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蜀汉的复兴-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司马府(大都督府)与兵部的职权划分,既要防止后世武人地位衰落,也要防止武人权力过大而犯上作乱。严格来说就是军令、军政分离。
大司马府管征兵、训练、军官晋升和任职调动、作战、战略战术计划制定、军校设置与管理等。兵部就是专门为大司马府以上的所有计划做后勤保障的:粮食供应、俸禄发放、国防建设专款拨付、装备供应与改良、退役士兵的安置、阵亡将士的抚恤等。简而言之,若是和后世相比,大司马府的职权大约类似于后世中央军委下的总参和总政,兵部的职权大约类似于总后与总装。
军政、民政之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机构:最高法院(审判)、廉政公署(监察)。这两个机构的主官,由皇帝任命。而且一旦任命,除非渎职,否则任期终身。
最后,拆分司闻曹。一部分仍为司闻曹,负责对外情报刺探、暗杀、扶持境外友好势力或者发动国外百姓暴动等。一部分命名为锦衣卫,主要负责国内民情监控、引导。不过作为穿越者,关彝给了对外的司闻曹便宜行事的权力,却对锦衣卫的职权范围做了明确限制:只有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但是没有手——有探听权、报告权,但是没有执行权。当然也没有后世锦衣卫那样有自己的监狱、司法审判权力等。
中央之下,州级行政部门弱化,审判、监察、内情掌控部门强化。郡级有完整的应对中央诸多衙门的各级部门,也设立各郡法院和廉政公署。而县级则是行政部门全部对应上级一一设置,但审判、监察部门则没有:在这个时代,把法院建在县级真的是浪费而且没有必要。县长一人继续身兼行政、司法才是符合这个时代的安排。而在目前县作为最低一级国家行政单位的前提下,你在县里设廉署也是真的没什么用:监督监督,上级对下级都未必有效,平级监督那就……
随着这道命令下来的,当然还有各级政府主官的任命。
总理、大司马:关彝。
副总理:简单、樊建、裴秀。
吏部尚书:郤正,侍郎:张华。
户部尚书:糜照,侍郎:和峤。
礼部尚书:诸葛京,侍郎:任恺。
兵部尚书:田续,侍郎:皇甫辏А
刑部尚书:张殷,侍郎:诸葛靓。
(前者为雍州大族族长,后者出身琅琊诸葛氏,而且先后出仕魏、吴两国,对关东和江南世家极为熟稔。)
工部尚书:孙刚,侍郎:李翔。
大司马府长史:马过、霍在。
大司马府记室:石乔。
最高法院院长:李密。
廉政公署长官:常忌。
宗正府大宗正:甘陵王刘永。
少府正:麴冗(金城豪族)。
大鸿胪:赵廞,鸿胪少丞:黄华(酒泉豪族)。
理藩院院正:孟琰,理藩院少丞:李特。
司闻曹正:吕雅。
锦衣卫指挥使:艾非。
这是一份各方反复商议,彼此妥协的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复兴社的元老们当然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也尽可能的容纳了益州、雍州、关东世家乃至异族的人员。相对而言,凉州在这分名单中占据的分量实在偏少。但是凉州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确实缺乏超级世家。而在关大司马的教育改革没有完成之前,固有的家族内部培养体制下,凉州人才虽然也层出不穷,但更多的却是武将。在军权必须牢固掌握的情况下,也只有暂时委屈凉州人了。
不过,凉州的代表这一次也捞到了外交部的副部长和皇帝私人金库总管。这其实也是很有潜力的两个职位。所以他们的怨气倒也不是很大。
总之,任何官职的任命都不是那么简单的,关彝在保证复兴社众人基本利益的前提下,也尽最大可能的去团结了另外一部分人。
第五零八章 江山真如画(二)()
中央政府之下,当然是目前季汉掌控的十一州刺史官职最为显眼。在这里,关彝对州级政府的侧重点做了修改。
东汉时代,十三州,一百零八郡。州刺史是年俸六百石的中级官员,州下面的郡太守才是两千石的高级官员。那时候的州刺史,对下面的各郡只有监察权而无具体的民政、财政、人事、军事权。对各郡举荐上来的孝廉更是半点干涉的权利都没有。
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中央直接对郡一级行政单位进行有力控制,使得地方上无法形成强大的割据分裂力量。顶级世家的发展受到限制,中级世家乃至豪族都还有存活、发展、强大的空间。相对而言,由于大中世家的彼此牵制,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过得更好一些。
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各地叛乱此起彼伏,其叛乱范围往往宽达数郡乃至数州。单独的郡太守已经无法有效掌控局势。所以汉灵帝听从刘焉的建议,改州刺史为州牧。
