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筝歌-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152章 遗恨宁锦(四)()
八旗的先锋部队逼近了宁远城垣后,但见火器杀伤甚大,不得纵击,皇太极下令后撤,企图引诱明军出城野战,从而一举歼灭。
然而袁崇焕丝毫没有受军情影响,改变策略,仍旧下令众部,敌不动,我不动,按兵不前。
皇太极等了半个时辰,见此计不奏效,按捺不住心中的焦虑,就要亲自率兵去攻城。
三大贝勒纷纷跪地劝阻,“大汗,宁远之战的惨败,便是因急功近利,以距城近,从而被火器大伤。今日情形,与当日如出一辙,不可强攻呐!”
“不可攻、不可攻!出兵二十日了,难不成要空手而归吗!”
皇太极急火攻心,兵临城下,哪里还听得进去半分劝阻,纵身跃上坐骑,“今日说什么,我也要取了宁远城,杀了袁崇焕!”
“还请汗王三思,不要意气用事啊——”
皇太极抛下众人,不管不顾地策马到三军之前,厉吼道:“昔日先汗,攻宁远不克,今日我攻锦州又未克,仍此野战之兵,尚不能胜,其何以扬我大金国威!传我的号令,即刻攻城——”
代善跟莽古尔泰是一路狂追,气喘咻咻,也没能追上皇太极。大军已在他的一声号令下,整齐有序地向宁远行军。
莽古尔泰喘着粗气问:“二哥,这咋办?”
“汗王不听劝阻,铁了心要攻宁远,还能怎么办?”
代善吹了声口哨,他的白马驹便驰骋而至,“军令如山,咱们不能看着他去送死——”
这边袁崇焕见金兵开始围城,立即下令让明车营都司李春华用红夷大炮、木龙虎、灭虏等火器齐力攻打,先头的骑兵一旦近城,便被这火器齐刷刷地放倒一片,一时间尸横遍野。金军的推进的每一步,都是靠尸体堆砌为盾而铺就的。
另一方面,总兵满桂率军一万在城东列阵,与金军正面交战。总兵孙祖寿、副将许定国则于西门扎营。祖大寿率兵四千,以待时机,杀至敌后,与满桂、尤世威等部形成犄角之势,围困金兵。
海兰珠跟着刘应坤来到了宁远城楼之上,只见满城密布的手都已严以待阵,箭在弦上,只等金军进入射程的那一刻。
城楼上视野极佳,她从未这样清楚宏观地目睹一场战争,一场纯粹的厮杀
放眼望去,她看见了奋力厮杀的萨哈廉、岳托他们二人所率之部正与满桂的大军正面交锋,短兵相接,混战正激,一时不分敌我。
只见酣战多时,满桂已是身中数箭,却仍要爬起来再战,尤世威的坐骑被斩了脚,一个滚身摔了下来
金兵这边,一个回合交手下来,萨哈廉也身负重伤,几不能立。济尔哈朗连忙率领镶黄旗赶来相救。野战的明军节节败退,加上满桂已是体力不支,不能再战,被连忙护送回城。
一时间金军的势头正盛,济尔哈朗几近逼杀到城垣之下。
这时,明军的战鼓声突变,一声号令下,十二门红夷大炮齐发——耳边地动山摇的轰鸣声,混杂着呐喊声、哀嚎声,化作了耳鸣作响,令她几近晕眩。
她视野的尽头处,是济尔哈朗被炮火炸伤,重重地摔下马去,倒在血泊之中。
萨哈廉、济尔哈朗、岳托这些皇太极的左膀右臂,一个个地倒下了炮火之下,没有人能幸免于难!
皇太极一身明黄的甲胄,身先士卒,翩然而至城下,将济尔哈朗救起,继续投身厮杀。
她的心一纠,皇太极他到底还是来了,不顾危险,亲自杀到了城下。
再这样打下去,只会是弹尽粮绝,一败涂地她不忍再看下去,也无法再眼睁睁地看着他送死!
