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侯门庶媳-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当时正在整盐务,这自家女婿却撞在了枪口上。于是,只得抹下情面,以做大公无私之态,将沈驸马贬谪到凉州去了,而且说明,非诏不得进京。

    这一去已经三年了,秦家人也不好求情,毕竟当时,好多人都被砍头流放了。沈驸马这还算轻的,只是让他去吃点风沙而已。

    秦皇后就这么一个骨肉,三年未见,日后也不知何日能见,当然是想念的紧的。

    侯夫人听得玉然说完,赞许的点头道:“你说的没错,如果我们能让安阳公主回京,想来,皇后也是高兴的吧。”

    主意已定,具体实施就交给老侯爷他们实施去了。

    事情很顺利,当康成帝听得人说起,沈驸马已是知错,这几年去那荒凉之地,也已受到了惩罚。况,安阳公主毕竟是金枝玉叶,让她老在那儿呆着,也实在对她的千金贵体不好。

    康成帝听得人说起自己这个三公主,也是勾起了慈父之情。这个女儿,自小也是自己捧在手心儿长大的,现如今三年未见,也着实有点想念。

    于是,三月,一道圣旨发往凉州,宣安阳公主进京。

    四月一天,秦皇后亲至长乾殿。

    听得皇后来了长乾殿,康成帝立即命王得前去迎了进来。

    待秦皇后进殿后,康成帝问道:“皇后今日前来,可是有事?”

    秦皇后道:“臣妾今日前来,是有事找皇上相商。”说着,亲递过一份名册给康成帝。

    康成帝打开一看,原来是后宫晋位的事儿。

    康成帝看向秦皇后道:“皇后缘何现在想着大封后宫?”

    秦皇后柔柔道:“我想着,后宫姐妹们,也侍奉皇上多年。刚好,也借着这次四位皇子封王的喜事一同晋位好了,也节省点用度,又可让内务府一就两便。皇上以为如何?”

    康成帝听了点点头,复又打开名册细细看了一遍。

    嗯,不错,这个皇后很是让人省心,晋位都是有理有据,而且也大多是按资历提拔,并未有过份之处。遂,康成帝也爽快的落下了朱笔。

    于是,五月初一,丽妃晋位淑妃的旨意下来了。

    现任李淑妃松了一大口气,从今而后,自己也就位列四大妃之列了。这可是名正言顺的正经侧室了。日后,除了皇后贵妃外,也没人敢因为行礼的事儿来为难自己了。

    德妃听得这旨意,只气得将精心养了好几年的小指甲给崩断了。

    按贵淑贤德这四大妃的排列,自己日后,还得在李明月那贱人之下了。

    德妃盯着周嬷嬷冷冷道:“你去问问成王妃,事情可办得怎样了?”

    过不了两天,德妃宫中多了个千娇百媚的美人。

    且不管后宫妃子怎样勾心斗角。昭王赵禛的三千兵甲选好了,只待统领之人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昭王府的三千王府亲兵选好了;赵禛年纪尚幼;当然不可能亲自去安排。

    于是;诸事皆交由世子李起德来安排。

    统领之人当然得是亲近之人才好;最后;经由明定推荐;由大夏做了亲兵统领。

    封王后;赵禛仿佛也是一下长大了好多。对课业更是上心,文课武业俱不肯拉下。

    众师傅提起他来,也是赞不绝口。

    对于学习好;听话上进的孩子,做家长就没有不满意。康成帝也不例外,对这个儿子很是满意;去临月宫的脚步也更勤了。

    这日;康成帝在长乾殿批完折子,就想着到临月宫去看看自己的小儿子。

    正要走;有人进来报说;德妃使人来了。

    康成帝听得;让王得前去问问;是什么事儿。

    王得前问完;进来回话道:“德妃娘娘那边新得了一首曲子;想着皇上近日辛劳,请皇上去品鉴一番,也好松泛一二。”

    康成帝听了;想想自己也是好久没去德妃那儿;况;近来,老四办差也算用心。那就去德妃处走走吧。

    到得德妃处,德妃笑着迎上前来,待康成帝坐定后,又亲捧了一杯茶递过去。

    跟康成帝说了两句话儿后,就笑着道:“皇上,近日我让人编了个曲子,听起来很有意思,皇上听听可好?”

