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路-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的程玉,已经率领军马在支援荆州的路上,按说以他的身份,现在已经非常不适合继续上阵了,手下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几大军师任谁单独与诸葛交锋的话也不见得就落在下风,可是说来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点自负,只是表现的多少而已,常常有各种主管会怕手下人不能完全领会自己的意图,将事情办糟,而事事亲历亲为,搞得不得休息。有更多的不过是身处在普通的位置上也常常会过分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认为自己在哪个方面是无人可以替代的,我是如此,程玉也是如此。当然还有一个方面也是不得不提的,程玉确实有点不服诸葛亮,认为自己根据各种途径了解的他——甚至是夸大过的他也就不过如此,如果在他的谨慎上多下下功夫,要胜他也并非是一见很难的事情,自己连曹操郭嘉都算计过了,难道真的还有什么人像神一样不可侵犯吗?如果说是武功之类自己或许还信,要是说智谋,每个人都有脑子,不过是想的多少的问题而已吗。
  当然他一路上着急赶路,就纯粹是因为第一种原因了,所有人都只能以成败论英雄,无论卧龙凤雏是否齐名,但诸葛亮最后可以得到寿终正寝,而庞统却是死在乱军之中,排除运气的原因,不得不让人对他感到担心,别又一时的冲动,作出什么危险的事情来。
  可是紧赶慢赶,程玉最终还是迟了一步,庞统终于因为种种因素,在援军到来以前,就和诸葛亮正面交锋了。
    第三十七章 龙凤争辉 第四节:背箭破敌阵
     更新时间:2009…12…7 18:12:27 本章字数:4263
  这也都怪程玉,他在出兵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起一路上通知庞统自己所在的位置,单靠民间传递的消息能有多快,庞统多日得不到援军的消息,眼见城内的守城工具日渐减少,多少还是有些心急的,在耐心方面至少他还是很不够的。
  其实说他对诸葛有所畏惧是不现实的,在他心中对孔明的感觉其实应该叫做忌惮,但既然一直也得不到援军的消息,与搭他斗上一斗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话是这么说,庞统也不是什么头脑一热马上就会作出决定的人,他既然现在有胜过孔明的想法,虽然不见得也像他一样步步谨慎,恰当而周全的计划却是必须的。
  不过要说想让孔明中计也并非那么容易,以他谨慎的性格看来必须要多下点功夫不成,突然间庞统心中想起了一件事情,当年主公曾用一计大破曹操,如今再和孔明当年处处严谨的作风一比较,竟似为他量身定做的一般,不由暗暗敬佩,主公果然神人,计谋之精巧,天下又有几人能防,当下心中有了计较,将手下众将聚齐,分别安排下各自需要做的事情。
  不过他没有将整个计划都告诉大家,就算几员荆州旧将不说,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根据种种迹象,庞统也可以感觉到城内还是有不安定因素在。好在经过伏击刘备一战,荆州的众将对庞统已经大有信心,虽然不明所以,也都各自依计而行,只有最后听到庞统安排最后几步的徐盛等人,才能有机会表达对他由衷的敬意。
  闲话少说,次日清晨,诸葛亮升帐,正在处理军务,突然听到外面鼓声震天,一皱眉头,已经有报事的军兵进入帐内:“报~!城内的敌军已经在营外排下阵势,正在讨阵。”
