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蜀锦人家-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晟丰泽笑声一顿,眼里露出一股凌厉之意,一字一句地说道:“大人说本王是痴人说梦。那好啊,本王亲自带着这袋宝石去益州城,看看能不能买到三万匹锦。”
他这是威胁!不拿锦给他,他就带兵进城!桑长史脸色一白,好一阵才让自己平静下来:“本官会把王爷的意思如实禀告节度使和太守大人。告辞!”
他带着随从的属官离开大帐,身后又传来一个雷鸣般的声音:“本军将没耐性,最多再等两天!”
桑长史脚下一个趔趄,被黄主薄眼疾手快扶稳,才没有摔倒在地。他哆嗦着说道:“走,回城。益州危矣!”
第214章 求和()
自南而来的南诏大军停留在益州城南面。东西北三个方向都看不见南诏人。有人认为,如果南诏真想攻打益州,势必围城,切断益州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与北方剑南东川道节度使府的联络。
东川军是距离益州最近的援军。
所以面对相距二百里路的南诏大军,益州城依然风平浪静,四座城门照常开着,自由出入。
安逸了几十年的益州百姓依然认为只要朝廷与南诏和谈,南诏士兵的脚步就会自邛州眉州往后转,再不会往前再踏进一步。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节度使是否同意白送给南诏三万匹蜀锦。
太守心疼得要死:“大人,这可是三万匹蜀锦!”
桑长史长途奔波,连家门都没蹭一下就与太守进了节度使府。他寒声说道:“大人,这分明就是敲诈威胁!南诏是在找借口攻打益州城!”
从嵩州一路抵抗,雅州大败,邛眉两州失陷。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南诏大军就到了眼前。议事厅中西川军的将军们心里充满了悲凉。节度使以下,牛副都督的官衔品级最高。黑红的脸上看不出情绪波动。他没言声,将军们保持着沉默,听厅中两名文官慷慨陈词。
“益州赋税一半靠锦业。夺走了所有织锦人家的蜀锦。空有织机,连本钱都没了。南诏大军退走,拿什么织锦?”太守一想到三万匹蜀锦,剜心的疼痛难以忍耐。
桑长史咬牙切齿地坚持:“就算给了南诏人,他们也绝不会放弃进益州掠城!”
两位面和心不和,相互猜忌着的官员此时异口同声向西川节度使恳求道:“还请大人发兵,与南诏决一死战!”
西川军打着,北面还能请求东川军增援。经剑阁出川,越过秦岭就是关中平原,离长安不远。朝廷的大军也能入川。益州的背后站着整个大唐,南诏这点兵力又算得了什么?
“本藩报往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奏折已经送走了。没有兵部调令,东川军不能动。而现在南诏只给了两天时间。两位大人,本藩以为筹集蜀锦交付南诏,拖延时间,方为上策。”西川节度使轻抚着雪白的胡须,不见丝毫慌乱,“南诏不会把益州府纳入版土。他没那胃口。小国太穷,抢掠些财物罢了。就算给了他们三万匹锦,朝廷震怒之下,每年的岁贡加倍,南诏拿了多少,都会加倍还回来。”
节度使的意思是答应白送给南诏三万匹锦?
太守急了:“大人,织锦户谁愿意白给南诏蜀锦?”
岁贡就算加倍,也是献给朝廷的。这些织锦户的损失谁来赔?这不是摆明了节度使畏战,打算明抢吗?
节度使微微一笑:“时间不等人。牛将军,此事着你来办。就按家有织机数上激蜀锦。告诉那些织锦户们。不缴织锦,本藩可以战死在城门楼上。拦不住南诏大军,益州城陷,他们失去的就不止是蜀锦了!”
上头有人好顶锅,身兼大都督的节度使大人主和,自己不过是副手罢了。但愿晟丰泽白得了三万匹蜀锦,能短足撤兵。牛副都督心头一松,起身领命。
见节度使决心已下,太守和桑长史二人只得闭嘴认了。
商议定后,更鼓已敲过三更。一队队士兵分头出发,敲响了织锦人家的大门。
外面传来的嘈杂声惊醒了季英英,她下意识地从枕头下抽出了杨静渊送给她的小刀道:“南诏攻城了?”