    康成帝听了抬抬手道:“那弹来听听。”

    只听一阵悠扬的歌声响起,康成帝听得颇是舒心。

    一曲罢了,康成帝命人将那歌女传过来。

    只见一个清雅如菊的美人徐徐而来,见多了盛装妇人的康成帝;顿觉如同满桌的的荤菜,突上了一道青菜一样,清新动人,让人开胃已极。

    是夜,康成帝宿在了德妃的宁安宫。

    第二天康成帝走后不久,一道圣旨来到宁安宫,将昨日侍寝的梅苏苏册为从七品美人。

    梅苏苏听得此圣意虽有点失望,但也是松了口气。自此,自己也总算脱了奴籍了。

    自己已顺利的得到君王的恩宠,日后,只要用心,必得出头的。

    淑妃先前听得德妃宫中新进了个美人,毫不在意,皇上这许多年来,身边的美人多的如同过江之鲤,有什么大不了的。

    直到皇上已是有一月之久没来临月宫,且对禛儿学业的关心也是少了很多时。

    淑妃才知道,这次,德妃还真找了厉害的帮手来了。

    于是,命人立即去打听一二。

    很快有消息来了,这个梅苏苏原是成王王妃娘家的家奴,被成王妃选来送到德妃处的。

    听得此消息,淑妃眉头紧锁。

    见淑妃神情很凝重,锦绣劝道:“不过是个家奴而已,娘娘很是不必担心的。”

    淑妃道:“你错了。正因为她是家奴,能有今天,才更让人不可小觑啊。一个臣子家中的奴婢,能被选中给成王妃,又能被成王妃看中送给德妃。这一切绝非巧合吧。”

    锦绣听得也是一惊,是啊,哪有那么多的巧合。这梅苏苏可真是心机过人哪。如此厉害人物,虽没见过面,想想,也得让人小心才是啊。

    还不待淑妃将此事应对想好,一桩大事发生了。

    蔡州连连暴雨,洪灾泛滥,而官员救灾不利,已是激起民变。

    朝中这两天吵得很厉害,灾必是要赈的。但派何人去,物资由谁押送?却是一时决断不下来。

    众人吵得热火朝天,康成帝头痛不已。下朝后,信步就来到宁安宫。

    康成帝熟门熟路的进了梅美人殿中。

    刚一进殿,就见一个素衫丽人正跪在蒲团上哭着求告呢。

    康成帝见了,颇是心疼。连忙将人拉起来,搂在怀里哄道:“苏苏为何事不快呢?”

    梅美人听得,又梨花带雨的滴了两滴清泪下来,对着康成帝娇娇柔柔道:“我一介贱身能得皇上垂怜,已是万分荣幸,哪能有什么不快呢?”

    康成帝抱着美人问道:“那你哭什么呢?”

    梅苏苏道:“我自幼家乡受灾,以致流离失所。今日听闻蔡州洪灾,感同身受,以致落泪。方才我在祈求上仓怜悯众生,早日结束这场苦难。”

    还不待康成帝答话,梅苏苏接着,如同受惊的小鹿般,看着康成帝:“我记得嬷嬷说过,宫中不可擅自祷告,我我,我刚才没烧香,只是跪在蒲团上祷告,这没犯了规矩吧。”

    看她那娇娇怯怯的样子,康成帝王乐得搂着她亲了两口,才道:“美人是忧国忧民,别说没什么,就算有什么也不可开罚的。想不到,你这丫头胆子这么小。”

    说着康成帝怜惜道:“可怜见的,想是先前吃了太多苦楚,才弄得而今这般胆小。苏苏,不要害怕,你放心,有朕在呢,必不会有人再敢欺负你的。”