就算他不会原谅她,她也要这么做这是唯一逼他退兵的办法!
于是,她拎起一支白羽箭,用匕首在自己的手腕上剜出一道口子来,将血染在白羽之上
她的骑射本领,还是他教她的只是他不会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她会将这支箭镞对准他。
[宁远城下]
有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她,在厮杀奋战的瞬息间,他仿佛看到了城楼上她的身影。
他早已身受数创,却还是想再回头看一眼城楼,看看是不是真的是她。
一支白羽箭,就这么生生地扎进了他的肩胛,那一阵撕心裂肺的疼让他险些摔下马来。
他看到了箭羽上哪惊艳绝伦的一摸红,血的红。那一瞬间,他居然笑了。
“大汗——”
又是一声炮响,紧接着城楼上万箭齐发,身边是蜂拥而上的士兵,用一道道的扳车厚盾将他护在底下。
德格类、岳托两位贝勒连忙赶过来查探他的伤势,“汗王可有大碍?”
“无碍——”皇太极咬着牙,将那箭拔了出来,死死握住。
箭羽带红,乃是退兵之意她居然,用这样的方式逼他走!
“今日不要这宁远城陪葬,本汗誓不罢休!”
岳托死死拉住他,“这里交给我,还请汗王先回营帐——”
“城攻不下,我便不退,都让开——”
不到山穷水尽,他绝不能退!即便是老天都要来阻拦,他也全然顾不得了!
才简单做了包扎处理的济尔哈朗匆忙赶过来,手臂上的伤口还正流着血,就重新骑上战马,“汗王,让我去,我还能打!是我无用,没能攻下东门——”
皇太极瞥见他的伤势,于心不忍道:“你受了重伤,还说什么傻话?”说着从腰间抽出了那黑铁所铸的雁翎刀,“我要亲自督兵攻城,谁也不许来请命——”
[宁远城中]
这一战,从白天打到了夕阳垂暮,明军也好、金军也好,双方都是筋疲力尽。
眼看满桂和祖大寿的援军都败下阵来,宁远的火药也要用之殆尽了,刘应坤是急得火烧眉毛,追着就上了城楼来,“你说能解宁远之围,这下好了,该怎么办吧——”
海兰珠的目光一直锁在城下那个身影,不曾移过。
她看着他健步如飞,挥刀反身,拼尽全力想要扭转战局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刻,他便不会言弃
“刘公公,金军会走的,他们已经打不动了”
“打不动?我看那皇太极还生龙活虎的呢!”
海兰珠没有理会他,跌跌撞撞地就往城楼下走去:“宁远的火药所剩无几了这最后几发炮弹,恐怕是打算留给皇太极的了”
“我的姑奶奶,你到底在说什么?”
刘应坤追在她身后,“我可是把宝都押在了你身上啊,千岁爷还等着我——”
海兰珠伫步,回头道:“刘公公,带我去战壕吧!”
这个恶人,就让她亲手来做吧!
也唯有这样,她才能彻彻底底地断了他的念想,从此往后,再没有什么能威胁到他了
这——是皇太极帝王生涯的第一场败战,也会是最后一场。
今日之后,他不会再败了只要她迈出这一步,他便再不用尝败仗的滋味!
“战壕里可堆满了死人呐!”
海兰珠没有迟疑、没有徘徊,目光坚决道:“你若想立功,便按我说的做。”
一路走到了城门口,却直直撞见了调兵回城的祖大寿。他浑身是血,连战袍都被染成了绛红色,像是一匹在血水中里打了滚的恶狼,长臂一伸,单手就捉住她的衣襟,拽到跟前来,“你要去哪——”
“出城劝降!”
“好!这是你说的!”
