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筝歌-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防检。挟劾人,例当加罪。馀所言是,即行;所言非,不问。”

    庚午,武英郡王阿济格、饶馀贝勒阿巴泰、公扬古利等率师征明。皇太极亲御翔凤阁面授方略,且诫谕之。

    皇太极对萨哈廉去世悲不能持,他的忧愁,海兰珠看在眼里,海兰珠都看在眼里,遂常常陪他散散心。

    到了初夏,凤凰楼便十分适合小憩纳凉,她便陪皇太极在凤凰楼中层午睡。

    这天恰好是头七,午休时,也不知他梦见了什么,醒来时竟是一身的冷汗,整个人都似魂不附体。

    海兰珠见他满身是汗,不免有些担忧道:“皇上怎么了?”

    皇太极呆怔了许久,才道:“方才梦见颖亲王了”

    萨哈廉过世不久,海兰珠知道他兴许还没能缓过劲儿来,叹一口气道:“颖亲王可说了什么?”

    皇太极一手按在太阳穴上,“他对朕说:请皇上赐臣一牛。”

    “牛?”海兰珠不解。

    “他不是在说牛,而是在忧国事。朕的身边恐怕再寻不到比颖亲王更忠心不二之人了。”

    皇太极本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可这几年来,不知是不是因为年龄增长的缘故,将这些生老病死看得愈发重了起来。

    他一手捂在胸口,自责地望着她道:“颖亲王一生只娶了一位嫡妻,一生也只爱她一人这一点,朕自愧不如。”

    若不是为了做这个皇帝,他何必一娶再娶,看着自己的手足爱将一个个永别于世

    这次托梦后,皇太极马不停蹄的加封了萨哈廉生前最爱的儿子阿达礼为多罗郡王,又特意邀代善和岳托去浑河观看渔猎,以解失亲之忧。

    海兰珠随皇太极的御驾一并出了城。行到了浑河堤岸边,代善和岳托先抵接驾,年过半百的代善,又方痛失爱子,神态间都透露着苍老之态。

    岁月不饶人,当年赫图阿拉城里那位风流倜傥的大贝勒,也逃不过时光的洗涤。

    代善正要请安,却被皇太极拉住道:“礼亲王年迈,可免跪礼。”

    “谢皇上恩准。”

    代善又向海兰珠作一揖,恭敬道:“见过宸妃娘娘。”

    “宸妃娘娘”四个字,从代善的口中说出来,却是那般地刺耳通鸣。

    她知道,代善心里一定是恨她的。

    皇太极设帐于山包地势高处,挑了一处视野好的石台观赏渔猎。

    浑河水如其名,水色浑浊,湍急粼粼,河岸两边聚集着不少正在拉网的渔夫。

    海兰珠坐在他身侧,蒲扇轻摇,皇太极则与代善二人谈古论今,追忆起了少年事。

    坐了一会儿,下午的艳阳便晒得她有几分倦了,皇太极仍在和岳托高谈阔论着天下事,聊到了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和横空出世的明将卢象升。

    这个卢象升,去年在郧阳击败了高迎祥、李自成的数十万义军,人称“卢阎王”,名号足以见得其令起义军闻风丧胆之势。

    李自成会和高迎祥、张献忠后,从河南一路横扫中原,攻克了凤阳不少,还焚毁了朱元璋的老家祖坟

    说是来看渔猎解忧的,其实还是为了政事、国事。

    这一出浮世乱,海兰珠越听越是胸闷气短,烦躁不已。于是她独自离开了幄帐,寻了一处葱郁的大树避荫。

    大树底下好乘凉,也好在一片清净。

    谁知才眯了一小会儿,就听见一个声音道,“高处不胜寒,娘娘还是下来吧”

    她认得代善的声音,也记得这句“高处不胜寒”。

    只是二十多年前,说出这句“高处不胜寒”的,是个驰骋疆场,意气风发的少年

    而今的代善,早已心如止水了。

    海兰珠循礼欠身,“礼亲王。”

    代善闲适地捡了一处干净的草地坐下,像是自我解嘲道:“娘娘抬爱,现如今我不过是个闲散人而已,挂了个礼亲王的衔头,迟早是要给这些后生们让贤的。”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海兰珠承言道:“苏东坡写这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怕也想到了,通权达变,在合适的时候功成身退,总比落得身败名裂要好。”

    “功成身退?呵”

    代善轻嗤了一声,“真正功成身退之贤者,何至于如我这般狼狈?到如今,还要靠儿子来作保。”

    “几位大贝勒里,皇上独待你不薄,王爷又何出此言呢?”

