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山河志-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继武微微一笑:“俗话说,人比人,比死人。历史也是一样的。华夏的历史,按时间顺序是纵向发展。所以纵向比较,都是自己的,也比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观局者迷,旁观者清。原来我们所站的角度,都是局中人。”
佟六十恍然大悟,接着疑惑地看着曹继武,“你的意思是横向比较?”
“四叔请稍待。”
曹继武说完,转身去了里屋。
不大一会儿,曹继武拿来了堪舆世界全图。佟君兰见状,急忙将桌子收拾了出来。
精步营里的许多西洋事物,陈圆圆都感到稀奇。于是沈婷婷、孔四祯和东娥,就带她来精步营参观。她们见到曹继武和佟六十谈话,急忙围了过来。
如今三兄弟代行经略使职权,执掌长沙。所有的物资调配,必须通过小吴门的千户行署。军师刘玄初,本来找曹继武商谈军粮的问题。他一见世界地图,顿时觉得稀奇,急忙跑过来看究竟。
曹继武也不吝啬,张开地图,给众人详细指点,当今世界各国的位置。
“大师兄,你说错了。意大利和德意志,如今都是松散的联邦,还算不上国家。”
众人闻声急回头,原来二金早回来。
当时的德意志和意大利,还处于分裂状态,曹继武点了点头:“乐乐说的对,不过意大利和德意志,虽然还在分裂,但他们各自内部是一个民族,可以整体看待。”
刘玄初和佟六十二人,可听不懂三兄弟掰扯西洋世界,因此佟六十让曹继武切入正题:“咱们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吧。”
曹继武点了点头,用手指点了点地图上的君士坦丁堡,郑重对众人道:“这里曾经出现过的东罗马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而如今突厥人的奥斯曼帝国,从兴起到现在,也已经将近四百年。”
一千年和四百年,要比华夏王朝,三百年的一个轮回,长的多。
刘玄初有些疑惑:“我华夏的历史轮回,从未超过三百年。而西洋世界,竟然出现过千年的王朝,这是为什么?”
曹继武脱口而出:“文明方式。”
“文明方式?”
佟六十相当疑惑,众人也很疑惑,齐看着曹继武。
第508章 三大文明方式()
文明方式,相当抽象,不太好解释。佟六十和刘玄初还可以,身边的这些女人,对理性本来就不擅长,贸然深入文明方式,她们肯定听不懂。听不懂,她们就会来纠缠,浪费精力和口舌。
于是曹继武从熟悉的信仰开始,反问大家:“华夏有两大信仰,你们知道不知道?”
“佛家和道家。”
佟君兰脱口而出,曹继武摇头。
“儒家和道家。”
沈婷婷大叫,曹继武仍然摇头。
“我想到了。”
金日乐大叫,“就是种地和做官。”
金月生闻言,拍手称赞:“乐乐说的对,华夏汉人除了做官,就是种地。至于其他的,什么都不信。佛祖灵验,供佛祖。神仙灵验,供神仙。圣人灵验,供圣人。所以汉人什么玩意都供。然而无论供奉的是谁,所做的事,一切都和做官和种地有关。”
刘玄初连连摇头,一本正经纠正:“这叫耕读,什么做官和种地,俗!”
“不都一样嘛。”
金日乐敲了刘玄初的脑壳,一脸笑嘻嘻,“没本事的,在家种地。有本事的,上学堂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做不成官就发牢骚,牢骚发完了,也不想回家种地。所以对你们汉人来说,做官就是最大的信仰。千百年了,都一个鸟样。”
“士农工商,这你还真得承认。”
金月生拍了拍刘玄初的肩膀,一脸无奈,“乐乐说的对,你们汉人,只把做官和种地当成正经事。其他的一概嗤之以鼻,不屑于顾。做官向来只会压迫种地的,所以做官才能高人一帽头,所以做官才是汉人最大的信仰。”
“我也同意。”
佟君兰也冲刘玄初叫道,“三教九流,你们汉人一个也看不上。千百年来,你们把做官和种地,印在了骨髓里。历史书记得,全是做官的。所以汉人最喜欢做官,其他的全是口是心非。”
二金和佟君兰联合,刘玄初被呛得不敢抬头。
曹继武叹了口气:“汉人眼里的正经,就是耕读。除此之外,所有的其他事,全都是不正经。所以我们汉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软弱无能,也正是因为耕读二字。”
刘玄初不高兴了,瞪着曹继武:“你到底是不是汉人?怎么把汉人说的如此不堪?”