祖大寿将她扔在地上,恶狠狠道:“五年前在广宁,我就该杀了你,今晚金兵不退,你也没什么用处了!我亲自送你上黄泉路——”随后便呼啸而去。
她忍着腹部传来的痛感,勉强地从地上爬起来。
刘应坤也吓了一跳,却也没有扶她,只是咋呼道:“啧啧,这些个舞刀弄枪的蛮人,怎么也不知道怜香惜玉”
祖大寿将身边的亲卫派来随她一同去阵前,她步履蹒跚,一步步地迈出了宁远城的大门
袁崇焕站在炮台上,静静地看着城下的这一幕。
祖大寿站在他身后,赶来与他复命,“大人,都安排好了。”
袁崇焕点了点头,眼中是深不见底的黑暗,下令道:“炮门准备——”
[宁远城下]
皇太极望见那个赤手空拳,单薄的身影,扔下刀,一步步走到她面前,全然忘记了此刻正是交战之际。
走到三丈远的地方,她突然喝住他:“不许动!不要过来——”
她的手腕上还泂;泂地滴着血他只是痴痴地凝望着她,终究没有再向前一步。
只见她深吸一口气,漠然地说道:“皇太极,退兵吧,不要再白费力气了”
“我可以退兵但要走,我们一起走!”
他固执地朝她伸出手来,眼中的情真意切一如二十年前,他在河岸边说着“等我长大”时那般恳切。
“别傻了,我是不会跟你走的!你回去,好好做你的汗王吧!如果我先前在信中说得还不够明白的话,那我再说一遍——”
望着他的双目,她心中沉痛万分,却不得不用违心的话化作伤害他的刀刃以此来终结这一切。
“是你,害得我国破家亡,在大明与你之间,我选择了前者,我想做回汉人,回到明地,过普通人的生活皇太极,我不爱你了,你放我走吧!你我二人,从今往后,恩断义绝,再无干系。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我不信!”
他心中一阵绞痛,作势就要上前去揽她,身后的岳托忽然警觉道:“汗王,明军忽然改了鼓声,唯恐有诈!此处在炮弹射程之内,断不宜久留——”
皇太极早已觉察出了几分不对劲,而眼下近在咫尺,却又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她离去
他有太多的话想问她!什么恩断义绝,什么付与他人,他统统不信!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海兰珠强撑着一口气,决绝道:“退兵吧,不要再打宁远的主意了,也不要再回营帐带着兵马回沈阳去吧!”
说完这句话,她便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皇太极正要去追,岳托一声惊呼:“不好——”便一跃而上,将皇太极扑倒在地,翻滚出了好几丈,只听一声巨响,贯彻云霄。
摔倒在地的皇太极惘然地回头,只见那炮弹直直地砸在了方才他们二人所站之处,一时间,硝烟四起,就连她的背影也消失在了四溅的矢石黑烟中。
一败涂地
原来,这便叫做一败涂地。
海兰珠没走几步,炮火便在她身后炸开,她被震得摔倒在地,一阵痉挛从她的小腹传来,痛得她伏地不能起。明军的士兵将她搀扶起来,分秒不歇地就往城中拖去。
她说了那样狠的话,加上这一计要置他于死地的炮弹,他一定彻底醒悟对她恨之入骨了吧。
他不会看见她脸上早已斑驳的泪痕,更不会知道,这背后的良苦用心。
不过皇太极,没关系,时间会告诉他真相。
时间会证明,所有苦难与分离,都是有意义的
第153章 同心而离居(一)()
海兰珠昏厥了整整三日,醒来后第一刻,她看见的便是袁崇焕一双不可捉摸的眼睛。
面对他,她心里发憷,不由得戒备地退到床榻里边。
“你不想问些什么吗?”
袁崇焕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比如说你肚子里的孩子。”
她条件反射地将手捂在小腹上,惊恐地望着他。
“大夫说,只是动了胎气,没有别的大碍。”
海兰珠重重地松了一口气。
袁崇焕含笑,语气中听不出喜怒来,“多亏了你,皇太极已经挥师北上了。眼下正在锦州,恐怕是还想殊死一搏吧?可惜没能杀了皇太极,此战只能算是功败垂成。”
“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不是吗?”