    “皇上不过是顾念旧情,看在颖亲王和成亲王的份上,给了我几分薄面罢了”

    代善仰头一躺,双手交叉撑在后脑勺上,怅然道:“一生浮名又为何?我是真的老了,真的斗不动了”

    海兰珠以为他是因为萨哈廉去世而感触,遂体恤道:“生死无常,自有天命,还请王爷看开些吧。”

    代善沉寂了许久,才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娘娘当真觉得,颖亲王的去世是偶然吗?”

    海兰珠尚不得其意,就听他悠悠道:“这个世上可没有偶然皇上亲封的七位亲王里,我和颖亲王、成亲王就占了三位。这肃亲王是太子爷,郑亲王是皇上的心腹亲信,总有势单力薄的人”

    代善的话中,分明意有所指,海兰珠皱眉道:“王爷想说什么?”

    “娘娘可还记得我当年说过的话?世上事,绝非只有黑白对错,坏人也可能是好人,好人也可能是坏人。而今,阿巴亥的孩子们长大了”

    代善用十分耐人寻味的目光看着她,“咱们拭目以待吧,总有一日,睿亲王和豫亲王会回过头来讨债的。”

    海兰珠微微诧异,睿亲王和豫亲王

    多尔衮和多铎,他们一个二十四岁,另一个才二十二岁虽说坊间议论,他们二人是一个风流一个荒唐,但年纪轻轻,却能按功封在亲王之列,实力不容小觑。

    萨哈廉的死当真与他们二人有关吗?

    在察哈尔缴获玉玺那次,萨哈廉和岳托的确与多尔衮同在出征之列,那时皇太极便与她提过,岳托中途犯了旧疾,萨哈廉也有病在身,他放心不下,才亲自去迎大军还师。

    对于夺…权的明刀暗箭,海兰珠早已习以为常了,这下听到代善的暗示,她却不觉得意外。

    她幽幽叹了一声,“因缘果报,循环不失。只是这一报,尚不知是善还是恶”

    毕竟是弑母之仇,对少年来说,何其沉重又岂是轻易能搁下的。

    一报还一报,十年前阿巴亥被迫殉葬的那个夜晚,她就知道,这又是一轮因果报应的开始

    她对历史的结局熟稔于心,也知道,多尔衮的城府和野心绝不止做个掌管吏部的睿亲王而已。

    “人生在世,荒诞如戏现在想想,其实早在辽阳时,我便输得一败涂地了。”

    代善长吁一声,格外悲怆,“你看到的‘功成身退’,不过是因为时乖运舛,别无选择罢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海兰珠望着山下一派祥和的渔猎之景,感慨道:“当年,若不是王爷助长了阿巴亥夺…权的气焰,她如何能招权纳赂,一步步将自己推向权利的深渊,万劫不复”

    “你说得不假,是我错给了她希望”

    代善的语气间,带着一丝隐忍的忏悔,“我一把老骨头了,自己作的孽,便应自己还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我的这两个儿子,别的不像我,倒偏偏都很痴情。娘娘也知道,在这贝阙珠宫的围局里,唯有绝情的人,方能走得长远。”

    也许是习惯了见代善在人前光鲜傲气的模样,如今这番嗒焉自丧的吁叹,令她莫名地生出一股恻隐。

    他们虽做不成朋友,但至少在这一刻,是惺惺相惜的。

    海兰珠问:“那你呢,可够绝情了?”

