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宦海-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赵启,顾云浩嘴角一扬,眼中带着几分笑意,说道:“而我,相信你。”

    听到这话,赵启目色微动,胸口的起伏也明显了些。

    他显然是有些没有想到的。

    这位在儒林士子中颇有声望的年轻状元郎,居然会真的看重他这么一个还未中举的秀才

    在这个时候,赵启也不得不承认,顾云浩这话,确实让他很有满足感。

    “大人,在下敢问一句,你当初殿试的文章,到底乃是为何?”

    赵启问出了自己心中压着已久的疑惑。

    作为本朝最年轻的状元郎,又华朝数年来第一个‘三元及第’,顾云浩会试、殿试的文章,赵启全都拜读过了。

    在一面感叹顾云浩的文采之时,赵启也更是为之喝彩。

    特别是殿试一文中言及的新政之事,让人只觉心神大振。

    然而在敬佩之后,赵启心中还是存有疑惑。

    殿试‘不以规矩’那一策论,不知这位状元郎是为了迎合元化帝心思,还是借着殿试将自己的政见上达天听?

    “两者皆有。”

    顾云浩毫不掩饰,然而却还是有些没有想到赵启会如此在意此事,转而问道:“只是何来如此一问?”

    这时,赵启却直直地站起身来,对着顾云浩恭敬一礼,道:“在下虽是不才,无法在举业上更进一步,然也盼着能以微薄之力为我华朝百姓做些事,大人殿试一文振聋发聩,在下愿追随左右,为大人所驱使。”

    顾云浩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赵启已然全部明白了。

    为何殿试乃至被点中状元之后,这位原本风光无限的状元郎,会被翰林院陈凯元指派去修撰南巡起居录,又为何在户部风波渐起的时候,右相孙惟德会那般大张旗鼓的为他举办冠礼。

    原来自殿试一文之后,这位看似前程似锦的‘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实际一直处于危局之中,为一众世家大族所憎恶。

    然而在这样的危机之中,顾云浩还是从未改变初衷,直到他入宫面圣之后,元化帝方才下令改良邸报,开始税赋改制。

    虽然这一切并未放到明面上来,但赵启在翰林院跟随顾云浩了一段时日,几经推敲,便猜到了这位状元郎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在弄清楚这些之后,赵启心中满满的叹服。

    虽然眼前这位少年比他还小上许多岁,但这一丝也不影响他对这位少年的敬意。

    但顾云浩却是不晓得赵启心中所想,见着他突然如此郑重,也还是有些诧异:“博彦,这乃是何意?”

    赵启,字博彦。

    “在下愿随大人去户部,然却并非为户部之人,只盼今后亦能随大人左右。”赵启说道。

    这时,顾云浩也明白过来了。

    感情这赵启是要追随自己,身为他门下的幕僚,而并非乃是户部的侍从而已。

    这个顾云浩倒是知道的。

    本朝官员,基本都爱养些门客幕僚,然而却并非每一个官员都会如此。

    第一种养幕僚的,乃要么是官阶较高的官员,或是为政一方的官员,比如他的老师江程云,还有他们越省的提学李霖越,门下都养了些幕僚。

    对于这些为政一方的官员来说,幕僚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是帮助他们处理政务。

    毕竟在这个时代,集权比较严重,许多事情并非一个人能忙得过来的,因此便需要幕僚或是师爷来帮忙处理。

    第二种就是家里特别有钱有势的,这个就如前世看的红楼梦里面的贾政,那贾政不过跟顾云浩一样,乃是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官阶不高,也不需为政一方,但门下还是养了不少清客幕僚。

    对这一种情况来说,幕僚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装点门面,以及偶尔半点闲事。

    很显然,顾云浩跟这两种情况都是搭不上勾的。

    一则他官阶不高,只是从五品,手头也没多少忙不完的政务。二则他乃是农家苦孩子出身,好不容易中了状元,但也没什么积蓄,家里也才算刚刚脱贫奔小康,自然是没有条件养幕僚的。

    需知养幕僚,那并非是给些银子生活费那般简单。

    而是幕僚的住所、家中亲族,都需得一肩挑的负担起来。

    “博彦,此事只怕”

    然而顾云浩话还没说完,便被赵启打断道:“在下家中虽并不富贵,但自给有余,并不需要大人关照日常之事。”

    说到这里,赵启又顿了顿,继续说道:“当然,若有一日,大人高升了,再论及此事亦可。”

    这其实就是眼下不预备给顾云浩增加负担,只待日后有条件了,他们再如寻常官员跟幕僚那般相处。

    赵启都已经将话说到这个地步,顾云浩也自然不会再多言其他,忙起身携着他坐下,道:“博彦如此相待,我顾某何德何能,今后若能如博彦所言,某必不忘君。”

    这话明显是已经同意了。

    赵启畅然起身,正式的行礼道:“赵博彦见过东翁。”

    “咱们此番之后,虽是宾主,然我亦是希望莫要如此客套。”

    顾云浩还是有些不习惯赵启如此客气恭敬,便道:“听闻博彦方才所言,亦是有心于新政之事,如此志同道合,又何必来言宾主,咱们只论知己才好。”

    听闻此话,赵启又是感动又是震惊。

    他乃是读书人,虽然有些才学,但终究还只是个秀才而已。

    然东翁顾云浩却乃是‘三元及第’的年轻状元郎,又是新政之策的第一个倡导者,还是右相孙惟德门下得意弟子,如此人物,他是从未想过能与自己引为知己的。

    “多谢东翁抬爱,在下明白了。”

    赵启并非是个故作姿态之人,见着顾云浩如此相待,心中感念之余,也不多言其他,只重重地点头应下。

    “博彦,以你的才学,应当早已中举才是。”

    顾云浩想了想,还是说出心里的疑惑:“只是为何却似对科考并不上心一般?”