她御着沉甸甸的脑袋,强撑着下了床,跪地叩首:“袁大人功德无量,还请放我一条生路”
“放了你,逃回沈阳去跟皇太极长相厮守吗?”
袁崇焕不动声色地将她扶起来,送回床榻,“你未免想得太轻易了胡人,是赶不尽杀不绝的。今日守住了宁远,难保不会他们再次来犯。你的用处,还大着呢。”
“袁大人想错了,我不想回沈阳。好不容易逃了出来,怎么可能再回去?我是个女人,如今还是个母亲乱世之下,但求活命罢了。这个孩子”她咬了咬苍白的下唇,我见犹怜地怯声道:“他是无辜的”
袁崇焕神色一凛,“可他是奴酋血脉。”
“是或与否,又有何人知晓呢?从我离开沈阳得那一刻起,我的一切,都与金国没有半点干系了即便袁大人一口咬定,他们也不会认的。”
“若是个儿子就不一定了。皇太极只有一个独子,若我是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将这个儿子夺回去。”
海兰珠茫然无望,事到如今,她是无人可依仗,走投无路了她说什么也要守住这个孩子。否则,她真的没有颜面再回到皇太极身边
“那就请大人,纳我做妾吧。”
她下定了决心,不卑不亢地低吟着:“我知道大人背井离乡来到宁远,戍守边疆,无人作陪,已经纳过一门妾室了,无妨再收下我”
她说完这番话后,却迟迟没有等到袁崇焕的答复。
他只是沉思默想着凝望她,不曾移视,过了许久,才冷哧了一声。
“我原以为你只是聪颖,没想到你是聪明过了头——”
抛下这句话,袁崇焕便大步流星地离开了。
六月初五日,皇太极再攻锦州不下,因城壕深阔,难以骤拔,时值褥暑,天气炎蒸,乃撤兵归。回师途中拔大、小凌河二城,拆毁袁崇焕所筑御城。
宁锦一战大捷,史无前例,朝野上下,举国沸腾。锦州之围解除,袁崇焕马不停蹄地上奏了锦州报捷疏,由刘应坤、纪用二位监军带回顺天府,面奏圣上。
明熹宗大喜,论功行赏,封赏了此战中所有的将领,就连魏忠贤一众也跟着得到了表彰。
满桂加官为太子太师,世荫锦衣佥事;赵率教加官太子少傅,荫封子孙为锦衣千户,世袭;祖大寿因功升副总兵。
而此战中运筹帷幄、功劳最大的袁崇焕,却只加了一级官阶罢了。其原因,便是魏忠贤与其党羽抓着袁崇焕不救锦州之过。连番弹劾之下,袁崇焕心中虽气愤难平,但世风日下,朝廷内外人人皆魏忠贤马首是瞻,他不得不低头主动请上魏忠贤,要为其建祠,但终不为所喜。
愤忾之下,七月,袁崇焕决定辞官回乡。
祖大寿是百般劝阻他,可他却铁了心,不为所动,督促家仆收拾行李,打算回东莞老家。
“皇上宁愿听信谗言,也不愿听听我这一腔热血忠骨的忠言,这辽东巡抚做得还有什么意思?前有赤忱如熊廷弼,最后呢,又落得个怎得下场?迟早有一天,那魏阉要篡了国去——我袁崇焕没那个命跟阉党斗,罢了!这顶乌纱帽我也没稀罕过,回家守着一亩三分地,也落得自在!”
“这宁远卫不能没有大人——那奴酋惧怕的是什么?正是大人的威名!唯有大人驻守于此,那奴酋才不敢近城半步!”
“宁锦一战,建匪元气大伤,一时半会儿打不过来。”
袁崇焕丝毫没有动摇,“这魏阉作威作福,横行于世,只要他在一日,大明便不会太平!别说我走了,就算再来十个袁崇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