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苍茫云海间-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道:“内阁六部尚书留下,其余的都退下罢。”
大臣们有序离场,内阁之中便只剩下寥寥数人。楚晙命宫人看坐,奉上凉茶,在场的大臣都明白,恐怕还有要紧的事情需商议,以皇帝此次的神情来看,不达目的不罢休了。
果然待宫人收拾完地上折子后,楚晙悠悠道:“先帝在时对信阳王信任有加,因出自同宗,原是堂亲姐妹,情分非比寻常,若无差错,朕也不愿违背先帝心意。”
这等话一出,还不明白的便是傻子了。方才六部与内阁都不曾开口,因为她们早料到后头还有这么一出。皇帝既然能让信阳王进京,恐怕就没想让她离开,兵部尚书进言道:“陛下,自成武年起,朝廷便设镇威司在藩王封地内,代陛下与朝廷巡视藩王封地,下听民情,上承天恩,这是早有的规矩。”
巡视大约是个委婉的说法,倒不如说是监视。户部尚书也道:“国库空虚,陛下向来勤俭爱民,宗室也应当如此才是。只是有传言称信阳王性喜奢靡,非金器不肯用,玉器不肯食。其王府中瓷器更有千窑一樽之说,这未免太过靡费。倘若是谣言,那造谣者居心叵测,是为离间朝廷与藩王,陛下与宗亲,理应彻查才是。”
楚晙道:“哦,竟有这等说法。信阳王呈上的贡品中是有这么一只碗,瓷如新雪,更胜清辉,想必也是这千窑一樽里的佳品罢。”她的目光停在桌案上的笔架上,冷冷道:“看来这是信阳王在家中用惯了的器物,只怕是见朕宫中简陋,这才殷勤奉上。如此说来,还是朕享了这位皇姨的福了。”
这话无人能回,众臣眼睁睁看着皇帝将皮球又踢了回来,却不知该如何表态。
如今这个时候,严明华看着皇帝的神情举止,不知为何竟是想到了先帝。先帝从前还在上朝的时候,他不过是个朝堂上默默无闻的小官,却也见识过那种赫赫天威,乾坤尽在手中的气势。臣子们也是因此而敬畏这种威严与权势,哪怕到了后来,先帝不再上朝了,这种气势依然让臣属心生畏惧,不敢造次。现在,她再一次在皇帝的身上看到了这种近似的威仪,不由恍然大悟。正如猛虎无论醒寐都是噬人的猛兽,皇帝或因臣下的胁迫一时退让,但她始终都是帝王。只凭这一点,就让她彻彻底底的明白了,皇帝要做的事无人能挡,她的心意已定。而这位陛下胜于先辈,名声于她而言似乎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她的目光,更多的时候都落在烽烟未尽的江山上。
常言道无欲则刚,严明华已经留心很久了,皇帝为何弃了沈明山却留着她,若是怕背上不重先帝有违孝道、肆意罢黜老臣的名声,却也不大相像。辰州的事情不过是引子,世家、藩王、改制、新法,这些或许才是重头戏。很多人都以为辰州的事情已经够大,焉知这不过是个开头。她念头一出,正对上皇帝的视线,心中更是笃定。出列道:“陛下,臣启奏,请陛下准许复立镇威司,遣官员去辰州视察。”
楚晙心中赞叹,到底姜还是老的辣,她留意着其他人的表情,缓缓道:“辰州世家侵占田亩一事,诸位爱卿又如何看呐?”
严明华答藩王,皇帝却再问辰州之事,看似牛头不对马嘴,却是在明示臣下了。即刻有人答道:“回陛下,辰州是重税之地,出了这等乱子,理应彻查此事。”
户部尚书大声答道:“无论是世家也好,藩王也罢,她们从未缴纳赋税!赋税在哪里?都在那些平民百姓身上,致使税类繁重,百姓对朝廷多有怨怼,只能归田于世家,以逃赋税。国库空虚如此,与这也是逃不了干系的!辰州府的奏疏臣也看过了,一州境内神院当道,虽是早有的习俗,但神院之权有时凌驾于官府!百姓多为仰赖,托身于此中。这便是百姓因重税之故与朝廷离心,不闻陛下恩德!”