值夜的湘儿也吓了一跳:“娘子,奴婢去看看。”
没等她披好衣裳,绫儿走了进来:“牛副都督带着兵来了。”
牛副都督?季英英一听是他亲自带兵来,匆匆穿好衣裳,走出了房门。
黑沉沉的夜里,湖对岸的白鹭堂已经亮起了灯。远远能望见下人提着灯笼匆匆走过的身影。
为什么会是牛副都督来?在牛家的遭遇让季英英紧张起来:“我们溜到院门那边瞧瞧去。”
“娘子,您别去了。”季嬷嬷提了盏灯笼出来,直接叫住了季英英。她埋怨地看了她一眼道,“都是十来岁的小娘子,半夜三更的被那些兵冲撞了怎么得了。还是老奴去打听消息吧。”
季英英想了想就同意了,再三叮嘱她道:“嬷嬷,消息打听不到没有关系。您也当心一点。”
“老奴晓得。娘子回房去吧。晚上露重,别着了凉。”季嬷嬷提着灯笼去了。
主仆三人回了房,睡意全无。等了有大半个时辰,季嬷嬷就回来了。
她走得急,进屋让湘儿连倒了两碗水饮了,才愤愤说道:“娘子你猜牛副都督半夜前来做什么?”
季英英嗔道:“嬷嬷别卖关子,我们都急得睡不着呢。”
“他要杨家捐六千五百匹蜀锦呢。”
六千五百匹蜀锦?!
三人的嘴张得能吞下鸡蛋。
白鹭堂中,牛副都督毫不客气地坐在了杨石氏旁边的主位上。端着茶盏悠然地欣赏着杨家众人的脸色。
安静的厅堂里,跳跃的烛火将众人的脸色映得阴晴不定。
杨石氏强压着心里的惊惧,镇定地问道:“南诏索买三万匹锦,打算折价几何?”
“杨大太太是真不明白还是假装不懂?”牛副都督放下了茶盏,倾身望向杨石氏,讥讽道,“带着二十万大军前来买锦?杨大太太,你觉得南诏会出个什么价钱?”
杨石氏不慌不忙地说道:“方才都督也说明白了。南诏是来买锦的。不管什么价,总也要有个价。就算南诏出了价,杨家也可以不卖。再说了,六千五百匹锦,杨家没有。想卖也卖不了啊。”
这是公然地拒绝。牛副都督蓦然想起几年前请官媒来杨家提亲的事情。官媒回来学着杨石氏的模样原话转告:“我家三郎习武,十八岁以前破不得童子身。不能耽搁了人家。再说,杨家是商贾,高攀不起三品都督府家的小娘子。”
“仕农工商,杨家排末。”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牛副都督径直站了起来,望向了厅堂外。夜色中,两行士兵整齐地站在甬道两侧,手中的火把噼剥燃烧着。
望着他的背影,透过他看到院子里的士兵,杨石氏和两个儿子脸色大变。牛副都督没有明说,三人心里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哪怕战死沙场,杨石氏也肯白拿杨家锦给战死的士兵收殓入葬。如今不仅不敢迎战,还带兵来威胁强索蜀锦,她气得浑身发颤,高声说道:“西川军屡战屡败,如今被打怕了,不敢打了。打算白拿织锦人家的锦去向南诏求和?牛副都督,您对得起身上穿着的三品武将官袍吗?”
夜里安静,杨石氏的话传到了厅堂之外。火把摇曳,站列整齐的士兵忍不住哆嗦了下。一张张脸刷地望向厅堂。
“噌!”地一声,牛副都督拔出了腰间的宝剑。
烛火下杨石氏双目圆瞪,一把将扑挡在自己身前的陈嬷嬷推倒在地上,昂着脖子一动不动。
第215章 反应()
“都督!”杨静山和杨静岩惊怒交加,大声喊了起来。
牛副都督手起剑落,案几的一角被他一切斩落。见杨石氏眼睛都没眨一下,他心里好生佩服这老妇的定力。
他哼了声,将剑回了鞘:“杨大太太,战与不战是军政大事,轮不到一个妇人置喙。本官深夜寻各家锦户索锦,是奉了节度使大人的命令。大人的话你听好了。拦不住南诏大军,益州城陷,你们失去的就不止是蜀锦了!节度使大人令各家锦户明日午时必须将蜀锦送到节度使府。差一匹……”他望向了杨静山兄弟俩,嘿嘿一笑,“便拿府中一人的性命来抵吧!”
