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筝歌-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到底是恨他的。

    “我求你,你放过杜度,放过袁文弼,放过祖可法也放过我吧。”

    留下这句话后,海兰珠已起身离去,再未回头。

    身后的皇太极仰头灌了一口酒,扬手就将酒壶摔在了已结冰的河面上。

    ****

    十二月辛未,皇太极摆驾返回盛京。

    转眼便到了天聪八年初春。

    去年,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并称“闯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所率农民军在山西被击溃,逃到河南之后又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岌岌可危。

    而这一年年初,张献忠等十三营义军自河南、商洛西出武关进入汉南,与李自成合兵攻取澄城,直逼平凉等州县。三月,老回回等部也由川返陕,农民起义军再度联合成为一支足以与明朝军队相抗衡的强大的势力。

    三月壬戌,副将尚可喜率三岛官民降金,皇太极赞赏尚可喜乃“识时势之向背”,令多尔衮、萨哈廉前去迎降,并使其部驻海州。随后,皇太极颁旨整合汉军,令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之部帜用白镶皂,以别八旗,以设立汉旗军。

    己亥,皇太极于盛京城郊再行大阅。此番阅兵,除女真八旗外,新增的蒙古二旗、汉兵一旗,共十一旗士兵,足三十万有余,皆聚集于盛京城外,可谓是盛况空前。

    夏四月辛酉,皇太极下诏,以沈阳为“天眷盛京”,赫图阿拉城为“天眷兴京”。并改定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备御满字官名。丁丑,尚可喜来朝,得封为总兵官。辛巳,皇太极命礼部考试生员,凡通女真、汉、蒙古书义者,选十六人为举人,赐衣一袭,免四丁,继而在金国之境内振兴文教。

    五月丙申,皇太极再度召群臣以议征明。

    诸贝勒一致以为应从山海关入,皇太极却坚持要先攻宣府、大同,扫清察哈尔余部,再转攻向明。

    甲辰,皇太极命贝勒济尔哈朗留守盛京,贝勒杜度守海州,吏部承政图尔格等渡辽河,沿张古台河驻防,并扼敌兵,俱授方略。待四面布阵完毕,皇太极亲率大军西发,三征察哈尔。并于己酉次都尔鼻,诸蒙古外藩兵以次来会。

    甲寅,次讷里特河时驻营时,突有文雉入御幄,皇太极视之为祥兆,遂一路上接纳收编了许多自察哈尔逃出的散部。其降人部众无不苦于林丹汗的暴虐,闻之逃亡青海一路,是杀人相食,屠劫不已。其人皆不堪忍受,才至溃散四出,至是,络绎而来归附者前后有数千户之多。

    六月辛酉,皇太极引以为戒,颁军令於蒙古诸贝勒及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汉军,曰:“行军时勿离纛,勿諠譁,勿私出劫掠。抗拒者诛之,归顺者字之。勿毁庙宇,勿杀行人,勿夺人衣服,勿离人夫妇,勿淫人妇女。违者治罪。”

    甲戌,金兵次喀喇拖落木,皇太极命贝勒德格类率兵入独石口,侦居庸关,以备南下征明,相约会师於朔州。

    戊寅,皇太极对反叛的蒙古诸贝勒宣布德化,以“今诸贝勒虽以罪诛,亦我教化所未洽也”,赦免越界驻牧等等罪罚,以仁招抚察哈尔部众。此诏一颁,察哈尔土巴济农即率其民千户来归,喀尔喀部巴噶达尔汉亦来归之。

    己丑,贝勒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入龙门,会宣府,皇太极则亲统大军自宣府趋朔州,率四路兵克期并进。

    壬辰,金兵入上方堡,至宣府右卫,皇太极继续边打边议和。阿济格攻龙门未下,转略保安,另一边代善攻克得胜堡后,进取怀仁、井坪,皆不克,遂四路兵汇驻于朔州。丙午,林丹汗之妻率其八寨桑以一千二百户来降。