这一下子,二金、佟君兰和东娥都不高兴了。佟六十怕刘玄初难堪,急忙摆手,制止了众人。
曹继武又叹了口气,分析世界常见的文明方式:
“耕读正是农耕文明的体现,所以汉人所创造的是农耕文明。关外蒙古人以放牧为生,则是游牧文明。女真人以渔猎为生,他们创造的是渔猎文明。然而渔猎文明和游牧文明,有些相近,这一点我以后再说。所以可以将渔猎文明,当成游牧文明的特例。”
“当今西洋人普遍以经商为生,所以他们创造的是商业文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文明方式。接下来,我就从见识、欲望、和武力三个方面,来说一下三大文明方式有何不同。”
曹继武说完,附耳佟君兰。
佟君兰闻言,转身从屋里拿出三件物事,一边摆放在桌子上,一边对大家道:“农耕文明的主体是农人,筷子就代表农人。游牧文明的主体是牧人,短刃代表牧人。商业文明的主体是商人,手铳代表商人。”
“咱们先说见识”
曹继武刚出口,金日乐忍不住叫道:“哎呀,农人抬头是天,低头就是禾苗,能有什么见识?”
佟君兰瞪着金日乐一眼:“能不能不插嘴?”
金日乐顿时不嚷嚷了。
曹继武瞥过金日乐这一茬,对众人道:“天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咱们只说地上。”
农人以耕种为生,所以他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可耕种的土地。如果没有意外,大多数农人的活动范围,不超过十里。
牧人追逐水草而放牧,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一个牧人,他的活动范围,至少也在千里之上。
商人是做买卖的,只要有人,就有买卖存在,所以商人的活动范围最广。
活动范围越广,所见识的物事越多。因此商人的见识最高,而农人的见识最差。
即使商人呆在原地不动,他所经手的商品,也来自各地,因此他的眼界也是最高的。而农人的眼睛里,只有固定的土地。
俗话说,人比人,比死人。正常情况下,见识越广,欲望越强。欲望越强,动力越足。动力越足,拼劲越大。拼劲越大,胆识越高。胆识越高,武力也越强。所以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就像筷子,短刃和手铳。
“说的好!”
金日乐兴奋地鼓掌,众人也跟着鼓掌。
陈圆圆忽然提出异议:“曹公子从活动范围举证,这未免牵强。汉人通过读书,增长知识,因此还是要比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优越。”
“我赞同。”
刘玄初叫道,“胡人不识诗书礼仪,怎能和繁盛的中华文明相比?”
“放屁。”
金日乐伸手拍了刘玄初的帽子,“都被打出屎来了,还要逞嘴。大清用了两年时间,就扫荡大部分华夏。这么不堪一击的繁盛文明,三爷还是第一次见识。”
刘玄初无话可说。曹继武白了金日乐一眼,着重给陈圆圆和刘玄初分析:
知识是智慧的总结,华夏文明的根基是土地。所以诗书礼仪所总结的知识,也脱离不了土地的属性。汉人最大的信仰是做官,做官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土地。
华夏文明传承了上千年,除了极个别的之外。哪个朝代的官吏,手里没有大片的良田?
所以即便读了书,也脱离不了土地的属性。
然而读书人却看不上耕种,所以读书人大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无缚鸡之力,硬生生地把自己和土地隔离开来。这样一来,他所学来和总结的知识,没有土地作为根基的支撑,就是无根之木,因而是假的,虚伪的,所以产生了虚伪的知识。
虚伪经不起怀疑和求证的考验,所以虚伪害怕怀疑和求证。所以虚伪需要权威,权威的代表就是圣人。所以华夏文明,造出了全世界最多的圣人。
虚伪的积累和传承,只会更加的虚伪,更加的不堪。这一点,以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最为明显。从孔夫子和孟夫子生存的年代来看,他俩的思想,在当时最虚伪。所以尽管他俩到处奔波,费尽心机地卖弄,然而各个国家,都不重用他们。
曹继武无奈地摇了摇头:“先秦时代,最没有用的孔夫子,却被标榜为至圣,而孟夫子被标榜为亚圣,后世子孙把他们两个,硬生生搞成了权威。因而孔孟之道的传承,就如黄鼠狼下崽子——一窝不如一窝”
一众女人闻言,俱皆笑喷。
刘玄初虽然也觉得大多数读书人虚伪,但孔圣人和孟圣人的观念,早已深入骨髓。曹继武拿黄鼠狼揶揄两大圣人,刘玄初哪里受得了?
于是刘玄初跳脚了:“我不同意你的妖论!”
“你不同意是吧。”
金日乐一脸嬉笑,“那你来说说,后世有哪个大儒,超越了两大剩人?”
刘玄初思索了半天,没有想出一个来。
金月生见刘玄初想不出,一脸笑盈盈:“一代比一代强,这叫进化。一代比一代垃圾,这叫退化。所以孔孟之道,传承了上千年,却一直都在退化当中。你们这些当世人,竟然还比不上两个死人,真是笑话!”
“不错!”
金日乐挤眉弄眼地嘲笑,“拿着死人的假话,只能忽悠笨蛋。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家伙,哪个不是葫芦头?打仗长腿将,老母猪拱地,倒是一个比一个在行。”
此时的刘玄初,真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曹继武见状,急忙制止了二金。
过了一会儿,见刘玄初情绪稳定了些,曹继武试探地问道:“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比登天还难,你若受不了,曹某就”
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仁义之道,竟然是虚伪的,刘玄初尽管不愿意承认,但三兄弟说的都是事实。所以精神虽然被打击,但刘玄初的脑袋,还是清醒的。
恢复理智的刘玄初,于是摆摆手:“没关系,权当交流。”
见刘玄初一脸通红,金日乐摇头:“大师兄数次都差点把别人说死,你那脆弱的小心脏,到底能不能承受?”