    赵启并非一介庸人,学识颇佳,即便未必能取中进士,但考上举人还是有可能的,而且这赵启年纪又不大。

    但是在翰林院相处的那一段时间里,顾云浩只觉这赵启好似对科考并不上心,因而对此事一直存着疑惑。

    “东翁不知,前些年,在下家中祖父为人诬告,虽是使了银子并未判重刑,然却还是羁押了半年。”

    赵启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虽然本朝改制,若并未为官,又非犯重罪,不会因此剥夺功名,但此生亦是无法参加科考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

    似察觉到了赵启眼中的落寞之色,顾云浩将手边的茶碗移至他的面前。

    “博彦,往事已过,咱们只待来日。”

第151章:哥也是有脾气的(捉虫)() 
自从明月楼一聚之后;赵启向翰林院请辞。

    顾云浩与赵启商议;赵启还是先随着顾云浩入户部当差的好;只待此事了了之后;再论其他。

    虽然他们如今是主翁跟幕宾的关系;但顾云浩如今并不需幕宾帮着处理寻常之事。

    他现在的主要功夫还是在税改之事上。

    而且司里陆安宁将闽省的田地清理工作推给了顾云浩;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他实在是需要一个信得过的帮手。

    再则来说,入户部之后,多少还是有些俸禄的。

    即便赵启言明尚有一些家资;但顾云浩估摸他亦不是那种大富大贵之家的子弟,能多一点收入也是好的。

    对于顾云浩的提议,赵启自然是没有不答应的。

    于是;顾云浩告知了陆安宁;说是选定了侍从。

    “能让景源看重,自然是好的;只是一样;需得信得过才好。”

    听闻顾云浩谈及赵启入户部之事;陆安宁只是笑道。

    “这是自然;下官在翰林院是;亦是此人跟随左右;是个谨慎稳妥之人,郎中大人请尽管放心。”顾云浩含笑说道。

    对于他如今与赵启的关系,自然是没有必要多言的。

    “既如此;待我明日回禀了左侍郎大人;得了准信,便让他来当差吧。”

    陆安宁点了点头,又面带忧虑地道:“如今咱们司里事多,能尽快来随你办差是最好不过的了,昨日我听说蜀地那边动作挺快,已经开始要准备派下官吏核对田册了。咱们可得要抓紧些才是。”

    我勒个去!

    看着陆安宁那带着几分忧虑,却又颇为沉稳的面庞,顾云浩不由暗暗吐槽。

    真是好一副忧国忧民,克己为公的模范上司姿态。

    难怪都说要想当高官,必得先练演技。

    这个陆安宁真特么坑爹。

    顾云浩无语了,他才到户部,陆安宁便将棘手的田地清理之事推了过来。

    而这才过去三天,就开始催进度了

    还拿隔壁的蜀地清吏司作比对。

    比较就比较吧,催就催呗,还作出一副‘我都是为了工作,我不是在埋怨你’的领导姿态。

    这陆安宁在京中混了这么多年,演技也确实有几分。

    不过吐槽虽是吐槽,但顾云浩也不会在面上显露半分,反而亦是一脸沉重地点头道:“大人所言极是,只是咱们闽省有大人总领,必然是错不了的。”

    开玩笑,谁还不会演似得。

    他们闽省清吏司虽然内部有分工,先前他亦是被陆安宁坑了一把,让他一个新人去负责田地之事。

    顾云浩当时初到户部,虽然对陆安宁如此没有道义和担当的做法有些看法,但也觉得好歹人陆安宁是郎中,是‘一把手’,按着官场规矩,还是应该给面子,不好一下子就将关系弄僵。

    然而现在顾云浩却是发现,这位陆安宁陆郎中不仅没有什么担当,而且还是个得寸进尺之人。

    先前顾云浩念着陆安宁乃是‘一把手’,接下了田地清理这件难事,而这陆安宁却是起劲了,不过才过了三日,便开始故作姿态的催进度。

    虽然作为上峰,催问下属公务的进度,这乃是寻常事。

    然而也是没有像陆安宁这样的。

    毕竟他们司里的情况比较复杂,而且也并未落后于人,只是并未如蜀地那般动作快罢了。

    而且,先前他们闽省清吏司诸事都是由陆安宁负责,田地之事亦是如此。

    在陆安宁手上的时候,他们的进度本就不快,是绝对赶不上蜀地的。

    要知道,这前面的进度慢了,那可是陆安宁的过错。

    而今推给了顾云浩,却开始催了起来。

    这分明就是想要将前面进展缓慢等责任,全部推到顾云浩的身上。

    果真是人善被人欺!