    梅苏苏感激的俯在康成帝的怀里,说了一阵儿情话儿。

    接着,又将话题往赈灾上引。

    听得康成帝叹气人选难寻,这梅苏苏状似无意的道:“今儿个,我在御花园闲逛时,正遇见昭王下学回来。刚好听见昭王说起他七舅舅,说他七舅舅好生厉害。皇上,昭王的七舅舅是谁啊。”

    康成帝道:“他七舅舅就是李明定。”

    梅苏苏听了,笑道:“哦,李大人啊。我听说过,听说他很厉害,在江城种了好多粮食,还被人送了万民伞呢。”

    听得梅苏苏说到这个,康成帝眼前一亮,是啊,李明定,自己先前怎么没想起来呢。

    他外放多年,听说很善于跟民众打交道,又是现任的兵部侍郎兼兵部粮道,如果由他来担任此次赈灾主管之人,想来更能安抚得住那些暴民的。

    心中有了主意的康成帝不及跟美人玩乐,连忙出了宁安宫,他得赶紧将这事定下来。

    于是,刚刚到家还没换下朝服的李明定又被宣召进宫了。

    待李明定来到长乾殿时,只见内阁阁老,还有户部尚书何敏亮都已在殿中。

    待明定进来,康成帝将自己欲要派他去蔡州赈灾的事说出来,问道:“朕欲要派你去蔡州赈灾,你可愿往。”

    君王有令,就是刀山火海那也得去啊,何况是让自己去赈灾。

    明定上前抱拳答道:“明定但听皇上差遣。”

    户部尚书何敏亮也保证物资按时备齐送到。全力支持李大人赈灾。

    于是,明定去蔡州赈灾的事被愉快的定了下来。

    待听得,明定要去蔡州赈灾,玉然忧心不已。

    明天就要走,时间太过仓促,什么准备都来不及做。

    而且,备物资的还是户部尚书何敏亮,这可是成王的人哪。

    时间如此之紧,是不可能去亲自一一查看物资的,希望物资一切正常才好。

第一百三十七章() 
明定明天一大早就得走了;玉然赶紧捡要紧的叮嘱;不停的说着一些注意事项;尤其是户部准备的物资;有时间时一定得亲自看下。

    玉然边说边匆匆忙忙的给明定准备出行的行李。

    玉然叫过杨嬷嬷并红缨她们一起来收拾。

    因要轻装简从;行礼也不可过多。玉然跟杨嬷嬷她们斟酌了又斟酌;才堪堪将行李收拾好。

    源毅下学归来;明定抱着他,跟他说自己要外出一段时间;让他在家要听娘的话,在学堂要好好听先生的话;回来后爹爹是要考校功课的。

    源毅懂事儿的点头答是。

    父子两人正说着呢,源成从宫中回来了。

    玉然看到他,惊讶道:“你怎么这个点回来了。我没使人去叫你啊?”

    源成道:“昭王知道爹要去蔡州赈灾;特让我回来一趟;也好送送爹爹。”

    玉然听了,方才放下心来。

    源成现在已长成了一个翩翩小少年了;站在那儿比玉然还高;明定见了;颇是欣慰。

    想着自己临走在即;于是细细叮嘱了一番:“你现在是昭王的伴读;遇事万不可冲动;要谋定而后动。做事时,一定要三思而行。而且,有事不可擅自做主;要与昭王多加商议才行。如有实在决断不了的事;就回来问你娘和府中长辈。”

    源成一一点头受教。

    跟老婆儿子说过一阵儿后,想到今儿个回来,只使人去祖父处报了个信儿,还未亲自去跟祖父商议一番的。

    因此,又忙忙的往外走去,边走边对玉然说,等他回来用晚膳。

    待从祖父的英武堂出来后,明定又抬脚往柏石居谢大奶奶的院儿里走去。

    听得七爷来了。谢大奶奶颇是奇怪,忙令人快请。

    明定进午柏石居的堂屋,对着着谢大奶奶就是深深的弯腰一揖。

    把谢大奶奶吓了一跳,因笑道:“今儿个不年不节的,老七怎这样客气。”说着,谢大奶奶调侃道:“莫不了想求我给你办事儿吧。”

