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侯门庶媳-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情势危急,明定立即让押送粮队的兵丁严阵以待,一时间,双方对恃了起来,情势一触及发。

    还好,此时,蔡州城门大开,大队兵丁甲胄分明的出来接应粮队了。

    在危难之中,实力是最好的震慑,方才还摩拳擦掌准备动手抢粮的饥民,顿时偃旗息鼓了,慢慢的让开了一条口子,让车队进城了。

    蔡州知府高应鹏亲到城门口迎接。

    见得明定,高应鹏上前拱手一揖:“李大人,连日辛苦了。李大人,请。”

    明定也是拱手还礼。

    时间紧急,两人稍稍客套了下,就立马赶着车队往蔡州粮库而去。

    到得蔡州粮仓,明定高应鹏亲看着人搬粮食进库。

    看着粮食入库,明定也是大松口气。

    方才跟高应鹏来到府衙细细商讨赈灾事宜。

    两人议定,明天就开粥棚,开始赈灾。

    听得州府放粥,灾民可谓蜂拥而至。

    明定亲去粥棚看了,见筷子插下,立而不倒,放粥之人也算用心了。

    有了吃的,民情也渐渐稳定了下来。

    明定也开始跟高应鹏商议起赈灾的其它事宜。这日,两人正在商议,忽有书吏惊慌失措的跑了进来。

    “大人,不好了,粥棚那儿出事了。”

    明定大惊,急忙赶到粥棚,只见好大一片人倒在那儿呻吟。明定急问:“这是怎么回事?”

    粥棚主管人哆哆索索的走上前来道:“回大人,今儿个,他们喝了这粥就这样了。我方才验看了下米粮,发现好多都霉烂了,说不得是吃了烂米才这样的。”

    明定沉着脸去查看那些未下锅的米,发现,里面好多米都变色了。

    在江城种粮时,明定听玉然说过,霉变大米的毒性非常大,可以毒死人的。

    不及想别的,先将眼前毒倒的人救过来再说。

    明定命人立即去将蔡州现在能找到的郎中全部找过来。

    遣走人后,明定也想起之前听秦思佗讲过,绿豆汤可以解毒。因命人立即拉几车绿豆来马上熬制。

    不多一会儿,郎中,绿豆都来了。立即将药,绿豆汤熬制出来,让那些中毒之人立时服下。

    双管齐下,起作用了。郎中看过后,报于明定知道,这些中毒之人已无性命之忧。

    明定听了,方才稍稍放下心去。

    这时,明定遣去粮仓查看的人也来回说,粮仓里的粮食也掺了许多霉变之物,也俱都不能用了。

    听得现下粮仓里的米粮俱都不能用了,明定立即手书一封,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要求再调米粮过来。

    同时,也命虎翼快马加鞭给侯府送信。

    明定的书信还没到京城,但京城已是有隐隐的流言出现:说李明定发昧心财,调换粮食;赈灾极为不利,以致激起民变云云。

    侯府诸人听得此消息,俱是愤怒不已。

    玉然反而冷静了下来,这流言决非空穴来风,想来,对手是要准备出手了。看来,明定那边必然不会顺利。得赶快早做准备才好。

    想着明定也走了些时日了,书信也该到了;待见到书信,看看对手是怎样出招的方才好出手。

    玉然心中有了计量,也不管外面怎样风言风语,八月十五,玉然照例跟着世子夫人进宫参加中秋节宴饮。

    皇家宴会,当然是极尽奢华的。

    美不胜收之处也不必一一道来了。见过大场面的玉然,很是淡定。

    但,淡定的玉然,在宴饮中场,看着场内那美妙的歌舞时,差点儿呛死。

第一百三十八章() 
这乐声一起;玉然总觉得莫名的熟悉。

    还不待她疑惑;那舞蹈却已开场。

    舞蹈场面宏大;舞蹈之人大多是半大的孩子;显得英气勃发。但玉然看着;总是有种莫名的违和感;这看起来怎么像太极啊;她记得,这个时代好像还没太极啊。

    好吧,天下武学源于一家;也许有相似的也说不定。

    这时,节奏渐渐进入高潮,只见一个英气勃勃的美人拿着扇子来到了场中;开始跳起了扇舞。

    看着这熟悉的舞蹈;玉然发现,怪到先前疑惑呢;这不是跟前世看的央视的行云流水一样么。

    玉然大惊;坐直了身子;还待再确定一下。

    歌声响起;玉然真的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了;不敢失礼;憋了半天,才将这口气顺了下来。

