵,这个钟会不是个爽快人啊。哪有劝降劝得这么扭扭捏捏的。罢了,他不爽快,我爽快点好了。”
很快的,钟会也收到了蒋斌的回信。
“得知您以我为知己,愿与您为气味相投之人,雅书惠及,不便拒绝您的要求。亡父当年患病,逝于涪县,占卜者说那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在其处安葬。知道您西来蜀地,竟要屈驾瞻视墓地以表敬意。颜回视孔子如父,这是他的仁德呵。知悉您的来意颇为感伤,让我更思念我的父亲了。”
话说的很文雅,其实内容相当的嚣张:“傻逼!我爹是谁啊?大汉的大司马啊!我这会正继承他的遗志保卫大汉呢。怎么可能投降呢?你想给我老爹扫墓?呵呵呵,我爹的坟头离这里很远哦。在涪县!你有本事打到那里的话,就去扫墓吧。哈哈哈哈哈~~~”
收到蒋斌回信的钟会心里头一万头***呼啸而过。但是表面上还是笑嘻嘻的对众将说道:“这个蒋斌,真是个妙人啊!”
MB的你风雅的劝降失败了,居然还说人家是妙人。要脸不?
妙人妙过了,钟会很是郁闷。
然后他把十二万军队分为四队。分别向汉城、乐城、黄金城和阳安关展开试探性进攻。
汉城就不必说了,打不下来。
乐城也是一样,那可是和汉城一样的汉中坚城。
至于柳隐镇守的黄金城,没错,那是一座小城。可是那座城是建在山上的。而且和当年马谡在半山腰立营被断了水源不同。黄金城所在的小山上,有自己的独立水源——总之,还是打不下来。
至于阳安关,钟会根本就没有抱任何希望——那是汉中各个据点中最为紧要的所在——这是口袋的袋底,是万万不能破的。王含、蒋斌等人给了这座关卡最多的士兵,为它配备了目前汉中军团中最能打的将领。
看看钟会派向阳安关的领兵大将吧:护军胡烈。这位爷是司马昭的心腹,胡家整个家族都是依靠着司马家发迹的。对司马家最是忠诚不过。所以才能被司马昭派来做钟会的护军,行监视之责。钟会把胡烈派去攻打阳安关。就是故意要胡烈碰一个灰头土脸,以后好在营务方面进一步压制胡烈。
总之,这会儿镇西将军非常的不爽快:这几个据点若是一个都敲不下来的话,就只有指望邓艾、诸葛绪从阳安关的背后发动进攻了——那样的话,他这个全军统帅的面子往哪里搁啊?
第九十五章 钟会的运气(二)()
“子廉贤弟,据斥候的报告。敌军的领兵大将是护军胡烈,其部队的前锋距离我阳安关只有二十里了。”
“呵呵呵,来得好。就让这些魏贼见识一下我阳安关的坚固!传令!”
“且慢!”
“嗯?蒋兄有什么要说的么?”
“呃,子廉,敌军来犯,难道我等不该出关迎战么?”
“……”
“子廉?”
“……蒋兄,你是不是犯糊涂了?复兴社这边的情报清清楚楚,钟会这一路全军不下十二万。就算这十二万不是全师而来,起码也有个三五万人吧?我军全军也就五千人,如何与敌军正面交锋?好在这阳安关是难得的天险,我等以此为依托,敌军纵有百万,也难以逾越!”
“嗯……”蒋舒的眼睛转了转:“贤弟说得在理。愚兄并不是不知道面对优势的敌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