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蟹民-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吃。”
一二三四五,五个小崽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从他们的吃相上可以看出他们不是凑热闹,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虽然饭桌上散落了不少浸透油脂的米饭,可以看出他们吃的很欢快。
“嗯,好吃,以后就让妈妈多做些好不好?”周福用手拿下敏敏嘴边的米饭,然后塞进自己嘴里吃掉问道。
“好。”孩子们再一次同声的回答道。
“自己想吃就明说,那孩子们当挡箭牌干什么。”盛着米饭进来的豆花笑道。
周福嘿嘿的接过米饭没有说话。
一大锅火腿蒸米饭居然一顿吃完了,这让豆花感到很惊奇,虽然大部分都进了周福的肚子,但是孩子们也都吃了不少。
要知道孩子们平时吃饭都是豆花看着的,现在看来,以后这火腿饭得多弄些,让孩子们多吃些饭,这也让周福沾了孩子们的光了。
其实倒也不是豆花小气,因为实在是家里的东西太多了,火腿这东西这里难得之外,还有就是这东西经放,保存的好越久越香。
所以按照食物保存时间上来说,实在是吃不到火腿上来,要不是周福说,还不知道还要留多久。
这次吃的火腿还是大耳朵去年过年送的年货,前几天送的火腿还在仓房挂着呢。
吃完午饭之后,周福就到李二家商量收钱的事。
现在人们也都知道粮食的重要,而且在等,说不定粮价还要涨,所以都想着集体买粮,有门路应该会好一些,所以大家伙交钱十分爽快。
收钱也不是定好的,毕竟家庭情况有好有坏,所以不管收多少,到时候按多少买到的粮食分。
周福拿着钱,找了大耳朵,可是这时候那里有多余的粮食呢。
不过呢大耳朵还是帮忙弄了一批土豆红薯的,也有几百斤的玉米面,不过能有的吃就不错了,那里还有的挑呢。
但是幸好土豆量不少,虽然不怎么好吃,却能填饱肚子,所以街坊们很满足,就凭那点钱要是买细粮够几顿吃的。
第九十章()
七街九巷的街坊们在周福的帮助下;可以吃上以往是猪吃的土豆红薯等粗粮。
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现在这难咽吃多了还烧心的红薯;在这以后更加艰难的日子算是不错的食物了。
因为随着我军战况优势越来越大;日本鬼子战线拉得太长,有些吃不消;后勤也跟不上。
所以对沦陷区控制的就更加苛刻;日伪当局统计市内各粮栈、粮库及粮店的存粮;封存大米、面粉;作为日本军用物资;不许市民食用;实行了粮食配卖制度,按户购买。
提倡“代用食粮”,实际就是把粮库里积存多年、早已霉烂变质的粮食;掺杂带有泥沙的糠麸、豆饼及喂牲畜的饲料等,磨制成又苦又辣又牙碜的“混合面”,这种“混合面”难以下咽,吃下去还会得病。
当然这种情况还有两年,可是现在人们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洪灾之后的天津满目疮痍,到处都是淤泥垃圾;就连往事光鲜亮丽的小洋楼都被洪水浸泡的发黄,总之荒凉极了。
这些还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天津现在缺粮缺药缺地方;总之什么都缺;要说什么不缺那也只有四处可见的灾民了。
不过幸好这时候天津市各社会团体、学校及慈善机关都展开了救济工作。
商会、民众教育馆、红十字会、佛教会、青年会等;以影院、学校、会馆等为场所,设立收容所,发放救济粮。商会每天救济人数最高可达2。5万余人。
英法租界当局向灾民提供避难场所,耀华中学、法汉中学(今21中)和赛马场等处各收容难民数千人,英租界警察负责免费发给难民食物,许多医生义务提供了医疗救助。
中原公司、中原银行自动组成中原公司赈灾会,每日准备窝头、蔬菜、水发放给灾民。
过去日军统治天津后,从新兴路一直到小刘庄,建立了一条封锁线,边界驻满岗哨,围住英法租界。
但是因为这次因洪水关系,日军也撤除了封锁,在天灾面前,即便是敌对国,也只能联手抗灾了。
于是英法日三国联合组织了统一指挥的救灾委员会,共同修坝排水,并进行防疫、救护和清扫等抗灾工作。
虽然不管是英法两国,还是日本,都是侵略者,只要是中国人都抱着敌视的态度。
可是有一点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些国家在救灾等民生基建方面确实很不错,比起17年民国政府好的那不是一点半点。
民国政府十个官员十一个是贪的,多出的一个是某人的小姨子,那里管人民的死活,那些救灾款早就进入了各自的腰包。
加上现在医疗防御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从上到下积极投入到救灾。
没有人想到贪污什么的,所有的物资都用来救助灾民。
虽说也有各种疫病的发生,但是即使遏制住了,没有传播快来。
经过一个多月的,在天津的所有人员包括灾民都被动员清理淤泥垃圾,然后洒水车前前后后冲洗消毒,天津终于恢复了一点国际大都市的面貌。
水灾是算过去了,天津市也开始了正常的运转,可是昂贵的粮价却没有降下来,这使原本贫困又经历了洪灾的老百姓们雪上加霜。
日子那叫一个苦不堪言,七街九巷的街坊们也是一样,家家户户都开始缩衣节食的,原本吃玉米面,还时不时弄点白面。
现在都从玉米面变成了由豆面、地瓜面等粗粮的面混在一起的黑面,还有苦难的连这都吃不少,早就开始挖野草掺和做成野菜窝头了。
“你们是哪里人啊?”
