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宠婢-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花天酒地中僻静一隅的“白露拂”,那漫天金叶银杏、秋风落叶的一院秋色,还有那个玉般温润、明眸皓齿的少年太子……

    记忆一点一滴自梁儿脑海中重新走过,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晃神间,车队竟已到达了邯郸宫。

    进入王宫,以示对赵王的尊敬,众人需要下车步行。

    穿过朱红色的宫门,数座青砖红柱的宫殿便映入眼帘。

    那是完全不同于咸阳宫的殿宇。

    这一瞬,梁儿清楚的意识到,秦国也好,赵政也好,她都不能再提起了,甚至如尉缭所言,要尽快忘记,忘得干干净净……

    然而城楼上那俊逸男子凄凉的双瞳再次浮现,梁儿心间已然一片心疼,欲盖弥彰……

    赵政,对不起,我会尽快回去的,一定……一定……

    “请秦使入殿觐见!”

    内侍嘹亮的嗓音划破长空。

    梁儿混在美人的队伍中,最后一个走入赵王平日处理政务的大殿——温明殿。

    尉缭作为使节,与赵王一来一回客套了几句。

    期间,梁儿都是低着头,始终未看向王位之上的赵王迁,但他的声音却让她印象甚为深刻。

    那副声音不似寻常男子的刚劲。

    就如夏日午后的和风,柔而暖、暖而缓、缓而懒,让人闻之不禁心绪浮动,飘然神怡。

    素来听闻赵王迁美貌似女子,梁儿不禁猜想,究竟是怎样一番妖娆的容貌,才可与如此的声音相匹配?

    “你们都将头抬起来,让大王仔细瞧瞧。”

    内侍传令,众美人抬头。

    梁儿早已在入宫之前就悄悄拭去了粉黛,此刻自是平庸无奇。

    而端坐在正前方最高位的少年君王,那副相貌却是真的震撼了她的眼。

    作为男子,眉如墨画、面若桃花、鼻似雅竹、唇近丹朱,加之眉间一颗小小的朱砂痣,当真是美若冠玉、艳绝群芳。

    难以想像,他已是如此相貌,当年他那宠冠后宫的母亲相貌当是何等惊为天人!

    难怪会让老赵王废后而立之,废太子而立其子,以至于赵国朝纲纷乱,国将不稳,却也真真是祸水红颜,可悲可叹。

    而赵迁生得这副艳绝人寰的狐媚之相,如今却成为一国君王,掌握举国存亡,于赵国而言,怕也不会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古人极信面相。

    赵国之臣并未反他,恐怕也只是迫于先王遗照忤逆不得,他又并无大的过失。

    至于偏好声色之类,只要不行专宠,便不过是多数王公贵胄的通病罢了,不足以影响大局。

    梁儿定定望着赵迁。

    专宠……

第九十六章 秦赵之战() 
来自秦国的三十个女子,有五人被封为美人,其余一些被封了七子、八子等下级阶位。

    还有一部分长相平庸的,则被差去做了高阶宫婢,负责侍奉赵王迁和各宫夫人美人。

    而梁儿却是去处最低级的一个。

    作为一名普通宫婢,她的工作便是每日在洛华池边伺候花草。

    洛华池处在邯郸宫后花园的正中心。

    初到这里时,梁儿觉得这池像极了咸阳宫中的凤凰池。

    它们大小几乎相同,池边都有一座石亭,池中满布红莲……

    只可惜,那亭不叫梧木亭,那莲亦不是并蒂莲……

    洛华池边栽种了大片的淡紫色怀菊。

    而菊花的花语,正是“怀念”……

    此时正植夏秋交替,气候清爽。

    梁儿闲暇之余经常会独自立在怀菊丛中,望着一大池的莲花发呆。

    荷香销晚夏,菊气人新秋。

    一朝夏去……一朝秋来……

    在咸阳宫的那些过往,她再不能去追忆。

    而这里是邯郸宫——赵王迁的宫殿,往后她要想的,就只有如何得到赵迁的宠爱。

    不知不觉年关已至。

    入赵已有几月,可梁儿非但没有机会接近赵迁,甚至就连远远看他一眼也难。

    不过她并不心急。

    越是不起眼,日后便越有可能令赵迁眼前一亮。

    赵王迁四年,秦王政十五年。

    不出所料,李夫人的儿子刚刚年满一岁便被立为了太子。

    “夫人,当心啊!”