州牧的权力就太大了:整个一州的民事、财政、军事全都由其负责。所以汉灵帝一崩,加上董卓的粗暴执政,整个东汉瞬间分崩离析。
三国时代,蜀汉只有一州,没什么好说的。曹魏和东吴都实行的是大军区制。即给重臣加上各种将军、都督某某诸军事等头衔,让他们出任某一军区的司令官。而各州的刺史或者州牧,若是没有将军或者都督头衔,则只负责民政。这是初步的军、民分开。
现在,关彝对地方上的权力设置是:
其一,继续保留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在此之外,以退伍或者伤残老兵出任乡长、亭长,加强地方掌控。
其二,继续推行大军区制。地方行政长官手里也就是几百维持治安的郡县兵,真正的野战军与民政体系较为完整的分割开来。
其三,弱化州一级政府的人事权和财政权,但同时加强这一级政府的监督权、考核权。民政权方面,州政府的主要职责也是指导、协调等功能。
总之,国家毕竟太大,分为十几个州也是必要的。但是中央政府的影响是要直接贯彻到最基层的。所以,人事权和财政权一定要分散到各郡。各级州政府更像是中央的派出机构,而不是真正的一级政府。
好吧,其实明朝的巡抚一开始也只是中央派出的官员而不是一级省政府。但是随着地方与中央的博弈,巡抚渐渐成了事实上的高官(严格来说高官应该是布政使)。关彝也不知道这样的制度能够坚持多久。但是他心里很清楚:农业社会由于生产的分散性,使得全国各地除非是在受灾的时候,其他时间彼此的经济联系很弱。这是天然的割据力量的根源所在。由于分裂力量的增强,中央政府为了保持统一,不得不加强地方官的权重。分权到了最后都是成了集权。
要客服这样的惯性,唯一的方法就是加强各地的经济联系和心理认同,而这,需要的是文化的浸润、交通的改善和工业的发达。前者大华夏独步全球。后两者,则是穿越者的责任之所在。
总之,刺史的权力虽然遭到弱化。但到底是对一州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地位崇高,所以,这十一州刺史,还是引起了各派人士的关注和争夺。
在又一轮的反复磋商后,十一州刺史的人选终于底定。
益州刺史:马义(南中都督不再设置)。
凉州刺史:陈璨(董厥隐退)。
雍州刺史:庞宏。
幽州刺史:毛炅。
平州刺史:杨稷。
冀州刺史:陈寿。
青州刺史:李骧。
并州刺史:杜轸。
徐州刺史:卫瓘。
豫州刺史:羊祜。
最后一个州,兖州。关彝在和刘谌郑重协商后,选了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人物做了刺史。
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协的长孙,晋国灭亡时爵位为山阳公的刘康。
在季汉拿下关东八州后,长安政权对以前曹魏、司马晋封的各类王爵、公爵、侯爵什么的那是全都不承认的。便是如许琮这样对雒阳开城有功的,也只不过给了一个新的亭侯爵位,以前的牟乡侯爵位那也是没有了的。
所以,山阳公国自然就没有了。
但是,人家毕竟是前朝皇室后裔啊,你季汉不是号称大汉正统嘛?怎么对前朝汉家皇帝后裔如此苛待呢?
按照辈分来说,刘禅和刘协是平辈,那么刘谌就比刘康高一辈。但是现在的刘谌总不能把皇位让给刘康,然后又去做新一代的刘皇叔吧?
所以,刘谌只能是给对方一个县侯的爵位暂时安抚:这个县侯还不是司马炎那种在封地上可以便宜行事的县侯。而是两汉传统的县侯:这个县每年赋税的一定额度给你家开销。仅此而已。
这样的安排当然引起了一些杂音。所以,在和关彝商量后,刘谌直接给了刘康兖州刺史的职务:我让我那远房侄子不当空头公爵,给个实职让他做事,我的心胸够宽阔了吧?
心胸是否宽阔倒不见得,但是这里面包藏了大司马险恶的用心那是肯定的。
在后世有一句网络名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之所以觉得现在日子过得还不错,那是因为苏联还存在。
还有一句话的大意是:虽然你经常抱怨生活的各种不公平,但你之所以能够在网上随意抱怨而不是整日提心吊胆被哪颗流弹射杀。正是因为你抱怨的执政党还存在。
可以预见,在未来新一轮的改革里,季汉十一州,尤其是新近纳入的关东八州,一定会激起部分世家的强烈反抗。由于世家对基层的掌控根深蒂固,不是刚刚下到各乡亭,势单力孤的退役老兵能够完全抗衡的。所以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部分不明真相的百姓,一定会被世家鼓动而作乱。
这个时候,除了单纯的镇压以外,最好的方法就是:立一个标杆做对比。
兖州,世家林立。又地处腹心。将来若是有叛乱,注定是要成为主战场的。但是他现在又是彻底的内地州,距离东吴乃至北边的异族都极远,便是闹翻天了也得不到外部势力的有效支援。
所以,刘康童鞋你去做刺史吧,我们不让你做米虫,给你实权让你办事哦。这心胸够宽广了吧。而且为了打消你的顾虑,我们连老兵残兵都不往这里派,为了维持这里的稳定,连各个郡县的主官也不怎么换。够意思了吧?