“石家庄的,全村二三百口就只剩下我们这几个了,这还是我们几个那天上山了,所以才逃过一劫。”
“眨眼的功夫,一个村庄就没了,所有人都没了,我八十岁的奶奶和还没满月的儿子也没有了,全家就剩我一个人了。”一个要饭的大口吃着馒头,满嘴喷着碎屑说道。
“唉,天灾无情,这都是命,来别说这些了,赶紧吃了上路吧,我家粮食也不多,一人三个玉米馒头。”
“谢谢,您真是大好人,这么多天也就您肯定给口吃的,还是细粮。”
“是啊,您真是活菩萨,我们肯定日夜祈祷着,愿您长命百岁。”
“行了,出门在外谁都不容易,快点上路吧。”
“唉”看着一伙要饭的走了,周福叹了一口气,这才拿着装馒头的空簸箕进了院子。
现在也不看看是什么光景,自己家都吃不饱,那里还有粮食施舍给别人啊。
所以这些要饭的比以前难得多,那时候至少还能吃点残羹剩饭,而现在呢?
周福却不一样,只要有人到家门口要饭,周福都会给几个馒头,谁都有个走窄的时候,你伸手拉一把又怎么了。
自从第一波要饭的在自己这要到了馒头之后,好像他们相互之间串通了一样,天天都有人上门。
他都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波要饭回乡的灾民了,也不知道给了多少馒头了,但是家里仓房短短几天就少了两大袋粮食可以看出人数不少,馒头更是不少。
“活菩萨回来了,这次又是哪里的灾民啊?”看着周福拿着空簸箕回来了,豆花阴阳怪气的讽刺道。
家里粮食富足,施舍点给别人豆花也计较,因为她也知道周福以前的事情,可是也不能这样施舍吧。
一人给个馒头就行了,可是他倒好,拿着簸箕让人吃饱,这还不算完,走时还一人发几个当路上的干粮,有他这样的人吗。
“我可跟你说,照你这样,家里粮食堆成山也不够你施舍的,师傅师娘那里这个月的粮食还没送过去呢,等送过去,家里粮食也不多了。”
“行了,粮食的事你就别担心了,有我在还能让你跟孩子们饿肚子吗,以后这事我自己也有了分寸,你还是赶紧准备一下,东东他们明天就要开学了。”周福点头说道。
周福也觉得豆花说的有理,以后是的注意,家里的粮食可是他弄回来的,他还不知道数量吗。
前后一千三百多斤的粮食,这短时间居然少了大半,自己还有几个家要养。
师父师娘那里每月的钱粮是不能少的,时间一到就要送去,虽然黄家劳力不少,可是人多呀,所以自己还有经常接济一下。
自己家还有五个孩子,都逐渐大了,花销越来越大,虽然在吃食上精细,除了大米白面之外,就连玉米面都不怎么吃,这也花不了多少钱。
主要是在教育穿着方面花钱太厉害了,学费贵,贵族学校虽有校服,但是平时衣服也不能寒酸,让同学瞧不起。
所以都是在西装店定做潮流的小西服洋装等,还要请老师学习钢琴什么。
总之几个孩子一年要好二千多块大洋,以后还会更多,不过所幸的是周福有了教功夫的这一工作,收入高粮食还不用买,要不然真的负担不起。
一切又重新回归到了平静,唯一的不同是,天津的治安越来越严了。
听说这是因为我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日本人难以招架了,而且大后方的地下人员在情报方面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是夜,周福刚和豆花睡下,就听见了外面的敲门声。
“这么晚是谁呀?”豆花对周福说道。
“管他是谁,可能有什么急事啊,我出去看看。”说着周福就披着大衣出去开门了,当然枕头底下的也藏在衣服里。
这是周福这么多年养成的谨慎习惯,到了夜晚,或是出远门,是不离身的。
“谁呀?”周福没有先开门,而是问着是谁。
毕竟这么晚了,还上门的还是头一次,谨慎一点的好。
“我,老二。”
听到有些年没见的熟悉声音,周福赶紧打开了院门。
果然是好多年没有见面的,到北边参加革命的老二赵博平,此刻他正搀扶着一位伤员,后面还有几个拿着枪四处警戒的同伙。
“这事怎么了,怎么弄成这样了?”看到这个样子,周福也是一惊。
“来不及说了,赶紧让我们进去再说。”赵博平急忙说道。
“对对,来,各位赶快进来。”等人进院之后,周福还特意看了看外面有没有人看见。
能跟老二赵博平在一起的人还能有谁,当然就是自己的同志了,对于这点周福不用猜就能知道,所以也就格外的小心。
要知道,这要是走了风声,不管是谁跟抗日沾上边都是死路一条啊。
“老二,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也不跟兄弟们聚聚,我们可想你了,还有这几位都是你们的同志?”周福倒了几杯热茶断了上来,笑着对老二赵博平问道。