    一个宫婢的声音在梁儿身后响起。

    她回眸,见一个身着水蓝色菱纹罗裙的年轻女子被几个宫婢簇拥而至。

    她貌不惊人,却雅致素静、平易近人,令人倍感舒适。

    “无妨,只是方才有些脚滑罢了。”

    她温和一笑,却依旧抚不平宫婢们的满目焦虑。

    “夫人可是又看不清了?”

    女子面目柔和,轻声叹息:

    “嗯,自从小太子出生后,我的视力就愈发不好了。”

    “夫人眼睛不好,却还要自己出来采花,就只为了那魏美人的一句'喜欢紫花',夫人这般为大王,可大王却终日宠幸她人……”

    宫婢愤愤的抱着不平,却被女子出言打断。

    “别说了。我是大王的妻,大王宠爱的女子,我自是也要照扶的。至于大王是否时常宠幸与我……他待我已是极好,我也甚为知足。只要太子安好,我便不求其他。”

    梁儿心思一转,看来,这位就是李牧的妹妹李秋了。

    她忙上前跪拜,以头点地。

    “奴婢叩见李夫人。”

    李秋转眸看向梁儿。

    一旁的宫婢扬面问道:

    “从前没见过你,新来的?”

    梁儿起身,敛头答道:

    “其实奴婢入宫已有将近一年之久,只不过一直未有晋升,始终都在这处照料花草。”

    李夫人向前迈了一小步,表情淡淡的。

    “洛华池虽景色优美,常有后宫女子光顾,可池边这片野菊之地却因远离汝辛亭而人迹罕至亭,也难怪她们会觉得你眼生了。不过……一年来我从未来过此处,你怎会知晓我就是李夫人,而非其他后宫女子?”

    “夫人刚刚提及了太子……”

    梁儿答话之时神貌恭敬,言语不惊,这让李秋对她的第一印象很是不错。

    李秋淡笑。

    “呵呵,是呀,瞧我这记性,怎得也如眼睛一般,越来越不管用了……”

    “夫人……”

    梁儿见宫婢们面露凄色,心知李秋平日定是很得人心的。

    她看向李秋,试探着问道:

    “奴婢方才听闻,夫人是诞下小太子后,视力才开始不好的?”

    李秋又是一声叹息,满面无奈。

    “是啊,就连太医也只说,这是女子生产的正常反应。或许是我体质较弱,恢复得比较慢吧。”

    梁儿视线扫了一眼脚下淡紫色的花丛。

    “不知夫人可否试过用这怀菊?”

    “怀菊?……”

    梁儿点头。

    “奴婢终日与这些怀菊为伴,对它们还是多少有一些了解的。”

    “噢?那你说说看。”

    以花治眼,李秋觉得有趣,便想多听听。

    梁儿垂眸,将怀菊的诸多好处娓娓道来。

    “菊花气味清香,神怡醒脑,自古便可入药。而怀菊更有平肝明目、清热祛暑的作用,还可缓解头晕、头痛。更好的是,于女子而言,它还能排毒清火,延缓衰老。”

    “那该如何使用?”

    “可以内服,亦可外用。最方便的莫过于泡水服用,也可煎汤或是制成糕点。若将菊花晒干,装入枕芯,制成'菊花枕',常年枕之,不仅香气清怡可助入眠,更可有清脑明眸之功效。”

    李秋对面前这个素未谋面的宫婢兴趣渐浓。

    她侧头,问向梁儿:

    “你可是懂医?”

    梁儿唇角轻翘。

    “回夫人,奴婢并不懂医,不过就是喜好研究一些花花草草罢了。”

    李秋微微一笑。

    “那你心思倒还真是灵巧。你叫什么名字?”