“就刑部回函来看,这神院与世家早有渊源,那山中的碧落城真是匪夷所思,在百年前的洪波之乱里竟号称山中之国,因地制宜,与朝廷相抗!沆瀣一气,欺上瞒下,而今居然借送神之名,将火|药藏于神像内,妄图炸毁河堤,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待内阁众臣散后,楚晙却没有回勤政殿,另去了皇宫中一处偏僻的宫殿。
因是入夏,这宫殿外绿荫繁茂,几乎将殿门遮掩住,想是无人打理,红柱金漆已经剥落,连琉璃瓦也是残缺不全,门上用竹枝所刻的人像已经模糊不清,依稀讲的是古人寻访仙山求长生的故事。宫人们无声地推开门,楚晙进了内殿,只见匾额上写着清静二字,殿中一人坐在桌旁,正是朝臣们以为在顺陵祭拜先帝的信阳王,如今她满脸憔悴,不见当时的威风。宫人们见状纷纷退下,将门合上。
楚晙微微一笑:“这殿宫中无金器,也无千窑一樽,想来是怠慢了姨母。不过姨母与母皇姐妹情深,这殿是她在时常来清修的地方,也算是旧地思故人了。不知姨母在此住着,是否梦到过母皇呢?”
信阳王阴冷道:“你如此大胆行事,囚禁宗亲,就不怕天下唾骂吗!”
楚晙温温和和地笑道:“天下人也只会唾骂逆谋犯上的乱臣贼子。”
信阳王倏然站起,不怒反笑:“乱臣贼子,你还敢说我?”她冷笑道:“你当真以为你就没有什么把柄吗!”
楚晙略有惊奇地看了她一眼:“把柄?”
信阳王目光阴冷地道:“辰州藩王众多,便是小宗入大宗也未必是先帝一支,为何最后这等好事偏偏落到她头上,这其中”
“这其中缘由,可是要从几百年前金帐入中州传教开始说,再到后来的神院,乃至八荒,譬如这般种种,就是昔日的因,今日的果,姨母要说的是不是这个?”楚晙从袖中抽出那本名册,翻到最后一张,那里本该有一页什么,却只留下了撕裂的痕迹。
她摸着残缺的纸张,心情有些复杂,不知道清平那时候究竟是如何想的。她敛了神情道:“姨母与谢家合作,想必也是为了这个罢。这名册里藏有先祖平南王的印玺与签名,单凭这一点,世家便能以先祖勾结外敌之名再立新帝,这新帝的人选,想来正是姨母。”
信阳王见了这份名册冷笑连连:“好好好,到底还是落在了你的手中!你也知道自己先祖平南王是个什么东西了,与外敌勾结立身不正,谁知道有没有玷污血脉,哪里有资格问鼎帝位!若是没有借助外力,哪里会轮到你母亲!你若是还有点自知之明,怕列祖列宗怪罪,就应该退位让贤!”
楚晙心思有些飘忽,又不觉把玩起那块白玉玉佩,半晌才道:“姨母便有自知之明了,你千辛万苦想夺得这份名册,不过是为了威胁辰州世家。但你与金帐勾结,暗中派使西戎人暗杀辰州州牧,难道便是什么有德行之事?”
信阳王瞠目,怒道:“梁濮之死因不在我,这分明是另有其人所为!”
楚晙轻轻叹了口气,轻松道:“沈明山后来投靠姨母,算是姨母的人了。不过姨母不知,她又与谢家勾上干系,说来说去还是姨母的人做的,这又有什么差别?”
信阳王已是强弩之弓,仍要撑着道:“你未免太过自得,真以为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吗?孤告诉你,若是孤在长安出了事,届时不但辰州要乱,天下也大乱!”