“我一直都在天津,只是我们任务特殊,所以没有露面,这几位都是自己人,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老二赵博平接过茶杯说道。
跟赵博平来的一共三个人,年纪大一点,有点像儒雅书生的叫老韩,青壮一点的叫老秦,至于受伤昏迷的同志叫刘毅,都加他小刘。
他们是天津的地下人员,一直以书店老板伙计的身份收集情报,这次不知道怎么泄露了身份,幸亏他们及时反应过来。
不过在逃跑的路上,小刘还是不幸中弹了,经过他们的简易治疗,小刘还是没有好转,伤口也开始发炎了。
于是没有办法,赵博平想到了周福这,马上就带着人过来了。
原来老韩几个还不同意的,不说别的,周福可不可靠,地方安不安全,在听了赵博平的再三保证之后,加上小刘确实不能再这样四处颠簸了,于是也就同意了。
听了赵博平的解释,周福也了解了事情经过,笑着说道:“老韩,我虽不是你们的人,但是以我和老二这关系,我就是死也不会出卖兄弟的,你们踏实住着,我这地方安全的很。”
“怎么样,我这兄弟可靠吧,这回你们总算相信了吧。”赵博平也在一旁自豪的笑道。
对于能有周福这样的几个交心兄弟,赵博平也是很高兴的,觉得算是值了。
“那这段时间就劳烦周兄弟了,不过我们住在这不能让外人知道,最好周兄弟的几个孩子也不让他们知晓,毕竟孩子还小,万一说漏了大家都有危险。”老韩拱着手感谢道。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家后院没人,加上孩子们白天上学,到时候饭菜叫我老婆送进去,肯定没人知道。”周福说道。
说完,周福就带着他们进了后院。
“小黑,小妞,安静点。”
看着后院这么多狼狗,倒是把老韩他们吓了一跳。
“周兄弟,没想到你还是爱狗之人,我没看错的话,这可是正宗的德国黑背,能弄到这可不简单啊。”老韩看着周福笑呵呵的说道。
“那里那里,真巧认识个朋友,他从外国带回来两只就送给我了,来快点进屋吧。”周福也是笑呵呵,推开门说道。
虽然知道跟着老二在一起的人不是坏人,可是他也听说了他们这帮人喜欢打土豪,不喜欢跟洋人勾结,所以对于这些周福也不想透露太多。
也正是周福的这份谨慎,在以后的革命中,他逃过了一劫,不然光凭认识洋人这一条就够他受的了。
“嚯,老五,看不出来,这些年你小子变化挺大啊,这大冬天的,你这还有一个花房,弄得诗情画意的,还真像那么回事。”别说是赵博平了,不管是谁现在进了这花房都大吃一惊。
周福这两年可没少在这花房上费心思,头一年由于弄得不好,入秋这些花还好好的,突然一夜寒霜,所有的花都蔫了,最终失败了。
后来为了避免冬天温度太低,冻坏了花,所以周福提议弄了一层玻璃隔热,在门口盖着厚厚的门帘,里面还一天到晚烧着碳炉。
大冬天花房里也像春天一样温暖,搞得花房成了冬天家里人最喜欢待得地方。
进门玄关处是一个低矮的柜子,上面放着一盆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
之后屋内高低错落有致的摆放着各种花卉盆栽,墙壁上房梁上爬满了紫罗兰。
在墙角还有一盆老水缸和怪石做成的水缸流水,流水声清脆极了,整个场面美妙极了,高雅极了。
不知道还以为进了山谷之中,那里想到这原来也是一件普通的房子。
在花草之间,还摆放着书桌,书桌旁边还有好几张椅子,再往里是一个小书房,书架上摆放满了古籍和现在名着,其中国外英文居多。
除了书籍之外,还摆放着许多文人雅士喜欢的古董把件,当然名人字画是少不了的。
书房里没有书桌,到时有两张藤椅和一个小茶几,中间还一套紫砂茶具。
从这些精心布置就可以看出,周福是一个十分懂得享受的人,而且能在这样的世道过成这样确实有些本事。
“我这也是瞎弄,接下来你们就住在这里,隔壁有两间卧室,进去看看怎么样,有什么缺的只管开口。”周福将他们带进了隔壁的两间卧室。
这两间卧室虽然没有住人,但是东西都置办的十分齐全,被褥都在炕柜里收好的,豆花前几天才晒的,暖和着呢。
“好的很,这次真的太感谢周兄弟你了。”对于这样好的条件,老韩几个那里还有什么要求呢。
“老韩,你这就见外了不是,这里是我兄弟家,也就像我家一样,不用客气。”看着老韩这样,赵博平丝毫不把自己当外人的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