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歉鲎时局饕逭摺�
现在说到“生产的利润,必须再投资于提高产量”,大家可能觉得十分平凡无奇。但对于人类整体历史来说,大部分时候人类并没有这种概念。像是在前现代时期,当时的人们认为生产这件事并不会造成太大的改变。所以,如果不管做什么,生产都不会带来太了不起的利润,为什么还要把利润重新投入生产呢?因此,中世纪贵族所信奉的伦理就是要为人慷慨、奢华消费,把所有收入用来举办各种比赛和宴会、发动战争、投入慈善,以及兴建宫殿和教堂。很少有贵族会将利润投资于提升庄园的产量、寻找更佳的小麦物种,或是寻找新的市场。
但到了现代,贵族已经被新精英分子取代,这批新人都是资本主义教条的信徒。过去的公爵侯爷黯然退位,取而代之的是董事、金融家、实业家。这些商业巨贾的富有程度让中世纪贵族瞠乎其后,但他们对于各种奢侈消费的兴趣远低于过去,所有利润只有非常小的部分是用于非生产『性』活动。
中世纪的贵族,穿着由金丝和丝绸织成的华丽长袍,大把时间都是用来参加宴会、嘉年华和种种盛大的赛事。相较之下,现代的执行长都是西装打扮,西装简直成了制服,看来就像一群乌鸦;而且他们几乎没什么享乐的时间。一般来说,典型的风险投资者就是赶着一场又一场的商务会谈,努力想找出该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市场的哪一块,或是严密监督手上股票、债券的上下走势。确实,他穿的可能是范思哲的西装,坐的可能是私人飞机,但与他投入提高人类生产的投资相比,这只是九牛一『毛』。
而且,会投资提高生产量的,可不只有这群穿范思哲的商业大亨。就算是普通民众或『政府』机构,想法也都十分类似。有多少次,我们聚会聊天的话题总会提到该把钱拿来买哪只股票或债券,哪块地或房子后势看好?各国『政府』也努力将税收转投资到某些具生产力的计划,希望能够增加未来收入。例如兴建一个新的港口,让工厂更容易出口产品,就能让他们赚到更多应纳税所得,最后也就能增加『政府』的未来收入。而另一个『政府』也可能觉得投资于教育更好,因为有了大量受良好教育的人才,就能催生获利丰厚的高科技产业,不用兴建大量的港口设施,就能取得大笔税金。
一开始,资本主义只是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理论。这套理论不仅描述了整件事会如何运作,也提出相关的规范。像是它解释金钱的运作模式,也认为将利润再投资生产就能带来快速的经济成长。然而,资本主义的影响范围逐渐超越了单纯的经济领域,现在它还成了一套伦理,告诉我们该有怎样的行为,该如何教育孩子,甚至该如何思考问题。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因为不论是正义、自由甚至快乐都必须依赖于经济成长,所以可说经济成长就是至善(或至少十分接近)。如果你找来一个资本主义者,问他该如何为津巴布韦或阿富汗这些地方带来正义和政治自由,他很可能就会滔滔不绝地告诉你,想要有稳定的民主制度,就必须要有蓬勃的经济、健全的中产阶级,所以重点就是该让当地人有自由企业、勤俭节约、自立自强这些价值概念。
这种新的宗教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科学研究背后的金主常常是『政府』或私人企业。而资本主义的『政府』和企业想投资某个特定科学研究的时候,最先问的问题常常就是——“这项研究会提高产量和利润吗?会促进经济成长吗?”研究计划如果没办法应付这些问题,想取得研究经费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要谈到现代科学史,资本主义绝对是不得不谈的重要因素。
另外,如果不谈科学,就会觉得资本主义能够发展真是莫名其妙。资本主义认为经济可以无穷无尽地发展下去,但这和我们日常生活观察到的宇宙现象完全背道而驰。像是对于狼群来说,如果它们觉得作为猎物的羊群会无限制扩大,岂不是荒谬至极?然而,人类的经济在整个现代时期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地持续指数成长。唯一的原因,就在于科学家总是能每隔几年就取得另一项发现,提出另一项发明,像是美洲大陆、内燃机引擎,或是运用基因工程的羊。印钞票的是银行和『政府』,但最后埋单的是科学家。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看到银行和『政府』疯狂地印钞票。每个人都担心经济危机会让经济停滞、不再成长,于是他们就这样无中生有地印了数万亿的美元、欧元和日元,让金融体系里凭空出现一大笔便宜信贷,只盼望着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能够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前,设法想出得以力挽狂澜的创世发明或发现。一切指望,就在于那些实验室里的人。像是生物科技、纳米科技的新发现,就可能创造出全新的产业,带来庞大的利润,于是就能拿来打平那些银行和『政府』从2008年以来虚拟创造出的几万亿数字。而如果实验室的脚步不敌泡沫破灭的速度,可以想见经济前景就会令人十分担忧。
哥伦布也需要金主
