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宠婢-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他一人?”
赵政凤眸微眯,睨看向赵高。
赵高颔首。
“是,臣并未看见旁人。”
“他去那危险的坡崖作何?”
赵政的眼始终紧盯着赵高的脸。
赵高并未慌张,依旧答得有条有理。
“许是……那有一棵古树,树下有一个很大的树洞,公子觉得好玩,才会想要过去看看。”
赵政隐约觉得事有蹊跷,却也挑不出哪有问题。
他转过身去,侧头道:
“赵高,你应当知晓,艾儿于梁儿而言有多重要,我不希望你对此事有半句隐瞒。”
赵高忙敛头躬身。
“臣不敢,臣方才所言,绝无虚假。”
片刻,赵政略做思忖,道:
“看在彼时在兰池石洞,你那一袋木樨的份上,此番,朕信你。你下去吧。”
他垂眸。
在他那般高压之下,赵高对梁儿的木樨之意都始终未减,仅凭此一点,他就应当不会做出对不起梁儿的事。
赵高未料到赵政竟会又突然提起木樨,他的一颗心高高提起,险些乱了方寸,好在二人对话已毕,他便连忙躬身,应“诺”离开。
艾儿的灵堂前。
“公子,陛下吩咐过,任何人都不得进入。”
胡亥被侍卫拦在门外,急道:
“我进去看一眼就出来,也不行吗?”
侍卫一脸正气。
“公子,对不住,您请回吧。”
“我……”
胡亥刚要再说,就见侍卫向他后方低头道:
“陛下。”
胡亥忙回头看去,果然见赵政向这边走来。
“父皇。”
他恭敬施礼。
赵政垂眸。
“你在此作何?”
“我想最后再看看艾儿……”
胡亥知道梁儿在里面,他相见她,但他却不能如此说,只能谎称是想看艾儿。
“不必了,没照顾好他,你没资格再见他了。”
赵政面色幽冷,正欲进门,忽见胡亥噗通跪下、大声道:
“父皇!儿臣想要认梁儿做母亲!”
“什么?”
赵政凝眉看他。
只见胡亥满面自责,神情恳切,仰面道:
“如若今日儿臣能一直陪着艾儿,他也便不会独自一人去那深山之中……儿臣自知此番过错重大,又曾与艾儿兄弟情深……故而儿臣想要赎罪,认梁儿为母,替艾儿尽孝。”
赵政面无起伏,神色漠然:
“你可知与其他公子相比,你身份特殊?”
胡亥一滞。
“父皇指的是……襄戎?”
赵政冷眼俯视于他,淡言道:
“你有襄戎血统,那些襄戎子民又怎会允许你自降身份,认一个侍婢为母?你是想坑害梁儿的性命,还是想坑害大秦的安定?”
胡亥将头低下。
赵政瞥了他一眼。
“你退下吧,此事无需再提。”
胡亥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紧紧咬牙,抬头又道:
“父皇在私底下不是也与梁儿你我相称吗?”
“何意?”
赵政再次转头看他。
他鼓起勇气直言:
“侍婢直呼皇帝之名,此事也非世人所能容。既然表面不可行,那就私下如此便好。同理,亥儿也可只在私下唤梁儿母亲,有旁人在时,就还以主仆相称……”
赵政未语。
胡亥见他似有犹豫,立即又补道:
“父皇!请您允了儿臣吧!梁儿本就对儿臣有过救命之恩,儿臣定当将她视为亲母,悉心护她。艾儿夭折,梁儿一定难过非常。若儿臣可以以儿子的身份陪在她身边,定会助她早日脱离丧子之痛。”
闻言,赵政长叹了一口气。
“也罢,或许再有一个儿子,便可以令她好受些……明日朕要与梁儿将艾儿的遗体带去下葬,待回来之时,你再来看她是否有意愿将你认下吧。”
“谢父皇!”
胡亥喜意难当,跪拜叩首。
梁儿,亥儿终于可以唤你一声母亲了!
————————————————————
第二日一早,赵政便带着梁儿和艾儿的棺木登船出发,踏上卢生所说的小岛时已经临近午时。
正如卢生所说,这座孤岛风景极美。
晴空万里,碧波如镜,万籁无声。
尤其那岸细沙,金光闪亮,走在上面,就像是踩着柔软的绒毯。
若是艾儿还活着,定会在这玩的很开心……
下葬的过程很简单,丝毫不似寻常帝王家的繁琐,亦没有豪华的陵墓和琳琅的陪葬品。
梁儿的泪一直静静的流着,直至亲眼看着那最后一寸沙土落下……
卢生远远望着,原来陛下寻找风景优美之地是为了下葬小公子。
可既然已在选址上这般费心思,为何不好好建一座与小公子身份相当的陵寝,而是就这般如寻常百姓一样草草葬了?
还是说,这些无稽之为都是那侍婢的意思?