    不远处,皇太极和岳托正并肩向他们走来。

    代善没有回答,缓缓地站起来抖擞自己的衣袍,口中好似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

    “得失,得失什么是得,什么又是失?大清的这把龙椅前,没有我的一席之地,我一生与世俯仰,走到今日,已经够了。”

    待皇太极行至他跟前时,代善才复挂起笑容,微一躬身道:“皇上。”

    皇太极负手问:“怕是朕和成亲王聊得久了,礼亲王觉得闷了?”

    代善一丝不苟地答:“回皇上,这下午的日头晒得人身乏体困,臣怕在皇上面前有损仪容,才出来找了处荫凉地歇息,正巧碰见了宸妃娘娘,才与娘娘小聊了几句。”

    皇太极倒没有责怪之意,目中带笑地走到海兰珠身边,执其她的手问:“爱妃与礼亲王都聊了些什么?”

    对这个人前的新称呼,她仍是有些不大习惯,这一唤虽饱含情意,她却是好不自在。

    “回皇上,臣妾也就和礼亲王叙了叙旧。”

    皇太极没有多问,下令起驾回宫。

    轿辇一直送到了宫门口,临作别,皇太极才朗声对岳托道:“既然今日渔猎也看了,回去之后,朕的话你可要好生思量才是。”

    也不知岳托先前都听到了些什么,回城这一路皆是脸色极差,丝毫看不出半点喜悦来,只是勉强地答道:“回皇上,臣一定好好考虑”

    皇太极点了点头,又别有深意的叮嘱了一句:“你是朕的亲侄,也是爱将,更是我大清的开朝元勋。有些事情,孰轻孰重,朕希望你能好好拿捏,不要因为一些不必要的纷扰,而误了自己的仕途才是。”

    “是。”岳托垂首答。

    皇太极交待道:“礼亲王,成亲王,既到了大清门,你们也不必送了,回府去吧。”

    代善与岳托齐声答:“谢皇上体恤。”

    海兰珠从珠帘探出头去,看了一眼代善落寞而去的背影,不知为何,心中却有些荒芜。

    皇太极见她走了神,闷声问:“你可是在同情他?”

    海兰珠淡淡一笑,放下珠帘,没有作答。

    轿子停在了凤凰楼前,皇太极没有下轿,而是喟然道:“你记住,这座皇宫里,没人值得同情,除了你我之外,都是敌人。”

    “唉走吧,我们去阁楼上坐坐。”

    不待他作答,她已婉婉下轿,朝凤凰楼的石台行去。

    皇太极负手跟在她身后,一直登上了顶阁,她才嫣然回眸道:“皇上可知,你和礼亲王的区别在哪吗?”

    皇太极闷不吭声,等她继续说下去。

    “你是嘴上无情,心里有情,而礼亲王是嘴上有情,心中无情。”

    海兰珠凝望着他刚毅锋利的侧颜,她所爱的男人,如今是君临天下的九五之尊。

    他从来都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一生戎马,叱咤风云。

    可做皇帝,到底有做皇帝的悲凉

    “礼亲王闲赋在家,对他而言是无官一身轻,落得快活自在,所以我一点儿也不同情他,”

    她一手轻覆在他肩头,低吟道:“我只是怜惜你如今连代善也走了,你身边,又还剩下谁呢?”

    听到此处,皇太极的眸色骤黯,呼吸声愈发沉重了起来。

    “你也觉得朕错了。”

    海兰珠平心静气道:“我不是你的谋臣,也不关心朝局,只是想说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

    近来从肃清到登基这一系列的事情太繁杂也太仓促,令得她应接不暇,险些没能看清这之中的迷局。

    好在是代善给了她善意的指引。虽然这个指引,也是他出于自保的举措。

    那个主动告发莽古济的家奴冷僧机,绝非善类,他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授意于他的利益集团,否则他怎么敢孤注一掷?