反正现在的关东八州,河北五州我们用的是复兴社股东做刺史。河南三州里边境地区两州用的是以前晋国的名臣。就这兖州用的是前朝皇室。到时候大家完全可以对比嘛:朝廷每年都是要统计各州人口、耕地增长情况的。文字可能撒谎,数字可不会撒谎。
到时候全国各地的世家、百姓就会明白,到底是哪个州的庶政做得好,到底是哪个州的百姓日子过得好。如季汉这样的新政策,才是真正的对百姓好!
而像你这样做了几十年米虫的人也会知道,我们季汉能够以一州之地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到了那个时候,或许你的心里才会真正的平复掉不甘的情绪,全心全意的在新的大汉里,做一个顺民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五零九章 江山真如画(三)(为天山唐门书友加更)()
除了对中央机构进行重新调整,对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进行侧重修改,以及任命各级官长之外。刘谌还发布了另外几道命令。
第三道命令:建立军衔制度令。
军衔的意义有多大就不必多说了。在平日里,他是军人的荣誉和待遇保障。有序的军衔晋升,可以有效的打破世家子啥都不懂,直接凭着身份和血缘就空降到各种将军的位置上。以此给了寒门子弟通过努力作战、忠勤服役以出人头地的通道。
而在战场之上,军衔的意义更加明显:军队经过作战,总有编制彻底打乱的时候。这时候聚集在一起的一群士兵以谁为首继续作战?当然是人群里军衔最高的人。
在这里,鉴于这个时代文盲占了大多数,而且能够进入五丈原学院念书的更是极少数。所以关彝并没有制定官、兵分开的制度:即后世那种军校出来是军官,征召入役的是士兵的基本制度。关彝是没有采用的。
他这套军衔制度,只是规定了不同的起点和考核方法。但是士兵通过长时间服役和优良的表现,逐渐的晋升到军官,才是未来大汉军官晋升的主流。
具体点来说是这样的。
首先是军衔与职务的对应关系:
最高军衔:元帅。一般授予大司马(大都督),以及立下较大战功或者资历足够的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
上将: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功勋卓著的四方将军、四征将军。
中将:四方将军、四征将军,功勋、资历都较突出的四镇将军以及安汉将军、辅汉将军这种特殊的杂号将军。
少将:四镇将军、资深杂号将军。
准将:普通杂号将军、表现特别优异的中郎将。
上校:中郎将
中校:高年资或者功勋校尉
少校:普通校尉、资深司马
上尉:司马、军侯
中尉:军侯、曲长
少尉:屯长,另外五丈原学院毕业生一旦毕业立即获得少尉军衔。
士兵方面,从低到高分为新兵、执戟士、执锐士、破阵士四级。
以上军衔,按照规定三年一考(士兵是一年一考),考核通过便可晋升。晋升之后除了肩章、服饰变化之外,更多的是俸禄的上涨和后续职务的升迁。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地位的提升和自我军人身份的认同。
当然,虽说破阵士与少尉之间并没有绝对的鸿沟。但是你从一个士兵升级为军官,那就有了指挥的职责。要做指挥,你不识字,看不懂上峰传来的命令。脑袋愚笨,无论怎么学习都记不住旗号的意义那这个军官你还是做不了的。
但是呢,你虽然文化不行。却是一个英勇杀敌的好兵。那这样的士兵虽然不能做军官,但却可以做兵王。所以,破阵士之上,还有各级军士长的军衔。总之,一级军士长的待遇可以和少将敌体。也算不亏待这样的特殊人才了。
第四道命令:殖产兴业令。
这是为了在将来对世家大族动手时,避免世家大族利益受损太多,又找不到新的生发门路,只能拼死顽抗的情况出现。而专门提前发布的一道命令。
具体内容是:
其一,划定新成立的大雍州为国家手工业基地和未来的工业作坊基地。在这个区域内从事各类产业,在税收上有着极大的优厚补贴。
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要人为的催生出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工业中心。以此加强中央政府的力量和对周边区域的吸引力,防止后面的分裂主意抬头。
用后世朱尔典形容民国乱世局面的话就是:中国没有成套重工业,更没有全国性的重工业中心,所以军阀要独立于中央之外生存变得非常容易。
所以关彝和刘谌一开始就说明:组建大雍州(陕西南部,河南大部以及山西内蒙古矿产集中部,这是汉末三国时代华夏最精华的区域),在大雍州里不分封任何诸侯,并且把各种产业都尽可能的集中到这里。
其二,开放部分民生用品,如肥皂、蜡烛、高度酒、牙膏、牙刷等的生产技术。欢迎各个世家投资并在大雍州之内建厂。
其三,推广油菜花、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并无偿提供榨油、制糖技术——未来我是要清查户税,清理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