    这歌声太过经典,也是太多人用过的桥段;这;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啊。

    如此直白的线索摆在面前,不由得玉然再心存幻想了。有跟她一样的穿越者在此!

    这个消息太令人震惊了。

    玉然很是不安,先前她的淡定,很大一部分其实也是有一种穿越者的优越感,好像自己是天生的主角。

    而现在,另一个穿越者出现了,谁知道他有什么金手指,自己是不是就是他主角人生的一个炮灰呢?

    好容易挨到宴罢,玉然急急的来到了临月宫。

    见这个一向淡定从容的七弟妹,颇是有点着急的要问自己问题,淑妃立即正色以待。

    待听得玉然只不过是问,今日歌舞是何人所做时。丽妃松了口气,笑道:“哎呀,你问这个啊,我道是什么事儿呢。这个歌舞是宁安宫的梅婉仪所做,听她说这个歌舞的名字叫行云流水。”

    果然,连舞蹈的名字都一样,看来,这个梅婉仪毋庸置疑就是个穿越者。

    玉然忙细细的问起淑妃,这个梅婉仪的事儿来。

    李淑妃见玉然如此郑重,也忙认真的答起话来。

    玉然听完李淑妃说起的这个梅婉仪,可真像宫斗文中的主角啊。

    以一介家奴之身,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爬到了五品婉仪之位。

    五品妃位,在宫中也算是中等品阶了,很多低品阶宫嫔终其一生也未必能爬上去。

    待听得淑妃说到,自这个梅苏苏进宫以来,皇上一月中有大半时间都是留宿宁安宫的。

    而且,皇上现下已经快有两个月没有踏足临月宫了。

    玉然神情凝重起来了,看来,这个肖德妃可真找了个好帮手。淑妃的情境堪忧啊。

    玉然思忖一阵,决定好好跟淑妃讲讲这梅婉仪,让她做好准备,看好昭王。为怕淑妃掉以轻心,玉然特意点出,这个梅苏苏可能是非常人。

    末了,玉然还特意对淑妃叮嘱道:“娘娘从今儿起,对昭王的饮食起居,以及读书骑射之事,都要万分精心;万不可让她接近昭王。还有,如她跟娘娘有所冲突,如无关大局的,娘娘还是能忍则忍,不可正面跟她顶上。”

    淑妃对这个七弟妹一向有种谜之信任,听得她如此说,立即慎重的点头称是。

    不怪玉然担心啊,在现在这种时局中遇到另一个穿越者,想来不大可能是老乡相见的喜事了;而很有可能是你死我活的争斗。

    前世见多了穿越者万能的金手指,万一这梅苏苏身上就有呢,所以还是离她远一点好了。

    玉然心事重重的回到了畅欣院儿。考过毅儿功课后,就打发他睡去了。

    待儿子走后,玉然走到小书房,拿起纸笔,将现在思索的事情一样样列了出来。

    这是玉然的习惯,事情太繁杂时,最好就用笔来做了。

    正思索着,红缨来报:“虎翼回来了,现在正在房门外听传唤。”

    玉然听得,精神一振:“快让他进来。”

    玉然接过虎翼递过的书信。

    展开一看,此乃明定的手书。

    玉然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看完后,又细细的读了一遍。

    明定果然遇到麻烦了,而且,这个麻烦比自己想像中的还要严重。

    在米里掺霉烂的米,让饥民看着有东西,但却不能吃,这更让人愤怒。

    明定说他已上书皇上,要皇上再行调米过去。

    但,明定玉然都明白,上这封书简直真称得上尽人事,听天命了;说白了,这不过是个例行的过场,最大的作用,是报于皇上知道事态严重而已。

    因为户部在明定亲押的第一批赈灾粮食里,都敢在众目睽睽下用烂米。此次,就算皇上同意再调粮过去,谁知道又会是什么?抑或又有多少能到灾区呢?赈灾款向来是很多高官后戚的发财之途。

    玉然看完,问虎翼道:“你来送信时,七爷怎样了?”