这不是明抢是什么?杨石氏一拍案桌,站了起来。
“都督息怒!都督请听小人一言。”杨静岩生怕母亲再呛声,一个箭步冲过去,拦在了杨石氏身前,抱拳作揖,迭声说道,“既然节度使大人下的命令,杨家自然全力支持。只是……”
他边说边请牛副都督回了座,苦笑道:“都督,我们都知道南诏人不讲理。可您也得给杨家一条活路不是?三万匹锦,就让杨家出六千五百匹。杨家把所有库房掏空了,也怕凑不够这个数啊。”
牛副都督心念数转,也担心逼得太急,反而凑不够数量。杨家是大户。也是织锦行业的头羊。说服杨家拿出了锦,别家就好办了。他叹了口气道:“节度使大人也不清楚各家的情况。便按织机数量供配。杨家有六千五百台织机吧?加上库存,这个数不难吧?”
“大人有所不知。”杨静山这时才插嘴说道,“一匹锦织上三五年也是常事,杨家一年所织的锦不过两千匹。库中存量不足一千。六千五百匹锦着实为难。”
若按织机数量,全益州何止三万台。搜刮一空,多收缴的蜀锦就被节度使贪墨了。不过,转眼被杨静山一句话砍了一半的数额,牛副都督又沉下了脸。
“你以为本官深夜前来,是来谈生意的?”
语气森然,眼见又要翻脸。杨静岩堆了满脸笑说道:“大人,我前些时间查帐,发现库中尚积压着往年一些过时的旧锦,大概有七八百匹左右。南蛮子又不识货,您看把这一千匹旧锦添上如何?再给大人凑个整数,四千匹,杨家的极限了。”
四千匹蜀锦,也是不小的数目。
牛副都督心知肚明,杨家要讨价还价也在意料之中。只要杨家不拖延时间交锦,他也好交差。他沉吟了下道:“既是这样,杨家便出四千匹蜀锦吧。明天午时之前,必须送到。本官告辞了。”
见他起身离开,杨石氏眼神微眯,突然开口问道:“不知去年得了锦王的赵家上缴多少匹蜀锦?”
赵家织机少说也有三四千台。打个对折缴纳两千匹也是应该的。
牛副都督停住了脚步,转过身矜持地望着杨石氏,慢吞吞地说道:“牛家是本官的亲家。本官收不齐三万匹锦,赵家自会鼎力相助。本官收齐了三万匹蜀锦,可以特许赵家一匹锦也不用缴。可惜呀,本来杨家也可以和本官成为亲家的。”
“牛副都督,你这是在公报私怨!”杨石氏手足发凉,知道牛副都督是故意报复杨家当日拒亲一事。
牛副都督哈哈大笑,郁结在心多年的怨气一扫而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尔不过一介商贾,拂了本官美意。今天本官就是要公报私怨,你能拿我怎么样?杨家缴纳四千匹蜀锦,少一匹……别忘了本官说过的话!”
他狠狠地拂袖而去。
杨石氏眼前一黑,人直挺挺地往后仰倒。
“娘!”杨静岩急得伸手抱住她,将她放在椅上,用力掐着她的人中。
“快抬我过去!”杨静山喝斥着小厮将自己推过去。
隔了一会儿,杨石氏悠悠醒转,看到两个儿子担忧的面孔,两行老泪夺眶而出:“可恨!强盗!”