  诸葛亮放下手中的笔,略一沉吟,然后安排下军中众将各自应做之事,方才亲自带军马出营迎战。
  其实他的心中也事狐疑不已,料想敌人以防守的身份主动出击,定然是有所图谋,今日正好临机应变、将计就计或许倒是取胜的大好机会。
  一声炮响,益州军营门大开,以二龙出水式压住阵脚,众将方才簇拥着诸葛亮出来。
  大家抬头一看,对面敌人一字排开,最前面孤零零一人,却正是日前刚刚力胜严颜箭射关羽的老将黄忠,虽然黄忠当日受到了庞统的当面斥责,但是过后城内的不少官员都来为他庆功,就连庞统也亲自向他表示了自己的歉意,说如此对他乃是为了军纪的苦衷,当然也不忘将他夸的天上少有地上决无,黄忠还就真的很好这一口,被庞统这么一虚忽,也大有知己之感。
  这边关羽一见是黄忠,气就不大一处来,前日阵上被黄忠射中一箭,已经成为他心中的奇耻大辱,可是自从那一次以后,就再也见不到这个老家伙出来,如今又有机会怎么不好好利用,于是关羽上前讨令。
  因为他和刘备的关系,日前犯的也不是什么太大的过错,所以孔明也就没有对他加以处理。既然已经见过黄忠的勇猛,想想手下除了关张以外,也真没有什么人能敌的住,于是也就对关羽认真嘱咐了几声,准他上阵。
  黄忠与关羽也就是战了几十个会合,虽然他对遇到这样的对手很有些依依不舍,但眼下庞统给他下达的命令并未叫他与关羽硬拼,于是指的无奈的拨马而走。关羽一边加紧防备对方的弓箭,一边就要追赶,哪知道黄忠这边一撤,后面的士兵已经推进了上来,纵使多么勇敢得武将也不会一个人冲击敌人严阵以待的阵容,关羽也只有勒住马。
  后面的孔明见对方士兵涌上,也挥舞令旗,前军迎了上去,两军在沙场之上展开混战。
  按理说荆州军的战斗力在同等条件下笔益州军要略微强上一点,可现在他们不过是庞统手中的棋子而已,军令要他们败,他们也不得不败。所以混战一阵的荆州军渐渐开始不支退却。孔明早就料到敌人会有所图谋,对这种退却早就做下安排,于是在后面抱着欣赏的态度静观其变。
  益州军早就经过各级将领的严格叮嘱,因此虽然是追亡逐北却丝毫不乱,依旧有序的推进。果然,荆州军退了没有多远,突然旁边的树林中杀出一哨人马。
  刘备军见到敌人的伏兵,不惊反喜,看来一切尽在孔明的意料之中,冲杀更紧荆州军在退却的时候就早知道一定会有伏兵在等候敌人,只是如今既然伏兵已经出来敌人却丝毫不乱,多少让他们有些意外,可是既然已经发展到这个情形唯有“狭路相逢勇者胜”,于是振奋精神奋战敌军。
  孔明在后面本还担心敌人与自己的想法有出路,如今一见荆州伏兵以出,反而安定下来,脸上的笑容更胜。荆州军战敌人半晌不下,心中正在有些焦急的时候,异变突生,战场的两面征尘四起,左有张任右有雷铜,各带领一哨人马冲杀过来,原先略微处于劣势而被困的敌人马上士气大振,三路人马夹攻之下,虽然徐州军骁勇善战,也多多少少有些难以抵挡,还好黄忠早有计较,见敌军也另有安排,不再死战,与伏兵会合在一起,缓缓向荆州城方向撤退。
  关羽一直都在最前线搏杀,最为一个将领,他在这个方面绝对是合格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楷模,如今见孔明妙计果然成功,敌人在三路夹攻之下渐有不支,更是精神振奋,指挥军马在后面紧追不舍,准备趁此一战之威,夺取荆州城。
  张任雷铜对于关羽要抢功劳,怎么能甘心,慌忙也各自挥军加快了步伐,三路人马几乎是接着荆州军的后面,与他们连成一片追进了城内。孔明见自己又一次算计在敌人之先,说没有自豪感,那全都是骗人的,只是他心中的洋洋得意不会表现在脸上。突然间他脸色一变,心道不好,他醒起庞统与刘备之间的一战,处处料敌先机,与自己相比也不遑多让,如今却又为何会使出这样的昏招来?莫非他还有其他什么后手?