    闰八月乙卯,皇太极命诸将略代州,而后接连克应州、大同、怀远等地。丙戌,以书责明宣府太监欺君误国罪。丁亥,再攻克万全左卫。

    这时,察哈尔噶尔马济农等部遣使来乞降,并言林丹汗病殂,其子额哲及余部皆欲来归。

    不日,林丹汗日暮途穷,走死打草滩,病亡于青海。

    曾经辉煌无比,穷极一时的蒙古帝国,终究难逃穷途末路的命运。

    林丹汗一死,其察哈尔余部土崩瓦解,对皇太极此行战果而言,可谓是锦上添花。

    辛亥,察哈尔寨桑噶尔马济农等率其国人六千奉窦土门福晋来归。

    代善闻之,以为这蒙古汗福晋前来归附之事,是前所未有,便设盛宴以迎归附的蒙古诸臣。

    晚宴上,皇太极并未现身,席间,噶尔马济农多次向代善暗示,愿缔结姻亲,以示修好。

    “若是金国大汗肯娶芭德玛瑙伯奇福晋,以扬其仁义,是皆大欢喜,往后察哈尔部来归之人,可就远远不止六千户了”

    这林丹汗有八大福晋,每一位福晋都有其统领之部众,这位芭德玛瑙伯奇福晋名叫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居八大福晋之四,统管窦土门万户斡耳朵。作为第一位归附金国的林丹汗之妻,可谓意义深远非凡。

    代善深明联姻之利,唯一的难题,便是如何说动皇太极了。

    于是,第二天,代善便联同众贝勒,一并上奏皇太极,恳请其为娶窦土门福晋为妃。

    皇太极听后,拍案而起,怫然道:“岂有此理,本汗不娶她,难道这窦土门万户还不归附了不成?”

    “大汗若肯施以恩泽娶她,不仅能安定蒙古,群庶也无不欢欣,还望大汗三思——”

    皇太极是一股无名火上心头,“本汗连要娶什么女人,也不能自己定夺吗?”

    代善见状,遂晓之以理道:“这位窦土门福晋,委身顺运,异地来归,是天赐恩泽,大汗若不肯纳,岂非有拂天意?大汗修德行义,允符天道,故天加眷佑于大汗。此乃一箭双雕之明策。”

    众人也劝谏再三,皇太极仍是以“不娶”二字作答。

    代善见劝谏不成,于是令众人先退,自己留下同皇太极推心置腹道:“大汗这样坚持,可有什么缘由?”

    皇太极盯着手中的戒指半晌,才答:“我答应过她的不能再违背誓言了。”

    代善慨然,“在其位,谋其事。大汗如今贵为国君,岂能为了区区盟誓,而不谋国之兴盛?”

    “代善,本汗的后宫里,已清一色皆是蒙古女人了,还娶得不够多吗?”

    他负了她一次又一次,难怪她会恨他,也难怪她不肯原谅他。

    想到这里,皇太极更加不肯让步,“我说了不娶,就是不娶,你且退下吧。”

    代善出了御帐,也不知该如何跟蒙古人交待。

    那边千户人都在等他的好消息,皇太极又是块硬骨头,没那么容易说动,左右权衡一番,不如就将联姻一事给推了去。

    反正这令是皇太极下的,他已经尽心尽力了,若真出了什么岔子,也不是他的责任。

    代善骑上马,正往蒙古降人的营地行去,还未入营,途中便迎面蹿了出来一个女孩儿。

    代善连忙勒马,正是古怪,只见后头追上来几个蒙古兵,喊道:“格格,快别乱跑了,福晋正找你找得紧呢!”

    三个蒙古兵上下其手将她给抬了起来,代善骑在马上,混乱中瞥见了那女孩儿的容貌,大为吃惊,下马连声道:“慢着,慢着——”

    “贝勒爷,有何吩咐?”

    代善跳下马,命他们将人放下了,这才得以好好打量她的容貌。

    她的皮肤格外苍白,有着一双清澈如水的大眼睛,更重要的是,那眉眼间的神态,和她一模一样

    代善询问那蒙古兵道:“这是谁家的格格?”