第229章 断崖()
时间在往返间转眼到了六月末;清平一路走来,见许多田地里种的稻苗已经长到人腿高;心知朝廷这次是要下决心整治世家侵吞田亩一事了;她留心留意路过郡县的情形,将自己所见并与心得一起写了折子呈报内阁。
冥冥之中有种预感,她知道这是自己最后能做的。
待她回到辰州下榻的行馆时,离开前外头堵着的人早已经散了,想必事情过去两个月;世家也只能咬牙接受。同时她也听闻信阳王入京的消息,藩王们失了主心骨;一时间动作受制;朝廷再设镇威司之事引发轩然大波,近半数的藩王竟拒绝朝廷派遣的官员去封地巡视,一时间辰州黔南、长吴竟成了藩王与朝廷的角力场。
清平刚回到行馆;胡濯便带着人匆忙来见她,道:“幸而大人从闽州平安回来了,只在半月前;藩王便围了封地,辰州怕是要出大事了。”
清平问道:“什么大事?”
胡濯挥退伺候的人道:“这事还没来的及上报朝廷;既然大人回来了,那便请大人先过目吧。”
她取出一封奏折,清平展开看了几行,神情凝重道:“朝廷派去镇威司的官员被藩王给关押起来了,她们不会是疯了吧?”
胡濯道:“这还不算什么;你往后看,颍川、藩饶、卫辉等几位藩王,竟私自打杀朝廷派去的官员不说,还将人的尸首吊在城门上!”
清平看完后道:“朝廷派她们去到底是要干什么?”
胡濯见她问到了要处,低声道:“表面上是说巡视,但其实是为了探查藩王私兵数额。”
“怪不得”清平将奏折还给她,“朝廷是要对藩王有大动作了,应该尽早上报才是。”
胡濯虽神情急迫,还是犹豫再三才道:“只是这一来一回,还要等朝会商议,等到这时间过去了,那批被藩王关押的官员恐怕就活不了了!”
这话触动了清平,让她想起了当年在草原的时候,她折返去救使团的情形。她沉吟片刻后道:“胡大人要我怎么做?”
胡濯一掀衣袍,就这么跪下了,清平要扶她起来,她却坚持跪着,道:“为今之计,只有大人以钧令请来驻军,那些被关押的官员或许有一线生机。”
清平沉声道:“你起来说话,不然我什么都不会答应。”
胡濯也是一时激动,这便扶着桌沿慢慢起来了。清平见她官袍之下的内服肮脏无比,知道这个月来她也是十分辛苦,当下请她在身旁的椅子坐了,才道:“胡大人说的驻军应该是驻扎在云中郡断雁关的云策第五军罢,这件事理应兵部下发调令才是,我不过是礼部的尚书,在辰州之事上并无实权,还不如请兵部侍中来得更快。”
胡濯苦笑道:“我去过徐大人那里了,她说没有朝廷的明文,没有陛下的圣旨,她是不会去做的。”
清平怎会不知这是推诿之词,冷笑道:“人命关天,就算朝廷没有下令,她也有调兵之权,只怕是不肯去做罢!”
胡濯叹道:“自从朝中传言我要入阁了,同年大多都不再与我往来,公务之中也多有计较,这些也就罢了。”
清平道:“只怕是未必如大人所言的这般云淡风轻才是,看大人的模样,看来是遭到同侪的排挤了吧?”
“陛下点了我为钦差之首,她们多有不服,这我是知道的。”胡濯言语中沾了几分火气,愤声道:“不服便不服,大事上也要计较这些吗,要看着人去死也不管不顾吗?”
她发觉自己失态,掩饰道:“不是对大人发火,是我心里憋了这么多日,着实难受。那日在辰州府衙里,我与徐大人说,若是眼睁睁的看着她们死,倒不如让我也被藩王抓了去算了!”
清平依稀想起当初自己的选择,似乎与今日的胡濯重合在了一起,她莞尔一笑道:“这是气话,胡大人还是不要再说了,无论进不进内阁,大人有这份护下的心,就已经足够了。”
她从胡濯手中抽出奏折道:“既然大人要先斩后奏,那这份折子便晚些再发。我这就启程去云州郡,还望大人以大局为重,既然是钦差之首,该做什么,想来也不用我特地说才是。”
胡濯没想到她这么轻易便答应了,一时间百感交集:“其实不单单为了那些被关押的官员,还有封地附近的百姓,因藩王筑高墙围城,他们也免不了遭灾”
清平走到门口唤来署官,吩咐道:“去备水,让胡大人先洗个澡。”
胡濯问道:“大人这就要去了?”