  越想心中越觉得不妥,孔明赶快派快马到阵前去传令众将回来。因为此时追击敌人的距离已经过远,恐怕众人听不到,何况以关羽的脾气,他就算听到鸣金搞不好也会装作没有听见。
  诸葛亮也是传说中的乌鸦嘴之一,他寓言好的事情很少会说中,但如果他对一件事情有了坏的预感,那么此事基本上已经无可挽回了。此时关羽还没有踏过护城河,雷铜的军马连同他本人却已经到达了城下。其实也就雷铜这样的莽撞人能干的出这种事情,在冲杀敌阵的时候,他见基本上自己这面已经占定了优势,干脆命令手下军马改换方向,不是奔敌人军兵,反而抢先一步打了个提前量奔城内而去,能第一个杀进城内自然就可以有最大的功劳。
  徐州军包括庞统在内都没有料想到竟然会出现雷铜这样的人,误打误撞之下,竟然真的就让他裹胁在乱军之中,杀进城来,这时徐州军才发现事情的棘手。
  依照眼前的情形来看,要想继续吸引敌人,恐怕得不偿失,庞统暗叹一声天意,手一挥,城门周围伏兵四起,城墙之上也遍布弓箭手,一阵乱箭向敌人射去,蜀军哪有孔明的见识,以为冲进城内就标志着胜利,被着一阵乱箭射了个晕头转向,四下乱撞,可四下的大盾长枪,形成一面不可逾越的屏障,任蜀军四下冲突,也难以逃出这个包围圈,说起来这里的埋伏是为蜀军主力布置的,岂会为这样的偏师所轻易突破。
  雷铜也师倒霉,本以为自己可以抢先立下大功,结果却成了关羽的替罪羊,还没有反映过来,已经身中数箭跌下马来。好在因为多少身边混杂了一点荆州军,高处的弓箭手还不能任性施为,不然但是第一轮的弓箭就要将他射成刺猬。
  他作为武将能存活在这个战场上十分不易,多年的征战养成了不少的好习惯,刚一发现敌军就由马上翻了下来,他知道中埋伏的时候身在马上就代表你已经成为箭靶上的红心,在下面或许还有更大的生路,果然,第一轮的弓箭过后,他已经混杂在士兵中,混乱的情况下,任谁也找不到他。
  城内的情况糟糕,城外却也好不到哪里去,埋伏的最大功效除了出其不意以外就是打击敌人的士气,要说现在的“火力”,不见得就比往日攻城的时候强多少——强的一点是庞统今日孤注一掷几乎将其他城门的守军调空了。可现在益州军是在追击,本以为识破了敌人的埋伏,却又中了新的计策,强大的反差一下子就让他们的士气又跌落到低谷,虽然弓箭没有伤到很多人,可是前进的脚步却因此而放缓。
  只要这一点点的犹疑就够了,没步差上一半就足以让他们远远的落在荆州军的身后。接下来的一幕对他们的打击更大,随着荆州军向城内撤退,正好迎面遇到由城内逃出来的雷铜部,在城门附近的地区,已经形成了绝对的人数优势,两下一交手,如风卷残云般,这一小股敌人就几乎被全数歼灭,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能够溃逃出这个范围。
  关羽见到敌人又一次埋伏的反应也是一惊,身上是一阵冷汗,他现在也几乎就冲在队伍的最前面,要是没有雷铜这个替死鬼,恐怕现在身上插满箭的就是自己。但是很快他就醒悟过来,因为敌人的提前发动,现在不过是和平时攻城一样,而且距离敌人更近,正是破城的大好机会。于是向手下喊道:“大家不要慌,敌人的伏兵也不足为惧,现在距离这么近,只要冲进城去,敌人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啦。破城之后每个人可都有重赏跟我杀啊!”