资本主义不只左右了现代科学的兴起,也影响了欧洲帝国主义的出现。此外,一开始正是欧洲帝国主义创造了资本主义的信贷制度。当然,信贷的概念并不是到现代欧洲才发明,早在几乎所有的农业社会就已出现。而在现代早期,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则与亚洲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另外一提,直到18世纪晚期,亚洲仍然是全球的经济强权;换句话说,欧洲人手上的资金还是远远不及中国人、穆斯林或印度人。
然而,在中国、印度和穆斯林世界的社会政治制度下,信贷只能算是次要角『色』。像是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伊朗的伊斯法罕(isfahan)、印度德里或中国北京,虽然商人和银行家也可能有资本主义的思想,但这些商人和商业思维却往往遭到国王和将领的轻视。现代早期的非欧洲帝国,建立者多半是伟大的征服者,像是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以及建立伊朗阿萨德王朝的纳迪尔沙国王(nadershah);又或是某些官僚和军事精英,例如清朝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些人主要靠着税收和掠夺(两者的差异其实很细微)取得资金,很少需要用到信贷,更不用提是否关心银行家和投资者的利益。
但在欧洲情况就有所不同,这里的国王和将领也逐渐采用商业的思维模式,后来甚至是由商人和银行家直接成为统治精英。欧洲人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所需资金来源从税收逐渐转为信贷,而且也逐渐改由资本家主导,一切的目标就是要让投资取得最高的报酬。于是,由穿着西装、戴着帽子的银行家和商人所建立的帝国,就这样打败了由穿金戴银、配备闪亮盔甲的国王和贵族建立的帝国。这些商业型的帝国,取得资金进行征服的效率就是高出一截。毕竟,没人喜欢缴税,但人人都乐于投资。
1484年,哥伦布前往谒见葡萄牙国王,希望国王资助他的船队向西航行,寻找前往东亚的新航道。像这样的探索不仅危险重重,而且需要庞大的资金。从造船、购买补给、支付水手和士兵的薪水,都需要一大笔钱,而且这种投资能不能得到报酬都还大有问题。于是,哥伦布遭到葡萄牙国王拒绝。
但也就像是现在的创业家,哥伦布并没有放弃。他又带着他的想法去找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可能投资者,甚至还再回到葡萄牙一次,但每次都遭到回绝。最后,他决定到刚刚统一的西班牙,找当时在位的费迪南德(ferdinand)和伊莎贝拉(isabella)碰碰运气。他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说客,终于说服了伊莎贝拉女王投资。接着就像大家知道的,伊莎贝拉女王就像买中了乐透一样。哥伦布的发现让西班牙人征服了美洲,除了开采各个金矿银矿,还种起蔗糖和烟草,让西班牙的国王、银行家和商人简直是美梦成真。
一百年后,这些王公贵族和银行家不仅荷包满满,而且碰上哥伦布的接班人时,愿意提供的信贷金额也远超过以往。这一切都是因为从美洲搜刮而来的财富。同样重要的一点在于,王公贵族和银行家对于探勘探险的潜力信心大增,也更愿意投入自己的金钱。这就是帝国资本主义的奇妙循环:信贷资助新发现,新发现带来殖民地,殖民地带来利润,利润建立起信任,信任转化为更多的信贷。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纳迪尔沙国王,帝国扩张几千公里之后就后继无力。但对资本主义的创业者来说,一次一次的征服,都让经济的动力更加强大。
然而,这些探险仍然很靠运气,所以整个信贷市场还是显得小心翼翼。许多探险队最后就是两手空空地回到了欧洲,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发现。举例来说,英国人就曾浪费大笔资金,试图寻找从北极通往亚洲的西北航道。而且,还有很多探险队就这么一去不回,有的撞上冰山,有的遇上飓风,有的惨死于海盗之手。于是,为了增加可能投资者的人数,并减少每个人承担的风险,探险家就开始找上股份有限公司。这么一来,不再需要有某个投资人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押在某一条船上,而是由公司从许多投资人手中集资投资,每个人只需要负担自己资金的那一小块风险。这样一来,风险减少,但可能的利润无上限。只要挑对了船,就算只有一点投资,你也可能变成百万富翁。
时间就这样十年十年地过去,西欧发展出一套复杂的金融系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筹措大笔信贷资金,提供民间企业或『政府』发展之用。探索征服队伍如果想取得资金,这套系统的效率远超过任何王国或帝国。而从荷兰及西班牙之间的激烈争斗,也可以看出这种信贷系统的新力量。在16世纪,西班牙是全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帝国幅员辽阔,统治着大部分的欧洲、北美、南美、菲律宾群岛,而且沿着非洲和亚洲海岸,还建立起了一连串的基地。每年都有大批船队,带着大批美洲和亚洲的稀世珍宝满载而归。至于荷兰,国土就是一片沼泽,地小风疾、缺乏资源,原本只是西班牙领地的一个偏远角落罢了。