    “回贝勒爷,是跟着窦土门福晋来的”

    这么说来,她便是林丹汗的女儿了代善喜出望外,天无绝人之路,他正为联姻一事一筹莫展,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对策送上门来了。

    那女孩儿不过十岁左右,已是出落得亭亭玉立了,五官也很是精致,尤其那抬眸的疏离冷漠,和那位“乌尤黛”,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这世上岂会有如此凑巧之事?

    代善俯身问她:“你这样急匆匆的,要去哪里?”

    “我要去见金国大汗!”她昂着头答。

    “见大汗做什么?”

    她咬着牙,不肯说。

    代善没有追问,当即同她协商道:“我可以带你去见大汗,但是,你不许说是我出的主意。”

第189章 文雉入幄(二)() 
皇太极被联姻一事搅得心烦意乱;正在御帐里头阅书卷;突然就见一个身影跑了进来。

    他警惕地握刀;待看清来人是个眉清目秀的小女孩儿后,一时间目瞪口呆。

    只见她一身草绿色的蒙古长袍;袅袅婷婷,头戴一顶翻檐尖顶帽;上头镶嵌用玛瑙和东珠;以白银加饰;衬得她唇红齿白;目如点漆。

    她不慌不忙地跪地行了个蒙古大礼;落落大方道:“孛儿只斤淑琳给大汗请安。”

    皇太极听见她自报姓名;不免有几分讶然;倒吸了一口凉气,出愣了许久,才走到淑琳的跟前问道:“你来找我,所为何事?”

    “我想见我的额吉;我的额吉是草原上最美的女人福晋说;见到金国大汗;就能见到额吉。”淑琳言之凿凿地回答。

    听到这句话后,一时间;皇太极心里头五味陈杂。

    他望着这个冒失闯入御帐的蒙古少女;十岁大,又姓孛儿只斤五官相貌,则更是与她毫无二致。

    这个女孩儿便是她为林丹汗所生的那个孩子

    皇太极心中已有了答案;却仍是在问:“关于你额吉的事情,你是从何得知的?”

    “是阿布临终前告诉我的”

    淑琳方才答完,噶尔马济农便赶来了御帐,连连拉着淑琳向皇太极请罪,自责是其看关不严,令得淑琳冒犯了大汗。

    皇太极未加责备,神情复杂地打量了淑琳许久后,才单独留下了噶尔马济农盘问,“这位格格,可是窦土门福晋的孩子?”

    “回大汗,淑琳格格的生母早殇,遂由窦土门福晋一直抚养长大”

    皇太极又问:“本汗听闻你们察尔汗生性暴虐,常常打骂妻眷,可有其事?”

    噶尔马济农被这么一问,诧异之余,含糊其辞道:“察哈尔汗平日是爱喝酒,这打骂妻眷我闻所未闻,也不知真假”

    皇太极冷哼了一声,“不知真假?哼若非其人暴虐,怎会病逝不过几日,这一个个福晋都带着家口跑到了我大金的营地来,请求归附呢?”

    噶尔马济农这才反应过来,皇太极是在试探他的口风,立马屈膝尊敬道:“天聪汗爱民如子,美名远扬,我等早有归附之心,奈何受迫于林丹汗施压,才一直不得遂意如今可汗已死,其子尚幼,流亡青海,下落不明,蒙古汗权复兴无望。我等久闻大汗仁德备至,今后只愿效忠于大汗,还请大汗明鉴!”

    “本汗三次亲征察哈尔,时至今日,也不曾一睹那察哈尔汗真容。他从漠南逃到漠北,又从漠北逃到青海,本汗倾尽兵力穷追了百余里,他甚至不敢正面一战。此等懦弱小儿,尔等何忠乎?”