  益州军不过是稍有退却之意,被关羽这么一鼓动,气势上又好转了起来,开始向城门发起了冲击。此时城门前的雷铜部已经被杀散,黄忠刚刚要踏上吊桥,一回头见,却见敌人又冲了上来,知道自己身边这些人要全数撤进城内还是需要不少时间,这么下去一旦被敌人追上来,城池恐怕就要危险,作为一个武将的责任感和他胸中的一腔热血又开始涌动起来,一咬牙喊道:“儿郎们,人可死城不可失,不怕死的跟我来杀退敌军。”说罢掉转马头,头也不回的对城上喊道:“弓箭不要顾忌我们,尽量的射。”然后反身又对敌人发起了冲击。
  程玉手下的军马大多受过洗脑教育,热血的程度最高,随着黄忠这一声喊,城外尚未踏过吊桥的人中有数百人也纷纷掉转方向,跟随在黄忠身后发起了反冲锋。
  现在蜀军是在进攻中,哪里会有什么防御阵地,被这几百个人很轻易的就冲进了队伍中,黄忠带着人也不与对方硬拼,只是往来冲杀拖慢敌人的冲击速度。虽然城上的弓箭手尽量的想避开他们,可是都已经混成一团,又哪里能避的开,又不能真格就停止弓箭,那样岂非辜负了黄忠一片好意,于是羽箭照旧,甚至比刚才更要猛烈一些。
  黄忠带出来这些人,有不少就被自己人的弓箭所误伤,甚至连黄忠自己身上也插上了荆州打造的羽箭,但这些人都是咬紧牙关,拼命杀敌,这股气势还真就把敌人镇住了,往往见到他们冲杀过来就主动避让。
  冲杀一阵,黄忠估计城外的人也撤的差不多了,才又喊大家撤出敌阵,等到他再杀出来的时候,这数百人只余下寥寥几个骑兵,剩下大多已经战死在敌阵之中。但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现在荆州军已经安全的撤入城内。黄忠见目的已经达到,于是下令这几个士兵先走,自己手拖大刀在后面断后,益州军已经为他的勇猛所震撼,竟然无人敢来追杀,总算被他们平安的撤回城内。
    第三十八章 步步紧迫 第一节:子龙断旧恩
     更新时间:2009…12…7 18:12:27 本章字数:4035
  其实黄忠在撤退的一路上,持刀的手都在不停颤抖,不过是凭借一时的热血支撑而已,等进了城门,在伤痛和疲倦的双重压力下,终于由马上摔下,此时庞统已经亲自上城指挥,见状大惊,忙令人将黄忠送到内城去找大夫医治条例。
  被他这么一搅和,益州军的士气就如五月天气,刚刚振奋起那点精神一下又跌到了谷底,诸葛亮的传令兵也是一个接一个,不断的改变命令的内容,刚才这一幕也落在他的眼里,以他的聪明程度,已然知道今天想破城又成为妄想,还是保存实力为上,终于最后一个传令兵是命关羽收队。
  刚才在乱军之中,关羽拿黄忠也没有办法,等黄忠撤出去的时候,自己却有被自己人困在里面,只有眼睁睁的看着他扬长而去。虽然憋了一肚子的火,但眼下他也知道士气不高,强行攻城只会增大伤亡,只有无奈的接受了命令,带领军马回归营寨。
  庞统经过这一役,在检查战果,却也没有多少,只杀伤了雷铜一部,主将还被他逃掉了,弓箭却损失不少,虽然自己也知道不是自己指挥上的失误,也难免心灰意冷,纵然在众将的开解下恢复了信心,却暂时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破敌之计,只有寄希望于程玉身上。
  好在没过多久,程玉的支援部队终于在赶到,庞统这才舒了一口气,将最近的战事情况向他作了一番汇报,然后将军队的指挥权交了出来。虽然程玉也很信任他,但毕竟因为有这么多的重量级人物在,庞统全权指挥反而容易产生矛盾,还不如由自己统筹,于是程玉也就欣然接受。另外他还对几个人进行了表彰,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为了保城池不失而舍身力战的黄忠,程玉亲自到他养伤的地方去看望他,又当面千恩万谢,作为武将能得到这样的荣耀大多数的想法就是战死也值得,黄忠自然感激万分,对程玉死心塌地的程度又有提高。
  其次程玉表彰了荆州旧将,城内有过异动的事情庞统自然也不敢向他隐瞒,程玉也不想将事情搞大,表示对那些人只要以后不再有异心就既往不咎,然后又重赏几人,哪知刘磐差点让他下不来台,对他说:“徐公的封赐末将怎敢接受,只盼明公能善待幼子刘琮,我们心愿足矣。”搞得程玉好像是虐待儿童一样。
  程玉尴尬一笑,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