1568年,主要信奉新教的荷兰决定起身抵抗他们的天主教西班牙统治者。一开始,这些反叛军就像是堂·吉诃德,只是徒劳无功地冲向不可能打败的风车。但80年之后,荷兰不仅成功脱离西班牙而独立,甚至还取代了西班牙和他们的盟友葡萄牙,成为全球的海上霸主,建立起全球『性』的荷兰帝国,并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荷兰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信贷。荷兰人对于陆战兴趣不大,因此就付钱请了雇佣兵来负责和西班牙人打仗。至于荷兰自己,则是船越建越大,开始往海上发展。虽然佣兵或大型战船都所费不赀,但当时荷兰人取得了欧洲新兴金融系统的信任(同时西班牙国王则恣意背叛这些信任),于是比强大的西班牙帝国更容易取得资金提供给各个远征队。金融家提供荷兰足够的信贷,让他们得以建立军队和舰队;这些军队和舰队让荷兰控制了全球贸易路线;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极可观的利润。有了这些利润,荷兰人能够偿还贷款,也更加强了金融家对他们的信任。阿姆斯特丹不仅很快成了欧洲首屈一指的重要港口,更是欧洲的金融圣地。
荷兰到底是如何赢得了金融体系的信任?首先,他们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让贷款人借款给他们的风险降低。其次,荷兰司法独立,而且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相较之下,独裁国家不愿保障个人和其财产,于是资本也就一点一滴离开,流向那些愿意遵守法制、保护私有财产的国家。
假设你是个德国某个银行世家的子嗣,父亲看到了一个机会,想在欧洲主要城市开设分行拓展业务。他把你和弟弟分别送到阿姆斯特丹和马德里,给你们每人一万金币的投资资金。你弟弟决定借给西班牙国王,让他招募一支军队向法国国王开战。至于你则决定借给某个荷兰商人,据说那个商人看上了某个位在美洲的既遥远又荒凉的小岛,想买下岛上南边的一块土地。他相信等到旁边的哈德孙河成了一大贸易动脉之后,这个叫作曼哈顿的小岛地价必然扶摇直上。两者的贷款都规定要在一年内偿还。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荷兰商人把他那块地卖了个高价,如同约定连本带利将钱还给你,让你的父亲可真是眉开眼笑。但在马德里的弟弟就尴尬了。虽然西班牙国王和法国交战打了胜仗,但他现在又卷入与土耳其人的冲突。他需要把手上的每一分钱都投入这场新的战争,也觉得这比依约还钱重要得多了。虽然你弟弟不断寄信到皇宫,又拜托宫廷里的熟人,但一切都无济于事。最后,你的弟弟不但没有赚到约定的利息,连本金都要不回来。这下父亲可没那么开心了。
第49章 资本主义教条(3)()
接着还有更糟的,国王派了一位财务大臣去找你弟弟,直截了当地说,国王还需要再借一万,而且立刻就要。你弟弟手头没钱,只好写信回家,试着让父亲相信这次国王会遵守约定。毕竟老幺还是得人疼,父亲一时心软,勉强同意。结果就是另一笔一万金币再次一去不回,永远消失在西班牙的国库里。与此同时,你在阿姆斯特丹的事业却是有声有『色』。你可以为这些积极进取的荷兰商人提供越来越多的贷款,而且他们总是准时、全额还款,绝不拖欠。然而,毕竟运气也不可能只好不坏。有一位老客户觉得荷兰木鞋一定能在巴黎掀起风『潮』,所以想向你借款在巴黎开个木鞋卖场。但不幸的是,你借钱给他之后,木鞋实在不符合法国女『性』的品位,结果商人大赔一笔,也不愿意偿还贷款。
这下父亲可是大发雷霆,命令你们两个都马上去找律师解决。于是,你的弟弟在马德里向法院控告西班牙国王,而你在阿姆斯特丹向法院控告这位木鞋大师。在西班牙,法院可以说是国王开的,法官会推测上意,免得遭遇雷霆之怒。至于在荷兰,法院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并不需要看人民或亲王的脸『色』办事。结果,马德里法院驳回了你弟弟的诉讼,但阿姆斯特丹法院判你胜诉,让你取得对那位木鞋商人财产的留置权,好『逼』他还钱。这下,可是给你父亲好好上了一课。他知道,应该要和商人来往,而不要跟国王来往,而且最好在荷兰做生意,而不要去西班牙。
而且,你弟弟的厄运还没结束。因为西班牙国王还迫切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养军队,而且又一心认定你父亲手上还有钱,就用莫须有的叛国罪起诉了你弟弟,表示如果不立刻交出两万金币,就会把他丢到地牢里关一辈子,等着在里面腐烂。
你的父亲受够了,付了赎金换回自己心爱的儿子,但发誓永远不再和西班牙做生意。于是他收掉了马德里分行,把你弟弟调到鹿特丹。现在,把两家分行都开在荷兰也像是个大好的主意,他甚至还听说,连西班牙的资本家都正在偷偷把资金调离西班牙。因为连他们都意识到,如果他们想让自己的钱不被抢走,而且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就最好到真正能够实行法治、尊重私有财产制的地方,例如荷兰。
就是像这样的事,让西班牙国王逐渐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而荷兰商人则赢得了他们的信心。而且,真正建立起荷兰帝国的,也是这群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