    莽古尔泰一党倒台,紧接着就是代善这个元老如今萨哈廉和岳托接连被责罚,豪格也处于劣势,几位亲王里,受益的自然是多尔衮和多铎了。

    范文程曾评莽古济事发,乃是“一石二鸟”,其实所指并非皇太极,而是多尔衮只是那时,她还没有想到这一层。

    显然,自缴获玉玺一事后,皇太极就对多尔衮的信任和倚重愈甚,他的爵位也一路扶摇直上。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能得封在亲王之列,相比之下,战功赫赫的阿济格却只是个郡王,可见皇太极对之的偏爱。

    如今的多尔衮,不再只是个手足无措看着生母被逼殉葬的少年了,他有兵权,有野心,更懂得运用手段谋权。

    出于对历史结局的顾虑,她不得不提防多尔衮。

    就算多尔衮注定会权势熏天然而,也不能是现在。

    皇太极有几分不悦,径直坐在吴王靠上,“朕先前处置了这么多人,你都不为所动,倒是被礼亲王的巧舌如簧给说动了。”

    海兰珠生怕他误解她的意思而动气,只好兜个圈子,缓和道:“那我问你,什么是党争?”

    皇太极迟疑了一会儿,答:“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朋党之争。”

    “不错。”

    海兰珠忆古思今道:“我在明朝生活了十数年,万历朝、天启朝到如今的崇祯,我都算是待过了,也见识过了。万历朝时,没人知道魏阉是谁,只是三党与东林党之间相斗。而到了天启朝,魏忠贤横空出世,三党倒戈,满天下是魏千岁的功德生祠,阉党可谓是权倾朝野,只手遮天东林党落败后,其党羽无一人能幸免。再后来,崇祯继位,肃清惩治阉党”

    当年,她用了“靖康之耻”的教训,以后世人的角度告诉了他议和的意义。

    而这一次,她想用“党争”的教训,告诉他统治的意义。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党派的得势,往往是另一个党派的没落。若是代善这一党的势力,也如洪水过境,冲刷得丝毫不剩了,朝局上,又有谁能牵制住多尔衮呢?

    皇太极不会想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不知道十年后历史的格局,也不知道,他的这位幼弟,和宋太宗赵光义一样,藏得是谋兄篡权之心。

    “崇祯杀魏忠贤那一年,才十八岁。十八岁的崇祯,善恶分明,一心想要肃清朝纲,以为杀掉了魏忠贤,就能治朋党之乱。可是党争党争,有党才有斗争,有斗争才有平衡。他杀了罪恶滔天的魏阉,也除掉了唯一能和言官抗衡的利剑。魏阉弄权,阉党祸国不假,然而除掉了这个‘大鳄’,崇祯一个孤家寡人,又如何能跟东林君子、满朝文武斗下去?”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使得东江海务具废,皮岛无人牵制;崇祯杀了袁崇焕,无人牵制辽事;杀了魏忠贤,则无人牵制群臣。

    当年李成梁坐镇辽东时,亦是靠女真部落间的斗争来遏制建州的壮大。

    杀掉魏阉的崇祯帝,太过年轻气盛他未曾想过,阉党至终是皇权统治的衍生,杀了遗祸百年的魏阉,也失去了牵制平衡朝局,对抗官僚的工具。

    从现代术论的角度来说,阉党是拥戴皇权的集团,与之驳斥相斗的东林士大夫,则代表士族官僚这一股资本势力。两者原本势均力敌,产生博弈的局面,阉党的灭亡,直接导致了皇权式微,与封建主流背道而驰。

    她洋洋洒洒的一席话,从党争上升到了社会矛盾和资本矛盾,看似很难令人领悟和消化。但她真正想让他明白的,是以党争来牵制,以达到统治的目的,这才是党争的意义。

    “举明朝的实例,是想借党争喻朝局”

    她以党争作药引,最后才将话头调转回代善身上,如是道:“礼亲王在朝中根基已深,你若非要连根拔起,不是拔不动,只是留他在朝中,也能起平衡稳固局势之用。否则,你想将大权都交给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吗?”

    皇太极沉思默虑了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