他定定看向梁儿。
听闻这位小公子本是高贵的魏公主所生,却被陛下赠于那卑微的侍婢做儿子,如今小公子夭折,陛下这一路又全程陪伴在她的身边不停为她拭泪。
据说这个女子多年不老,更是以区区婢子之身,令一代帝王为之倾覆后宫……
着实太不寻常……
赵政抬手,轻轻将梁儿被风吹乱的发丝别入耳后,柔声道:
“不建陵寝,我们可以建一座宫殿,也好让此处不至太过冷清。毕竟,艾儿很怕寂寞……”
话音还未落,忽听身后一片哗然。
卢生惊呼:
“仙山!是仙山显灵了!”
赵政与梁儿疑惑转身,见随行的众宫人和侍卫已朝向大海纷纷跪地叩拜。
而在大海的上方正有一片光辉升腾。
光晕之内,隐隐山头见楼台,淡淡树影倚云栽。
层峦叠翠,连绵数十里,仿似浮图、若如城廊,殿阁兽脊,异态万千。
梁儿瞠目。
难怪上百年来都传说仙山在海中,看着很近,但乘船去寻却又难以到达。
原来指的竟然就是海市蜃楼……
赵政也露出了惊异之色,快步走至海边,自语道:
“那就是……所谓仙山?”
梁儿虽因艾儿的死而伤心过度有些恍惚,但仍擦干了眼泪,缓步跟上。
她唇角微动,淡声开口:
“世上哪有什么仙山?不过是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产生的光影幻境罢了……”
“光影?……”
赵政转眸看她。
她点头。
左右赵政也从不信鬼神,如今将海市蜃楼的真实面目告诉他也无甚不可。
赵政微怔,复而缓缓扯动了一下嘴角,欣慰道:
“如此说来,那山时隐时现,的确不似真实。想不到世上还会有如此奇景……看来,果然应该将艾儿葬在此处,还能时不时的看些热闹,他定然喜欢。”
远处,卢生正与其余众人虔诚的跪拜着仙山,却见到海边的二人比肩而立,对仙山毫无敬意。
他越发不解。
陛下身为天子,不拜仙山有情可原,可那梁儿区区婢子,如此大不敬又是为何?
不老之人……
她究竟是仙,还是妖?21
第二百二十五章 修复长城()
为了多陪艾儿一些时日,梁儿决定在岛上多住几日再走。
赵政则在这些天命卢生将仙山现于皇帝面前一事散播出去。
宣扬天子出行,就连仙山也会显灵。
“儿臣恭迎父皇、母亲!”
一回到碣石行宫,胡亥便跑来相迎。
“母亲?……”
梁儿怔住。
赵政淡淡一笑。
“亥儿与我提过,想要认你为母……”
说到这,他的笑容又稍稍僵了僵,继续道:
“替艾儿尽孝……”
梁儿的心一颤,垂了眼蹙眉道:
“此事万万不可……公子的身份……”
“无妨。”
赵政将她打断,眼里揉满了关爱:
“只要你有意认他,让他私下里称你母亲便好。何况……艾儿不在了,我也想能再有个孩子陪你。”
梁儿看向赵政,这几日来,他几乎寸步不离的陪伴在她身边。
赵政本就忙于国事,她不想再令他担心、拖累于他了。
“好……”
梁儿轻轻点头。
胡亥立即喜形于色。
“母亲!……太好了!多谢母亲!……”
他不禁上前将梁儿抱住,眼中隐有泪水晕出。
梁儿也任他这般抱着。
她知道胡亥自小就想做她的儿子,这么多年过去了,终是能得偿所愿……
史书说他会毁了大秦,其实如今看来,他不过也就是个可怜的孩子罢了……
不觉间,梁儿也抬起了手臂,轻缓的抚住了胡亥因激动而微颤的肩背。
赵政蹙起了眉头。
胡亥已经十五岁,而梁儿看上去也还是少女的模样,两人此时抱在一起,哪有半分母子的感觉?倒更像是……
他心里越发吃味,一把将梁儿夺过,拉入了自己怀中,阴沉道:
“好了,亥儿,你若无其他的事便先退下吧。你母亲累了,需要好好休息。”
胡亥微怔,不明白父皇方才还慈眉善目,为何突然就黑了脸色,却也实在不敢违抗,只得呆呆应“诺”退去。
眼下,全天下的人都对“皇帝求仙,自仙人处寻得仙书”一说深信不疑,为了不令自己的家园在未来遭受北方蛮夷的凌辱和摧残,百姓们对此次秦之征战多承赞成的态度。
蒙恬和杨翁子也已顺利的率领大军三十万前往北方戍边。
此次巡游的目的已经达到,便要准备返回咸阳了。
只是当初来的时候,一路上还有艾儿在反复的闹腾,回去时,却莫名安静得有些怕人了……
渡过黄河之时,赵政掀起布帘向外望着,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政?……”
梁儿唤他。
他的眸光悠远,微叹道:
“原本这整条河都该是我大秦的领地,可而今只剩下游还归秦所有,上游却已是匈奴的领土了。”
梁儿将手边的文书叠放整齐,端正坐好,淡淡劝着:
“放心,蒙将军和杨将军已经赶赴边境,这上游,他们占不久了。”
赵政将帘布放下,凝眉道:
“怕是不会那么简单。”