“娘,事到如今,不拿也得拿。不管赵家是否交锦,咱家也得拿啊。”杨静山还以为母亲是因此气晕,和声安慰道。
“我那还有心思和赵家争一时之气!”杨石氏恨恨说道:“我只可怜杨家的织工辛苦一两年织就的锦,白白被一群贪生怕死的人夺去求和。我恨不得一把火全烧了,也不给南蛮子一寸半缕!”
她突然扭头吩咐陈嬷嬷道:“英英前些日子不是总说南诏会攻城?定是三郎和她说了什么。快去把她叫来!”
陈嬷嬷哎了声,提了灯笼匆匆去明月居了。
杨静山顿时也警觉起来:“三郎离开前一天,曾带了弟妹去牛府做客。难不成弟妹听到了什么?”
“如果真如英英所说,南诏举全国之力集二十万大军前来,断不会索了蜀锦就退走。献锦求和只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雪青,赶紧去请两位少奶奶过来。二郎,你不必侯在这里了,早做安排要紧。趁城门还没有关闭,明天一早,将澄玉他们先送到龙泉田庄避避风头。”杨石氏越想越不对劲,振作起精神,开始安排起来。
隔了盏茶工夫。季英英和杨大奶奶杨二奶奶都来了白鹭堂。
杨石氏开门见山问道:“英英,三郎临行前是否给你说过南诏人要攻打益州的话?你们去了牛家,是否听说了什么?”
季英英心头一紧,赶紧问道:“太太为何这样问?听说今晚牛副都督带兵来索要蜀锦,是什么原因?”
杨大奶奶瞥眼看她,故作惊诧道:“该不会是三弟和弟妹上回去牛家,惹了什么祸,才让牛副都督来找咱家的晦气。”
“住口!你别乱说话。”杨静山斥了她一句,和声将今晚的事情说了。
晟丰泽好大的胃口。节度使,牛副都督竟然妄想与虎谋皮……季英英倒吸一口凉气。她敢肯定晟丰泽所图必不是三万匹织锦这么简单。如今只能打着杨静渊的旗号让大家相信了。她定了定神道:“太太,还记得三郎曾去驿馆闹事的事情吗?三郎曾说过南诏狼子野心,觊觎益州锦业。南诏白王断不会满足索拿三万匹蜀锦就撤兵的。”
“怪不得,怪不得!三郎,母亲错怪你了!”杨石氏回想当初,悔得直捶胸,“那天我还斥三郎胡闹。那晚白王来赴家宴,老爷就过世了。他便怀疑上南诏白王。”
“母亲,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趁着还有出城的机会,赶紧准备才是。”杨静山见母亲一时情绪激动,难以安排。转头对陈氏说道:“别的无需多问了。赶紧收拾贵重物品,安排马车。明天一早,你带着母亲两位弟妹,和孩子们一起去城外田庄避避风头。”
杨大奶奶迷迷糊糊听着,突然反应过来:“郎君,你也和我们一起走吗?”
杨静山摇了摇头:“我和二弟留下来。”
杨大奶奶哇地就哭了起来:“你不走,我也不走。”
第216章 送信()
大家心里都明白。杨静山哪怕病着,双腿不能落地,他也不能离开杨家。
正因为杨静山行动不便,杨静岩也不能走。
送家中妇孺孩子的重任就落在杨大奶奶身上。如果城陷,嫡孙杨澄玉离不开母亲。嫡长媳要肩负培养新任家主兴家业的责任。
杨大奶奶舍不得是人之常情。任杨静山如何柔声劝慰,她只是哭着摇头不肯,杨静山就怒了:“你像当家主母吗?你再这样,休了也罢。”
听了这话,杨陈氏二话不说,直接起身一头去撞厅中的柱子。慌得杨二奶奶和季英英赶紧扯住了她。
季英英忍不住说道:“大嫂,大哥只是气话。你何必往心里去?”
杨大奶奶的心情就像一只钻进了管道里的耗子,到处横冲直撞,始终找不到出口。如今季英英的话突然开了个口子,她的嫉妒与怒气就冲了出来,尖声叫道:“三郎人在哪儿?从小全家宠着他,银钱随他支取。他一拍屁股跑了,家里有难怎不见他留在家中保护两个哥哥?”
怎么就扯到杨静渊身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