清平转头看她:“你可不要泄露我来了又走的消息,就说我水土不服卧病在床,请几个医师来。今日只有你见过我,想必明日她们也会来拜见。你要弄的像些,只当我还在行馆,千万不要让人发现了。”
胡濯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像什么话都是多余的,她想了想道:“大人这一去,到时候朝廷问起责来要如何是好?”
“要是罢官,我就回家种田,胡大人以为呢?”清平答道,“终归是饿不死的,请徐侍中尽她所能参我就是,这罪名多了也压不死人,还怕她这一本吗?”
说完她便快步走了,走的时候,想起的还是在草原时的情景,那时候她也是这般折返,那时与现在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她从行馆的长廊走过,紫藤花已经开败了,绿叶幽幽,仿佛是旧日的长草从她脚边掠过,那时她虽走的艰难,却也走的格外坚定。来时路便是去时路,其实人生未必要想着回头,过往光景是好,但前路也未必会差。便这么走过苦痛挣扎,走过情爱纠葛,行于大山湖泊,途径断崖惊涛,终是会拨云见日,走向自己选择的道路,再也不复返。
胡濯看她背影消失,才绕后门走了。等署官来请,却见堂中两位大人都已经不见了,唯有廊下藤蔓随风摇曳,自在悠然。
七月中旬,藩王私筑城墙,扣押虐杀朝廷官员一事震动朝野,原本驻扎在云中郡的云策军竟在长吴与藩王私兵交锋,镇威司亦监押了三位藩王,并救出了被扣押在封地内的数十位官员。而与此同时,信阳王世女举王旗号令,出兵围困,以长吴黔南两郡世家百姓安危要挟朝廷,命朝廷将信阳王送回封地。
此举一出,天下哗然。且不说信阳王等一众藩王在新帝初登基时多有异动,不臣之心昭然若是,如今更是拥兵自重,以两郡来胁迫朝廷。那些装备精良的军队丝毫不逊于云策军,真真切切出现在世人眼前,藩王有谋反之意已经是被钉死的事了,遭到了无数人的唾骂。
这次朝廷并没有派周乾去领军,大概是体桖这位老将不易,另指派了几位云州战役里有军功的将领去前。对此聪明人便知道,前朝党争祸及军队,不少将领都私下站过队,皇帝是要借此机会,顺带铲除异己。
清平接到邸报时才明白,这当真是一石三鸟之计,经过此事后,辰州世家怕是再难与藩王有什么往来了,反倒是会对救她们的朝廷满怀感激;而藩王冒然出兵,朝廷不得已应对,先示弱再用兵,都在情理上都占了上风,以后削藩便是师出有名,宗室也不敢再拿孝道压人。辰州少了这么两大阻力,难道还怕新法推行不下去吗。
派去的将领被撤了四五人下来,皆做延误军机论罪处置。周乾最后亲自出马,再次领兵从云中郡而出,分兵三路,断了藩王之间的接应。这场仗未拖多久,十月初便落下帷幕,大军救出了世家与当地百姓,生擒了几位起事的藩王,凯旋归来,一路百姓以鲜花相迎,醴酒相奉,无比隆重。远处破败的神像大半埋在泥土里,青苔渐生。风揭起神院门上的封条,锣鼓声震得门上灰尘簌簌落下,往昔辉煌都归于乌有。
凡是参与作乱的藩王都被押解进京,信阳王世女在交战中不幸中箭身亡,消息传到京师,宗亲无人敢为信阳王求情。不过四日皇帝颁布诏书,将信阳王及家眷贬为庶人,并从宗谱上除名,毁玉牒消金印,收回王府封地,责令其后人迁居琼州,永不得返。参与叛乱的藩王爵位皆降一等,在封地待罪,若无旨意不许私自擅离。另由承徽府择世女继王位,入京册封。这也算是皇帝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