    “回夫人,奴婢梁儿。”

    看着梁儿乖巧的模样,李秋心中更是好感尤甚。

    “梁儿……真是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你说的这些,我都记下了。回头问过太医,如若一切属实,你便也不必继续在此地留守了。”

    闻言,梁儿抬头,面上尽是一副痴傻的惊愕之相。

    引得一旁的宫婢忍不住掩口偷笑。

    “夫人的意思是,若你的怀菊当真管用,便会将你收在璘玉宫,随身侍奉。”

    梁儿滞了片刻,仿若晃神,反应过来后又连忙跪拜叩谢。

    “多谢夫人!”

    李秋莞尔。

    “先不必谢,是否能成还要看你的怀菊是否管用。现下,我先要采些菊花带回去,你来帮我选吧。”

    梁儿应“诺”从命。

    心下对自己在邯郸宫的第一战极为满意,接近了李夫人,就等于是接近了赵王迁。

    而第二日一早,邯郸亦收到了战报。

    不止梁儿的对赵之战拉开了序幕,就连远在咸阳的赵政,也撕毁了与赵国的盟约,再次在正面战场上挑起了对赵的战事。

    梁儿身处赵国深宫,不在赵政身边,无法猜测到他此战的想法。

    更是不会知道,此番秦国向战,是因为襄戎国终于出面与秦缔结了盟约。

    襄戎国是老秦人的故土,当年老秦人与襄戎交好,迁徙的时候便将领地留给了襄戎。

    这个国家的人都是羌族,实为胡人,个个能征善战,以一敌十。

    能得襄戎国支持,于秦而言绝对是锦上添花。

    而这次结盟,襄戎国更是诚意满满,为秦王政双手奉上了本国唯一的一名王女。

    据说此王女不仅貌美惊人,性格更是热情奔放,与中原女子很是不同。

    秦王政只一眼便迷上了她,昵称她为胡姬,终日与她嬉闹,对她百依百顺,使其成为大秦后宫最受宠的一位美人。

    半月之后,永巷来人升了梁儿的阶位,要她去李夫人的璘玉宫做随侍宫婢。

    李秋果然如尉缭所言,是个极识大体的温婉女子。

    她待下人极好。

    而最难得是,竟然连那些与赵迁花天酒地厮混在一起的女子们,她也一并会全心待之。

    梁儿曾一度觉得,或许李秋并不爱赵迁,否则怎会大度至此?