    顾云浩自问并不是什么良善之人,自然更是容不得有人如此耍心思坑自己。

    笑话,即便现在他是司里的‘二把手’,还负责田地清理之事,但他们整个闽省清吏司却是由陆安宁负责,若是司里的工作出现什么差错,首先追责的还该是陆安宁这位‘一把手’才对。

    因而,顾云浩还是觉得应该适当的提醒一下这位郎中大人,遂又道:“下官初来户部,尚且有些事捋不清,侍郎大人那边,只怕还需郎中大人多担待些。”

    看清了陆安宁的为人之后,顾云浩也没有了什么旁的顾忌。

    虽然他们官阶不同,但相差也不大,一个乃是正五品的郎中,一个是从五品的员外郎,不过半级而已,既然这陆安宁不仁义、没担当,他也没必要将他太当回事。

    顾云浩自知并非是个君子,若问他面对朝中一品、二品的大佬们敢不敢如此,他自然是认怂的。

    不过顾云浩还是觉得,既然步入官场,而且他也心中自有方圆分寸,便没必要将自己的姿态放太低。

    而且,很显然这个陆安宁陆郎中这般性情外露,却又毫无担当的人,是难以有机会登上高位的。

    既然如此,也没必要多给他面子。

    不错,就是这么势利,就是这么功利,谁还不是个公务员咋滴?谁还没个脾气咋滴?

    入朝为官,谁人不想往上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若是在官场中能寻得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固然是好,自是互敬互助。但假使遇到的人处处算计,那也没必要多客气礼让。

    当然,若是面对一些能左右自己命运,或是可以影响他理想抱负实现的人,节操、个性神马的还是可以暂时抛开一下下的。

    虽然好似有些没下限,有些不要脸,但这也是自读书之后,他已遵循多年的行事准则。

    只是

    顾云浩觉得,自从进京,在那个右相师祖孙惟德的影响下,他是越来越不知‘节操’为何物了。

    难道这些朝中大佬们内里都是些没节操、没下限的?

    想到这里,顾云浩觉得细思极恐。

    顾云浩在这里思绪纷飞,而陆安宁却也心绪有些并不平稳。

    方才顾云浩那话,分明是又将皮球踢了回来,就差没有明言“闽省的事你是‘大拿’,就算到时候出了事,你也是在最前头跑不掉”这样的话了。

    看来方才那句话,果真是激怒了这位年轻的状元郎了。

    他怎么忘了,这个顾云浩虽然现在官居从五品,但总归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今后前途只怕不可限量。

    毕竟这人运气好,有个右相那般的师祖罩着。

    思及至此,陆安宁不禁有些暗悔。

    前两日见这顾云浩一副识趣受教的模样,好似并不是个有气性之人,他方才想要更进一步打压一下这位年轻的官员,以便今后容易掌控。

    然而却是没想到会如此

    但事已至此,陆安宁身为上司,虽然只大了半级,但也不会表露丝毫悔意,只含糊地道:“此事你上些心便是。”

    “是。”

    顾云浩懒得去想陆安宁的心思,只应了一声,但随即眼珠一转,又道:“郎中大人,下官想了想,方才言及我那侍从之事,还是由下官自己去禀明侍郎大人吧?”

    说到这里,顾云浩见陆安宁面色有些不悦,便又眉尖一挑,继续说道:“毕竟先前初来户部之时,左侍郎大人亲自吩咐了此事,如今下官既然已经选定了,还是应当亲去回禀才是。”

    原本顾云浩觉得此不过小事一桩,可由陆安宁去向钱卓然回事的时候顺口提一句便可,但经由方才与陆安宁的那几句话之后,他还是改变了主意。

    他不想再拖了。

    毕竟他现在在司里可谓是人生地不熟,赵启来了之后,他方才有自己信得过之人。

    而且,这三日里,对于田地清理之事,他还是思考了许多,原来预备与陆安宁商议之后,以他们闽省清吏司的名义上报部里。

    但见现在陆安宁的做派,显然不是个好相与的,顾云浩便觉得没有必要将此功劳归与陆安宁的身上。

    见着顾云浩如此说,还将钱卓然的话抬了出来,陆安宁自然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只得点头道:“景源所言甚是,如此便由你亲自去回吧。”

    闻言,顾云浩满面温和地对着陆安宁一笑,应了下来。

    今日并非大朝会,只朝中三品及以上的官员站班,被称为小朝会。

    一般而言,这小朝会没大朝会那般讲究,各处官员站班之时,如遇到紧急或重大事宜,需当场禀奏之外,其余寻常事务,只需写到奏折上,在朝会之后递交内阁票拟便好。

    于政事上,内阁有票拟权,所谓‘票拟’,便是由内阁大臣们率先阅看全国各地的奏折,将批阅处理建议写在票签上,而后附在奏折首页,随之送呈皇帝御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