诛心杀人,信仰这个东西,最容易情绪化。一旦信仰被拆穿,脆弱的神经,根本经不起死神的折腾。刘玄初不住地抚摸胸口,缓了一会儿。
第509章 规则与道德()
见刘玄初的面色,恢复了平常,曹继武继续分析:
从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一直都在不断地交锋。
第一次交锋,起源于陇西的伏羲部落,和中原的女娲部落。交锋的结果,是游牧文明出身的伏羲部落,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华夏文明的开端,所以羌汉本是一家。
第二次交锋的双方,是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结果也是游牧文明出身的黄帝部落,最终取得的胜利。
第三次交锋的胜利者,同样是出身陇西游牧文明的秦人。统一文字和确立郡县制,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开创了华夏文明传承的基础。
第四次交锋的胜利者,却是鲜卑人。而这次交锋的结果,产生了隋唐盛世。极盛扩张的同时,连带着将农耕为基础的华夏文明,推向了顶峰。
而这次顶峰之后,华夏文明,再也不是胡人的向往的梦境。华夏接连被西夏人,契丹人和女真人蹂躏,后来就是被蒙古人彻底征服,再到如今被满人征服。所以从纵向发展的历程来看,农耕为代表的华夏文明,一直处于挨打的弱势地位。
听了曹继武的一番分析,刘玄初不服气地叫嚷:“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又如何解释?”
“口号喊得响,有什么鸟用?”
金日乐指着鼻子数落,“和大汉帝国同时代的匈奴人,横扫全世界,把西洋人打得哭爹喊娘,屁滚尿流。再瞧瞧你的大汉帝国,一直龟缩在东亚这个小地方,最终灭亡。反而让匈奴人刘渊、赫连勃勃等人,完成了入主中原的千秋大业。”
刘玄初满脸都是震惊和疑惑:“匈奴人横扫全世界?!”
金月生摇头叹了口气:“眼界限制了想象力。”
以农耕为代表的华夏文明,活动的主要范围,大致就是大秦帝国,当年留下来的疆土区域。所以华夏文明的眼界,一直仅限于东亚这一小地方。对于横向的全球视野,当时的汉人,是根本不可能具备的。
曹继武指了指地图,对刘玄初道:“这个地方,叫匈牙利,据说是匈奴人建立的国家。”
刘玄初满脸吃惊和疑惑:“匈奴人现在还存在?”
曹继武点了点头,开始分析汉人眼中,不一样的匈奴人:
东方世界,第一次对西方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就是当年的匈奴人干的。不但汉人对匈奴人视为凶神恶鬼,西洋人也将他们看成洪水猛兽。
当大汉帝国强盛之时,匈奴人转而向西发展,西洋人的‘黄祸论’就由此产生。当大汉帝国灭亡之时,匈奴人又抓住机会,入主中原,从而完成对东西两方世界的强势。
而接下来,跟随着当年匈奴人留下的脚印,鲜卑人、突厥人、契丹人和蒙古人,也完成了对全世界的横扫。所以从横向的视野分析,游牧文明所创造的壮举,取得的辉煌,完成的伟业,是农耕文明无法想象的。
传统的印象中,胡人一直都是被汉人贬斥的对象。然而曹继武的连番话语,却满含着对胡人极大的褒扬。这对汉人传统的世俗观念,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刘玄初极不舒服,忍不住叫道:“这些人都是凶狠残暴的野蛮人,也只有你这种妖人,替他们说话!”
曹继武闻言,摇头笑了:“你这句话,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不该出自高人之口。”
金月生也连连摇头:“弱者因为弱,所以对强者本能地害怕。所以弱者弄了许多感情色彩字眼,来满足自己脆弱的神经。凶横残暴这个词,流露出你弱者的观念。野蛮人这个词,则透露你自大的本性。弱者而又自大,这是汉人屡次挨打的根源。”
金日乐也附和:“只可惜的是,汉人记吃不记打,每次挨打之后,都没有什么变化,因而被蒙古人征服。大明一抬头,结果比原来更烂,最终被满人征服。一眼望去,尽是愚昧而麻木的行尸走肉,弄得我金日乐,连提剑的兴致都没有。”
“不错。”
金月生直面刘玄初,“汉人经常说知耻而后勇,然而你们只是说说而已。蒙古人按照放羊的方式,管理大元帝国,松懒而散漫,然而汉人不高兴。结果大元帝国的自由民不做,大明帝国的奴才,倒是做得心安理得,这难道不是主动找打?”
大元帝国,几乎把华夏所有的城墙,都给拆了,管理方式,相当的松散。王朝的赋税,大多由商业承担。所以大元帝国农民的负担,几乎是历史上最低的。而朱元璋的明国,赋税要比元国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