    可跟在李秋身边时日渐长,便会时常见到赵迁在璘玉宫来去匆匆,而李秋呆立在原地,目若秋水望着他离去的样子。

    那副神情,分明满溢着爱恋和痴情。

    每每此时,梁儿都会不禁为她觉得不值,可那份莫名的心疼,又会很快被理智压下。

    只因她知道,未来她要对李秋做的,会比赵迁过分千倍万倍……

    梁儿觉得,秦赵相战的时候,她在李秋身边是再好不过的。

    赵国出战的大将是李牧,而作为李牧唯一的妹妹,李秋无时无刻不在心忧着她的兄长。

    赵迁按照习惯,无论多么沉迷女色,每隔三日都会来璘玉宫看望李秋一次。

    这时梁儿便能从赵迁口中得到些许秦赵战事的消息。

    这一战,秦军本是分为南北两路进攻赵国。

    向北的一路经由太原,攻取狼孟和番吾;向南的一路则攻至邺城。

    很明显,秦军的最终目标是要夹击邯郸。

    而李牧采取了集中力量阻击一路、打破合围的战术,首先在北路击溃了占领番吾的秦军,又马上控制了井陉口一带的太行山要隘,阻止秦军继续东进。

    结果使得秦军大为畏惧李牧,不战而退,赵国大胜。

    可没过多久,秦却卷土重来,复攻赵国番吾、邺城和太原。

    李牧出兵迎战,再次重创秦军。

    然而赵军还没高兴多久,南边的韩国和魏国竟同时出兵攻赵,李牧又立刻率军南下,抵御韩魏的进攻。

    最终赵国虽然打了胜仗,但在梁儿看来,韩国和魏国虽未与秦合纵,但时间点的配合上实在精巧。

    秦军刚刚撤离,韩魏随后便至,当真是没给李牧丝毫喘息的机会,刚好使得他的大军几战之下耗损巨大,几近过半。

    梁儿心知这定是尉缭和李斯的计策起了效果,通过收买人心掌握了韩国和魏国,合三国之力蚕食赵国兵力,削减赵国和李牧的气焰。

第九十七章 燕丹出逃() 
秦赵之战刚刚平息不久,秦国就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地震。

    就连都城咸阳都感到了强烈的震感。

    大批难民涌入咸阳,一时间竟呈难以控制之势。

    此时,左丞相熊启、御史大夫蒙武和廷尉李斯正在昭阳殿跟赵政探讨救灾方案。

    “大王,燕太子丹求见。”

    听到内侍的通报,赵政眉头微微蹙起。

    心中暗道,此时秦赵已然撕破了脸,燕国不必再惧怕赵会拉着秦国联手攻燕,加上秦国地震举国混乱……这个燕丹,八成是想要趁机离秦……

    他淡声吩咐:

    “让他进来。”

    很快,那个稳健的身影便立在了大殿中央。

    “燕丹拜见秦王。”

    他一礼,气度翩然如昔。

    赵政端坐于案前,正色问道:

    “燕太子此来可是有事要说?”

    燕丹神色淡然,语气却十分恭敬。

    “燕丹是想请求秦王放我归燕。”

    赵政唇角一动,敛眸笑问:

    “燕太子是否是闲得太久了,说起了胡话?”

    燕丹淡定依旧,反问道:

    “秦王何出此言?”

    赵政收了笑,一双凤目直直的盯向他,口中的话亦是冷寒如冰。

    “几月前秦出兵攻赵,差使臣去往燕国,希望燕可以一同出兵、夹击赵国,可燕王并未允。可见你这燕太子的性命于燕而言已不紧要。如此,你还有资本来请求我放了你吗?”

    燕丹轻笑,淡若清风。

    “其一,如秦王所言,燕国并不会顾及我的性命,那我在秦为质也是无用,放与不放又有何差别?其二,我身为父王的嫡长公子,我在秦为质,父王都不肯与秦合盟攻赵,说明父王为政并不亲秦。而我不同,我亲近秦国,支持燕秦合盟,身份又是燕国太子,我在燕已执掌国政多年,若让我归燕,必能说服父王倾向秦国。于秦而言,总比我一直待在秦国要有用得多。”

    听得燕丹一番言论,赵政嗤笑反问:

    “燕太子真是生得一副巧舌,不过空口无凭,待你归燕,谁又能保证你一定就会与秦交好呢?”

    “秦王若是不放心,燕丹大可立下字据。”

    闻言,赵政冰冷的眸中溢满了讽刺。

    “燕太子还当寡人是个孩子?为政者,依时势而变,寥寥几字又算得了什么?”

    “那秦王之意……?”

    燕丹仍是气定神闲,面色未因赵政的态度而显出丝毫起伏。

    赵政冷笑。

    “寡人之意,是想看看天意如何?天若让你走,你便可以走,天若要你留,那寡人也别无他法。”

    对于赵政所言,燕丹面露不解,拱手道:

    “还请秦王明示。”

    赵政半垂着眼,冷声开口:

    “待到明日正午,假使天降粟米,乌鸦的头变成白色,马的头上长了角,厨房门口的木象生出肉的脚,寡人便同意让你回你的燕国。”

    燕丹一怔,他未料到秦王政会这般刁难,竟誓不肯让他归国。

    但心思回转间,他也即刻有了对策,正了神色,躬身一揖,道:

    “那燕丹就回去静候,明日午后再来觐见。”

    待燕丹离开,李斯上前一步,拱手一礼。

    “大王,李斯有一事不明。”

    “何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