    虎翼一一答来,待听得他说,明定人虽焦急,但身体无碍,玉然也是松了口气,最怕他把身体熬坏了。

    玉然听得虎翼将目前蔡州的情形说了后,心中思量了阵。吩咐红缨给自己穿好大衣裳,拿着信匆匆赶往英武堂。

    见七奶奶深更半夜的来这儿,看门的刘叔心知,必是有要事。

    遂,悄然打开门请玉然进院。

    很快就有人来请玉然进屋。

    见到侯爷,玉然立即将手头的信递了过去。

    待看过明定的来信后,老侯爷问道:“此事,你做何想?”

    玉然道:“现下这种情形,光靠等是不行的,孙媳需要人手立马去江城调粮,以备急用。”

    这时,钟放也过来了。

    听得玉然说要去江城调粮,也是非常赞同。

    眼下情形,成王必有后手。而蔡州饥民是等不得的。

    三人议定,玉然立即手书一封,让侯爷暗卫星夜兼程立即带往江城。

    玉然在借粮,明定也在借粮。

    眼下蔡州粮仓的粮食不能食用,等朝廷再来粮,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而那么多饥民现又昂昂待哺;必须得马上有粮食接上才行。

    想着,这次蔡州受灾,而临近的蔡阳却还好,必是有余粮的。于是,明定跟高应鹏商议,准备去蔡阳借粮,以解燃煤之急。

    听得明定说要去蔡阳借粮,高应鹏立即摇头道:“没用的,我先前都去了几十封信,那王智礼都不肯借。说什么,自家都不够,实在帮不了别人。”

    明定听了,揉了揉额角道:“这家伙真这样说?你将信拿过来,我看看。”

    高应鹏命人取过信来,递给明定。

    明定展开看了两封,冷哼一声,命人取过纸笔,即时手书一封。

    明定写完后,将信摊在桌上晾干,方对高应鹏道:“高大人就拿这封信去借粮吧。”

    高应鹏见明定这胸有成竹的样子,心道,莫非这李大人真有法子借到粮?

    遂走过来,拿起书信看起来。待看完,高应鹏道:“李大人,我们是去借粮的,这措辞会否太过生硬了?”

    明定道:“我看你跟那王智礼前面书信住来,都是极尽礼遇卑躬,但那王智礼全然不为所动。对于此等不顾人死活的自私之人,软得不行,就来硬得吧。”

    蔡阳知府王智礼见到蔡州又来借粮的书信;看都不想看,不耐的将书信扔给幕僚看去。

    王智礼最得力的师爷一看到此信,忧心的对他道:“大人,这次看样子我们不能再推诿了,要不,还是借粮给蔡州吧。”

    王智礼一听,大奇,这个师爷一向是主张不借粮的,今儿看了这封信,缘何就就松了口了。

    拿过蔡州借粮书信,看完,王智礼也是大惊,这次来信的不是高应鹏,而是主理蔡州赈灾事宜的李明定。

    这明定在信中措辞强烈的道,要王智礼马上将蔡阳的库粮调往蔡州应急,否则,李明定将亲自过来问罪于他,并接手蔡阳政事,事后,他李明定自会去向皇上请罪的;当然,更会向皇上上折子请奏他王智礼的罪过的。