    本是玩笑之意,没想到,明定听了顺势又是一躬身:“大嫂,明定今儿前来,确实有事相求。”

    听得明定如此说,谢大奶奶忙正色道:“哦,还真有事找我啊。你说来听听,能帮的我一定帮。”

    待听得明定说,明日自己就要外出了,可能一时半会也回不来。玉然这刚进京,诸事不熟,又应酬颇多,请她这个大嫂,多加照看一二。

    谢大奶奶心中慨叹:谁曾想,往日那样混不吝的一个人;现如今,竟能为了妻子做到这份儿上,这七弟妹可真算得上有福气的了。

    谢大奶奶连声保证,自己必会好好看顾七弟妹的,明定方才心满意足的出了柏石居。

    这一番耽搁下来,回到畅欣院,已是晚膳时分。

    一家四口热热闹闹的吃完饭。

    明定又叮嘱了两儿子一番话。方才让他们下去歇息。

    待儿子走后,夫妻两人又仔细的将此次出午注意事项过了一遍。

    说完这个后,玉然又想起一事来。

    因对明定说道:“你这次走了,想来,是赶不上芳姐儿出嫁了。你看,要不要叫过她来说几句。”

    明定想了想,摇头道:“也没什么好说的,反正都由你安排,你安排好了也就是的。不过,她出嫁,我不在,是有点对不起她。到时红包你加重点吧。”玉然点头应允。

    接着玉然又说起芸姐儿的事来:“芳姐儿八月里出嫁,芸姐儿九月里出嫁。两人不好厚此薄彼,到时不管你回没回来,我红包都翻了倍儿的给。”明定不在意的点点头。

    两人细细的说到半夜,还是玉然见天实在不早了,明定明日又要赶路。遂立逼着他歇下,方才罢了。

    第二日,明定先到户部粮仓看着赈灾的粮食。

    户部尚书何敏亮已在粮仓处等着了,明定见到,急步上前施礼。

    两人寒暄毕,明定问道:“何大人,不知赈灾的粮食可否准备好了。”

    何敏亮答道:“粮食已是准备妥当,李大人可先行去看看。”

    只见粮仓前的大路与广场处,俱已排满装粮的马车。

    明定对何敏亮一抱拳道:“何大人,事关万千灾民,明定今儿个就先无礼了。我要看看这些粮食,还请何大人见谅。”

    何敏亮温和的道:“李大人客气了,此乃国事,该当得,李大人请。”

    明定听得,一拱手,自去验粮。又使眼色命虎翼他们四散开去,抽几车看看。

    抽查结果不错,麻袋里俱是满满当当的粮食。

    见得如此,明定暗道,不错,这何敏亮还算是有良心之人。

    见明定很是满意验看结果,何敏亮命人拿来户部帐册,请明定签字画押,以示交接。

    明定日夜兼程往蔡州赶去。

    因年日阴雨,路上泥泞不堪,越接近蔡州,明定的心越沉。

    所到之处,皆是河满江塞,很多房屋已是被连日的雨水淋垮,遍地都是流民。

    好容易到了蔡州,蔡州城门早已关闭,只见蔡州城外围满了灾民,个个焦灼绝望。

    见得有车队过来,迅速围拢过来,情势非常不妙,如同高压之下的火药桶,只需要一点点火星就可成燎原之势。

    明定见状,立即命人去给能蔡州知府送信,要他立即派人出来接应。

    接着,明定让虎翼找了一辆运粮的马车,站在上面,对饥饿的流民喊话:“我们是朝廷钦派来赈灾的。众位请先散开,让我们进城。待我们进城后,必会安置粥棚,让众位尽快吃上饭的。”

    饥饿濒死的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虎翼这番话不但没起到安抚的作用,反倒激起一些人的抢夺之心。

    人群鼎沸,听得这车队里有粮食,很多饥民蠢蠢欲动。

    见情势危急,明定立即让押送粮队的兵丁严阵以待,一时间,双方对恃了起来,情势一触及发。

    还好,此时,蔡州城门大开,大队兵丁甲胄分明的出来接应粮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