    皇太极将噶尔马济农扶起来,“既然你们决心归附,本汗倘不计前嫌,但结姻一事容我再考虑几日。”

    接下来这三日,代善和几位和硕贝勒依旧轮番上谏,望皇太极能以大局为重,与蒙缔结姻亲。

    娶这窦土门福晋,于皇太极而言,无非是一场为取悦新归附的蒙古诸部的政治联姻。

    与蒙结姻,自先汗时期已有先例,从哲哲开始,多娶一个不多,少娶一个不少。一个女人,能不必劳师动众,就为他带来六千户的部落,无论出于何等考虑,这都是一场不亏的交易。

    这淑琳又是她的孩子。若是娶了这位窦土门福晋,他便能将她收作养女,在宫中抚养。

    若是从前,既是为了安定国邦的联姻,娶了,也就娶了罢。他身为大汗,理应做此表率才对。

    但自从在叶赫听过她的那番话后,他自觉亏欠了她太多,始终过不去自己心里的这个坎儿,甚至羞愧于换得她的原谅。

    就这样举棋不定了三日,直到还师盛京的前夜,皇太极收到了一封盛京传来的飞鸽传书。

    信中只写了一个字“蕙”字。

    那字是她的笔迹,只是这“蕙”字何意,他苦想了许久,也参悟不透。

    皇太极连夜召希福入御帐,问之“蕙”字何解。

    希福特地带来了一本汉字文帖,翻阅道:“这‘蕙’字,多指蕙兰;又用以赞誉女子,蕙质兰心,纯美高洁”

    “蕙质兰心”

    皇太极默念了一遍,仍是不得深意,“除此之外,可还有何别的解释?”

    希福又检索了一遍文帖,“除此之外,也有代称佩兰,别名又作零陵香”

    皇太极搁下信,恍然大悟。

    希福还在读着释义,“这零陵香,多产于今湖、岭诸州”

    皇太极闻声,低声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零陵香他如何能不记得这零陵香?

    早年她曾因为殊兰的事情而负气出走,他便在东阁的香炉里燃了一整年的零陵香,只因这零陵香里有回忆的味道,独守空房等她回心转意

    同样是那一年,他坚持不肯与科尔沁联姻,为了规劝他改变心意,她才肯放下身段,从沈阳回来。

    皇太极再度朝信上的那个“蕙”字望去,顿时幡然悔悟,原来这些年来,他错得这样离谱。

    他亏欠她的,又岂止是一个名分?

    ****

    第二日清早,拔营前夕,众臣再次问询皇太极对联姻一事的定夺时,他才终于松了口,“前日行师时,驻营纳里特河,曾有文雉,飞入御幄之祥。今窦土门福晋来归,显系天意,于是意始定。既是天意,却之不恭,纳就纳吧。”

    随后下旨,命希福、达雅齐前往迎娶窦土门福晋来营。

    噶尔马济农等一众蒙古降人闻讯后,颇为喜悦,上奏道:“我等此行,便是为将福晋奉于汗,以示归降金国之诚意。大汗愿纳之,乃是举国之喜,不胜踊跃欢庆之至矣!”

    皇太极下完召令,便回师还盛京。噶尔马济农所属六千户,理所当然地随窦土门福晋一并编入蒙古旗中。

    九月辛未,大军渡辽河。壬申,得还盛京。

    此征察哈尔,可谓是秋风扫落叶,一网打尽,不仅所获百姓无计,更是彻彻底底地征服了蒙古。

    然而皇太极却是毫无喜色,一回到盛京,就马不停蹄地去了杜度的府邸。

    海兰珠当然是不肯见他的。

    皇太极起初拒绝联姻的消息,是代善飞鸽传信回城的。范文程接到信后,便第一时间来恳请她回信相劝。

    遥想当年迎娶哲哲至今,她扮演了这么久苦情的角色,早就心力交瘁了。要她相劝,她又能说什么呢?

    于是她落笔只写了个“蕙”字,无论他悟不悟得透都好,也算是她给这段苦情戏,画了个终点吧。

    皇太极这么坚持不懈地每日来请见,一直到杜度也从海州驻防而返,也不肯罢休。

    海兰珠避之不及,只能躲在府中,足不出户,整日与书茶作伴。

    直到月末,范文程突然来府上拜访,也只字未提皇太极,只是带来了一封书礼道:“我要成亲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令得海兰珠又惊又喜,也算是这些日子以来,她听过的唯一一个好消息了。

    范文程欣然道:“范姐,我想请你和大汗做我的证婚人。”

    海兰珠手握那书礼,大红的喜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