    王智礼看到这封极具威胁之信,气得手都有点抖了。但是,他又不敢不信。

    这李明定出身权贵,又是皇亲国戚,听说性情也是不大好相与的。

    万一他真过来跟自己来硬的,就算事后皇上怪罪,李明定也会说是因事急从权,而皇上说不得也是最多斥责一二罢了;但自己可是面子里子都丢完了。

    况,蔡州危急,而自己竟然袖手旁观,真闹将起来,说不得皇上也不会放过自己的。罢了罢了,借吧,借吧。

    蔡阳的粮食很快调过来了,但也可谓杯水车薪,估计最多够十天的;不过再少,也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现下,京城的朝中非常热闹,焦灼的有之,看热闹的有之,想趁机发一笔横财的更有之。

    原来,明定的催粮书信到京城了。

    见到来信,康成帝大怒。

    调往蔡州的粮食竟然被以次充好,以致于差点毒死人。

    这是何人竟如此大胆,查,一定得彻查。

    查是要查的,但蔡州一州民众等着吃饭,此事迫在眉睫。因此,必须得再调粮去蔡州。

    上次是户部一手经办的,竟然出了如此大的纰漏。

    再次调粮,康成帝认为得找个人镇一下才行。但具体是何人,他一时也没想到。

    头痛的康成帝又来到了宁安宫梅苏苏这儿。

    解语花梅婉仪善解人意的一阵按摩,外加琴声治疗。康成帝舒服多了。

    两人说得一阵儿话,梅婉仪柔柔的问起蔡州赈灾怎样了。

    一提起这事,康成帝就怒不可遏,竟然有人敢在赈灾粮上做手脚。

    见康成帝动怒,梅婉仪赶紧将话岔开。

    两人说着说着,康成帝问起了梅婉仪小时候的事儿。

    梅婉仪笑着说道:“苏苏依稀还记得一些小时候的事儿,那时啊,家里穷,吃盐都是卖鸡蛋去换得。记得有次,母亲托村里人帮忙用鸡蛋换盐。到了晚上,那人却是空手回来对我母亲讲,鸡蛋在路上碎了,所以没换到盐。当时啊,将我娘气的不行,但还得好声好气的谢过人家。再后来,我娘都没再找别人换过盐,都是托娘家兄弟去换的,这之后再没出现过碎鸡蛋的事儿了。”

    这话,康成帝听进去了,是啊,现在就有人在挖自己的墙角,看来,找别人不放心,得找自己人才行。

    自己人,那要不让自家儿子来主办吧。找谁呢,此事,老四成王肯定不行,怕他私心过重坏事儿。

    余下的就只有老五和老七能用了。康成帝略一思索,就老五吧,老五都年纪一大把了,还没做过什么正经事,现在他也该历练一下,做做事儿了。

    于是,康成帝下旨,着令五皇子惠王主办二次赈灾粮的筹备。

    听得父皇果真让五皇子惠王去办赈灾粮,成王大是欣慰,事情正在向他们预期的发展着。

第一百三十九章() 
惠王接到康成帝要他去办赈灾粮的差事后;真是大喜过望。

    自己母妃出身极低;以至于到现在也还是嫔;母以子贵;子以母贵;现在成年的皇子里;就他母妃的品阶最低。

    因此惠王在兄弟中也一直觉得颇没有面子。

    没面子倒还在其次;主要是母亲位份低;不受宠,除了现有的俸禄,就没有多少其它的收入了。就没法像别的皇子一样;能有母妃大把的贴补。

    每个皇子开府,父皇都是给的二十万两银子,这二十万两看着多。但;用钱的地方更多啊;建府,修园子;养人等等;哪一处都要钱。

    惠王这些年既无母妃贴补;又没有正经差事。没有差事;就没法来钱。因此;就靠着那点郡王俸禄;以及当年开府时,父皇给的银子,日子颇是过的不甚宽裕。

    这次;父皇竟然将如此肥差给到自己;真是让惠王受宠若惊。

    领了圣旨,表了忠心后,惠王立时开始办事了。

    这次赈灾款,户部拨了五十万两,按惠王的原计划,昧个三分也就是了。但他的幕僚却认为机会难得,于是,那就狠捞一把。

    惠王这儿狠捞了一把,他下面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