梁儿望向他。
他继续道:
“匈奴是游牧部落,随水草四处迁徙,居无定所,往来如风。他们以游牧和涉猎为生,个个能骑善射。如果仓促出击,匈奴骑兵就会避开锋芒,绕到别处猛攻,甚至还可能偷袭我大军后方。而秦劳师远征,寻求决战而不得,旷日持久将无法承受。”
他又是一叹:
“也正因匈奴如此难敌,这百年来,北方的秦、赵、燕三国才会陆续在边界上修筑长城,以此抵御匈奴人的侵犯。却仍是无法一劳永逸,真正将匈奴击溃,保边疆长久安稳。”
梁儿缓缓垂了眼眸。
北方草原生存条件恶劣,远比不上中原繁花似锦、物产丰富。
自战国开始,这些匈奴人便屡次南下掠夺燕、赵、秦的边境地区。
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三个国家才纷纷在边界筑起长城,以绵亘的城墙来抵御善骑射、却不善攻城的游牧民族。
“长城……”
她轻声念着。
赵政点头。
“嗯。位于临洮的旧秦长城正是在一百多年前昭襄王所筑。而从秦长城向东北,经过大片未设防的黄土沟壑,就是当初赵和燕曾经营了几百年的长城。可现如今,这两条长城早已在秦灭燕赵、匈奴趁乱南下之时被攻得时断时续、破败不堪,再难御敌。”
梁儿的两条秀眉似蹙非蹙,淡淡道:
“若失了长城这道屏障,就等于是大开了防线。匈奴那些散落的骑兵可从任意方向攻来,而秦以大规模有秩序的步兵为主,移动速度远慢于匈奴的轻骑兵。如此,纵使秦坐拥三十万强兵,此战,也没有丝毫胜算……”
赵政将头扬起,狭长的凤眸之中隐着傲然的光。
“没错。但是我经历过百越那场惨败,此生,已不打算再败下一次。”
梁儿痴望他的侧颜片刻,轻轻牵动了唇角,似是笑了一下。
“看来,修复燕赵长城已是势在必行。”
闻言,赵政淡笑,眸光也越发幽亮。
“匈奴人现下正盘踞在上游的河南之地。于匈奴而言,那里水草肥美,是其休养生息的好地方;而对秦来说,河南地本就是旧时赵国的领土,那处地理条件优越,可务农、亦可畜牧,又临近秦境,还有黄河、阴山、阳山作为屏障,假使能再配合以坚固的长城,便能形成无需多少兵力就可防守的防线。”
梁儿再次半垂下眼,一边思考,一边说道:
“秦若能夺取河南,匈奴就只能退回到原有的北方贫瘠之地。而秦有了严密的后防保障,便能有机会倾全力向北延伸,进而将匈奴彻底击溃,使其再无力来犯我大秦。”
言至此处,她复又抬眼看向赵政,棕黑的眸中已有珠玉般的光华流转,语气坚定:
“这般说来,修长城,攻河南,便是此战的关键。”
赵政勾唇,展臂将她敛入怀中,如释重负道:
“想来有趣,无论何事,只要与你随意说上几句,都会豁然明朗。”
皇帝的车辇混在庞大的玄色车队中,在条条纵横的驰道上稳稳前行着。
梁儿坐靠在赵政的胸前,认真倾听着他的每一声心跳。
修筑长城,那正是后世评说的始皇大功之所在,亦是大过之所在。
可世人只看到了此事的过程和结果,却很少有人究其缘由。
现在匈奴已在水草肥沃的河南之地修养生息多年,对中原的威胁越来越大。
以当今之势,不修长城何以御敌?又何以保国?
若赵政没有趁匈奴形成完整的国家体系前,就抢先将他们自条件优越的河南驱逐回荒芜的北境、制约他们社会发展的速度并将长城修筑完善,那么多年后,就算秦没被义军所灭,恐怕也会亡于匈奴。
到时匈奴一再坐大,持续南下,或许往后中原千年的历史都要被匈奴一族所改写,哪还能再给后世之人留得评说的机会?
1
第二百二十六章 殉葬()
在赵政的安排下,蒙恬的三十万秦军到达北部边疆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修复和改造破旧的燕赵长城。
他要让长城不再只是单纯的一堵墙,令它不仅可以用于防御,还可以兼具辅助进攻的作用。
长城最高处的烽火台是为预警所置,这些自是不用说。
在长城沿线,要修建许多由坚固城墙围起的小城,作为戍边军民的居所,亦是长城工事上的战力支撑。
除此之外,在离长城有一定距离的后方,还要再修筑屯军要塞。
这些要塞既能够容纳人数众多的秦军将士,又可以囤积大量的粮草辎重。在出击匈奴之时,可成为长城军的前进基地,为大军提供足够的后续保障。
有了这些完备的设置,秦军便可避免后备空虚的持久野战,加大击溃匈奴的胜算。
这所有的想法都是史无前例的。
赵政,不止是政治家,谋略家,更是战略家。
他虽从未领兵,却运筹帷幄,控天下局势。
他能打天下、平天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